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超徵4500億…綠委喊「還稅於民」 促發萬元


【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寫真生活Snap電子報】介紹網友們精彩攝影作品及生活資訊影像情報,快藉由此份報來看你不曾發現的風景!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12/27 第551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稅收超徵4500億…綠委喊「還稅於民」 促發萬元
記者鄭□、林銘翰、歐陽良盈、巫其聯合報
今年稅課收入優於預期,總稅收估計可超過預算數四千五百億元,民進黨立委昨天群起疾呼中央「還稅於民」,喊發現金從一萬元到兩萬元不等。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已指示各部會,研擬各項關於疫後振興及弱勢照顧的方案,各部會正彙整意見。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立委補選候選人王鴻薇上周提出「還稅於民」政見,昨天在立法院財委會成為討論焦點。民進黨湧言會立委昨天上午跟進,主張應在過年前以現金或消費券將稅收成果與全民共享,建議減免全台八十四萬年輕人的學貸,並就受影響的傳統產業與服務業等再行紓困。

民進黨綠色友誼連線立委何志偉表示,四千五百億元「超收稅金」應直接「還財於民」,一個人最少可以分配到將近兩萬元;正國會立委陳亭妃也表示,支持「還稅於民」,不論是用什麼形式,就是要讓人民有感。

隨後英系立委也串連,建議政院全面規畫,全民發放現金一萬元;但新系立委郭國文反對政府普發現金,主張善用政策工具,針對性紓困才是真正「苦民所苦」。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則表示,去年稅收超過四千三百億元時,國民黨團早在今年二月廿二日就開過記者會,希望能針對中低收入戶、平均薪資三萬元以下國民發現金,但民進黨政府都沒有回應。他表示,國民黨團建議,受雇者月薪未滿三萬元者,每人發放現金三萬元(合計六三二點一億元);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每戶發放現金十萬元(合計二五五億元)。

民眾黨團總召邱臣遠表示,去年立法院要求還稅於民,政府無動於衷,如今已經三度超收,依然看不到政府主動規畫,這也是九合一選舉人民用選票教訓民進黨的主因,政府應至少發給每位國民一萬元,同時檢討稅制,減少弱勢負擔。

羅秉成回應,由於政府量入為出,加上防疫有成,經濟又能維持成長,中央政府才能連續幾年都有賸餘;但這幾年同時受疫情、俄烏戰爭影響,國際原物料、能源價格上漲,明年全球經濟將會面臨重大挑戰,民生經濟都會受到衝擊,為因應未來的變局,蘇揆已指示各部會研擬各項疫後的振興和弱勢照顧方案。

不過,對於立委「還稅於民」訴求,財政部代理部長阮清華昨天說,目前無此規畫,超預算稅收會優先用於還債。他表示,這幾年經濟變化快,預算數確實編得比較低,導致實徵數超過很多,明年預算數已大幅度拉高,希望不要有實徵數大於預算情況;還稅於民須透過預算程序,且總預算加上特別預算還是短絀,仍要舉債,要通盤考慮。

 
學者:稅收超徵 不代表政府有錢發
記者巫其倫、黃有容/台北報導聯合報
明年面臨景氣衰退、疫後振興等挑戰,總統將陸續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指示各部會研擬各項方案。財政部代理部長阮清華昨天表示,財政部目前正研議紓困方案,包括討論到公股行庫雨天不收傘,在紓困貸款方面會盡量配合處理;另外是大宗物資降稅,包括汽柴油貨物稅、黃小玉進口營業稅、小麥關稅減徵或免徵稅負。

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說,經濟部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面對明年度的國際情勢,包括通膨、消費力減弱等,目前已在仔細規畫明年度相關經費要怎麼樣來支撐經濟、保住就業。經濟部官員表示,目前將沿用原有的規畫,例如工業局在留才、在職進修等需求上,都編有預算可以調配,協助產業、尤其傳產留住核心人才。另外,因應新冠疫情,政府續辦企業舊有貸款展延及利息減免補貼等措施,也已延續申請到明年四月底止。

經濟部官員說,如果明年上半年國際經濟情況真的不好,產業有更多需求,經濟部也會再爭取是否有經費可以擴大辦理相關措施。

針對今年全國稅收估計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四千五百億元,朝野立委呼籲政府「還稅於民」,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表示,稅收超徵不代表政府有「發錢還稅」的能力,他雖贊成「還稅於民」主張,但絕非單純「發錢還稅」。

