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資深副總楊淑惠表示,中國信託持續七年進行樂活享退調查,發現國人常見的退休迷思持續存在,整理出國人退休準備五大警訊。警訊一:樂活享退指數還是不及格。中信銀行每年透過樂活享退指數,了解民眾的退休準備滿意度、足夠度和信心度,最近幾年的指數為:2016年52、2017年52.5、2018年51.3,到2019年依然不及格,僅51.8。
今(2019)年調查對象特別增加30世代(30∼39歲)年輕人,發現他們對於退休準備的信心度、滿意度與足夠度,遠比其他世代的受訪者更低。
警訊二:退休理財工具還是太保守。各世代的理財工具,不是定存就是保險,比率都超過一半。30世代竟然更為保守,持有定存的比率超過六成,比其他世代都高。
今年的調查顯示,30世代的理財工具,定存最多占62.9%;40世代(40∼49歲)與50世代(50∼59歲)都是保險最多,分別為65.3%、63.1%;60歲以上則是定存最多,占47.3%。
楊淑惠表示,過去十年來,牛肉麵從60元漲至90元,漲幅達50%;陽春麵從30元漲至45元,漲幅也有50%;計程車的起跳金額維持70元,但續跳基準從每公尺0.02元增至0.025元,漲幅也有25%。退休理財工具過於保守,就無法有效達到資產累積的目標。定存利率現在只有1%,遠遠追不上物價上漲幅度。
警訊三:退休生活費還是低估。中信銀行連續幾年的調查都發現,大家低估退休後的生活費,今年也類似。民眾估算退休後每月家庭支出需3.2萬元,但主計總處調查卻顯示,退休後的家庭每月支出平均約4.7萬元。
警訊四:認為退休規畫還早。調查發現,將近五成的民眾明知道自己十年後的規畫是什麼,目前卻還沒有開始執行。以40世代為例,雖然認知到現在就應該為十年後的自己準備退休規畫,但現階段還是專注在別的項目。
警訊五:有兩成民眾認為退休後可由子女或家人供養,60歲以上民眾比率更高、將近三成。
楊淑惠提醒,高齡少子化年代,年輕人壓力大、對未來更沒信心,各世代都應該有「靠自己」的心理準備。
小叮嚀/理財原則 先存先贏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資深副總楊淑惠表示,民眾若希望享有比較確定的退休生活,要謹記退休理財三原則,其中又以及早開始準備最為重要。
她解釋,及早開始準備,有助於利用時間的複利效果,來累積應該準備的退休金。第二個原則為,養成紀律投資的習慣。持之以恆,自然能有累積效果。第三個原則為,多元化的理財商品配置,並借重專家協助,達到比較好的投資報酬與風險控管。
楊淑惠說,退休理財強調的是長期投資的概念,猶如一場人生馬拉松,並非短進短出的競速賽跑。民眾規劃的期限就是自己的生命周期,從累積期到後續提領期,都需要詳細的配速,才能累積足夠退休金、順利跑完全程。
國人可以目前已有的資金為基礎,計算自己離退休還有多少年時間、缺口有多少,設定報酬率之後,決定每個月要投資的金額,及投資的標的。
擬定計畫後,就要展現行動力,有紀律地執行,不因資本市場短期波動而中斷。
退休準備的過程長達數十年,有多少人可以克服惰性、做到紀律執行,不無疑問。透過電腦系統工具的協助,會是一個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