★ 體重超標是高血脂症的罪魁禍首
體型肥胖或超重,尤其是腹部肥胖的人,是高血脂症的高危險群之一。這往往是由於飲食不當造成的。體型較肥胖的人必須注意控制飲食,多運動、消耗熱量,以減輕體重,使異常的血脂恢復正常。
● 越來越胖的原因
生活水準的提高,給人們帶來了豐富便利的物質享受,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煩惱。肥胖不僅使人身材走樣,也對健康構成威脅。現代醫學研究顯示,血液中三酸甘油脂和膽固醇的含量成正比,肥胖者的身體對游離脂肪酸的利用較少,這就導致血脂含量升高。當肥胖者攝取過多碳水化合物時,體內三酸甘油脂會明顯增高。另外,肥胖者不只是血清總膽固醇較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也較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一般人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多則會沉積於血管壁,引起動脈硬化,對人體健康危害很大。
眾所周知,高血脂症與動脈硬化有著密切關係,動脈粥狀硬化會導致冠心病、高血壓、腦出血、腦血栓,威脅著人們的生命。為了健康,為了提高生活品質,就必須了解肥胖與血脂之間的關係,積極控制體重,預防和治療高血脂症。
● 體脂超標更要減肥
人體內的脂肪主要包括血脂和體脂。體脂過高和血脂過高,都會危害人體健康。人體中最重要的三種組織,即肌肉、脂肪和骨骼,無論其中哪一項過重,都會造成體重超標。我們平時所說的「肥胖」,主要指的是體脂過多。
體脂主要分佈於皮下和內臟周圍,尤其是腹腔內的大網膜、腎臟周圍等處。女性皮下脂肪較多;男性、老年人的體脂主要分佈在內臟周圍。正常人的體脂含量會因年齡和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脂含量會逐漸增加,不過在各年齡層,女性體脂含量均高於男性。例如青少年男性,體脂約佔體重的10%,而青少年女性,體脂約佔體重的15%;成年男性,體脂約佔體重的15%,而成年女性,體脂約佔體重的22%。男性體脂超過體重的25%,即為肥胖;女性體脂超過體重的30% ∼ 35%,即為肥胖。凡是體脂超標者,即使體重正常,也應該減肥。
■ 營養加分飲食法
高血脂症患者在飯前喝湯,也能減輕體重。飯前喝湯,除了能滋潤胃腸、促進消化外,還能減少進食量。如果在每週就餐時,有4 次在飯前喝湯,持續10 周,血脂會得到適當的控制,體重也會減輕。
● 你的體重是否超標
理想體重= 身高(cm)- 105
用實際體重除以標準體重的指數,即可判定自己的體重狀況。
■ BMI 計算方式和肥胖標準
BMI(身體質量指數)= 體重(kg)÷ 身高(m)
BMI=18.5 ∼ 23.9 即體重標準
腰圍測量:站立,用軟尺在肚臍處繞腹部一週(單位:cm)
臀圍測量:站立,用軟尺在臀部最突出處繞臀部一週(單位:cm)
腰臀比:腰圍(cm)÷ 臀圍(cm)
分析:成年男性,如果腰圍大於90cm,或腰臀比大於0.9,則需要減少腹部脂肪;成年女性,如果腰圍大於80cm,或腰臀比大於0.8,則需要減少腹部脂肪。
★ 早期防治,遠離高血脂症併發症
高血脂症並不是單獨存在的,病發時往往會伴隨其他疾病。高血脂症的危害很大,不僅其本身症狀對健康有影響,還會誘發其他嚴重疾病,威脅人體健康。因此,患有高血脂症的族群,要注意併發症的發生。
● 了解高血脂併發症
高血脂症,就是膽固醇過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使脂質物質在血管壁沉積,形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這些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住血管,致使管腔變窄,血流速度變慢。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一系列高血脂症併發症,而發病情況視部位不同而不同。如果發生在心臟,即引起冠心病,因為冠狀動脈是專門給心臟供血的動脈,動脈內沉積過多的脂肪,就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臟缺血;如果發生在腦部,即會引起腦中風;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則會導致視力下降、失明;如果發生在腎臟,就會引起腎動脈硬化、腎功能衰竭等。此外,高血脂症還會引起高血壓,誘發膽結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阿茲海默症等。
● 中老年人要當心膽結石
高血脂症的危害很大,會誘發其他嚴重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提防高血脂症的併發症之一:膽結石。
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內臟功能逐漸減退,身體各方面的反應功能也越來越弱,高血脂症因而成為常見疾病。隨著身體逐漸老化,膽囊收縮功能會隨之逐漸減退,膽汁排泄也逐漸變得遲緩,假如此時膽固醇也較高,就會導致人體內的膽固醇、膽紅素、膽汁酸的比例改變,進而導致膽結石。