陳國樑說,「超徵、還稅、發錢」的連結是過度簡化問題、見樹不見林。他舉例,特別預算財源多以舉債方式因應,而近年我國特別預算歲出金額相當龐大,蔡政府過去六年累計超徵稅收八○六九億元,今年以超徵五千億元估算,共超徵一點三兆元。但前瞻基礎建設、新式戰機採購、防疫振興與海空戰力提升計畫等四項特別預算,共歲出二點一六兆元。即便將超徵稅收全部用作特別預算財源,還有缺口八千六百億元。

陳國樑主張,政府首先應做到「不舉新」、「要還舊」,超徵稅收應優先用於今年度歲出的不足,避免舉借新的債務,並用於既有債務的償還;最後,在債務不再繼續增加、債務存量開始下跌的情形下,一部分超徵稅收可考慮循預算程序,用於各種施政所需,例如編列預算「發錢還稅」等。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說,邏輯上不應是「因為超徵,所以要還稅於民」,而是要有找出目的性,例如紓困等狀況,否則未來只要一出現超徵,恐怕都要還稅於民,將會失去稅收原則性。

 
新聞眼/政府發紅包 債留子孫世代不公?
本報記者賴昭穎聯合報
財政部預估今年全國稅收可望超徵逾四千五百億元,還稅於民或還財於民的呼聲再起。政府面對這一波還稅主張,不論最後選擇以何種方式和全民分享經濟成果,民眾該有的認知是,這絕非政府發紅包,也不是什麼開倉濟眾的德政,充其量只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反而要思考,是否會有債留子孫造成的世代不公。

「還稅於民」在國內政壇不是新議題,每次只要稅收超徵,相關討論總會浮上檯面。以往稅收超徵被政府當作政績宣揚,直到還稅主張屢屢搞得財主單位無力政策辯護,「超徵」一詞的意義由正轉負,官員絕口不提,改稱「實際稅收超出預算數」,希望減緩還稅壓力,只不過事與願違。

政府稅收之所以超徵,從總預算籌編到稅收入帳有至少兩年的時間差,預估數與實際數有落差在所難免,但連續兩年超徵金額都超過四千億元,要說政府的數字管理沒問題恐怕也很難說服外界。而另一個稅收超徵的原因,則和蔡政府的「特別預算常態化」脫不了干係,蔡政府任內提出前瞻、戰機、防疫等特別預算,這些支出並不屬於年度總預算,卻有美化政府的年度財報的效果,造成政府財政狀況良好的假象,實際上若計算特別預算舉債,政府其實入不敷出,沒有「還稅於民」的本錢。

絕大多數政治領袖都聲稱會遵守財政紀律,而面對外界發紅包的壓力,尤其綠營在九合一敗選後,亟欲透過政府資源攏絡民心,想必也在其尋求後年總統大選延續執政的盤算之中。但政府的資源分配本來就是零和遊戲,超徵稅收要拿來還債或還稅,在主政者的一念之間。政府財政永續說來簡單,要落實卻不容易,有權力的人除了要有道德,更要有勇氣。

 
還稅於民聲浪大 蘇揆:研擬疫後振興方案
記者余弦妙、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總稅收超過預算數(俗稱超徵稅收)估計可達4,500億元,創史上新高,外界期盼財政部可「還稅於民」;對此,行政院長蘇貞昌已指示各部會,研擬各項關於疫後振興及弱勢照顧的方案,相關方案正由各部會彙整意見中。

今年超徵稅收4,500億元,若平均分配給每位國民,平均每人可得約2萬元。昨天多位立委群起疾呼中央「還稅於民」,喊發現金從1萬元到2萬元不等。政府究竟會採哪種形式「還稅於民」,備受關注。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這幾年政府量入為出,加上防疫有成,經濟維持成長,中央政府才能夠連續幾年都有賸餘。但這幾年因疫情與俄烏戰爭的影響,國際原物料急漲、能源價格上揚,明年全球經濟將面臨重大挑戰,民生經濟也會受到衝擊。

為因應來年變局,蘇貞昌已指示各部會研擬各項關於疫後振興以及弱勢照顧的方案,相關方案也正由各部會彙整意見中。而蔡總統在近期將針對國內外經濟局勢,召開國安會議來討論並尋求共識,若有達成任何具體方案,行政院會儘快對外說明。

