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分級下猛藥!大醫院門診不減量 健保就不給付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18/07/02 第641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社會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醫療分級下猛藥!大醫院門診不減量 健保就不給付
記者修瑞瑩、鄧桂芬、魏忻忻/連線聯合報

今天起,習慣到大醫院看病的民眾,恐得面對醫師徵詢,願不願意轉到診所看病?這項變革是因健保署為落實轉診,要求區域級以上大型醫院,每年要減少百分之二、五年減少百分之十的門診量,否則不給付相關健保費。

對這項措施,醫界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健保費斷頭」有助落實轉診,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臨床醫師直言,醫學中心門診減量「不可能」,有醫院曾評估,超量不給付的損失,低於減量的損失,寧可承擔受罰風險,也不願輕棄病人的收入,不排除只是消極配合。病患則擔心診所的醫療品質,對轉診新制似乎不太埋單。

醫改會則憂心,健保署僅要求門診減量,卻未規定減量對象是否為「初級照護病人」,若減掉的是複雜病症患者,病人掛號依然一號難求,建議健保署修正新制並公開各醫院減量輕症比率,才符合公平正義,保障病人權益。

國人喜歡到大醫院看病的現象存在多年,造成大醫院患者爆量,健保署近年陸續實施多項措施,包括提高大醫院就診費用、轉診有費用可減免,希望透過「獎懲」並用手段改善,但效果仍不好,健保署因此決定祭出「健保費斷頭」的強制性新制。

民眾最關心的是從大醫院轉到診所,就醫權益是否受影響?健保署表示,新措施是針對醫院而非病患,會把目標數字給醫院,醫院為避免「多做少領」,應該會願意配合。為配合政策,已有大醫院以減診措施來達到目標。此外,不論大醫院把病患轉給診所,或診所把患者轉給醫院,都有點值的獎勵,前者是五百點,後者是兩百五十點。醫院會想辦法勸說合適的病患同意轉到診所,但患者可自行決定到底要不要轉,權益不受影響。

健保署指出,雲嘉南地區為例,去年七到九月區域級以上醫院的門診量為一五九萬多人次,按照新規定,今年七到九月門診量就要減到約一五六萬人次,若有一季未達減量百分之二,就不給付相關健保費。

健保署表示,一○五年成立醫療分級推動小組以來,之前多用鼓勵性質,即道德理勸說,並沒有強制數字;這次首次提出數據要求,相信會有效果。

醫師表示,公立醫院可能願意配合,要私人醫院把病患讓人「很難」,之前轉診所以沒有什麼成效,是因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醫師開出轉診單,私下卻告訴病患「不必轉也可以」,因為醫師有建議轉診,但病人不願意,健保署很難稽查真假。

 
TOP
專題
醫學中心門診減量 北部醫師:勸退病患難度高
記者蔡容喬、修瑞瑩、鄧桂芬、魏忻聯合報

七月起,醫學中心門診須減量百分之二,健保署長李伯璋呼籲民眾相信厝邊診所好醫師,不必擠往大醫院,落實分級醫療,看病也方便。不過,部分醫學中心醫師對減量並不樂觀,尤其是北部。

相對北部醫學中心醫師的看法,南部地區的醫師則樂觀以對,表示過去雙向轉診無法落實,主要是診所擔心病患轉到大醫院後人就不回來了,以高雄、台南地區為例,現在大醫院與診所建立轉診平台「情況應會不一樣」。

為落實分級醫療,健保署要求醫學中心門診減量,五年減少百分之十,預估每年約一四三萬人次受影響。包括台北榮總,三總,馬偕及林口長庚等多家醫學中心紛紛與區域及地區醫院、診所合作,進行雙向轉診。

台大醫院發言人王亭貴指出,為讓門診減量,台大內部舉行多次會議,希望找出更好的方法,但還在努力中。現在先由台大雲林分院及新竹分院與地方診所合作,台大總院也會參考這兩家分院的經驗。

王亭貴也坦承,台大是照顧病人最後一線醫院,有時勸退患者有困難,而輕重症患者也很難界定,例如感冒是輕症,但腫瘤患者感冒、高齡糖尿病患感冒,皆未必能當作輕症處理。

長庚醫院則宣布成立「雁行醫療團隊」結合二七八家社區醫療院所,雙向轉診、資源共享;台北榮總也跨縣市與三百多家基層院所合作,民眾透過轉診平台,掛號費和部分負擔費用皆可減免。

北部醫學中心有醫師認為,醫學中心可能已是民眾求醫最後選擇,勸退病患難度高。部分南部醫學中心派出名醫到區域或地區醫院駐診,或可吸引患者,但放眼北部目前沒有醫院這做。

高雄基層醫師說,如果大醫院的醫師會視病情,主動建議病人回到住家附近診所看,「病人往往很聽醫生的話」,診所就不怕沒有病人。

 
TOP
醫改會:門診減量 應減輕症病人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聯合報

為落實分級醫療,健保署今起要求區域級以上醫院門診量年減百分之二,醫改會憂心,僅要求減量,卻未規定減量對象是否為「初級照護病人」,建議健保署修正新制並公開各醫院減量輕症比率,才符合公平正義,保障病人權益。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認為,新制要求醫院「通減」門診量百分之二,太過粗糙,若醫院減錯人,無法達到分級醫療目的。建議修正新制,規定減量對象應為輕症病人,不然就公布各大醫院門診減量的對象,輕症病人有多少,避免有醫院投機取巧。

朱顯光說,二代健保研商之初,即認為醫院的住院急診和門診量合理比例為六十五比卅五,也就是醫院申報給付一千萬,六百五十萬應是來自住院和急診。但目前各大醫院的住院急診和門診量比例全是倒過來的。

為找出比例失調原因,醫改會分析健保資料,發現醫學中心收治一百名病人,其中有十五人是輕症患者,其實診所即可提供醫療照護。但醫師看輕症病人只要三到五分鐘,看複雜共病患者卻可能要卅分鐘。若每個診的給付都相同,照護輕症患者等同醫院「金雞母」,服務愈多、給付愈多。

