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
內容簡介:中國觀察家詹姆斯.帕默(James Palme):「誰都不了解中國,包括中國政府。」中國前總理李克強:「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數字是人造的,不可靠。」
中國經濟奇蹟下的真實情況,是國富民窮、嚴重貧富不均;經濟改革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政治壟斷、擊敗民主國家!
中國看似走出文革的混亂,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經濟奇蹟;有專家主張經濟改革必將帶動政治改革,中共會堅定不移地走向民主。此一經濟奇蹟的真實性如何?中國經濟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在政府追求表面數字成長、祭出荒謬政策的同時,一般人民如何被壓迫、犧牲、反抗或掙扎求生存?中國又如何一步步朝向更加專制獨裁的方向發展?
諸般假象由最勇於揭露真相、筆力最健的中國史學家馮客一一戳破!
中國就一艘油輪,看似高大氣派,卻忙著在補破洞……
「中共領導人並沒有明確的長遠規劃,也不清楚該如何引領這個國家一步步走向繁榮。中國就像一艘油輪,遠遠看上去顯得高大氣派,船長和副手們驕傲地站在艦橋上,可甲板下的水手正在拚命地抽水和堵破洞,以避免船隻沉沒。根本沒有什麼『宏偉計畫』,也沒有『祕密戰略』,有的只是無數偶發事件,以及無法預料的後果、出人意外的反轉和幕後無休止的權力鬥爭。」
「我相信,只有認清這一切,我們才能更加理解那段歷史。」
基於數十年親身走訪中國的經驗,加上對數百份共產黨機密檔案的解讀,並參考毛澤東私人祕書李銳的祕密日記,馮客對中國如何走出文革災難,並由此崛起的過程做了引人入勝的描述。從鄉村到工業大都市,再到黨內高層的祕密會議,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這個國家史無前例的四十年經濟轉型——正是得益於這場轉型,中國從全球排名第一百二十六位躍升至第二大經濟體。
馮客大膽揭露,中國社會發展並非在黨的指揮下堅定地一路向前,而是充滿矛盾、錯覺和政治陰謀。書中提到中國僥倖躲過的災難、影子銀行、反腐大清洗、國家財富的急劇增長和民眾日常生活的貧困,同時審視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舉措、因懷疑西方政治干預從而對其日益滋生的敵意,以及如何透過構建龐大的安全機制和全球最先進的監控系統,發展成徹頭徹尾的獨裁政權。馮客直指,共產黨的目標從來不是加入民主世界,而是要與之對抗,並最終擊敗它。
作者介紹:馮客 , 1961年出生於荷蘭,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作品曾榮獲2011年塞繆爾•約翰遜獎,並入圍2014年歐威爾獎。其撰述改變了歷史學家對中國的看法,如經典的《近代中國之種族觀念》(The Discourse of Race in Modern China),以及記錄毛澤東時代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人民三部曲」——《解放的悲劇》、《毛澤東的大饑荒》、《文化大革命》。近作有《獨裁者養成之路》。目前定居香港。
搶先試閱:〈人民和物價〉
一九三七年九月,毛澤東寫了一篇題為〈反對自由主義〉的短文,反對為了黨內團結而放棄意識形態鬥爭。他列出十一種對革命有害的自由主義表現形式,第一種是「因為是熟人、同鄉、同學、知心朋友、親愛者、老同事、老部下,明知不對,也不同他們作原則上的爭論,任其下去,求得和平和親熱」,其他形式還包括「命令不服從,個人意見第一」、「聽了不正確的議論也不爭辯」、「辦事不認真,無一定計畫,無一定方向,敷衍了事,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等等。
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二日,鄧小平告誡黨員幹部不要低估精神汙染的危險。他大量引用〈反對自由主義〉這篇文章,警告說:「不管是什麼專家、學者、作家、藝術家,只要是黨員,都不允許自視特殊,認為自己在政治上比黨高明,可以自行其是。」
