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昨(31)日發布財報,在美國封殺下,營收及獲利仍逆勢成長,但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坦言,因晶片短缺導致去年手機業績下滑,包含手機在內的消費者業務營收沒有達到預期。每日經濟新聞報導,華為去年財報營收人民幣8,914億元(約新台幣3.8兆元),年增3.8%,獲利人民幣646億元(約新台幣2,777億元),年增3.2%。
華為去年業績穩定成長,但現金人民幣352億元,年減61.5%,胡厚崑透露現金大減主因是研發及物料儲備。
在美國實體清單、禁令、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之下,2020年對華為來說是最艱難的一年,外界甚至傳出華為轉行要養豬,胡厚崑強烈否認,他強調,華為不畏艱難,依然堅持以創新的ICT技術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助力全球科技抗疫、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改善經營質量,全年經營業績基本達到預期。
胡厚崑表示,去年消費者業務增速沒有達到預期,之前華為的終端業務一直高歌猛進,而去年因供應問題,手機銷售下滑,但除手機之外的終端增65%,部分抵消手機影響。
由於供應形勢未明朗,手機業務的未來還不確定,但是華為計畫中的旗艦機型依然會推出。
從區域來看,華為去年在大陸收入占全球65%,比率最高,年增15個百分點。胡厚崑表示,今年對於來自於大陸以外地區的收入是做樂觀預期的,並相信華為系列的手機依然會保持市場領先者的地位。
華為在智慧汽車行業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胡厚崑表示,華為作為智慧汽車部件供應商的定位不變,相信華為所掌握的ICT技術,在未來智慧電動車的幾個關鍵的子領域,都能做出有競爭力的產品。包括車聯網、車雲,還有智慧駕駛、電源管理等。
談到晶片問題,路透報導,胡厚崑回應,華為旗下的海思有很強的設計能力,過去一年海思參與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合作模式中。基於全球合作模式的產業鏈形式,應該成為半導體產業鏈發展的主流。
他強調,華為在過去兩年內投入了很多現金,以滿足客戶需要。在晶片供應方面,華為滿足客戶的需要沒有問題。但華為的定位還是一個ICT系統設備的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