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第一件事,並不是要孩子去學會什麼,而是我們要成為一個「孩子認為值得信任的大人」。 這樣說好像太讓人摸不著頭緒,爸媽可能會覺得「我跟孩子關係很好,他什麼都會告訴我!」或者「我有告訴小孩,什麼事都要告訴大人啊!為什麼他還是不說?」我想說兩個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當時小小的我,是怎樣進行說與不說的決策,以及不信任感是如何在日積月累下形成。 面對性騷擾.產生對家人的不信任 我在國小中年級第一次遭到陌生人性騷擾,在擁擠的公車上,爸爸、媽媽、弟弟在遙遠的另一邊,坐在我旁邊的叔叔以雙手環胸的掩飾對我襲胸。事後,我沒有告訴媽媽,因為當天出門時,我不慎穿了已經過短的上衣露出肚子,媽媽整天都一直設法把衣服往下拉,一邊拉,一邊罵我「女孩子家這麼不注意、難看、不端莊」。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以為「叔叔很噁心,但我是自找的」。 高年級時,我第一次遭到熟人性騷擾。同年齡的親戚半夜闖入房間摸我的外生殖器,我思考許久,終於鼓起勇氣告訴媽媽,不是為了讓對方受到懲罰,而是希望不要再有受害者。媽媽聽完後面色凝重地告訴我,我不是家族中第一個受害者,還說:「不要再跟別人說了,不然對方的媽媽會傷心。」(這是為了家族和諧,長大後的我可以了解原因。) 大人愛孩子.但也可能無意中給予傷害 我在演講時常舉這兩個例子。我會跟大人說,我們當然知道世界是複雜的,因此有很多種判斷取捨的標準,但我們通常無法跟孩子說清楚,並且因為孩子弱小難以反抗,甚至常會不自覺地選擇了讓他們委屈的方案;對孩子,我會說,大人常常說要信任他們,但他們是怎麼做決定的,卻連自己也很難跟小孩解釋清楚,最愛的大人有時會傷害小孩,雖然他們不是故意的,但小孩就是受到傷害。 在理智層次,大人小孩其實都能懂,但在情感層次,孩子卻很難不受傷。信任的建立不是靠保證,而是日常生活中的涓滴累積。例如,一邊告訴孩子「你被亂摸、性侵、霸凌的話,一定要告訴大人」,卻每天責備他的學校成績不夠好,對孩子來說,「被欺負」和「成績」都是生活中的大事,他要怎樣安心地相信大人會認為「成績沒有被欺負重要,所以我一定不會罵你」的保證,以及大人真的可以堅定捍衛孩子嗎?有時候,這種堅定是必須付出非常多代價的。 16歲那年暑假,移民巴西的表哥回台學中文,他跟嚴格管教的爸爸關係很差,台灣的長輩們都一直勸他「爸爸只是態度不好」,有一天他跟我這樣說,我記了一輩子。他說:「你想想,如果有一個人,每天開口不是罵你就是叫你做事,你怎麼可能喜歡這個人?」 要做一個讓孩子信任的大人,可能要以「從想起自己還是孩子時,是怎樣開始不信任大人的」做為起點。 【完整內容請見2020年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隨書附贈《bobo小天才》別冊》;本文由媽媽寶寶《bobo小天才》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