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如列車,駛向各人不同的終點。有人離座後就被遺忘,有人下車後,仍受到同行者的懷想與追念。聯合報自二○○八年起,總在歲末回顧這一年下車的知名旅客,追憶他們在人世的遊蹤,讓仍在車上的我們,撫今追昔,思索人生。貝聿銘.102歲.建築大師 結合東西方美學
十歲立志當建築師,貝聿銘是首位拿到國際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獎的華人建築師;他在台灣留下的作品「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獲選全球十大現代建築。他曾說,「建築的目的是提升生活;建築必須融入人類活動,並提升這種活動的品質。」
出身蘇州世家,貝聿銘善於汲取東方美學,也巧妙結合西方,從撞球遊戲發展出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幾何線條,精簡而詩意。貝聿銘將中國哲學的尊重自然融入西方現代建築;眼光卻放向未來,面對巴黎保守勢力的攻擊,他勇敢將創新的玻璃金字塔放上羅浮宮,帶領這座西方古典殿堂走向未來。
陳邁.90歲.台灣建築改革無役不與
國家文藝獎得主陳邁生於上海,高中畢業後流亡來台,卅歲才念成大建築系,從此以建築為一生志業。他擁有台灣最大建築事務所,卻從不張揚自己、以提攜後進為己任,認為事務所目標不只是蓋房子、而是培養人才。台灣半世紀來的各種建築改革運動,陳邁無役不與,他的人和作品一樣,低調、優雅、簡潔,對周圍的人和環境默默散發正面的力量。
陳俊朗.55歲.上千孩子心靈上的「爸爸」
「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俊朗,被數千名原民孩子稱為「陳爸」。他年輕時混黑道、開酒店,為了兩個孩子金盆洗手返回台東家鄉,發現有更多孩子需要心靈上的「爸爸」。砸下數百萬在台東各部落蓋了十多處書屋,以近廿年的時間陪伴上千個遭家庭、學校放逐的孩子。他不只想用教育翻轉原民孩子的困境,更希望以書屋為核心,讓每個部落與社區享有更好的生活。
中曾根康弘.101歲.親美路線重建日本
生命橫跨大正、昭和、平成、令和四時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是日本昭和盛世代表人物。他在日本敗戰後踏入政壇,終其一生都在努力重建日本。他任內走親美路線、致力國營事業民營化,但其簽署的「廣場協議」,也間接導致了日本的泡沫經濟。在一九八七年的G7會議中,中曾根站在美國總統雷根與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等人間,成為少數能站上世界舞台的日本領導人。
畢嘉士.93歲.台灣小兒麻痺之父
挪威籍醫師畢嘉士,是台灣人心中永遠的「畢爸爸」。他廿八歲來台,創辦台灣第一個照顧小兒麻痺兒童的「勝利之家」。在視痲瘋病為禁忌的年代,畢嘉士視病如親,四處找出躲在家裡的患者協助就醫就學,更為了病人以口吸痰、挽袖捐血。他在台行醫卅年,致力於終結痲瘋病、肺結核、小兒麻痺,被譽為「台灣小兒麻痺之父」。
毛高文.83歲.推動教育解嚴、翻轉僵固體制
蔣經國總統是他表叔,毛高文在解嚴那年擔任教育部長,任內推動教育解嚴,決定刪除教科書中吳鳳捨身取義的故事,主張也要從原民角度看歷史。在社運風起雲湧時,毛高文扮演橋梁,野百合運動期間他在政府和學生之間奔走,讓學運七天內和平落幕。他也主張去除教育的意識形態,任內成立大考中心,推動推薦甄選,翻轉台灣僵固的教育體制。
卡爾·拉格斐.85歲.時裝舞台上的老佛爺