對此,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新制確實未要求門診減量對象,他也相信可能會有「壞蛋」,但各醫院主導分級醫療的負責人理念一致,均考量病人最大利益,以下轉輕症及穩定慢性病患為主。

 
TOP
病人心聲「轉診 要幫我找個好醫師」
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聯合報

「轉診到診所,不要行不行?」健保署落實分級醫療,規定大醫院門診量年減百分之二,逼得大醫院可能會把過往不願意轉出的病患轉出來,但病患對這項政策不見得埋單,有人就擔心診所的醫療品質而不願意轉診。

住在台南龍崎的柯媽媽,幾乎每個月都要從家中搭兩小時公車到成大醫院看病,雖然路途遙遠,但她覺得大醫院的醫療品質有保障,即使貴一點、遠一點,她還是堅持。之前看高血壓的醫師曾問她「幫你轉診到住家附近的診所拿藥好不好」,她覺得不放心,回醫師「反正有慢性病處方箋,我久久來看你一次,不必轉診啦。」

在奇美醫院就醫的郭姓阿嬤,看的是院內眼科「名醫」,每次看診日一早五點就要到現場搶號,由於醫師患者多,從早上看到晚上,她一等就要好幾個小時。目前她病情穩定,問她想不想轉診,「好啊,但是你能保證他像這位醫師一樣好嗎?我還是給這位醫師看比較放心。」

不是所有的病患都堅持不願意轉診。住東山區的黃先生,大小毛病不少,有高血壓、糖尿病,血脂也偏高,平常都到柳營奇美分院看病,他表示如果醫師認為他應該轉診到診所,可以配合,但希望「要幫我介紹一個好一點的醫師」。

 
TOP
高齡社會 活得愈老失智比率愈高
記者魏忻忻/台北報導聯合報

提起失智許多民眾都有這樣的疑惑:以往少聞失智,為何近年來周遭不時可接觸到失智患者?

專家指出,主要是失智症發生率與年齡成正比,活得愈老失智的比率愈高,每增長五歲盛行率就有倍增趨勢。

根據失智症協會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估算,失智症盛行率在六十五歲到六十九歲為百分之三點四,但八十歲至八十五歲高達百分之十三點零三,九十歲以上更達百分之卅六點八八。

大林慈濟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曹汶龍說,現代的人活得老,這「老」有時是大問題;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也表示,現在的人平均壽命逾八十歲,年紀愈大,失智症發生率愈高,民眾的感覺沒有錯,高齡社會失智患者的確比以前增加許多。

曹汶龍指出,民眾對失智的警覺提高,有關失智症的認識也就愈來愈多,這也使得許多只有初期症狀的人被診斷出來;但是也由於警覺提升,有人只是記性稍差忘東忘西,就疑心自己失智,反而造成生活困擾。

曹汶龍表示,失智不單只是記憶的問題,還合併功能改變,影響日常生活,例如主婦突然忘了菜怎麼煮;本來會用洗衣機,突然不知怎麼用。

 
TOP
失智症照護 社福團體直言 「資源少得要死」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聯合報

老老照顧已成趨勢,失智照顧失智讓人心酸的事例也持續增加,面對這種現況,專家表示,失智症照顧支持服務量不足,照護床位數只有一千多床,服務供不應求,衛福部除提升前端失智症確診率,更應提升後端照顧力。

天主教中華聖母社福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表示,基金會發現,失智老老照顧的家庭,以失智老夫老妻互相照顧占大宗,其次才是失智兒女照顧失智的老父母。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分析,小家庭變多,愈來愈多老人和配偶同住,當失智者的配偶也老了、腦部退化,就變成失智老人照顧失智老人。

黎世宏指出,失智症照護時間比一般疾病多一到二倍,承受壓力高,這麼難照顧的疾病,卻是由老人照顧,特別是高齡化嚴重的農業縣市,失智老老照顧愈來愈普遍。

衛福部今年頒布失智症政策綱領2.0,想提升失智症確診率提供即時服務。但黎世宏強調,這是前端揪出失智症黑數方法,但實務上缺的是照顧資源。檢視衛福部去年資料,認知促進學堂、互助家庭、失智症社區服務據點只有一○二處,失智型日照中心僅卅家,團體家屋、護理之家、榮民之家等提供失智照護床數也只有一千二百多床,對比廿七萬失智者,黎世宏直言:「資源少得要死」。

 
TOP
話題
一下子少了上萬元...退伍軍人刷存摺 傻眼了
記者程嘉文、羅紹平/綜合報導聯合報

昨天是年改上路第一天,許多退伍軍人一早就到銀行刷存摺,卻發現本月領到的退休金,一下少了幾千甚至上萬元,遠比政府公式所說的「十年逐步調降」幅度為大。國防部官員解釋,除了因為優存利息改到每月一日起算之外,過去軍官的「補足退除給與差額」與「月補償金」,也在這波修法中被取消或一次結清,才會出現降幅出乎預料的情況。

先前鬧出通知函寄錯大烏龍的國防部,經過連夜趕工,昨天清晨發布新聞稿宣布,已在六月卅日結束前,將廿萬五千八百卅七分「已退軍職人員退除給與重新計算通知函」交寄。退役官兵如有疑義,可於收到函件之次日起卅天內,以書面提起訴願。國防部與退輔會也設置諮詢電話,並於網站提供退撫制度問答、懶人包,以及訴願救濟等相關訊息。

官員指出,在優惠存款部分,過去每人計算利息的日期並不相同,這次修法統一為每月一日。因此部分人本期會「破月」,只領到不足一個月的利息,下月起就不會再出現這個問題。

另外,民國八十六年的退休俸改制(恩給改為提撥),為彌補軍保金額不得再存入十八%優儲,對七十一年至八十五年任官者,設有補償金制度。當事人退伍時可選擇按月領取,或一次領一百個月額度。這次修法廢除月補償金,一律改為一次發,當事人如退伍至今尚未滿一百個月,退輔會將在三個月之內發給餘額。