對於外界疾呼還稅於民,財政部代理部長阮清華昨日出席立院財委會前受訪表示,針對超預算稅收,目前規劃用來減少舉債、優先還債,希望維持財政健全,作為歲計賸餘使用,目前無還稅於民規畫。若要還稅於民必須經預算程序,要用什麼方式處理必須通盤考量。總預算加特別預算仍為短絀,若要還稅於民則仍要舉債。

不過,昨天財委會多位藍綠立委鎖定還稅於民議題,要求財政部表態。阮清華表示,若真的要做,比起單純發現金,發三倍券、五倍券也是一種還稅於民,也才能與經濟復甦有關聯。最近景氣比較弱,振興券要不要發,要由政院那邊跨部會討論。

針對行政院是否再發N倍券,國發會與經濟部昨日皆表示,目前沒有聽說。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也否認政府有再發振興券的打算;主計長朱澤民也曾說,還稅於民需要政府編列預算,明年度預算都已經編好,不太可能現在更動,若真的要做那還不如增加公共支出還更有效。

 
稅收超徵該怎麼用? 學者:可償債、補助地方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稅收超徵該怎麼用才合理?政大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首要之務應是把超徵的原因找出來,提高預算編製的正確性,政大財政系教授羅光達指出,「還稅於民」是一個方法,但不是唯一;是其中一個選項,但不是最好的選擇,他建議超徵的稅收可用於還債,或經過檢討稅制並盤整財政狀況後補助地方政府。

羅光達表示,之所以發生稅收超徵,是因為跟預期不太一樣,當然預算不可能做到100%平衡,超徵也總比短絀好。但政府應慎重考量資源配置,不宜躁進「還稅於民」,且必須非常注意考量「還稅於民」的公平性,以及是否有可能因而會破壞財政制度。

羅光達指出,就他了解,今年超徵的稅收主要是因為營所稅的增加,多來自於像是台積電等科技大廠,受惠於先前景氣大好。但,究竟是因為經濟情勢所造成的波動,還是政府在財政預估上過於保守,是可以好好利用這次機會做一通盤檢討。

曾巨威說,現在討論的風向多朝還稅於民、N倍券,但他認為這是將超徵的稅收運用作為認知作戰的工具,這是不恰當的。又或者把超徵的稅收,作為經濟成長的政策宣傳,這些都不是按預算法規定在處理,而是變成政治性的操作,也是不夠專業的討論。

 
還稅於民…盤點四劇本 拿錢最有感
記者余弦妙、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悉,若政府真有意讓稅收超徵還稅於民,至少有四種方案,包括直接普發現金、再發N倍券、直接退稅,以及擴大社會福利支出及補貼。其中,廣發現金是民眾最期待也最有感的。

首先,立委所提普發現金,這或許是最快,人民也最有感的方式。但先前主計長朱澤民也曾說過,還稅於民需要政府編列預算,明年度預算都已經編好,不太可能現在更動。據了解,即使今年稅收有超過預算數,也要待年度決算後,轉成歲計賸餘才能使用,這些流程走下來,恐必都已到明年年中了,若要「盡快還稅於民」,恐怕還是得在年初編列一筆特別預算。

其次,則是至於發放振興券的可能性,根據行政院之前推估,發放振興五倍券所需預算大約1,200億元,從目前超徵的狀況來看確實政府國庫還有餘裕可以發放振興券;不過,從前二次發放振興券的效益數據來看,三倍券帶動效益達千億以上,來到五倍券時的效益僅1,200億元,看起來帶動效益已經明顯減弱。

此外,發放三倍券及五倍券的背景分別是,2020年新冠疫情剛爆發,內需、餐飲縮手,以及2021年三級警戒大半年,不少內需服務業還因此停業,營收損失慘重。

第三,直接退稅也是政府可能會考量的方向,既然是「超徵」那就可以還回去,不過這項的前提是,你必須要被課稅的族群,才有機會領到這個「紅包」,對於弱勢群族來說恐怕就相當無感。

第四,政府如果若朝擴大補貼進行,也是還稅於民的方式,蔡總統上任以來,就積極推動少子女化政策,多次提高生育補貼,還有擴大租金補貼等多項補貼政策,如果把這筆稅收用於加大力道的補貼措施,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不過,對於財政部準備哪些疫後振興方案?阮清華舉例,像是公股銀行雨天不收傘,配合紓困貸款,以及大宗物資降稅持續穩定物價,或是國安基金維持股市穩定,都是重要議題,會配合政策通盤考慮。

