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地位獨特
它是唯一一本以聖王命名的書,在中國流傳二千多年
《黃帝內經》在國學經典中的地位非常獨特,它是唯一一本以聖王命名的書。這就意味著生命之學在我國古代文化當中,被認為是帝王之業,是大功德和大慈悲。
聖人為什麼重醫藥?首先,聖人就是能掌控自己的人。這個「聖」字怎麼講呢?我們先來看看「聖」字的寫法。
左邊一個口,右邊一個耳,口耳放在一起就是繁體字「聽」的意思,底下在甲骨文是一個「人」字,後來寫做「王」。所謂聖人就是聽從自己本性的人也就是能掌控自己身體和欲望的人。如果既能夠掌握自己的身體和欲望,又能夠使別人聽從自己,就可以由「人」而「王」。這是聖人重醫藥的第一個說法。
第二個說法是:古代文化認為,天下即人身。古代的「天」字是這樣寫的。
人的頭頂上面是天,在古文裡又叫做天、顛、頂。天下即人身,實際上是告訴我們:人體在所有的組織系統裡面是最為精密的自組織結構。自組織就是它依賴於本性而存在、而平衡、而和諧,不需要人為的強制和主觀意願,也不是你想把藥補到哪裡就可以補到哪裡的。
● 頭腦是有為,身體是無為
在古人眼裡,身體就是天下,就是國家。中國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切皆以修身為本。生命是自然的一種活潑的存在,是自足的,它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和諧機制。也就是說,身體比頭腦更聰明,頭腦是有為,身體是無為。
中醫有一句話,叫做「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上醫醫國的意思,就是「天下即人身」,掌控好人身的人,就可以治理整個國家。
● 人的身體結構及功能即命運
千百年來,什麼都變了,但是人沒變,人的本性沒有變,而所有的思想都是從身體中發出來的。因此,無論世界如何風雲變幻,世界上最高的學問始終是研究「人」的學問,而中國文化更是以人為本的文化。比如《大學》講至善,但最後要落實到人心的靜與定;《中庸》講太過與不及,實際上,太過與不及都源於臟腑功能的太過與不及。比如人的肝火太旺,人的心就不靜,做事就急躁;腎精不足,人就沒精神,思考問題就不周全,做事就會失敗。
拿破崙有句名言:「人的身體結構即命運。」而中醫理論認為,人的身體結構及功能即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講,生命醫學又是人類學中最高的學問。中國文化一向都強調「從醫入道」、「道以醫顯」,就是說,如果你能把人體領悟了,把醫道領悟了,你就有可能領悟天下之道。
★ 學習《黃帝內經》認知自我
瞭解代表生命活力的名詞:魄力、精神、膽識、意志、聰明
有人會問:我們的生命活力是從哪裡來的呢?
說到生命活力,我們經常會用這樣一些辭彙:魄力、精神、膽識、意志、聰明等,這些詞都是代表我們生命活力的詞,代表我們領導力的詞。這些詞又都是從哪裡來的呢?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去好好思考一番。
● 什麼叫做魄力?
什麼叫做魄力呢?在中醫裡,魄是肺的神、肺的神明。所謂「神」又是什麼意思呢?神是精足了以後的外現。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精氣神的「神」,實際上都是指你的精和氣足了以後的外在表現。就好比油多了光亮就大,火焰的光芒就是「神」,「魄」是肺經、肺氣足的體現。
而魄力的「力」就關係到我們的另一個臟器「腎」。在中醫看來,我們的力量都來源於腰,都來源於腎。「有魄力」指的是肺和腎兩個臟器的精氣非常充足,做事才能夠氣壯山河,才能夠出大手筆。而肺和腎這兩個臟器在中醫裡又屬於先天的範疇,關係到我們的本能。我們說魄力是學不來的,它是我們身體當中本能的一種外現。如果你魄力不夠,只能說明你是先天肺氣不足、腎精不足。
● 什麼叫做精神?
有的人生命力很旺盛,看上去很有精神;反之,有的人看上去很委靡。「精神」到底是指什麼呢?我們首先來看看「精」,它來自腎。在中醫概念裡,腎主藏精;而「神」,在這裡專指「心的神明」,心之神為神。所謂「精神」,代表的是一種心腎相交的能力,這個能力的外現就是精神。如果心力不足、腎精不足的話,就會顯得特別沒有精神。「精神」同樣也是指我們身體層面上的東西。
● 什麼叫做膽識?
再看「膽識」。《黃帝內經》認為,膽是主決斷的。有沒有決斷力也是領導力的一個體現,而決斷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一個人膽氣足不足。並不是說一個人把膽囊切了,他就沒有決斷力了,關鍵還是一個膽氣足不足、膽精足不足的問題。
● 什麼叫做意志?
一個人最終有無成就,要看他的意志力如何。意志的物質基礎又是什麼呢?在中國古代中醫理論裡,意是脾(精)的外現,脾的神為意,脾主運化。《黃帝內經》說「心之所存所謂意」,而一般人就把「意」理解為記憶力。實際上,有沒有意志和記憶力關係不大,關鍵是記憶能不能跟所看到的事物相關聯。如果能夠相關聯的話,思維就有一定的寬廣度,而這個思維寬廣度就是「意」。所謂關聯性就是運化,這就是脾的功能。聰明、反應非常快,這都是運化的作用,是脾的作用。
「志」指腎的「神」,中國人特別講究補腎。為什麼?因為我們生命本能的很多東西都跟腎密切相關,志是腎神的外現。「意志」這個詞中,「意」指的是運化能力,也就是思維的寬度;而「志」指的是收藏能力,也就是定力。
如果說精神是指心腎相交的能力,意志就是指人體運化能力和收藏能力的體現。你能夠運化多少,然後又能定得住多少,這就體現你的意志力了。如果一個人很聰明並具備思維寬廣度,卻唯獨定不下來,堅持不下去,那就是意志不堅定,做事照樣會失敗。
● 什麼叫做聰明?
「聰明」就很好解釋了。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意思就是說,腎的精氣通於耳,肝的精氣通於目。看一個人是否聰明,關鍵是看他的肝腎功能。肝功能好,眼力就好;腎功能好,耳力就好,如果耳鳴眼花,就是肝腎出問題了。
我們的人體就如同一棵大樹般,在外的枝杈都是根部的反映。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的生命活力來源於身體本身。」從腎精來,從這些神明來,從生命的高度來。學習《黃帝內經》是在培固我們的智慧元氣,也是一種根本性的學習。
在西方醫學當中,不太講究神明這個概念。在西醫看來,心臟就是一個泵(幫浦)而已,與神明無關。在現在的器官移植當中,有些現象就令人費解。曾經有這麼個案例,有人移植了豬的心臟,剛開始的時候這個人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慢慢地大家發現他有一個行為表現:他沒事就喜歡用嘴去拱牆。其實,這就是中醫裡講的「心之官為思」。意思就是,人如果心氣足的話,神明就會反映到大腦當中去,然後慢慢地就會改變人的行為,也就是說有了豬心就有了豬性。
~以上資料摘自《黃帝內經養生智慧》曲黎敏◎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