此外,「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第卅九條原規定,少將的退除給與應達公務員十一職等的水平、中將應達十二職等。但未滿最大服役年限就退伍的將軍,通常都不及此數字,因此可領到「補足退除給與差額」。相關條文在修法時廢除,七月起不再發放。

官員指出,拿掉「月補償金」與「補足退除給與差額」之後,剩餘數字包括「退休俸」與「優存利息」。如果金額仍比修法後新制(五十五加二%)高,則分十年逐步扣減。但新制數字若低於每月三八九九○元「樓地板」,則降至三八九九○元就不再調降。部分近一兩年退伍、且年資剛超過廿年門檻的軍士官,原本的退俸金額就低,以新制計算結果反而會變高,但此次年改「只降不增」,仍保持原數字。

 
TOP
退俸扣多了 也有人帳戶冒出錢
記者程嘉文、羅紹平/綜合報導聯合報
七月一日,年改後的第一筆退休金入帳,許多退伍軍人驚訝發現,減少的金額高過預期。八百壯士協會理事長、退役中將吳斯懷說,政府先前不斷宣傳退伍軍人年改幅度很小,絕大多數人都低於兩萬元,卻故意略過補償金等部分不提。如今多數人發現收入大減,但是通知書還沒寄到,根本不清楚到底被扣哪些項目,緊張與不滿情緒更是加倍。

台東市中校退役兩年的林姓男子說,他和多數學長、學弟尚未收到國防部寄發的「已退軍職人員退除給與重新計算通知函(月退俸重新計算審定處分書)」,不過,七月一日軍改條例生效,他月退俸已被自動扣款。

中校第十一級退役的林姓男子說,他昨天去台銀台東分行、台東郵局補登存摺,七月一日的月退俸已被扣款,相較六月的月俸,七月少領六千四百七十八元。他表示,或許是國防部自認軍人年改條例已過,有了法源依據,處分書寄不寄達,不影響作業基礎,直接依新標準核撥月退俸。

吳斯懷說,不只日前第一波通知書鬧了大烏龍,連昨天入帳的退休金,錯誤也會很多。自己一位鄰居是上校退伍,發現政府居然匯了廿八萬元進帳戶,頓時啼笑皆非。吳斯懷表示,自己先前還公開向政務委員林萬億叫陣,表示軍人年改七月一日來不及,結果政府硬逼著國防部上路,現在鬧出一堆笑話。

另一位退將表示,還沒去刷存摺,「看了傷心,隨他了」。這位退將表示,一般退伍軍人對自己的每月收入,只了解到「月退休俸」與「十八%優存」這兩大塊,「月補償金」與「補足退除給與差額」併在退休俸裡發放,一般人不會注意。

許多退伍軍人發現減少數字比預期多,現任國民黨黃國園黨部主委的備役少將于北辰說,這是因為以往軍人的退休俸當中,包括一筆「月補償金」,是用來鼓勵、補償未至最大年限就提前退伍「讓出位置」的軍官,每月約為數千至萬餘元;從最新發放數字看來,政府是直接把「月補償金」扣除之後,再依每年降百分之十的公式往下遞減,所以使得許多人發現,被扣款數字遠超過自己預期。

國民黨團書記長李彥秀表示,先前朝野協商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時,國民黨立委曾注意到,月補償金被改為一次發,以及退將所得需比照同職等公務員的「補足退除給與差額」相關條文被刪除問題,但民進黨堅持不讓,只能徒呼負負。

 
TOP
「我退休金也受影響」林萬億:個人事小 國家發展事大
記者丘采薇、鄭媁/台北報導聯合報
軍公教年金新制昨天起上路,總統蔡英文及擔任年金改革委員會召集人的副總統陳建仁都向國人信心喊話,感謝軍公教同仁體諒,讓改革工程順利完成,再也不用擔心退撫基金即將破產的危機。主導年改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則強調,這次改革是將引爆年金破產的引信拿掉,雖有人因此受影響,但「個人事小,國家體制健全發展事大。」

蔡總統表示,年金改革是她上任後,國家最重大的改革工程之一。謝謝陳建仁擔任召集人,協助彙集各方對於年金改革的不同意見。她也要謝謝包括退休軍公教同仁在內的所有國人同胞,「因為有你們的體諒、支持與智慧,才能順利完成這項早應完成的改革工程。」

陳建仁表示,一個「世世代代領得到,長長久久領到老」的年金新制已經展開。無論是已經退休的軍公教人員,還是目前在職或現役的軍公教人員,再也不用擔心退撫基金即將破產的危機,大家都可以有穩定的退休生活保障。

擁有教授年資的林萬億透露,他的退休金也受影響,十年大概減少三成七至三成八;但如同其他教授說的:「從十萬元減為領六、七萬元,應該夠了,知足就夠了。」他強調,這是一個經過討論、大多數人都支持的改革,現在應該往前走,國家才會進步,制度才能永續發展。

 
TOP
反年改一路嗆 蔡總統訪綠川喊卡
記者陳宏睿、陳秋雲、黃寅/台中報聯合報
總統蔡英文昨天參訪台中,動員近五百名警力維安;為避免拒馬封街引發民怨,市警局定調「不用拒馬、用人力」,反年改團體則化整為零在總統參訪必經之路,持標語高分貝對總統車隊嗆聲,高喊下台。

昨天總統車隊行經台中,沿途都有零星反年改團體在路旁拉布條、舉標語抗議;原本昨晚在成功嶺的抗爭被認為是主戰場,但僅約廿人到場。烏日警分局協調在鄰近車隊行經道路旁劃設意見表達區,讓陳抗人士在區域內拉標語、嗆聲,沒有衝突。