 
還稅於民 綠委喊發現金
記者翁至威、余弦妙、林銘翰/台北經濟日報

台灣今年前11月稅收首次突破3兆元,創歷史新高,財政部推估全年總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4,500億元以上,民進黨湧言會立委昨(26)日表示,政府在過年前應以現金或是消費券形式,把稅收成果與全民共享;英系立委也在臉書發文,建請行政院普發全民每人現金1萬元。

民進黨立委趙天麟、王定宇、林楚茵等人,昨天上午在立法院舉行「經濟成果全民共享」記者會,主張政府在過年前應以現金或消費券形式,將稅收成果與全民共享,希望在「經濟成果、全民共享」之餘,能夠領取標準最寬鬆、領取方式最便利。此外,並建議政府減免全台84萬年輕人的學貸,體恤青年世代的經濟壓力,希望政府就受影響的傳統產業與服務業等再行紓困等。

湧言會召集人王定宇表示,台灣近年經濟成果豐碩,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不少傳統產業訂單都停了,甚至有企業將年假提早到明年1月8日,儘管半導體、科技產業的經濟情況不錯,但是傳統產業的狀況卻非常嚴峻,身為民選的民意代表,湧言會無法坐視不理。

王定宇也說,許多產業在前三季已消化完所有訂單,以至於第4季沒有訂單讓產線空轉,甚至在過年之後都有可能看到無薪假、留職停工的情況,因此針對面臨困境的產業,行政院應再提出新版「產業紓困方案」。

立法院財委會昨日審查地方稅法通則,阮清華首次以代理部長身分上台備詢,不少藍綠立委也鎖定還稅於民議題,要求財政部表態。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今年截至11月,財政部稅收預估今年將超徵4,500億元以上,為何不比照新加坡等國家,讓全民共享經濟紅利,還稅於民?

國民黨立委李貴敏則指出,還稅於民在國際上早有前例,就連蔡總統也曾在2019年提出,要將經濟紅利與全民共享。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則說,沒有所謂「超徵」,所有稅收一定是合法稅捐徵收,只不過是與預期稅收目標的剩餘或短絀,但民眾不會清楚這些細節,她要求財經部會應審慎思考,應考慮將經濟紅利與全民共享,即使討論後決定不發,也應將政策說明清楚。

緊接著,昨天下午,包括羅致政、王美惠、蔡易餘等多位民進黨英系立委串連,並在臉書發文,建請行政院全面規劃,在財政負擔許可狀態下,普發全民每人現金1萬元,讓經濟紅利全民共享。

延伸閱讀》

振興券救經濟 各國都在做

近六年稅收超徵1.1兆

 
國際財經要聞
日銀:極寬鬆政策不退場
編譯劉忠勇、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本銀行(央行)總裁黑田東彥26日重申,日銀上周放寬殖利率目標區間,絕非極寬鬆貨幣政策退場的第一步,不過他倒是看好勞力短缺可能促使企業加薪。

黑田26日在企業遊說團體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經團連)的會議上致詞時表示,日銀上周決定放大殖利率目標區間,目的在提升極寬鬆貨幣政策的效能,而非邁向極寬鬆計畫退場的第一步。

黑田說 :「這絕不是退場的一步。日銀將藉由在殖利率曲線管控下不斷保持貨幣寬鬆,以持續而穩定的方式達到物價目標,薪資也隨之上揚。」

他表示,隨著進口成本高漲效應消散,日本平均消費者物價在下個財報年度會降到日銀的2%目標之下。

不過,黑田表示 ,由於日本就業市場的勞力短缺加劇和結構變化,薪資成長可能逐步加速,這將導致臨時工的工資上漲,正職員工數量也增加。他說:「日本勞動市場的狀況預料將會更加緊俏,企業的價格和工資制定行為也可能發生變化。」

他說:「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日本正接近擺脫長期低通膨和低成長關鍵時刻。」

黑田表示,隨著愈來愈多企業透過漲價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日銀將研究這種企業定價行為的變化是否會成為新常態;明年春季的「春鬥」勞資談判結果將是薪資成長前景的關鍵。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同場會議上也呼籲企業領導人協助實現足夠幅度的薪資上漲,以補償家庭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

