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288期】別人不敢,我敢!你不知道的〉海霸王千億身價傳奇


健康飲食、肥胖、醫學新知…各種你想知道的醫學健康資訊、名醫提供的保健錦囊,都在【健康e世界】。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8/25第737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霸氣滾金千億!75歲騎Ubike沿街找商機
標下人稱「鬼屋」的85大樓、他連上公廁都相到買地機會
兩份意見相左的公文,扯出監院爭議!
一文解讀「翁啟惠監院審議結果」背後矛盾
 
   
封面故事
   
霸氣滾金千億!75歲騎Ubike沿街找商機
標下人稱「鬼屋」的85大樓、他連上公廁都相到買地機會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午後一陣大雨刷洗過後,還是掩不住空氣裡的溼熱,高雄前鎮漁港旁的工人,一輛輛工程車進出沒有停過,忙碌地進行工程。

正在港區內加緊趕工的,是海霸王投資、未來將是全台最大的「複合型冷凍物流園區」,整個園區占地2700多坪,目前正在興建一棟10層樓高的大樓,工程進度已經躍上地面四層樓,預計2023年就要完工正式營運。

回台投資  高雄打造全新冷凍物流園區

海霸王,多數人記憶中可能還停留在「海霸王海鮮餐廳」的印象,高高矗立的紅色招牌,寫著大大的「海霸王」3個字,過去20多年,許多人甚至以為海霸王已經從台灣市場淡出,久未聽聞它的動態;但其實這段時間,它早就跳脫餐飲業,早在1994年,許多製造業都還未西進之前,他就率先一腳踏上廣東汕頭,打造冷凍食品王國,2006年再下一城,轉進四川成都,分別建立了超大型,占地7000多坪、30多萬坪的冷凍物流園區市場。

但其實就在大舉擴張中國投資的同時,海霸王也悄悄回台灣了!根據知情人士透露,老謀深算的海霸王總裁莊榮德,算準這波疫情短時間內不會平息,他調度資金,從海外陸續匯回台灣100億元!

全球疫情下,許多企業都選擇休養生息,但莊榮德竟然敢在此時兩岸同步加碼投資,這位台灣20多年前的餐飲大王,如今搖身一變為兩岸「冷鏈物流大王」與「不動產天王」,莊榮德的口袋到底有多深?

莊榮德在台南出生、高雄長大,更精準地說,他在菜市場長大,因為從小爸媽都在市場賣雞,他喜歡、甚至著迷那種市場裡進貨、銷貨之間賺取利潤的模式,他在一旁觀察,覺得爸爸剁雞肉一塊塊賣實在太慢了,沒多久他就把家裡的菜市場生意從零售拓展為批發,甚至跳過盤商,直接跑到上游養雞場採購,後來連當時高雄最大的華王大飯店,都向他進貨,因為許多客戶都是餐飲業,打開他對餐飲業的好奇,沒多久,就在高雄開了全台第一家「海霸王」餐廳。

俯拾都是 騎Ubike沿街尋找賺錢機會

莊榮德有個習慣,他常喜歡邊走路邊看路邊的告示、招牌,至今沿街騎Ubike尋找店面的習慣就是由此而來。後來他買下許多土地、舊大樓,都是他在路邊散步或騎腳踏車時發現的。

海霸王全盛時期在全台開了14家店,是台灣婚宴、謝師宴等大型宴會的主要餐廳之一,以平價、CP值高的台菜海產著名。

莊榮德邊開餐飲,買地的動作也沒有停,1980年,才30多歲的他已經有足夠財力,花1.5億元買下高雄市湖內區一塊75000坪的地;當時莊榮德買下後,曾自豪地向友人說,有銀行捧著3億元要借給他,可見他買得有多便宜,也表示他幾乎可以不花一毛自有資金,就能買下這塊地。不消幾年,他就以27.5億元轉賣給後來擔任高雄市議員的蘇惠珍,轉手賺進26億元。

這位縱橫兩岸,物業橫跨冷凍物流、旅館、不動產、餐飲各行業的傳奇人物,曾經私下向友人說,「不含未來的開發價值,名下至少有1000億元的資產。」

最近2年,倦鳥歸巢,莊榮德開始回台投資,2年前,買下高雄八五大樓後不久,他告訴記者,曾經在高雄的夕陽餘暉下,和孫子兩人騎著腳踏車,他指著遠處的八五大樓和孫子說:「這棟大樓啊,是阿公買的。」語氣裡有驕傲也有傳承。這位以霸氣橫掃兩岸市場60載的台灣傳奇人物,在孫子面前,竟也只是一位慈祥的爺爺而已。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今周刊APP》。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88 期 謝謝!)

