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牡蠣養殖漁業的保麗龍垃圾汙染西南沿海,還隨著洋流漂到東半部,外界呼籲中央統一制定保麗龍漁具「落日條款」。農委會漁業署表示,台南及嘉義一一二年、澎湖一一四年將全面禁用保麗龍養殖牡蠣,中央會研發耐用的替代浮具作為配套,盼從源頭減少汙染。
中國大陸、日本、南韓為牡蠣養殖大國,近年也注意到保麗龍造成的「海洋白色汙染」。環團指出,大陸積極採用替代浮具,很快就會全面汰除保麗龍漁具,南韓廣設回收站、還有清潔船專門回收,日本更將保麗龍轉化為燃料,值得台灣借鏡。
漁業署養殖漁業組副組長陳文深表示,牡蠣養殖方式因海底地形不同而有差異,台灣需要運用浮筏式養殖的只有嘉義、台南、澎湖三縣市,這些地區過去習慣使用保麗龍組成蚵棚,因為成本便宜、材質輕巧,但壽命很短,一到兩年就會破碎。
陳文深指出,漁業署、海洋保育署、地方政府及工研院等相關單位已達共識,將補助港口設置保麗龍暫置區集中回收,另研發替代浮具以推動源頭減量,如發泡聚丙烯(EPP)壽命四到六年、高密度聚乙烯(HDPE)更長達六到十年。
全球牡蠣養殖主要集中於亞洲,大陸產量占全球八成六,近年開始提倡減少保麗龍養殖漁具,補助漁民改用HDPE、PET材質浮球,預計這一、兩年內就會全面汰換完成,希望讓保麗龍養殖漁具絕跡。
但替代浮具成本高、產品也不夠成熟,許多蚵農難接受。陳文深說,替代浮具價格約為保麗龍五倍,現在沒有開發量產當然貴,若未來普及化將可拉低價格。
海保署表示,先前已委託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苗栗縣、嘉義縣、高雄市等六個縣市,試辦廢漁網及蚵繩回收再利用,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則試辦海廢保麗龍再利用,統計至今年九月底,已回收廢漁網及蚵繩逾九十三公噸、處理海廢保麗龍卅三公噸。
海保署說,現在也推動海廢再生聯盟,串聯業者、通路商尋找更多海廢去化管道,未來會持續與相關單位合作,建置完善機制,減緩海洋環境衝擊。
南韓是全球第二大牡蠣生產國,每年廢棄保麗龍浮具數量高達三八○萬個,曾有學者調查南韓海岸微塑膠九成九是保麗龍,南韓政府稱為「沿海汙染的罪魁禍首」,多年前就補助設置保麗龍回收站,甚至在港口普設清潔船收集廢棄保麗龍,也要浮具製造商負回收責任。
日本牡蠣生產有六成集中於廣島,保麗龍浮具使用量相當大,估計每年使用四十萬個以上,為了加強回收及減少源頭垃圾,有地方補助機具將廢棄保麗龍體積減少到十分之一,作為供電、熱水燃料使用,鹿兒島更從一九九六年花費十年將箱網養殖的保麗龍換成耐衝擊的硬殼浮球,使用壽命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