卡爾·拉格斐是「時裝界的老佛爺」,也是名模口中「唯一能將黑白變成彩色的人」。他一生精力充沛,擔任香奈兒總監達卅年,八十歲依然每年親手設計十幾個新系列服裝。他重視形象、卻討厭自拍;一生鞠躬盡瘁為女性打造華服美衣,言語間卻對女性充滿歧視。爭議是他的標籤、才氣是他的武器,卡爾·拉格斐注定是時尚歷史舞台上,永遠霸氣、無人可取代的「老佛爺」。
姚莉.97歲.一代歌后 鄧麗君都是歌迷
你也許不認識她,但你一定聽過她的歌。姚莉唱紅的「玫瑰玫瑰我愛你」,是第一首打入美國音樂流行榜的華人歌曲;和哥哥姚敏合唱的「恭喜恭喜」,從抗戰歌曲成為華人的賀年神曲,連鄧麗君都是她的歌迷。
馬如龍.80歲.從俠客演到黑道老大
一句「山也要BOT,海也要BOT」,馬如龍演活「海角七號」裡霸氣又可愛的代表會主席,成為台灣長輩最佳代言人,也讓西裝墨鏡台客包成為紅極一時的穿著。馬如龍年輕時演俠客、七十歲後演黑道,兩種反差極大的形象都深植人心。他雖有「艋舺」黑社會老大的鮮明形象,私底下卻是喜歡下圍棋的文藝熟年,還曾跟棋王周俊勳對弈。
林良.96歲.文壇「永遠的小太陽」
林良用本名寫童詩、童書,用筆名「子敏」寫給大人看的散文。他認為「要說故事給孩子聽,得先聽孩子說故事」。在文壇充滿晦澀語言的時代,他堅持用兒童也看得懂的「淺語」為大人創作,寫出膾炙人口的「小太陽」。
他在國語日報經營的專欄「夜窗隨筆」一寫卅八年,寫到他生命最後一刻,是台灣最長壽的專欄。
尉天驄.84歲.台灣文學的堅定守護者
尉天驄接手「筆匯」、創「文學季刊」,為台灣介紹新思潮、挖掘陳映真、黃春明、七等生等風雲作家。他與好友共同開創台灣的文藝復興時代,點燃鄉土文學論戰。尉天驄不是風雲人物,卻具備敏銳的慧眼與耐心,總是默默守護創作者,在最嚴峻的時刻提供發表空間、最關鍵時期把他們推上舞台。對尉天驄而言,台灣就是鄉土,他也是台灣文學最堅定的推手與守護者。
平鑫濤.92歲.創預付版稅 讓作家安心寫作
皇冠集團創辦人平鑫濤一手打造皇冠王國,橫跨出版、電視、電影、劇場、畫廊、現代舞團。他打造難以計數的暢銷書,但他出書「不問市場,只問出版的方向」。
平鑫濤首創華人世界的基本作家制,作家每月可拿預付版稅、生活無憂,只管安心寫作。司馬中原因此寫出百萬字的「狂風沙」,高陽完成「荊軻」等小說。平鑫濤為作家打造家,讀者遂有了用文學打造的心靈之家。
幸佳慧.46歲.「讓孩子認識公平與正義」
身為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的筆下世界沒有王子與公主。她為孩子寫的書,主題橫跨白色恐怖、性侵、過動兒、無國籍移工、居住正義…碰觸上一代兒童作家不敢碰的議題。她把書當橋梁,連結社會組織、社福團體;把說故事當成一場場社會運動,招募媽媽志工到各地為孩子們說故事。她主張,唯有讓孩子認識公平與正義,大人的世界才能美好。
馬悅然.95歲.慧眼挖掘華人作家
如果沒有瑞典漢學家馬悅然,華人作家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時間,還要推遲個十年。身為諾貝爾文學獎唯一精通中文的評委,馬悅然視中國大陸為第二祖國,走遍兩岸三地,翻譯魯迅、沈從文、北島、高行健、李銳等人作品,以他的才情和慧眼、溫柔和理解,為西方讀者挖掘華人作家。馬悅然把他們推向世界舞台,也提高了華人文學的國際地位。
林清玄.65歲.融合佛理文學
如果沒有外遇風暴,林清玄會是台灣讀者的心靈導師、文壇散文大師。他廿歲出版第一本書、卅歲上山修行,成功融合佛理與文學。經歷風暴,林清玄跌落雲端、遠離台灣,卻開起另一場文字修行,被對岸譽為「中國八大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