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造勢,美國民主黨總統參選人華倫總會等到桃莉芭頓名曲「9 to 5」旋律響起,才會活力滿滿地踏上舞台,走向熱情的支持群眾。桃莉芭頓(Dolly Parton)這首歌歌詞貼近勞工日常生活:「從早忙到晚,討個生活拚了老命。快忙不過來,付出一百收穫是零。」(Workin' 9 to 5, what away to make a livin' / Barely gettin' by, it'sall takin' and no givin'.)
除了「9 to 5」,華倫(Elizabeth Warren)競選歌單還包括Everyday People以及Respect,訴求很明確,就是希望凸顯她的勞工根源,讓支持者有情感依託。
其他14位競逐民主黨總統提名的參選人也一樣,都精選了競選歌曲,希望脫穎而出,贏得明年與現任總統川普競爭的機會。
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政治學家尼黑瑟爾(Jacob Neiheisel)告訴法新社:「為訴諸特定族群或塑造貼近選民的形象,參選人都會慎選要用的音樂。」
另一位聯邦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挑了約翰藍儂(John Lennon)1970年代謳歌抗議與抵抗的「平民力量」(Power to the People)作為造勢會開場曲,杜比兄弟合唱團的Takin' It to the Streets也在歌單之中。
中間派的拜登(Joe Biden)有個綽號叫「中產階級喬」(Middle-Class Joe),因此常以鄉村歌手肯尼薛士尼(Kenny Chesney)嘶啞的歌聲For the teacherin the classroom, kid kickin' cans in the street/ ... We say we can when they say we can't作為造勢結尾。
鄉村音樂在美國內陸地帶非常受歡迎,尤其受到較保守的選民喜愛。
民主黨此次初選唯一的西班牙裔參選人卡斯特羅(Julian Castro)則極度偏好拉丁音樂,特別是已故墨西哥裔拉丁天后莎麗娜(Selena Quintanilla)的作品,想觸及拉丁族裔的企圖心不言可喻。
音樂能讓參選人製造記憶點,經過時間證明,這是種屢試不爽的作法。
身為爵士迷的前總統柯林頓就成功打過音樂牌:1992年競選時,他上電視脫口秀以薩克斯風表演「貓王」艾維斯普里斯萊(Elvis Presley)的「傷心旅店」(Heartbreak Hotel),觀眾大吃一驚之餘,也對他成功跳脫正經八百的選戰模式大聲叫好。
共和黨方面,總統川普偏好愛國歌曲,口袋歌單包括1980年代葛林伍德(Lee Greenwood)的「天佑美國」(God Bless the U.S.A.),主打的當然是他的基本盤。
但競選歌曲的選擇不乏爭議。
川普幕僚為營造磅礡氣勢,在造勢大會播放已故男高音帕華洛帝(Luciano Pavarotti)的詠嘆調「公主徹夜未眠」(Nessun Dorma),卻惹來帕華洛帝家人抗議。帕華洛帝家屬說,川普和帕華洛帝的價值觀「合不來」。
其他還有不少藝人或藝人的後代不滿共和黨擅用他們的經典歌曲造勢,像是「滾石」(Rolling Stones)「你不能總是得到你想要的」(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皇后合唱團(Queen)「我們是冠軍」(We Are the Champions),以及愛黛兒(Adele)的R.E.M.,都被批評遭共和黨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