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蘭小學生要通過單車、游泳測驗才能畢業,至少要學兩種語言,但根據最新公布的調查,荷蘭兒童是全世界最快樂。(圖/聯合報攝影中心) | | | 3月20日為國際幸福日,今年全球幸福報告顯示,挪威是全球最幸福國家,荷蘭排名第6,台灣為33,中國大陸則是79。但若僅就兒童幸福而言,荷蘭曾被評為最幸福兒童國度,挪威名列第二。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3年評比「富國兒童幸福感」,根據物質幸福、健康與安全、教育、行為與風險、居住與自然環境等5項標準,詢問兒童是否滿意生活和對幸福的看法。結果顯示,以歐美為主的富國中,兒童幸福國度依序為:荷蘭、挪威、冰島、芬蘭與瑞典,英國排名16,美國以29墊底。 荷蘭為何能夠培育出全球最幸福兒童?亞裔美籍的莉娜.梅.艾柯斯達(Rina Mae Acosta)與英國籍的蜜雪兒.赫欽森(Michele Hutchison)嫁到荷蘭生育後,將荷蘭式育兒經驗收錄於1月上市的「世界上最快樂的小孩」。 莉娜和蜜雪兒發現,荷蘭嬰兒在襁褓時期睡眠時間較長,上了幼兒園就開心地從玩樂中學習,很少被強迫學習才藝或學前準備課程,如正音班或外語。荷蘭小一生4歲入學,但閱讀、寫作或數學等學科3年級才教。低年級學生透過多方探索開發多元興趣,但若學生在小3前對學科有興趣,校方會提供教材讓學生自行鑽研。荷蘭小學的作業很少,更少人補習。家長不在乎孩子是否聰明絕頂,但希望孩子輕鬆自在。 荷蘭被譽為自由國度,國民對各類議題的包容性大,但社會本質仍相對保守且家庭觀念傳統,以小孩為中心。荷蘭父母將稚齡兒童當作獨立的個人對待,孩子能做到的,家長絕不幫忙。家長每周平均工作29小時,且每周至少會花完整的一天陪伴孩子。他們明白陪伴、身教和自在環境的重要,認為「成功不一定能帶來快樂,但快樂能建立成就」。對荷蘭家長而言,成就始於快樂,即為孩子和父母。 荷蘭父母不處罰孩子,期望孩子對長輩友善而非順從,人人平等。在這種環境成長的青少年不會霸凌弱小,且未成年懷孕、嗑藥和酗酒率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排名最低。 荷蘭人嚮往簡樸的生活方式,孩子很少吵著買新玩具,反而對二手玩具愛不釋手。在荷蘭式的慶生會上,團聚的本質比歡慶來得重要。 荷蘭家長彼此有默契,買給孩子送朋友的禮物,價值不會超過10歐元(約台幣333元);他們認為,相聚的時間比金錢和奢侈品來得珍貴。荷蘭小孩在快樂的環境下成長,培養出務實、自信且不受地位帶來的焦慮所困的人格。 小學畢業門檻 能游泳能自救 台灣四面環海,但學校教育對游泳和水中自救能力著力不多。面積和台灣差不多的荷蘭則將兒童游泳及水中自救能力列為小學畢業要件。 荷蘭規定小學生每周上兩次體育課,多數學校選一堂室內體操、一堂游泳。而游泳池(多半不在校內)的教練會按孩子的程度分組,學生畢業之前至少要考到ABC三張國家發的游泳證書。 A、B是最基本的游泳證書。小二生必須得到B證書,否則不能單獨游泳,但荷蘭小朋友多數上學前就會游泳,拿到B證書不成問題。C證書則要完成兩項考驗: (1) 泳衣游泳:連續125公尺蛙泳,中間換4種不同方式,中間9公尺在水底閉氣10秒。 (2) 著衣穿鞋游泳:從下方穿越障礙物,並從上方爬過另一個障礙物並自己爬出水池,不能用池邊的扶梯。 馬斯垂克大學助理教授張瓊婷說,考著衣游泳的原因是,若小孩落水,他不會正好穿著泳衣,因此小孩必須具備安全上岸的能力。在學校上游泳課要付錢,但比自己去學便宜。集體接送的車資則是政府付的,這是國家明訂的教育經費。 愈來愈多游泳課,第一堂不是教游泳技巧,而是教求生技巧以延長生機。以落海為例,除非體力驚人,一口氣游回岸邊,否則不如保持體力,靜待救援。著衣游泳、水中脫衣,或利用身上衣褲做成簡單氣囊,幫助漂浮等,都是減少溺水傷害的求生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