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沖繩也會下雪」這件事啊,在「歸還日本」 (註1) 當時,是連我這種低年級小學生都知道的傳說。直到四十多歲開始在那霸小鎮上尋找「消失的海角」時,我才發現,原來那霸真的有個地方,與「雪」有點關係。
翻開舊那霸歷史民俗地圖,可以找到一處名叫「雪崎」的地方。它位於若狹町北側沿海突出的陸地上,對面就是波上海灘。以前的人都把雪崎讀做「Yuchinusachi」。
我雖然時常在若狹那一帶繞晃,卻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地方。亞熱帶小島的海角上,可能真的有過軟綿綿的積雪奇觀呢!(沖繩人對於雪景的辭彙實在很貧乏),無論如何,我都得去實地一探究竟。
那霸原始的海岸線,因為填成陸地的關係,現在多已無跡可尋。不過,在海角—也就是突出海面的地方,大多設立了祈願所,故而維持著本來的地形。我猜古地圖上的雪崎,大概就位在沿海的「拜所」附近,於是暫且先到這些地方找找看。
| 若狹,雪崎的拜所。 | 後來我找得有點累了,順路騎到若狹的古美術書店「言事堂」裡歇一會。跟店主M先生聊起來,得知他去過「雪崎」。他說他到若狹附近參加公民會館講座的時候,就會經過「雪崎」。這麼說來,雪崎離此地並不遠,就在通往若狹的路上。
若狹小學的後邊有一座海濱公園,因為裡面設有祈願所,附近居民不時會到那裡祭拜。想到這裡,我再次踩上了自行車,出發尋找雪崎。剛才我經過的人行道旁邊,即是若狹海角舊跡所在地。海濱公園那邊也有一塊突出的岩場,上面雖然覆滿草皮,但確實是海角的盡頭沒有錯。
戰後美軍接管那霸,為了重新整頓土地而炸掉了雪崎沿海地區,然後再將原處填埋為陸地、興建住屋,這一帶便是今天所見到的若狹住宅區。
我先到拜所前面合掌敬禮,準備走到地勢較高的雪崎去看看。雖然極目眺望,四周已無風景可言,但是閉上眼睛,還是能夠感覺到浪潮的湧動。雪花從半空中一片片的飄落下來了(幻想中)。這裡也殘留著些許古老的地形。我想,從前的島民必然也會站在此處,遠眺西海與泊海的動靜。
| 若狹,尚留「雪崎」之名。 | 附近還有一間小祠與造型精巧的石碑,前方擺放了三座香爐。碑上刻文寫著「彌勒神」、「土帝君」及「美女留」。前面兩個神祇的名字很常見,但最後的美女……到底是何方神聖?啊!我想到了,那八成就是「Bijyuru」 (註2) 的另一種寫法。這是沖繩特有的靈石信仰,有的地方把祂遵奉為佑生賜子安產之神,寫成「美女留」確實有幾分道理。夢野久作的小說中,有個角色的名字與此極為相似,不知是不是湊巧呢?(夢野久作小說《白髮小僧》中的「美留女姬」)
順帶一提,其實「雪崎」 也是個記音詞。我經常翻看的《南島風土記》一書上,有這麼一句:「支那人作雪崎山。」 (註3) 雪崎之名,沖繩語讀成「Yuchinusaki」,係指海角的前端形狀近似斧頭(Yuchi)之謂。
如果當初支那人寫的是「斧崎」,人們的想像,恐怕就會往截然不同的方向發展下去了吧。 註1:指「沖繩返還」,1972 年5 月15 日,美國正式將沖繩的管理權移交給日本政府。 註2:Bijyuru是沖繩人信仰的一種靈石,多為近似人形的天然石塊。作者推測此處的「美女留」就是Bijyuru的漢字寫法。 註3:支那人即中國人。此指中國人用音近的漢字來記寫這個地名。 ※文章出處/資料提供:馬可孛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