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要保得好,除了要定期檢視保單的需求是否貼近自己、家庭的需要,也要勇敢調整不適合的保單,建議一般民眾應該尋求專業的保險諮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保單。
我自己的保單也曾解約,雖然舊保單以不更動為原則,但有些新商品出來的時候,回頭發現舊的保險可能不是那麼適合自己,就會毅然決然停掉那些保險,特別是很多附約型的保險。
一般的保險類別原則是,醫療險之後,接著考慮重大疾病險、或是失能險,最後才是醫療險中的防癌險部分。
從半導體科技業轉行當保險經紀人時,我根據自己的需求分析,一步步找到最適合自己狀況的保單,一開始先做基本醫療險、以及1,000萬壽險保障。
2006年進入保險業之後,第一年就開始幫自己做需求分析,記得補強的第一項商品就是防癌險,接下來除了每年會幫自己進行保單健檢,只要有新的保險商品出來,還會再回頭檢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希望自己保障夠好。
要把保險當作保護傘,第一層就是實支實付型醫療險,不要讓醫療費用成為額外負擔,第二層為日額型醫療險,要穩固這兩層保障。
隨著保險觀念的不同,各時期的保險商品也隨著改變。過去的保險都是著重在身故後留下一筆錢照顧家人,接著就是如何分散住院當中的醫療保障,一直到2013年開始推出殘扶險,解決過去大家很憂心的那種「失能後、不能工作、只能依靠家人,走又走不了」的情況。
如果家中有一個失能需要照顧的病人,花費最多的是照顧費用,而不是醫療費用,等於損失一個收入來源,還要額外增加照顧費用,例如月薪5萬元的上班族發生不幸事件,家中立即減少一個每月5萬元的收入,另外要額外再付出5萬元來支應照護人力、照護材料費用等,這樣一加一減,對家中的損失是10萬元。
常會看到保戶拿出保單,認為「有買有保庇」,但額度上卻是只有1萬、2萬,因此這不只是要規劃「有」,而是好好去計算,如果家中發生這風險,會損失哪些收入、哪些是可能的支出,才能更貼切自己需求地算出多少的失能險才是「足夠」的。
隨著收入增長,開始有餘裕加碼退休規劃,也要開始改變退休規劃的策略。
若設定在58歲退休,便以此回推要如何進行規劃,先前比較多的部位會放在風險較高的基金投資,但考量到可以同時保障基本生活、追求優質生活,建議調整成利變壽險占比較高。
不過,自己經驗不一定適合所有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期檢視保單,透過專業協助,依照家庭成員的組成、收入與支出分配,再列出家庭最需要被轉嫁風險的部分,才能調整出最適合每一個人的保險。
(全球人壽創悅營業處區經理倪韶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