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13日達成一致,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前司長盛松成表示,這將給全球經濟穩定釋放積極信號,對於大陸控制通貨膨脹、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以及進出口與吸引外資也都將帶來正面影響。盛松成目前擔任上海市政府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他在接受上海第一財經專訪時表示,中美經貿關係是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因素。「對於改善經貿和投資環境、推動國際貿易、降低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因素,以及匯率掣肘因素,緩解世界經濟下行壓力都有著重要作用。」
盛松成認為,中國貨幣政策不確定性因素將進一步緩解,未來的貨幣政策操作將有更多空間。「目前市場流動性充裕,央行貨幣政策工具箱豐富」。
大陸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4.5%,創2012年1月以來的近八年新高。盛松成表示,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將有助於緩解中國當前通膨壓力,人民幣匯率的掣肘因素也會變少。
今年前三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本維持在6.68元至7.17元區間波動。在預期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即將達成前,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即重新回到「6」字頭。人民幣在岸市場18日收在6.9996。
盛松成指出,一階段協議達成將緩解市場的擔憂情緒,利好市場穩定預期。人民幣匯率基本面穩定,減少了貿易摩擦的束縛和外部不確定性的牽絆,匯率彈性將更加自如,未來中國外匯市場操作及中間價定價機制的透明度也將進一步提升。
盛松成稱,儘管當前中美貿易仍存在不確定性,但中國資本項開放穩步推進的節奏並未變化。在一階段協議達成後,外部不確定性因素降低,將更有利於資本項目的開放。
「對外開放是持續進行的,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達成更有利於開放政策的落地推進,吸引外資走進來,也便利我國企業走出去,融合共濟,雙向流動將變得更加順暢。」
此外,盛松盛說,中美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中美進出口雙向也都有利。他預期,中國外貿訂單將趨穩定,改善企業出口情況;在進口方面,則有利於中國企業擴大包括美國製造產品、食品、農產品、海產品、能源產品和服務等的進口。
由於市場預期明確,盛松成表示,這也將更有利於中國吸引外部投資,並對內需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