此前,鄧小平支持胡耀邦的立場——雖然有些不情願,主張對反對精神汙染的運動有所控制,因為他擔心這場運動會打擊黨員投身經濟改革的積極性。鄧的態度鼓舞中國文學界。在這個一黨制的國家裡,作家協會完全受國家控制,作家也由政府發工資。作協會定期舉行會議,學習和執行黨的最新政策。作協的領導名義上由投票產生,但實際上所有人都是機器上的螺絲釘,作家只能投票給黨選定的候選人。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至一九八五年一月五日,中國作家協會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胡耀邦應邀出席會議,身為宣傳部長的鄧力群卻未獲邀請。
胡耀邦個頭小巧,但思想活躍,精力過人。他在發表講話時,有時會激動得跳起來,而且揮舞手臂,音量愈說愈高。他說話帶有濃重的湖南口音,還常常喜歡使用俚語。有人喜歡他這種與眾不同的風格,但也有人覺得不舒服。
在這次作協大會上,胡耀邦的發言非常開明,他指出作協與直屬於黨的機關單位不同,應該不受干擾地自由投票,他甚至建議大家投票時不要在意官方提供的候選人名單。
結果,經過投票,積極參與反對精神汙染運動的候選人沒有當選,而廣受尊重的作家巴金當選為作協主席,但鄧力群並不喜歡這個人。令鄧力群等人更惱火的是,劉賓雁竟然當選為作協副主席。劉是一名調查記者,曾寫過批評四項基本原則的文章,被人攻擊為具有「資產階級」思想。
這次選舉在黨內掀起軒然大波。胡喬木和鄧力群無比氣憤,李先念甚至譴責這是一次反黨行為,鄧小平為此特地召見胡耀邦。幾天後,在二月八日召開的中央委員會上,深感後悔的胡耀邦發表講話,強調與精神汙染作鬥爭的重要性壓倒一切。他說,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帶來真正的民主,黨是人民利益的唯一合法代表,而記者必須充當黨的喉舌。幾個月後,胡的這篇嚴肅講話發表在《紅旗》雜誌上。
一九八五年五月,胡耀邦又犯了一個錯誤:他接受陸鏗採訪。陸鏗是一名資深記者,先後坐過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牢,人稱「陸大聲」。他在香港發表採訪內容,把胡描述成一個願意容忍不同意見,誠實而開明的人。陸在採訪中,直截了當地詢問胡:為什麼不在「鄧大人」還活著時接管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如果胡不接管,將來的軍隊將領反對胡,胡會怎麼辦?胡回答說,現在並沒有迫在眉睫的戰爭,所以他讓鄧小平繼續擔任這一職務。不僅如此,在陸鏗對陳雲、胡喬木和鄧力群發表貶低性評論時,胡耀邦並未予以駁斥。
這篇採訪發表時已經做了許多刪改,但是鄧小平還是讀到採訪的原始紀錄,並且大發雷霆,認為太不像話。這次事件可能是個轉捩點,促使鄧小平暗下決心,要把胡耀邦趕下臺。
作為黨的總書記,胡耀邦幾年來一直努力提拔年輕幹部,試圖以此來為黨注入活力,其中許多備受矚目的人物出身於共青團——胡曾任共青團的最高領導人,這一點引起大家注意。不僅如此,胡還擴大自己在軍隊中的影響力。正如毛澤東所說:「槍桿子裡出政權。」一九四九年前曾在晉察冀野戰軍中擔任胡耀邦部下的軍官,如今被委以軍中重任。這麼做當然可以理解。在一黨制國家裡,政治就是沒完沒了的權力鬥爭,參與鬥爭者不得不加入不同派別,或者與別人結成暫時的聯盟,沒有人能夠單打獨鬥。為了確保忠誠,所有人都試圖經由提拔下屬來建立自己的權力基礎。一名高級幹部被鬥倒後,追隨他的一幫人會全部遭到清算。為了防止黨被派系鬥爭吞噬,早在一九二一年列寧就宣布黨內不許存在派系。然而,無論中央如何三令五申,禁止「拉幫結派」、「為私人目的組成小集團」或「形成派別」,派系鬥爭早已貫穿各級黨組織,成為黨內政治生活無法分割的一部分,當然,參與者必須小心謹慎。
一九八六年五月,鄧小平決定試探一下大家對他的忠誠。二十年前,就在赫魯雪夫譴責史達林後,毛澤東主動提出,因為健康原因,他準備退居二線。毛這麼說,實際是為了測試眾人對他的忠誠,結果鄧小平和劉少奇並沒有挽留毛,而是為他設立名譽黨主席的新職位,毛因此大為惱火。如今,鄧小平也來這一手,公開提出自己準備退休,為年輕一代騰出位置。趙紫陽拉著鄧的袖子,對鄧極力挽留,並表示大家都要依靠鄧,胡耀邦卻高興地贊成鄧小平退休。在鄧看來,胡是一錯再錯。
⏩⏩閱讀更多 聯經出版 馮客《毛澤東之後的中國:一個強國崛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