總統蔡英文原定參訪霧峰光復新村、中區綠川整治工程、東區福德祠和成功嶺等四地,市警局事前規劃近五百名警力;其中綠川商圈為凹槽地形「易攻難守」,因假日擺放拒馬封鎖道路會引發民怨,警方撒了兩百五十一名警力因應。

昨天上午總統綠川行程突然喊卡,市府說是「行程控管」,和維安無關;但大批警力臨時挪移造成警方內部大亂,基層人仰馬翻,罵聲不斷。

 
TOP
看問題/軍改匆促上路 損耗信心成本
本報記者程嘉文聯合報
軍公教年改原本就是虎口拔牙的高風險決策:「節流」不能說無正當性,然而要從自身員工的荷包掏錢,要如何盡量減少怨懟?信心成本的損耗,或許無法列在財務報表上,會不會造成離心離德、侵蝕對國家的忠誠?令人遺憾的是,國軍官兵的「人心」,似乎完全不在政府的考量中。

昨天許多退伍軍人查閱銀行帳戶,才發現被「改革」金額比預期還大。「月補償金」或「補足退除給與差額」,在年改後遭到結清或取消,但先前行政院或國防部、退輔會,對此都輕描淡寫,鮮予說明。退撫給與項目繁雜,如果不是專攻人事、財務的一般官兵,也很難了解箇中細節。政府先前努力宣傳退休金降幅不大,如今眾人才知道,原來還有諸多稀奇古怪「巧門」。這種選擇性揭露資訊,報喜不報憂的行為,宛如購物台主持人,如何能在軍人心中建立起信任?

「砍人錢財」原本就難討好當事人,實行上當然要務求謹慎。六月廿日立院完成修法三讀,朝野黨團特別授權政院自行訂定施行日期,就是基於所剩時間太匆促,行政部門應該更多一點準備,盡量減少可避免失誤,不要替已經情緒敏感的被改革對象,製造更多不必要的怒氣。

儘管立院已「做球」,行政部門卻把「七月一日同步上路」支票看得天大地大,不顧客觀現實。軍方只好硬在十天內完成公教花了十個多月的前置作業,果然首批通知書寄出,就出現大批張冠李戴。此時主導年改的政務委員林萬億,不僅不檢討自身要求的荒謬,反而斥責軍方「先前已經提醒,非常不應該」。現役官兵也許不是年改政策受衝擊者,但看到高層毫無指揮道德的行徑,對國家、對長官,還能剩多少尊敬與信任?

年改上路,自蔡總統、陳副總統以下,高層官員不忘重申「攜手向前」,然而實際作為中,外人卻很難看到執政團隊試圖與不同意見者團結的例證,反而是忙不迭要將執政優勢發揚到極致,「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的恣意。

 
TOP
要聞
「總統民調低…」扁:民進黨年底恐雙北雙輸
記者蔡孟妤、祁容玉、楊正海/連線聯合報

前總統陳水扁昨天在臉書「新勇哥物語」貼文指出,總統蔡英文民調低,對選台北市長的立委姚文智相當不利,而民進黨若北市選情不好,新北也好不到哪去,「雙北雙贏」恐變成「雙北雙輸」,民進黨期盼年底大選的「領頭羊」不見了,連帶也會影響原本其他不樂觀的縣市更雪上加霜。

陳水扁指出,「美麗島電子報」六月國政民調出爐,綠營對蔡英文感到失望的比例有微幅攀升跡象。在台北市,蔡總統的滿意度一個月掉了百分之十一點一,是繼「桃竹苗」地區後,滿意度第二低的地區。陳水扁認為,如果蔡總統施政滿意度仍拉不起來,姚文智要在經濟選民與軍公教占比多的台北市脫困突圍似有難度。

陳水扁還說,民進黨政黨反感度已破五成,創下美麗島國政民調實施以來,負面指數最高的紀錄。此外,對民進黨好感的比例已被國民黨追上並逐漸拉開,「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陳水扁並指,民調詢問民眾對蔡總統表示目前台灣經濟是過去二十年來最好的狀況,結果顯示多達百分之七十五點七不相信,泛綠選民也有百分之五十九點三不相信。「這才是最令人感到憂心的地方」,怎麼跟國人感受差那麼多?好像蔡總統說什麼,多數民眾已不再相信,是數字統計有問題,還是政府的公信力不足以讓民眾有感?

對陳水扁的評論,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蘇貞昌昨說,他努力讓新北市民更有信心,「2.0的蘇貞昌」會帶來「新北2.0」,相信選民最後會做最好判斷。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表示,七月十五日有大型造勢,後面也有許多雙北共同合作的政見,相信他會取得最後的勝利,民調是短期的波動。

 
TOP
文大宿舍案延燒 侯友宜:可戰死 不能讓人侮辱死
記者祁容玉、王敏旭、魏翊庭、張世聯合報

文大宿舍案持續延燒,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昨天說,「我可以戰死、讓壞人打死,也不要讓人侮辱死。」民進黨對手蘇貞昌表示,只看到侯生氣,沒看到回答問題,希望侯接受檢驗,正面回答所有質疑。

外傳北市府今天可能認定大群館土地使用分區是否違法,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說,市府今天上午將開會討論,社會期待市府該有個可執行的做法,會盡快決定。

侯友宜前天大陣仗上火線開記者會,澄清文大宿舍案爭議。他昨重申,「該怎麼做就怎麼做,該解約就解約。」他不想再淪為口水戰,希望回到選舉正面論述、回到選舉主軸。

媒體追問,若未來文大「大群館」走向解約,是否還會繼續出租給學生?侯友宜說,一切等台北市政府認定出來再說。

他說,他是一個警校生,榮譽是他的生命,「給我說這個(指貪汙),比我死還要艱苦。」

 
TOP
活動強碰…丁守中、姚文智熱絡 柯文哲像孤鳥
記者楊正海/台北報導聯合報

指南宮昨天舉辦孚佑帝君成道1138周年紀念大典,各陣營「大咖」幾乎都受邀到場。藍綠台北市長參選人丁守中、姚文智互動熱絡,反倒是半個主人身分的台北市長柯文哲雖有上台致詞,但台下與其他人少有互動,位子還被安排在最旁邊,彷彿被冷落。