兩份意見相左的公文,扯出監院爭議!
一文解讀「翁啟惠監院審議結果」背後矛盾
今周刊•撰文:陳偉周

翁啟惠涉貪汙案經士林地方法院判定一審無罪,但監察院對他的彈劾、公懲會判他申誡仍在。

翁啟惠再三請求再審均遭駁回,原來監察院已經存在的彈劾案,無法重新覆查。

當監察院「訴願審議委員會」認定當事人沒有財產申報不實而撤銷裁罰、「廉政委員會」也認為他沒有違法利益衝突迴避法規時,但監察院對該當事人的彈劾文依然存在無法撤回,同一機關有南轅北轍審議,這樣尷尬場面正在監察院發生,案件當事人就是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

翁啟惠2017年因捲入浩鼎貪汙案而被檢察官起訴,同年7月時任監察委員仉桂美、包宗和、劉德勳及王美玉等人,依檢察官起訴內容,提出8項缺失彈劾翁啟惠。但在彈劾成立後,2018年12月28日,士林地方法院宣判翁啟惠貪汙一審無罪,而檢察官也很罕見沒有主動提起上訴,此案在司法上就正式宣告無罪終結。

懲戒法庭無法撤銷申誡處分
點出監院缺乏糾錯機制

不過,司法上的判決並沒有等同監察院對翁啟惠身為公務人員的審判結果。2019年四月,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現為懲戒法庭),依監察院的彈劾文,認定8項缺失仍有2項有問題。「未能遵守應誠實申報及揭露可能發生利益衝突情事之規定,固屬非執行職務之違法行為……但使人民喪失對政府施政之信賴,嚴重損害政府之信譽。」判翁啟惠申誡處分。

只不過公懲會認定的2項缺失都在監察院的委員會中「還了翁啟惠清白」。其中,財產申報不實部分,訴願委員會相繼撤銷翁啟惠3次、總金額270萬元裁罰;廉政委員會則認定「無具體事證認定翁啟惠違反利益衝突迴避法規。」而翁啟惠也根據委員會的決定,以此當新事證向公懲會提出再審請求,但遭駁回。

翁啟惠以審理中為由未接受本刊採訪,不過據他朋友表示,翁啟惠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提出再審請求,主要是考量將來若有機會得到國際學術大獎時,「他希望到時候是清清白白。」翁啟惠也向朋友表示,司法院判定無罪以及監察院委員會都已經認定他沒有財產申報不實與違反利益衝突迴避原則,為何懲戒法庭仍無法撤銷對他的申誡處分?

接獲翁啟惠陳情的監委蔡崇義指出,監察院確實遭遇到進退兩難情況,就是委員會決議跟彈劾文內容不同時,決議能否成為懲戒法庭的審判依據?

以翁啟惠案例看,當財產申報不實遭3次裁罰經訴願後撤銷,給女兒股票的贈與稅部分,經國稅局調查,以超過7年追查時間而註銷裁罰;至於揭露利益衝突迴避部分,監察院廉政委員會調查,查無違法的具體事證,這些認定都與原有彈劾文內容有所不同,懲戒法院到底要依據哪個意見?

對此,蔡崇義在今年3月進行調查,企圖從法規上釐清爭議,最後調查報告認為「委員會的決議理應有對彈劾文的拘束力」。他表示,翁啟惠在今年5月以這份最新調查報告,第3度提出再審但仍遭駁回。6月翁再提再審上訴,懲戒法庭向監察院提出意見要求時,蔡崇義等監委再度以此調查報告結論發文給懲戒法院,作為參考意見。

不過,此舉引發原彈劾監委王美玉不滿。「1個翁啟惠,2個監察院?」她認為蔡崇義程序不正義,違反《監察法》第16條及施行細則第11條規定「簽核意見應由原彈劾監委出」(王美玉也有1份簽核意見送到懲戒法庭),消息曝光後,外界一片譁然。

面對騎虎難下的尷尬情境,監察院長陳菊在8月11日召開內部討論會議,包含王美玉、蔡崇義及趙永清等人,在會議中取得共識,能解開目前體制上陷入僵局的方式,就是建立一個「監察院自我糾錯機制」。

過去,監察院只要彈劾案通過,當事人就沒有機會平反,即使事後被證明是有誤的彈劾案。「王美玉監委也同意要有糾錯機制,這是監察院過去討論很久,卻沒有付諸執行的行動。」監委趙永清表示。

監察、司法不同調非首例
何鳳山、謝清志均是陳年案

不只是翁啟惠,過去王建�蟛嵽蘁妏謚|長時,也有駐哥倫比亞前大使何鳳山的後代子女希望替父親平反,以及張博雅擔任監察院長時,國科會前副主委謝清志司法無罪後的平反行動,但都因故沒有翻轉,當事人留下無法抹滅的遺憾。

