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不是早買、有買或買得多就表示萬無一失,而是必須先建立二個觀念,然後再依循三步驟進行保險規劃。觀念一是符合人生階段的保險需求。觀念二要符合經濟能力的保費支出。
每個人在生命中各個階段面臨的風險不盡相同,唯有隨著不同時期,隨時檢視風險是否改變,並配合增加所需保障,才能安心無憂。保險商品琳瑯滿目,民眾應該如何挑選?
依個人在保險行銷領域累積多年實務經驗觀察,首先可以將人生劃分為「四個時期」,包括求學階段、進入社會、成立家庭與養老退休,適時檢視各時期保險需求,規劃最適合的商品,才能有效發揮保險保障功能。
保險很重要,但需在經濟能力範圍內且讓生活品質不受影響的原則下進行規劃,因為保險商品是長年期契約,需要長期繳費,若中途停效可能會使保單權益受到損失。因此,依個人條件不同,建議可以參考「理財金三角」的財務規劃方式,將年收入的60%列為生活支出所需,30%作為理財規劃,10%進行分散風險,讓生活與理財取得平衡。
在建立兩項觀念之後,接著就是依照三個步驟進行保單檢視與規劃。
步驟一是確認目前人生階段所面臨的風險。人生各時期面臨的風險不同,以成立家庭的保戶為例,首要須留意的是家庭責任重擔的提高,因此自己與配偶的身故保障、醫療保障與重大傷病保障特別重要,因為只要其中一人不幸離世或是罹患重病,都將對家庭產生沉重的財務壓力。
步驟二是檢視過往保險內容,加強保障缺口。國人平均每人擁有2.49張壽險保單,顯見大眾對保險接受度相當高。但保險買得多不表示保障就足夠,許多民眾過往所規劃的保障不足以因應現在所面臨的風險,加上社會趨勢變化,保障缺口也一直不斷地改變,需要檢視過往已規劃的商品,是否足以轉嫁現在風險,例如組織家庭後角色責任增加,就必須提高身故保障,避免家庭收入中斷時,全家頓失依靠。
或者是像現今醫療技術日新月異,自費醫療費用也不斷增加,過往所規劃一般住院或手術日額型商品恐已不夠支應,此時建議加強醫療保障,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才能足夠轉嫁醫療風險。
步驟三是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超前部署規劃,例如退休與老年照護需求。過往民眾可能會寄望養兒防老來轉嫁退休或照護風險,但隨社會風氣的改變以及許多人並無結婚或生育計畫,提前準備更加重要,若能提前規劃「儲蓄型商品」及「失能照護險」,相對就能分攤未來經濟壓力。
每個人有著不同的家庭責任與義務,但同樣的目標都會希望風險來臨時仍能夠高枕無憂,透過完善的保險規劃讓人生各階段病有所醫、幼有所護、親有所奉、殘有所仗、財有所承、愛有所繼,擁有幸福圓滿的生活。
(遠雄人壽德冠通訊處處經理游麗香提供,記者葉憶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