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鄭先喻創作與手機短暫分離 探討人類被科技制約 | 台北17日電/中央社 | 藝術家鄭先喻以電子、軟體等裝置創作,探討人類行為與機械的關係,作品Discharge what you charged更是挑戰人們對手機的安全感與失去手機的焦慮,展現被科技制約下的狀態。 1984年出生的鄭先喻,創作以電子裝置、軟體、生物能源實驗裝置為主,內容多在探討人類行為、情感、軟體與機械之間的關係,試圖以詼諧的方式賦予作品某種生命象徵或是存在意義,藉此隱喻對周遭環境的體會。曾獲2014台 ...... | |  | 西班牙奇幻攝影大師展 網美快朝聖 | 本報訊/聯合報 | 今夏最受網友期盼的時尚攝影展覽「西班牙奇幻攝影大師尤傑尼歐特展」,除了將展出一六八座巨型攝影燈箱外,也將真實還原尤傑尼歐十件攝影作品,打造奇幻唯美的攝影空間,喜愛拍照的網美們不容錯過。 尤傑尼歐擅用乖張詭譎的奇幻美學,將故事濃縮在影像創作上,讓視覺穿透媒材,形塑磅礡的光影史詩,揉合藝術與時尚,展現精緻敘事影像。 此次展覽精選近 ...... | |  | 大師雙重加持 重現「返校」精髓 | 本報訊/聯合報 | 暢銷國產遊戲「返校Detention」二○一七年上架後開出紅盤,電影版創下兩億票房,今年的「實境體驗展」,更是結合演員、聲音、氣味,還找來兩位國寶級大師加持,讓觀眾更真實感受到壓抑的恐懼。 展場劃分為「實境體驗區」、「拍照互動區」及「赤燭與返校的故事」三大區域,除沉浸式體驗的恐怖氣氛,手繪看板大師謝森山在「拍照互動區」,繪製一幅寬七公尺 ...... | |  | 布列松半世紀老照片抵台 揭國共內戰沒被看見的秘密 |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 國共內戰失利後,人們印象中的「1949大撤退」,應當是擁擠混亂、嘈雜不安的。但透過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的鏡頭下,我們卻看見安靜詩意、充滿反諷的荒謬畫面。等候上機飛到台灣的國民黨官員神色平靜,手上握著一支網球拍;開往香港的最後一班船,男男女女慵懶地躺在甲板做陽光浴。然而,在平靜的表象之下,布列松捕捉到他們的眼神—茫然、困惑與惆悵,用另一種方式向觀者傳達這個動盪而荒謬 ...... | |  | 貝多芬再世 雙鋼琴師徒說唱 | 本報訊/聯合報 | 天才鋼琴家許哲誠因視網膜剝離,自出生即雙眼失明,有著絕對音感的他,三歲開始學鋼琴,十四歲拿下「國際身心障礙青年音樂家」首獎,被譽為「貝多芬再世」,這當中有一位重要推手,就是旅台多年、任教於東吳音樂系的美籍教授范德騰。 范德騰回憶,第一次看許哲誠彈鋼琴,自己嚇了一跳,因為他的手指跟一般學鋼琴的手指不一樣,許哲誠彈琴的聲音好好聽, ...... | |  | 「回到文人安靜的書桌」 龍應台首部長篇小說七月出版 |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 2014年12月,龍應台辭去文化部長一職,回到「文人安靜的書桌」。2017年她離開台北,遷居大武山腳下,陪伴失智母親。兩年半之後,完成首部長篇小說「大武山下」,7月21日出版。 在書中,龍應台以孩童似的的好奇、田野調查者追根究柢的執著,刻畫大武山的世界—小鎮是煙火人間,大山則冷月無聲。 小說描述一位自覺身心「脫臼」的不知名作家,彷彿命運牽引,回到闊別五十年的鄉間,與一位停 ...... | |  | 十年完成「台北上河圖」 姚任祥記台北人的一世紀回憶 | 記者陳宛茜/專訪/聯合報 | 「台北上河圖」一打開,眼前跳出自十五世紀開始,不同時代航行於台灣海域附近的各式船隻。在滔滔的歷史波濤之上,姚任祥指出其中一艘船:「這就是一九四八年沉沒的太平輪」,而太平輪船主之子正是大家熟知的主持人蔡康永。「我們生活在台北,身邊擁有這麼多豐富的故事,實在太幸福了。」 花十年時間,姚任祥和畫家葉子聯手完成原圖長兩百公尺的「台北上河圖」,新書上周出版。名畫「清明 ...... | |  | 阿扁當選總統、陳進興逃亡之路...各行各業的台北回憶 |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聯合報 | 2000年3月18日,在台北榮總值班的心臟內科醫師陳肇文,一天之內動了六場手術,病人包括榮民、連夜搭車返鄉的年輕教師、和外省老公吵架的本省妻子。這一天,是他職業生涯中動過最多次心導管手術的一天,也是陳水扁首次當選總統之日。他在「台北上河圖」中,以「一個心臟內科醫師的一天」,記下高潮迭起的這一天。 「台北上河圖」作者姚任祥表示,畫完台北街景後覺得不足,於是邀來各行各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