昨天的座位安排,丁、姚比鄰而坐,互動熱絡。丁守中說,兩人就是閒話家常,談談呂仙祖;姚文智說,他和丁守中是立法院老同事,他和丁聊天時,丁有一點小意見,認為昨天上台致詞的順序,應該是前總統馬英九先上台發言,而不是柯文哲先,但他覺得客隨主便。

柯文哲受訪時表示,與競爭對手同台是很自然的事,不會尷尬,而且這種場合,主辦單位常會將位置排得很開,放心好了。至於競選總幹事何時出爐?柯說,「我每天都在想,但還沒想到適合的人。」

柯文哲位子在最旁邊,一旁是內政部長葉俊榮,柯隔著走道與馬英九相鄰,但馬、柯全無交談和互動,柯也未起身與丁、姚互動;姚文智則是主動出擊,找柯、馬等人握手。

昨天到場的政黨人士還包括國民黨主席吳敦義、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王金平因晚到,沒有與馬英九等人碰面。

新書成人氣王?柯:才500個

媒體詢問,前天柯的簽書會,500個號碼牌早早發完,會不會覺得自己是人氣王?柯文哲笑說,「才500個而已,哪裡有人氣王」,只是他要在5小時內簽600本書,真的很累。

姚文智說,大家各憑本事,但現任市長擁有豐沛的市政資源,運用市政資源是否與選舉有關,大家應留意。市民要看到的是市政願景與對過去市政的檢驗,過去國民黨在台北市長期執政,國民黨參選人當然與國民黨有很高連結;柯是現任市長,市政好壞大家可以共同檢驗。

丁守中指出,年底市長選戰是「專業對非專業的選戰」,他長年在立法院負責外交,也了解國際大都會發展;柯是現任市長有絕對優勢,姚在民進黨中央執政協助下也不可輕忽,這是一場艱困選戰。

 
TOP
焦點新聞
高溫上看36度 注意防曬
記者董俞佳╱即時報導聯合報

全台高溫炎熱。氣象局提醒,西南風增強,今明兩天全台仍是炎熱高溫的天氣,尤其大台北地區、宜蘭高溫上看36度,提醒民眾防曬、注意熱傷害,尤其考生、陪考家長當心中暑。

時節進入夏季,大台北自從6月25日開始,已經連續多天達到36度以上高溫,更有多天超過37度,氣象局預報員陳伊秀表示,3日前,西南風較強,今明兩天大台北地區、宜蘭高溫可能到35、36度,其他地區也有32到35度。

雨勢方面,陳伊秀表示,各地中午之後容易有熱對流發展,今天上午,中南部有短暫陣雨、雷雨,不排除有大雨發生可能,今晚到明天上午,中南部雨勢會逐漸減緩,其餘各地則以午後陣雨為主。

颱風動向方面,輕度颱風巴比侖持續往北行,預計之後會到韓國、日本一帶,今天北部海面、東半部海面要注意長浪。

 
TOP
西南風強 各地空品不錯
記者董俞佳╱即時報導聯合報

受西南風影響,南部地區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大多為多雲到晴,環保署表示,今天西南風風速較強、擴散條件較佳,再加上降雨洗除汙染物,空氣品質大致較好。

今天各地空品,北部、竹苗、中部、宜蘭空品區及馬祖、金門為「普通」等級,東北角地區風速稍弱,仍須留意臭氧濃度上升;雲嘉南、高屏、花東空品區及澎湖為「良好」等級。

環保署表示,明後兩天天氣類似,各地空氣品氣品質,北部、竹苗、中部及宜蘭空品區為「普通」等級;雲嘉南、高屏及花東空品區為「良好」等級。

 
TOP
政治新聞
中研院院士晚宴 管中閔、吳茂昆未露面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研院第卅三次院士會議今天登場,一連舉行四天會議。中研院表示,今年有兩百多位國內外院士與會,共同推選第卅二屆院士,新科院士將於周四出爐。此外,院士也將針對院長與院士選舉程序,首度提出具體的改革建議。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昨晚在中研院人文館辦歡迎晚宴,近百位院士到場。兩位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翁啟惠均到場,與廖俊智同坐主桌。近日因台大校長遴選風波引發關注的兩位院士管中閔、吳茂昆則未出席。

中研院透露,管中閔已報名參加此次院士會議,但不確定會出席哪一場會議或活動。蔡英文總統今晚將在寒舍艾美酒店宴請所有與會院士,曾針對台大校長遴選問題向蔡總統喊話的管中閔,是否會出席總統晚宴?兩人如何互動?預料也是焦點。

廖俊智表示,希望院士在這幾天能暢所欲言,對中研院院務提出批評,也對中研院的院務運作有所認識,做好雙向交流。他在晚宴致詞時表示,希望院士會議這四天不會有颱風來,祝院士會議「風調雨順,圓滿如意」。

中研院院士會議兩年舉辦一次。二○一六年的院士會議,面對院長遴選爆發的爭議,由院士提案並決議,成立「中央研究院組織與運作改進委員會」,選出十二名院士和五名中研院成員擔任組改會委員,針對「評議會組織與功能」、「院長遴選程序」及「院士選舉之候選人產生方式」等三大議題,提出改進建議。

組改會成員包括李遠哲、吳茂昆、管中閔、周美吟、郭位、張懋中、陳力俊、朱雲漢、黃進興等院士。兩年之間召開四次會議,去年完成改進建議。

組改會發言人朱雲漢昨晚也參加院長晚宴。他受訪時指出,針對三大核心問題,包括院長選舉程序、院士選舉程序、評議會的組成與功能等,將在明天下午的院士會議中報告。

 
TOP
美國務院: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 月底退休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務院六月卅日表示,主管亞太事務的國務院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將於七月底退休。