他同日在別的場合被問到有關日銀放寬殖利率目標區間的舉措時表示,日銀並非是為了調整貨幣寬鬆政策或啟動退場,而是為了讓貨幣寬鬆的效果更能夠持續。

岸田並表示,目前討論日本政府和日銀是否會修改十年前的聯合聲明還為時過早。

 
特斯拉、比亞迪力推平價款 電動車廠瞄準新興市場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亞洲電動車市場可望在2023年全面起飛,包括特斯拉、比亞迪、塔塔等車廠都力推平價電動車,瞄準新興市場的需求。

日經新聞報導,特斯拉正加速拓展亞洲市場,以因應當地業者的挑戰。該公司將正式進軍泰國,預計明年第1季開始在泰國交車,並啟動服務中心和充電站網路的建設。Model 3在當地的售價從175萬泰銖起跳(5萬400美元),比同級進口車便宜約三分之一。

印度塔塔汽車定明年1月交付電動掀背車Tiago,被當地媒體譽為是國內最備受期待的車款。塔塔10月開放訂購Tiago後,一天內就接獲逾1萬筆訂單,到11月底訂單已突破2萬張,超越印度2021年全年的電動乘用車銷量。

在中國大陸,比亞迪已透過王朝、海洋等系列車款滿足中階市場的需求,今年年銷量將突破200萬輛。該公司今年聚焦於日益擴大的東南亞市場,產品在新加坡市場備受歡迎。

 
亞洲航空客運 迎復甦期
編譯林奕榮/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彭博資訊分析師表示,亞太地區航空業者明年或許將迎來有利的客運供需平衡局勢,因多數亞太經濟體避免衰退、需求被壓抑及中國大陸重新開放,能夠增加運力的航空公司表現有望勝過同業。

新冠疫情使航空業陷入歷來最大危機,全球各航空公司大舉裁員,有些甚至已停業。不過,根據下半年的財報,隨著航空系統客運航班運力恢復至2019年約65%的水準,許多亞太地區的航空公司可能轉虧為盈。儘管亞洲航空公司在恢復運力方面落後於全球同業,但新加坡航空、澳洲航空、日本航空和全日空等航空公司大幅回升,新航及澳洲航空上季已繳出出色財報。另外,大韓航空第3季的運力回升較慢,但已靠貨運業務賺取高額利潤。

大型航空業者目前表現相對較差的是國泰航空和大陸業者,但隨著香港放寬限制以及大陸鬆綁動態清零政策,這些航空業者的業績將急起直追。

彭博資訊分析師預估,到2023年年底,大陸國內航空市場將全面復甦,但國際航空市場只會恢復至2019年的40%。

在當前供應吃緊、航空獲利豐厚的市場中,亞太地區航空公司的利潤回報將取決於運力的提升,這有賴於將停飛的飛機重新投入營運,以及飛機製造商是否能按時交付新飛機。目前,亞太航空公司正致力讓飛機重新投入服務,從6月30日到12月19日,停飛的飛機減少24%至1,242架,占整體機隊規模的14%。另外,亞太地區航空公司預計2023年可收到362架新交付的飛機,印度的IndiGo和初創公司Akasa可能是2023年收到最多新機的公司。

產業分析師指出,疫情導致航空需求暴跌,一度讓亞洲航空業者的前景烏雲密布,因為各國實施的出入境和邊界限制導,衝擊亞洲航空公司的財務績效與現金流,一旦財務存有重大不確定性,可能拖累公司的持續營運能力。

 
房市低迷非壞事 Fed暴力升息正希望藉此抑制通膨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聯準會(Fed)今年來連續升息已造成美國房市景氣下滑,但這正是Fed要的效果,而非失誤。房市降溫可能有助美國未來一年減少經濟活動,並壓低通膨。

華爾街日報記者蒂米羅斯(Nick Timiraos)撰文表示,通膨的頑強令人猝不及防,迫使Fed今年政策轉向,一連升息七次,把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調高到4.25%到4.5%,美國30年期房貸固定利率也跟著從3月的4%左右升到今秋的7%;近期回落到6.3%。另據房貸銀行家協會(MBA),購買中位數價格房屋的每月須繳房貸金額已比今年初大增43%。

