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盧卡斯原創的《星際大戰》(Star Wars)系列,是美國次文化裡的重要資產。迪士尼接手之後,看來它可以跟007或《黃飛鴻》系列一樣:一直拍、一直拍。繼不久前推出第七部曲《原力覺醒》(The Force Awakens)之後,最近又推出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 《俠盜一號》 交代死星藍圖 《俠盜一號》故事發生的時間點,定在第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Revenge of the Sith)與第四部曲《曙光乍現》(A New Hope)之間。必須解釋的是,上述的「第幾部曲」編號是經過重新編排的。原因是盧卡斯當初最早開拍是《曙光乍現》,並且一口氣連拍「三部曲」。睽違多年後,盧卡斯又拍了「前傳三部曲」,由《西斯大帝的復仇》壓軸。為了梳理故事發展的時間順序,該系列被重新編號,把「前傳三部曲」放在最前面,於是《西斯大帝的復仇》就變成了「老三」、《曙光乍現》就是「老四」了。 而《俠盜一號》的出現,是為了把第三、第四部曲之間的故事空隙填補起來。《星戰》迷都知道,《曙光乍現》等第四至第六部曲,是以反抗軍摧毀帝國軍大本營「死星」(Death Star)為故事發展軸心的,關鍵是莉亞公主(Princess Leia)掌握了「死星」的設計藍圖。但她是如何得到的呢?《俠盜一號》就是要填補這段空白:描述銀河帝國(Galactic Empire)建立後,女主角琴厄索(Jyn Erso)帶領一支敢死隊盜取「死星」藍圖的經過。 譯名帥氣!Rogue原指流氓 必須承認,《俠盜一號》是近年少見相當帥氣的片名(讓人聯想起俠盜羅賓漢),但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是怎麼來的呢?在影片裡,Rogue One是敢死隊座艦在軍事通訊時使用的身分識別代號。Rogue可指無賴、流氓或「不守盟約者」,若直譯為《流氓一號》,這個中文片名就遜掉了。譯成「俠盜」,既符合劇情及反抗軍的英雄氣質,也很帥氣,是神來之譯。 片名靈感 來自《帝國大反擊》 至於Rogue One的來源,《星戰》系列故事中,反抗軍裡有一支重要兵力叫「X翼戰機飛行員」(X-wing starfighter)。他們曾組成「紅色中隊」(Red Squadron),跟「天行者路克」(Luke Skywalker)一起參加了在《曙光乍現》裡發生的、進攻「死星」的「亞文戰役」(The Battle of Yavin)。該場戰役後,倖存的隊員重組成「俠盜中隊」(Rogue Squadron),該中隊曾在接下來的第五部曲《帝國大反擊》(The Empire Strikes Back)裡出現過。新片Rogue One片名靈感就是這麼來的。 但為什麼叫「一號」? 該片導演葛斯愛德華茲(Gareth Edwards)表示,《俠盜一號》是「外傳」(Spinoff),意指是另外獨立出來的故事,跟發展中的系列無關。所以,它不會有續集。不過,「一號」是個暗示,意味著未來還有「二號」、「三號」的外傳,例如韓索羅的故事。韓索羅(Han Solo)就是「福伯」飾演的、「千年鷹號」(Millennium Falcon)的艦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