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持續多年對香港民眾政治傾向,身分自我認同調查,發現近年都出現較大的變化,不僅年輕人出現港獨傾向,香港的內部也出現世代差異等矛盾,都已成香港社會的隱憂。
政改不順 市民覺得無望
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蘇鑰機表示,港人身分認同,自認是中國人比率最高的年代是二○○七年到二○一二年,這段期間香港經濟發展不錯,政局也比較穩定。但最近幾年,尤其是二○一四年到現在,港人對中國認同比較低,認為自己是港人比率升高,這和政局很有關係。
蘇鑰機分析指出,近年因政改不順利,普選無望,很多青年覺得自己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他們是在回歸後出生,所以才有獨立這說法。
二○一四雨傘運動後,除年輕人,也有少部分港人,包括同情或認可這種想法,這跟政治情況很有關,當管治不好,讓市民覺得沒希望,這種獨立的想法就出來。
不過,香港人很理性很現實,就算有意願,也不見得會這樣做。香港上一兩代基本上都是從大陸來,香港跟大陸關係切不斷,還有日常飲食的供應,香港經濟要靠大陸。坐下來想想就知獨立不可能也不是好選項,所以儘管意識形態港人自認為是香港人,但從抽象文化、日常來往,基本上不可能與大陸完全分隔。
港府強硬 獨立聲音不見
香港認同本地,但不要求獨立,這是絕大多數人的想法。同時,近來政府用強硬手法控告示威的人,所以獨立的聲音基本上已不見。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港獨議題能在一部分年輕人中有市場,主要還是大家對一國兩制發生了疑問。大家疑問,一國兩制是否真能保證港人想得到的東西,包括分立、自由,以及達到基本法規定普選的最終目標。年輕人若對一國兩制充滿信心,相信一國兩制一定能成功,港獨就不會有市場。
表達支持港獨 三種動機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說,香港人如果公開表達支持港獨的,一共有三種動機或企圖。
第一種應該人很少,就是口頭上公開支持港獨,內心裡也真誠的支持港獨,同時還覺得,這雖然是一條很難、但是還是可以試探的道路。
第二種是口頭上表達港獨,內心裡也支持港獨,但是在理性上知道這條路走不通,通常會藉機發發牢騷、出出氣等,這種人的比率應該是最多的。但他們不會冒很大風險來讓香港獨立,因為他們有另外一條選擇,就是有兩三本不同護照,隨時可以離開。這些人不會做一些很激進的行為,但這種人的比率,未來五年內可能還會增加。
第三種是口頭上支持港獨,但他們很可能是被有關方面安排的,讓他們出去講最刺激、最挑戰和最火爆的言論。這有助於香港政府推出更嚴厲的打擊措施,這種人數應是最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