較高的利率會抑制支出、企業聘僱與投資,進而控制通膨。對利率敏感的房地產業往往首當其衝,但今年房市降溫的速度和程度,讓長期市場參與者也感到震撼。

1978年進入房貸產業的巴恩斯(Lou Barnes)表示:「這大致是我看過最嚴重的利率震撼。」他還告誡,升息的效果尚未完全發揮。

然而,這可能對壓低通膨帶來強而有力的效果。在先前租金和房價大漲下,居住項目也大幅度推升通膨。在美國,居住項目占消費者物價指數三分之一,並占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的六分之一,後者是Fed偏好的通膨指標。

如今美國房價下跌、租金成長幅度大幅放緩,讓居住項目有望在明年大幅減少對通膨的貢獻,這是Fed官員預期明年底的通膨年增率降到3.1%的原因之一;相形下,當前的通膨率落在6%左右。

房市買家近來屢屢展現觀望態度,而已鎖定低利率的賣家出售房屋的理由也不多。11月成屋銷售連10個月下滑,改寫史上最長連跌紀錄,而房利美和高盛的經濟學家預測,明年成屋銷售將不到400萬戶,比2006~2011年的房市泡沫破裂的水準還低。

租金成長也已趨緩,因過去兩年建立家庭的熱潮似乎告一段落、公寓新戶供給達到40年來高點。

RealPage房市經濟學家帕森斯(Jay Parsons)指出,租屋需求通常會在春末進入大學畢業季時增加,但今年卻沒發生,「我們從沒見過這種情況,就業成長如此之快,但任何類型的居住需求卻這麼低」,可能是因新冠疫情「提前」釋放未來的需求。

這可能也會連累家用電器、翻修、搬運服務等產業的需求。例如,Mt. Diablo Landscaping業主迪亞波羅(Dan Diablo)說:「現在沒人花2萬或3萬美元進行露臺翻新」。

 
美發錢被批浮濫 導致通膨失控
編譯陳韋廷/綜合報導聯合報
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各國紛紛祭出紓困方案,美國、日本與新加坡等國政府均發放現金給民眾,期盼幫忙度過艱難時期。不過,批評者認為,美國紓困太浮濫,是後來通膨失控原因之一。

日本去年廣發現金抗疫,向十八歲以下未成年人普發十萬日圓(約台幣二點五萬元)。日本政府還在今年四月緊急推出政策,向貧困家庭支付十萬日圓的現金補助。

新加坡也是「無差別」發放現金紓困,在二○二○年向廿一歲公民發放六百星元(約台幣一點三萬元)一次性現金補貼,不用申請直接匯入民眾戶頭。

美國前後共祭出三輪現金紓困。首輪在二○二○年向成年人跟兒童分別發放一千兩百美元(約台幣三點六萬元)與五百美元(約台幣一點五萬元)現金。同年底,成人或孩童每人再獲六百美元(約台幣一點八萬元),去年則發給每人一千四百美元(約台幣四點二萬元)紓困金。

不過,去年初美國總統拜登提出的第三輪發錢紓困並延長失業給付方案,曾引發反對者批評。

這項去年三月在國會過關的方案,共和黨認為將讓經濟過熱,今年美國通膨率失控,顯示共和黨的說法不無道理。

 
要聞
一銀、土銀主辦ESG聯貸案
記者陳美君、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兩大電子業富采控股集團(3714)及合晶,昨(26)日同步簽下聯貸案,其中富采控股及子公司晶元光電獲第一銀行統籌主辦5年期新台幣130億元聯貸案,資金除供富采控股營運周轉金及償還金融機構借款,也提供晶電Micro LED建廠及機器設備資金;合晶則獲土地銀行統籌主辦連結ESG聯貸案5年期共新台幣33.6億元,用途為償還金融機構借款與充實營運周轉需求。

第一銀行統籌主辦富采控股及子公司晶電聯貸案,昨日簽約儀式由富采控股董事長李秉傑、晶電董事長范進雍及第一銀行董事長邱月琴共同換約,此次聯貸以永續觀點置入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永續指標連結授信條件,透過以本案資金建置的廠房與機器設備,持續增加綠色能源之使用,達到減少汙染、節水、節電的目標,善盡企業社會責任。