1975年,何鳳山在國外工作期間,被指虛報公款427美元、侵占專款,後遭監察院彈劾,1985年經公懲會決議撤職並停止任用3年。何鳳山擔任大使之期間,發出數千份簽證予猶太人,協助逃離歐洲,而免於被送進集中營,被封為「中華民國辛德勒」,但卻因有人檢舉占用公款427美元而蒙塵,何鳳山與其後代均自始喊冤,認為遭受政治迫害。

直到2013年,王建�蟛嵽蘁妏謚|長時代,重新立案調查,卻因年代久遠,查無新事證,該案也受限《監察法》施行細則規定,覆查時間為調查立案後3年,而且必須是未成立的彈劾案件,因此不符合覆查條件,調查報告也提及,「本案調查不涉及證據取捨與事實認定。」事後也未推翻該彈劾案。

2006年,爆發「南科高鐵減振工程案」,謝清志遭控編造不須施作的高鐵減振工程需求,又涉嫌指定評審委員與改變工法,任由廠商將工程違法轉包並牟取不法利益34億元。2012年,高等法院更一審判謝清志無罪定讞。2014年,監察院認為謝涉案的爭議金額高達55億元,仍有多件官司爭訟中,「嚴重損及國家利益與政府形象」提案彈劾,亦被懲戒法庭記申誡。謝清志不服判決聲請再審,仍遭駁回。

高涌誠指出,「過去懲戒法庭對公務員要求高於一般人,屬於道德審判。而監察院做出彈劾後,後續由懲戒法院接手判決,人權保障被質疑。去年7月修法後,對於當事人的權益保障提升。」

去年修法過後,經原本懲戒法庭為1級1審制,修改為1級2審制度,懲戒當事人不服判決時,亦得循上訴程序救濟(編按:翁啟惠就是依此提出再審上訴),比以前多了權利保護功能。但除此之外,監察院本身的彈劾案能否與時俱進,有自我糾正機制,好讓懲戒法庭在審理時也有所本?

落實開大門有大路
盼未來有「覆查」機會

負責建立監察院平反機制的蔡崇義提出兩大修法建議,現行《監察法》施行細則第31條:「調查案件經處理後不成立彈劾案、糾舉案或糾正案者,原調查人員、原訴人或利害關係人,均得申請覆查。」換言之,目前只能針對未成立的彈劾案進行覆查,未來可修法將覆查程序不僅限「未成立彈劾、糾舉、糾正」,應該包括成立彈劾、糾舉、糾正,事後發現新事證,也可覆查。

第2,若有新事證重行調查,不能僅由「原提案委員」核議,應該有一定的嚴謹程序如審查會或併提意見。未來將取得全體委員共識,最後交由法規委員會討論提案。

但監察院前院長張博雅表示,糾錯機制事關重大,不能輕易為之:「應尊重監委所做出的彈劾案決議,這些決定是很慎重的,不應輕易覆查或推翻。」

高涌誠支持監察院須有「糾錯機制」,過去的彈劾案,也可透過監察院重啟調查,就算沒有新事證也能透過程序解套,「監察院藉此實踐程序正義,落實開大門有大路,建立這樣的機制,不只是為了翁啟惠1人而已。」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88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威力彩》買4組包牌3200元中頭獎...那二獎至少會有7注! 「事實違背僅4注?」

  老婆想住台北!工程師每天只睡3小時開車通勤上班 「下班還要調解婆媳問題 」

  ?te壞特的追夢路》老爸代填志願進醫學院,人生第一次叛逆帶她闖進嘻哈殿堂

  長達半年漢唐經營權之爭終於落幕》新任董座李惠文下一戰:支援台積電赴美建廠

  一場重磅會議讓全球股匯市嚇趴,鷹派對減債進度轉向?Fed會議紀錄深度解析

醫療現場沒有神與英雄 只有與死亡對抗的人
這是一首急診之詩,一曲醫療前線醫師之歌。他們憤怒、憂傷、焦躁,卻始終緊握希望的螢光,在無數次絕望中,浴火重生。暴起的疫情是猛獸,它無形、無體、無心,而人要面對的,是它徹底的無情。在醫療現場,沒有神與英雄,只有與死亡對抗的人。

《罪之聲》新聞報導炒完就沒了 卻是某些人脫不開的人生
看《罪之聲》的介紹,我本來預期是一部很懸疑的推理電影,實際看過的感覺,會覺得推理迷可能不能很滿足,但反而講到了一些社會現象,反思了新聞報導的意義等等,還蠻有內容的,只是要調整對期待的方向。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