國務院發言人海瑟.諾爾特說:「代理亞太助卿董雲裳已宣布,她打算七月底自外交單位退休。我們感謝她過去廿五年來為國務院的付出,包括面對全球多項挑戰。」

諾爾特未說明國務卿龐培歐何時將宣布亞太助卿新人選,只表示「國務卿在各部會間努力尋找適合此領導職位的人」。

五十四歲的董雲裳從去年三月開始代理亞太助卿,但白宮前首席策士巴農等主張強硬對付中國大陸的川普政府官員,一直反對她出任此職,認為她對大陸立場太溫和。

去年十二月在當時的國務卿提勒森力保下,白宮提名董雲裳真除。參議院外委會今年二月舉行董雲裳的提名聽證會,但一直沒有通過。主張美國應強硬對付大陸的參議員魯比歐,反對董雲裳出任亞太助卿,魯比歐稱這個職務應讓更支持台灣、捍衛人權的人士擔任。

提勒森今年三月被川普撤換,由中央情報局龐培歐接任國務卿後,外界就認為董雲裳的人事案會出現變數。

亞太助卿是國務院處理大陸、台灣、北韓等東亞事務的要職,但美國先前與北韓籌辦「川金會」,董雲裳卻沒有陪同龐培歐前往北韓磋商,也沒有一起會見北韓派往美國的特使金英哲,她在美國與北韓的對話中完全被冷凍。

另外,國務院官員表示,二○一五年起派駐愛沙尼亞的大使梅維爾將在七月廿九日退休。外傳在外交界服務卅三年的梅維爾告訴朋友,川普對歐洲盟國加徵鋼鋁稅等政策影響美歐關係,讓他決定退休。路透試聯繫梅維爾查證此說,但未獲回應。

 
TOP
「台灣隊」拚奧運?政院:國際奧會說不行…
記者洪哲政、丘采薇/台北報導聯合報

前奧運國手紀政領銜提出的「二○二○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正進行二階段連署中。但民進黨立委鄭寶清要求教育部主動研議讓台灣選手以「台灣隊」名稱代表參與國際賽事,行政院回應表示,中華奧會為國際奧會認可的會員,名稱變更准駁權在國際奧會;國際奧會執行委員會已經於今年五月舉行的執行委員會議,決議「不予核准」中華奧會變更名稱。

紀政提出的公投案題目為:「你是否同意,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二○二○年東京奧運?」,對國際奧會駁回我名稱變更案,中選會表示,對於各項公投提案及連署進度等,皆不預設立場而依法辦理。

鄭寶清日前提出書面質詢表示,鑑於民間團體已主動推動「二○二○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並通過第一階段提案門檻,行政院身為最高行政主管機關,應領導相關部會積極回應民意,主動研議讓台灣選手以「台灣隊」名稱代表參賽的可能及辦理方式。

行政院近日答覆指出,當年我國因國際情勢被迫退出聯合國,我國家奧會及其他部分運動團體在國際奧會及各國際單項運動總會的會籍,亦相繼被迫中止,經多方奔走努力,我國家奧會與國際奧會在瑞士洛桑簽訂協議,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名稱及中華奧會會旗、會歌,重新獲得國際奧會的承認,並在國際奧會協助下,陸續以此模式重返國際單項運動總會。

政院指出,依「奧林匹克憲章」,國家奧會的名稱、會旗、標誌及會歌,須經國際奧會執行委員會核准。

政院說,紀政領銜推動的公民投票案進入連署程序後,國際奧會執行委員會已於今年五月二日及三日於瑞士洛桑舉行的執行委員會議就此情況進行檢視,並決議「不予核准」中華奧會變更名稱。

政院強調,保障台灣選手參加國際運動競賽及出席國際運動組織會議,享有與其他會員相同公平的權益,是我參與國際體育事務的最高原則。政府未來亦將在權衡國內民意、國際現勢及遵守國際奧會相關規範等原則下,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事務。

體育界人士指出,在國際奧會作出決議後,若我國不顧規定將「中華台北」變更為其他名稱,可能會被逐出各項國際賽,屆時若「中華台北」消失,「台灣隊」也不得其門而入,將會形成我國在國際舞台上消失的大危機。再者,若我國被國際奧會認定有「政治動盪」,也可能被取消參賽資格。

 
TOP
「台灣有難,美國一定幫忙」?梅健華這麼解釋…
記者鄭媁/台北報導聯合報

美國在台協會(AIT)新館落成,預計九月初對外營運。即將離任的AIT處長梅健華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三年前來台就任後,一個重要工作目標是盡力讓台灣民眾了解美國很支持台灣,增加台灣民眾對美台關係的信心;內湖新館正是象徵對強韌美台關係的承諾。

先前有媒體引述梅健華說,「台灣有難,美國一定幫忙」。對此他表示,他的原意是要強調美國支持台灣的立場,美方希望確保台灣的需要被滿足,「並非指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美國會幫助台灣」。

梅健華指出,他在二○一五年來台就任後,設定了三項優先工作目標,一是確保台灣在二○一六年政權轉移時期,美台關係仍持續發展;二是希望盡可能讓更多台灣民眾了解,美國會一直支持台灣,這就是AIT在他任內積極透過臉書與台灣民眾互動的原因。

第三個工作目標則是AIT內湖新館落成。美國國會同意撥款二點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七十六億元)打造新館,也顯示其對台灣的強力支持。

另外,梅指出,台灣加入美國全球入境計畫,讓台灣民眾入境美國享有快速通關的特權,也是證明美國對台灣有信心的例子。

然而,仍有民眾擔心美國為與中國大陸在雙邊貿易或北韓等議題上達成協議,可能犧牲台灣的利益。梅健華說,任何重要議題都會出現質疑的聲音,但在他所參加過的華府會議中,從未聽過任何人發表貶抑台灣的言論,或認為美國應改變對台政策。