■ 養生細節決定健康生活
高血脂症併發症患者宜常泡腳,促進血液循環,讓血管做「伸展運動」,防止脂肪堆積;軟化血管,增加血管的彈性,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心肌的血管受到阻塞,有助於防止心肌梗塞。
在某些錯誤的觀念中,高血脂症是肥胖者的專利,與瘦子無關,以至於有些體型偏瘦的人在被診斷出高血脂症後,也不積極治療,這是非常消極的做法,久而久之會導致多種併發症。
■ 導致血脂升高的藥物
★ 均衡飲食,控制熱量
高血脂症因飲食結構不合理,營養不均衡等因素,進而導致血脂升高。因此,控制飲食、營養均衡是高血脂患者降低血脂的重要途徑。
● 控制脂肪攝取量
脂肪主要包括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患者控制脂肪攝取,主要是控制飽和脂肪酸,如豬肉、豬腸、豬油、牛油等動物性食物,以及酥油、椰子油等部分植物性食物,其中都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若攝取飽和脂肪酸過多,脂肪在血管壁沉積,會使三酸甘油脂升高,增加血液的黏稠度,嚴重時還可能形成血栓。建議多攝取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魚類和豆類等;烹調時多選用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橄欖油、苦茶油等植物油,這是因為不飽和脂肪酸能夠減少血小板的聚集,進而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
● 限制膽固醇和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膽固醇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但攝取富含膽固醇的動物性食物,如雞、鴨、魚、豬、牛、羊等應該有限制。如果長期攝取高膽固醇的食物,會造成人體內脂質沉積,誘發高血脂症。建議在每日飲食中,中老年人膽固醇攝取量要少於300mg,高血脂患者膽固醇攝取量要少於200mg。
碳水化合物主要來自澱粉類食物,這些食物在消化吸收過程中會轉化成糖類,而糖又會轉化成三酸甘油脂。因此,在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時,還要限製糖和甜食的攝取,如西點、巧克力、冰淇淋等。飲食中要增加植物性食品,如豆類、燕麥、小米等,都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
● 多攝取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和不可溶性膳食纖維,二者都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膳食纖維主要成分是植物細胞壁,熱量極少,不易被腸道吸收。膳食纖維與膽汁酸等脂類物質結合,可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膽固醇的排泄,進而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尤其是可溶性膳食纖維,具有吸水性,能夠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毒。
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有豆類、燕麥、紅蘿蔔、柑橘等;富含非水溶性纖維的食物有根莖類蔬菜、穀物的皮、水果皮等。根據研究表示,若飲食以低膽固醇、低飽和脂肪酸為主,每日搭配食用250 ∼ 400g 燕麥,就能夠確保人體每日至少攝取到3g 可溶性膳食纖維,就能達到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的作用。
■ 高膽固醇食物表
血中膽固醇的來源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外源性,主要是指飲食方面,例如動物性食物中都含有較高的膽固醇,尤其是雞蛋、動物肝臟、魚卵等食物,食用時要多加注意。另一種是內源性,主要由腸壁和肝臟合成,腸道吸收的膽固醇能抑制肝臟膽固醇的合成,而肝內的膽固醇則會以脂蛋白的形式運送到血液,還有一部分會降解為膽汁酸,被重新吸收回肝臟。雖然膽固醇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是,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過高,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增加了動脈硬化的危險性。
~以上資料摘自《這樣吃有效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孫樹俠、于雅婷◎主編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