另外,土銀昨日宣布統籌主辦合晶科技連結ESG聯貸案5年期共新台幣33.6億元。依行政院規劃,台版晶片法案預計自明年上路施行,我國將提供企業前瞻創新研發投資抵減率最高25%抵稅優惠,主要受惠對象包含臺灣半導體業等大廠,藉此鼓勵業者投入研發以擴大MIT晶片製程領先優勢。

 
民法成年18歲元旦上路…「最嫩」信貸 銀行停看聽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民法成年人年齡降到18歲2023年元旦上路,18歲就可以開戶、簽約,但是銀行雖然樂意給18歲年輕人辦信用卡,但是小額信貸是否也會因18歲成年而一體適用,各家銀行考量不一。

銀行消金主管指出,由於18歲最嫩成年人大多數可能還在就學,並沒有工作有穩定收入來源,這對於信貸來說,就會有還款能力的問題,且信貸強調無擔保,如果找父母當保人就不叫信貸了,因此不一定會因民法修正,就給18歲年輕人信貸。

不過,有些銀行強調以數位平台辦理信貸,這類信貸單筆承作金額本來就是以不到10萬元、甚至5萬元以下為主力,這類數位信貸就比較可能接受18歲年輕人來辦信貸,比照學生卡狀況。

 
國銀外幣存款衝上14兆元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9月至10月台幣共驟貶逾5%效應,續推升國銀外幣存款餘額。據金管會統計,10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達14兆1,678億元的史上高點,兆豐、中信、玉山和北富銀全站上「兆元」,第一銀9,862億元也逼近兆元關卡,永豐銀單月暴增903億元成為大黑馬。

但銀行主管提醒,11月台幣又暴升4%,11月外幣存款餘額恐會「大縮水」。主因當台幣貶值,強勢美元轉換成弱勢台幣時,會讓外幣存款「虛胖」,當台幣反轉時,外幣存款自然打回原形。

9月台幣大貶4%(美元升值),9月外幣存款暴增6,786億元;10月續貶1.45%但貶幅縮小,使10月外幣存款增額4,218億元,較9月下滑,顯示台幣升貶值影響外幣存款餘額甚鉅。

若以10月底美元結算匯價,一美元兌換32.2元台幣折算回來,在不考慮其他雜幣(因各銀行存款來源不只是美元)因素,10月底外幣存款近4,400億美元也應是史上高點,較上月增加80億美元,月增額是半年來高點。

以年增率來看,10月底以美元、和台幣計價的外幣存款,年增各為5.41%的近三年低點,及20.05%。銀行主管說,11月美元大貶,台銀月底結帳匯率是一美元兌30.925元台幣,台幣狂升4.1%,外幣存款料會大消風。

前十大外幣存款銀行中,四大「兆元」銀行出列,兆豐銀10月底外幣存款餘額1兆3,044億元居冠,年增18%是近三個月高點,中信銀1兆2,177億元、年增24%更是逾四年新高,玉山銀1兆1,503億元、北富銀1兆881億元,年增各是27%及21%,創五個月和兩個月高點。

唯一大黑馬是永豐銀。10月底永豐銀外幣存款餘額攀升到7,103億元排名從第11、躍升為第八大,單月暴增903億元、月增14.6%,年增34%飆三年新高。

永豐銀也是10月各大外幣存款銀行,月增額都較上月下滑時,唯一一家「爆量」走高者。據了解,永豐銀10月有大額放款需求、因此增加吸收存款力道所致。

延伸閱讀》

美元增速放緩...三原因

 
營所稅適用盈虧互抵 三要件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公司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若想適用盈虧互抵,須符合三大要件,第一是會計帳冊簿據完備,第二是虧損及申報扣除年度都使用「藍色申報書」,或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第三必須如期申報。三條件都符合才能適用盈虧互抵。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針對公司組織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法》訂有盈虧互抵機制,若符合一定條件,可將前十年核定虧損,從年度純益額中扣除後再課稅。

國稅局官員指出,對於「會計帳冊簿據完備」之要求,必須是「無瑕疵」申報才算數,若有短漏報所得,則視為有瑕疵,原則上將不符合會計帳冊簿據完備,除非短漏報情節屬於輕微,才有機會適用盈虧互抵。

根據財政部解釋令,所謂情節輕微是指,申報扣除年度或虧損年度漏報稅額不超過10萬元,或短漏報所得占全年核定虧損金額比率不超過5%;此外若在被稽徵機關調查前,公司自動補報,漏報稅額不超過20萬元、漏報所得占比不超過10%,也算情節輕微,仍可適用盈虧互抵。