 
TOP
社會新聞
進港肇禍 雜貨輪撞斷漁船1死1傷
記者林伯驊、蔡容喬、黃宣翰/高雄聯合報

往來金門至台灣本島的「友泰壹號」雜貨輪,昨天下午準備進入高雄港時,在航道撞上拖著故障舢舨的金泰隆號漁船;漁船斷成兩截、舢舨翻覆,漁船船長林姓男子和在舢舨上的郭姓男子都落海,郭傷重不治,林還在急救。

肇事的「友泰壹號」重達一千四百多噸,漁船和舢舨各僅一噸多重;雜貨輪忻姓船長說,當時有看到前方出現漁船,但來不及閃避就撞上;警方詢後將忻及緬甸籍舵手「拉特」依業務過失致死罪嫌送辦,並會同航港局調查肇事原因。

高雄港警總隊調查,五十三歲郭姓漁民昨天下午兩點多駕駛動力舢舨,在一港口外作業時發生故障,金泰隆漁船受託協助拖救,由五十六歲林姓船長駕駛漁船救援。

當時「友泰壹號」雜貨輪正從一港口進港,疑未注意前方兩艘船行進中,擦撞漁船船身,漁船斷成兩截,舢舨翻覆,郭、林二人來不及反應,跌落海中。

舢舨船長蔡姓男子當時就在附近,目擊意外立即駕船趕往搶救,但郭、林兩人被救上岸時都已呈現昏迷。

郭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家屬接到噩耗,傷心痛哭;林急救後恢復意識,但因嗆到水,昨晚還在急診室觀察。

警方調查,肇事的「友泰壹號」雜貨輪,平日往來金門、台灣間,意外發生時忻姓長立即停船且下錨,待其他舢舨將落水者救起,再駛往新光碼頭停泊,等待接受相關單位調查。

 
TOP
兄悶死肢障妹自殺 預約傳送死亡簡訊
記者郭政芬/新竹縣報導聯合報

失業的卅九歲姜姓男子,昨天悶死小他一歲、智能及肢體障礙的妹妹後自殺身亡;他自殺前預約一個半小時後傳送簡訊通知姊姊,等到家屬獲悉報警破門時,兄妹早已死亡。

警方調查,姜姓男子的妹妹從小就患有智能輕度和肢體極重度等雙重障礙,身型瘦小無法自行移動,長期由家人照顧;姜長期打零工、工作不穩定,年初與妻離婚,兩個月前失業,最近情緒顯得低落,昨天趁父母至南部旅遊兩天一夜後帶著妹妹結束生命,至於是否因為最近照護妹妹不堪壓力才發生憾事,有待釐清。

警方說,昨天下午一點零六分,姜的姊姊收到姜的簡訊,內容略為「你收到這簡訊,我已經帶妹妹離開了,不用急著叫救護車,已經來不及了。」簡訊強調這訊息是用預約傳送,預約九十分鐘後才傳。

住在外縣市的姜姊收到訊息後,趕緊通知住弟弟附近的嬸嬸報警並前去察看;嬸嬸會同警方破門,發現姜與妹妹躺在住處三樓地板上,兄妹倆身上已有明顯屍斑,現場留有一封三頁手寫遺書。警方根據現場跡證研判,姜以濕毛巾悶死妹妹後再以塑膠袋套頭自殺身亡。

據了解,姜在遺書中向父母親致歉,「真的很對不起爸媽,讓你們很心痛,爸媽辛苦了…」並說,自己沒什麼錢還欠款,要父母親幫忙把車子賣掉、照顧他養的貓。遺書中隻字未提到自己的胞妹,也未清楚交代自殺原因。

鄰居表示,姜和父母及妹妹同住,他爸媽各有工作,家中經濟不成問題,姜家更非社政單位列管的高風險家庭,不知道為什麼發生悲劇。

聯合報提醒您珍惜生命

自殺防治專線0800788995

 
TOP
兩岸新聞
陸個人減稅 最快10月上路
記者蔡敏姿/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個人所得稅修法加速,起徵點將調高至月薪人民幣5,000元(約新台幣2.3萬元),亦即年收入人民幣6萬元(約新台幣27.9萬元),最快有望今年10月1日實施。

21世紀經濟報導,中國人大網6月29日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

距離第一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僅僅一周,個所稅法修正草案全文對外公布。草案擬將個所稅起徵點由每月人民幣3,500元調高至人民幣5,000元。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明定實施日期,將自明年1月1日起實施,但今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的工資及薪水所得可以先行計算。亦即薪資所得者可以先行享受到減稅優惠。

個所稅綜合改革除了此前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勞動所得先行納入綜合徵稅範圍。

綜合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人民幣5,000元,亦即年收入人民幣6萬元。

另外,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專項扣除之外,草案也對綜合收入適用的超額累進稅率、稅收徵收制度等內容加以明確。

草案還擴大較低檔稅率級距,首次明確新版七級稅率明細。

業界分析,將起徵點提高到人民幣5,000元、稅率結構的調整、專項附加扣除等安排,對於以單一薪資收入為主的工薪階層而言能帶來減稅紅利。

華商報報導,在初審中,有人大常委會委員提出個所稅起徵點修改至人民幣5,000元有點偏低。有委員表示,通過提高居民收入比重來擴大消費,是大陸經濟和社會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建議把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人民幣7,000元。

人大常委委員李曉東認為,從人民幣3,500元提高到5,000元,漲約40%,但是2011年這個數字,大陸GDP是人民幣48兆元,到2017年,大陸GDP是人民幣82.7兆元,年增近70%。

綜合考慮各項因素,他建議為人民幣8,000元到1萬元。

草案指出,規定非居民個人(在大陸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一個納稅年度內在大陸境內居住不滿183天的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人民幣5,000元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TOP
七一大遊行 港府首次批評不尊重「一國」
香港特派員李春/香港報導聯合報

