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電視劇「繁花」火爆了兩岸三地,劇中描述三十年前充滿機會和希望的上海,同一時間的台灣,則是欣欣向榮、錢淹腳目。「繁花」帶著兩岸民眾再回首他們的九十年代,也指引著年輕人對未來再繁榮的期待。
一九八七年台灣解嚴開放大陸探親後,上海成為台灣人最先前進大陸的主要城市。從此,上海與台灣有著密切的連結,台灣人帶進了資金、技術、人才甚至文化,他們開工廠、設公司、乃至定居落戶。「繁花」裡黃河路、外灘、南京路,以及各式餐飲、外貿商業、社會發展等,都有許多台灣人的參與和貢獻。
劇中的經典歌曲:我的未來不是夢、冬天裡的一把火、安妮、愛拚才會贏、我是一隻小小鳥、無言的結局、再回首等,在當年、現在,這些台灣名曲都深入上海(大陸)人心,一幕幕場景也勾起眾多台灣人似曾相識的回憶。全劇五十七首的插曲中,以「再回首」出現最多(共達五次),或可映射兩岸這三十年來的寫照。
從政治面,兩岸從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開始的政治接觸、談判,到九十年代末和平飯店裡的辜汪會談,再到兩岸交流下的錯綜複雜,兩岸一路走來,從來都是荊棘密布。
經濟面,劇中多次呈現興建中的東方明珠塔,代表著當年上海的大開發,黃浦江上的多座大橋、市區的多條高架道,以及上海港的擴建等都在那些年先後啟用,劇末寶總最後的落腳地浦東川沙(如今的迪士尼樂園區)也蓄勢待發。回看台北,有捷運(地鐵)工程與信義計畫區的都更,但台灣開始戒急用忍,亞太營運中心胎死腹中。
「繁花」也明顯表達經濟成長不能光靠金融市場,從A先生、發根、金老板、強總,玩股票的不是死亡就是入獄,寶總最終也走向破產;反倒是做實業的范總、汪小姐、玲子,乃至陶陶,他們都能平安過日甚至發揚光大。回首九十年代初的台灣股票一夕崩盤的過往仍歷歷在目。寶總破產後引用「飄」裡說的「唯有土地與明日同在」,也印證兩岸三地這些年來,「有土斯有財」顛撲不破的真理。
從文化面,台灣人到上海並重新認識大陸這塊土地,了解他們的思維和生活習慣,也帶來不同的生活、管理方式、時尚與流行音樂、文化創意,例如登琨豔為蘇州河、楊樹浦的舊廠房活化再造,為上海保留了這些文化資產,留下了寶貴的祝福。
從社會面看,一如劇中寶總所說的:「我們要感謝這個時代,只要我們有眼光、只要我們有雙手,我們就有未來」,而這正是三十年前胼手胝足赴陸打拚的台商們真實寫照,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此外,寶總周旋在多個女子之間,當年的台商憑著經濟優勢留下的感情債更多,事業打拚與感情糾葛交錯,記錄了當年兩岸社會發展的軌跡。
「繁花」透過飲食男女,呈現了山河歲月、時代變遷。很多台灣觀眾(尤其那一代的台商)看後心底感觸很多,他們回想著那些年,相約在太平洋百貨(淮海路與徐家匯店)、帶著克莉絲汀餅屋的點心、吆喝去錢櫃KTV唱歌,而這些台灣企業如今都一一退出了舞台,如同黃河路的飯店過眼雲煙、舊去新來。
經過三十年的努力,大陸跳躍式的發展讓世人驚訝,台灣過去的優勢早已被取代,讓大陸人羨慕的「勞保、健保、一九九吃到飽」已成過往。大陸從硬體的電動車、無人機到軟體的微信抖音小紅書,再至影視文化娛樂都已反超台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再回首,恍然如夢!
兩岸同在九十年代充滿活力、百花齊放,如今同樣面臨各自的問題,大陸經濟成長走緩還面臨通縮困境,台灣則是低薪與產業滯步不前。展望未來,兩岸應少點政治、多點理解多點情感,才能營造和諧共榮的環境。盼望兩岸關係如「繁花」所說,「赤子之心常在,期待下一個冬去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