北區國稅局有一案例,某經營國產家具零售公司,106年度營所稅所得額337.8萬元,申報時列報102年度虧損337.8萬元,最終申報106年度課稅所得為0元。

後來國稅局查到這家公司在102年度曾漏開統一發票,漏報銷貨收入及所得額各為98萬元,不符合情節輕微標準,短漏報所得導致不符「會計帳冊簿據完備」要件,國稅局不准列報虧損,核定稅額57萬餘元。

這家公司後來告到法院,認為雖有漏報事實,但不准盈虧互抵不合常理,經過高等法院、最高法院,最後都遭駁回。國稅局表示,這家公司短漏報情節不算輕微,且帳載缺漏不完備且不正確,未據實以報,無法適用盈虧互抵。官員也表示,另外一項要件是如期申報,特別留意,是包括虧損及申報扣除年度都要如期申報,才能適用,若有逾期申報狀況,將不符合要件。

國稅局提醒,營利事業適用盈虧互抵規定,申報扣除前十年核定虧損時,應注意符合所得稅法規定適用要件,以免因不符合規定而遭補稅及加計利息。

 
雄獅留才 發億元激勵金
記者嚴雅芳、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旅遊市場景氣逐漸回升,雄獅(2731)宣布發放總金額超過1億元「年度激勵獎金」,董事酬勞、高管薪資皆自2023年恢復,顯示旅遊業已走出疫情陰霾。雄獅也預計2023年擴大徵才逾500人,因應集團朝向生活產業發展,除旅遊及旅遊新創人才,也徵求旅宿、餐飲、資訊科技等人才加入。

雄獅過去二年受疫情衝擊,皆未發放年終獎金,近來因旅遊業即將復甦,決定砸下1億元發放「年度激勵獎金」,依照年資及考績,近2,000名員工可獲得一個月以上全薪獎金。

雄獅董事總經理黃信川表示,雄獅為產業龍頭,盼能提升產業水準,朝生活產業發展,深耕國內 「食、宿、遊、購、行」領域,人才是企業最大資產及動能,服務業更要留住優秀人才。

他說,雄獅在2020年3月起啟動「高階主管自主自救計畫」,全體董事與董事長不領取酬勞,副總級以上減半薪、協理級減薪30%,2023年全面恢復薪資獎酬。

 
王品大徵才 釋出500職缺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王品集團(2727)看好2023年疫後解封商機,明年擴大展店布局,台灣目標新增50家,並對餐飲人才招手,第1季釋出500名正職職缺。王品儲備店長全年平均可達5.8個月獎金,有店長最高領到24個月,加計薪資等於年薪36個月,年薪逼近200萬元。

迎接解封商機,王品日前才宣布,全面啟動同仁薪資、獎金、福利調升計畫及發放年終獎金、尾牙及國外旅遊樣樣來;昨(26)日再宣布展店及擴大招才計畫,其中以鍋類及鐵板燒品牌為主,鍋物品牌全年預計招募170名儲備店長、主廚及內外場儲備幹部,起薪4萬元起,培訓12個月、通過考核,有機會挑戰一年加薪1萬元,月薪資突破6萬元。

王品集團今年下半年營收連五月正成長,11月營收首破12億元大關。王品董事長陳正輝在疫情期間不裁員,2023年祭出更具競爭力的薪資招募人才,計時人員調薪包含全勤最低190元起,正職起薪含全勤調升為33,000元起,每月除底薪還有獎金,搭配「一年最多調薪三次」新制,晉升調薪、3月績效調薪、9月的年中調薪,有機會挑戰百萬年薪。

王品集團明年計時人員調幅5%至12%,時薪含全勤津貼最低190元起,各品牌可依區域行情、品牌屬性向上調整,如「The Wang」鎖定專業餐飲人才,時薪含全勤210元起跳,若通過侍肉、侍酒、管家等五項技能考核,最高時薪上看235元。鍋物品牌青花驕、和牛涮、尬鍋,加全勤獎金、夜間津貼,時薪最高可領240元。

正職底薪加全勤調升至33K起,門店同仁每月還有「門店達成獎金」的分紅。基本月薪、每月門店達成獎金、年終獎金、特別獎金相加,很多店長、主廚年薪破百萬元。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