香港一年一度的七一大遊行,以「結束一黨專政,拒絕香港淪陷」為主題,有五萬人參加。香港政府首度批評遊行中不尊重「一國」的口號,不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不利香港發展。

香港自二○○三年的五十萬人大遊行開始,每年七月一日回歸日都有萬人遊行,遊行主題多樣化,在發起單位香港民間人權陣線定的主題外,各參加遊行人士可提出不同訴求。

今年七一遊行下午三時由維多利亞公園草坪出發,隊伍前頭約下午五時抵達終點金鐘政府總部東翼前地舉行集會,多個團體輪流上台發言,就各種議題發表意見,集會到晚上七時和平結束。

遊行隊伍抵達終點後,民陣召集人葉志衍宣布,有五萬人參與今年的七一遊行。這一數字較去年七一遊行少一萬人,有民陣人士認為,是因警方無理限制遊行步點,及不准市民中途參加遊行。

藝人何韻詩及黃耀明參與民陣七一遊行。何韻詩說,近年政府不斷打壓青年人的聲音,甚至用過重的刑罰懲罰他們,令他們無法「翻身」,認為政府沒有同理心;特首林鄭月娥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以為社會變好。

黃耀明手持「打開孩子眼光,創造多元社會」的標語牌遊行,他不滿有團體要求圖書館下架有關多元家庭的書籍,要求把書籍放於隱閉位置。他期望香港人能在無阻礙下,閱讀不同的書籍和刊物。

這次遊行雖然打出抗議警方限制遊行起步點和不准中途參加遊行的標語,但沒有發生劇烈警民衝突。反倒是建制派團體組織的反遊行行動,令遊行隊伍經過時雙方不斷發生罵戰。

香港政府發言人回應遊行活動時說,基本法保障了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在「一國兩制」的安排下,須堅守「一國」之本,正確理解由憲法和「基本法」確立的憲制秩序,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亦應用好「兩制」之利,發揮香港的獨有優勢,拓展經濟,改善民生。

發言人稱,任何不尊重「一國」、無視憲制秩序、譁眾誇張、不實誤導的口號,皆不符合香港的整體利益、不利香港發展。

 
TOP
國際新聞
挾民怨而起 左派 「美國人」將成墨總統
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聯合報

墨西哥七月一日舉行總統、國會和地方選舉,在民調中領先對手廿多個百分點的反建制左派候選人羅培茲可望當選總統,成為墨國近九十年來第一個並非由兩大黨提名的總統。

羅培茲指控把持政府近一個世紀的兩大黨是同一個「權力黑幫」,只會圖利自己。墨國選民受夠了貪腐和暴力,羅培茲的指控贏得廣泛回響。他並未端出明確的改革政見,但多數選民決定給他一次機會。

墨國沒完沒了的貪腐醜聞、令人喪膽的暴力犯罪和貧富差距惡化,導致民眾憤怒沸騰。墨國去年發生創紀錄的兩萬五千起謀殺案,多半與販毒集團有關。許多選民對執政右派「憲政革命黨」及保守派「全國行動黨」都很反感,羅培茲因此成功挾民怨而起,民調支持率達百分之四十八,遙遙領先排名第二的「全國行動黨」候選人、前國會議長雷卡多廿二個百分點。

支持羅培茲選民卡密洛說,「兩大黨一樣爛,都是老鼠,羅培茲是我們最後的希望,如果他也做不好,我再也不投票。」

六十四歲的羅培茲一頭銀髮,詞鋒銳利,曾任墨西哥市市長,二○○六年和二○一二年兩度挑戰總統大位失利。他幼時在父親店中幫忙賣進口美國服飾,有個外號叫「美國人」。羅培茲是左派大將,他承諾將鎖定數十年來相繼民營化的國營事業,還要扭轉現任總統潘尼亞尼托將原油業民營化的做法,讓外資很緊張,擔心血本無歸。

羅培茲的政黨「國家復興運動」成軍僅六年,最初只是一個支持羅培茲競選總統的民間運動,如今這個新興政黨可能在國會拿下過半席次。

羅培茲若當選,除了內政經濟,還將面臨如何和美國總統川普周旋的外交難題。川普反對自由貿易、限制移民的政策,讓美墨關係從主要貿易夥伴變成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庫。

墨西哥總統一任六年,不得連任。墨國八千八百萬選民還將投票選出五百席的眾議院和一百廿八席的參議院,以及州和地方官員,共將選出超過一萬八千個職位,是墨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選舉。初步結果將在台北時間二日中午左右揭曉。

 
TOP
「家人應該在一起」川普零容忍移民 全美抗議
編譯陳韻涵/綜合報導聯合報

成千上萬的示威群眾六月卅日在白宮前方的拉法耶廣場高呼「家人應該在一起」口號,抗議川普總統的零容忍移民政策,要求立刻讓美墨邊境的破碎家庭團圓。美國其他大城也有串聯抗議活動。

儘管川普已讓步,下令讓移民離散家庭團聚,但至今仍有逾兩千名兒童分散在十七州,無法與父母團圓。

群眾齊聚拉法耶廣場,遊行前往國會山莊。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紐約及波特蘭等大城都有類似抗議活動,艾莉西亞凱斯、米蘭達和約翰傳奇等明星都參加示威。

民眾頂著華府攝氏卅三度高溫,高喊「丟臉」,不過,川普人不在白宮,他到新澤西州貝明斯特的川普國家高球俱樂部過周末。西貝明斯特群眾持抗議標語「夾道歡迎」川普車隊,其中一個標語寫著「尋求庇護者不是罪犯」。

川普推文為移民政策辯護,「當人們非法進入美國,我們得立刻送他們回去,而非拖延法律程序多年。我們的法律是全球最蠢的,共和黨想要堅固的圍牆且不要罪犯,民主黨想要開放邊境卻對罪犯懦弱!」

 
TOP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