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研究資料顯示,全台青少年慢性失眠症盛行率高達3%,相關風險因子包括生活事件(如家庭問題、轉學、搬家等),或課業壓力(如考試、趕報告等),長期失眠則可能起因於疾病或生活習慣,約15%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受影響,沈迷於電玩和上網的青少年更嚴重,嚴重影響健康功能、降低生活品質。 若慢性失眠病患引發疼痛(頭痛、肩頸痛、關節痛、下背痛)時,可能又會導致失眠,如何針對這些問題處理,才能達到療效,乃是臨床上的一大挑戰。
青少年發生頸肩背疼痛時,頸肩背等部位會酸痛、緊繃、有時進而造成頭痛、頭暈、肢端感覺麻木,令患者無法專心讀書或工作、甚至於需暫停工作,短暫休息、伸展鬆筋後,才能改善;若未注意時,情況會每況愈下,尤其長期失眠、情緒緊張或長時間上網者更加重,不良習慣乃是年輕人頸肩背疼痛的重要原因。
基本上應改善日常生活作息,適當治療身體症狀,改善睡眠品質,例如頸肩痛病患會出現肌肉緊繃和疼痛,增高失眠風險,指導病患從事肌肉放鬆運動、物理治療或藥物等,都有助改善。
雖然成年人睡眠障礙確實與肌肉骨骼系統疼痛之發病相關,青少年睡眠與疼痛相關的研究報告較少;在2017年5月的著名期刊Sleep中,英國學者發表一篇系統性回顧,分析睡眠與青少年肌肉骨骼疼痛的相關性。
作者採用5個文獻資料庫(MEDLINE、PsycINFO、AMED、 EMBASE、HMIC)收案13個前瞻性研究,探討6-19歲病患的睡眠與肌肉骨骼疼痛發作情形,結果發現青少年睡眠的質、量或日間疲憊情形,都不是引起疼痛發作的風險因子;進一步分析顯示,只有青少女的睡眠障礙確是頸痛的風險因子,睡眠障礙與全身性疼痛發作則無關。
雖然如此,改善青少年失眠確實有助於增進整體健康,日活生活作息規律、改善睡眠環境、放鬆心情和控制情緒、及時完成作業,都可減少擔心與煩憂;此外規律運動,改善心肺功能與循環,就寢前減少刺激性飲料、吸菸、激烈運動、觀賞電影或參加演唱會等,有助安眠。
若因慢性失眠引起身體症狀,可能會與失眠互為因果,增高治療難度,尤其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等,須諮詢精神科專家診治。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