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信保機制 9月上路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8/21 第567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綠電信保機制 9月上路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綠電信保機制」將於9月上路,八大行庫將對購電企業的購售電合約(CPPA)提供履約擔保,由國家融資保證中心再保,保額最高80億元,保證期間為20年,融保中心最高擔保八成,銀行負責二成,預計國內40多家急需購買綠電大企業集團將受惠。此外,參與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1期、3-2期開發商亦可因此受惠,取得專案融資。

經濟部官員解釋,現進入離岸風電大舉開發階段,風電開發商要取得專案融資靠的是CPPA,一個500MW風場一年發電量約20億度電,過去是台電全買,現在是要直接賣給並轉供給企業,其CPPA一簽就是20年,通常一個風場只會簽約二個至三個CPPA,最多不超過五個。

然而,現在全台只有台積電一家企業信評夠力,與台積電簽的CPPA可以獲得國外銀行認可,讓風電開發商取得專案融資;至於其他企業買電,一旦無力支付購電金額,國內外銀行都怕倒,換言之,排碳大戶恐買不到綠電。為解決此問題,經濟部預計在9月推出綠電信保機制。

國發會已將購買綠電納入國家融保中心業務範圍,並已修正國家融資保證作業要點,明定當買綠電企業發生給付不能時,該機制提供保證,代償購電費用。也就是說,一旦買綠電企業營運發生困難,無法支應買綠電費用,綠電信保機制才會啟動介入,此舉也是確保風場順利開發。

簡單地講,要買綠電企業要先向八大行庫買保險、繳保費,然後八大行庫再對購電企業的CPPA提供履約擔保,並由國家融保中心再保,風電開發商可以CPPA取得專案融資。當企業無法支付買綠電費用,綠電信保機制就會介入,保額八成由融保中心代償,銀行則負擔二成風險。

根據規定,兩類購買綠電企業的CPPA可望得到履約擔保。第一是長期或短期信評達到一定程度;第二類是同一集團企業過去五年平均每年用電量逾5億度以上。官員透露,去年國內有約40多家企業集團年用量逾5億度以上。至於CPPA保證額度,單一企業最高是新台幣80億元,保證期間最長為20年。經濟部設計的賠付最高是一年半,亦即當企業無法支付買綠電費用時,融保中心最長只代償1.5年,開發商應於1.5年內找好下一個買家。

舉例來說,A企業與某風場開發商簽定CPPA,一度電二元、買20億度,最高賠付1.5年,因此保額是2元X20億度X1.5年,亦即60億元;一旦A公司無法支付購電費用,其中48億元由融保中心代償,12億由銀行負擔。

 
綠電信保機制 經部:鼓勵母雞帶小雞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表示,綠電信保機制鼓勵母雞帶小雞,由企業龍頭出面購買綠電,其中三成可以轉賣給供應鏈業者,以協助更多企業買到綠電。因此,如果能由此機制帶動供應鏈一起買綠電,受惠企業將可再擴大,而且可享有較優惠保證費率。

依規劃,適用綠電信保機制的門檻是「過去五年每年用電量在5億度以上的集團企業」,能達此一門檻,都是國內知名企業集團。官員解釋,之所以限定大企業,主要是要考量銀行的風險。其次,買綠電擔保也對大企業購電額度設定上限,亦即最多只擔保它過去五年平均用電量之一半。

 
明年度總預算將創新高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明年度總預算將再創新高,歲入2.70兆元,歲出約2.88兆元,其中歲入歲出短差1,735億元,少於去年,稅課收入約達2.3兆元,其中,國防預算衝上4,000億元,衛福部編列3,000億元,科技預算則編1,500億元。

據悉,今(21)日行政院長陳建仁將帶相關部會首長前往總統府報告總預算案,預計周四(24日)通過行政院會。

今(112)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編列2兆6,890億元,歲入編列2兆5,791億元,已創紀錄,但現正編列的明年度總預算將再刷新紀錄。上月26日行政院已召開總預算會議,會上討論到明年歲出約2.88兆元,比今年總預算成長約7%,歲入約2.70兆元,則是比今年成長約5%,另稅課收入達約2.3兆元,儘管歲入再次成長,但以赤字預算不創新高為前提,因此赤字預算控制在約1,600億元。

根據以往經驗,行政院在召開完總預算案後都必須前往總統府向蔡總統報告,報告後才會再行政院會上通過,送往立法院進行審查。據悉,陳建仁今天將率領財政部、主計總處、國發會等部會首長向蔡總統報告113年度總預算,待蔡總統同意後就能在24日行政院會上通過。至於在各部會預算部分,仍以國防預算最多,維持約4,000億元的規模。衛福部因應後疫情、少子女化等政策,也會編列超過3,000億元。經濟部成功爭取超過千億元,明年預算將為編列1,000億元增資台電。科技預算則約爭取1,500億元,用在淨零碳排、高齡科技、太空及6G等關鍵議題上。

勞動部的公務預算之中也將編列1,000億元用於撥補勞保基金,加上軍公教調薪4%編列約300億元,以及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及配套措施方案。

 
富豪理財 連三月抱緊存款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市場渾沌不明,投資前景難料,富豪戶連續三個月逾半資產全放「存款」。據金管會7月底統計,九家銀行開辦高端資產(1億元以上)財管客戶中,配置存款已連續三個月維持53%高點,保單配置卻砍到最低點的13%。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存款維持53%、保單略減,有兩大主因,一、市場商品報酬率,升息影響是關鍵因素,美國從2022年初至今升息了21碼(5.25個百分點),外幣存款報酬率提高很多,5%誘因仍持續。

二、對高資產客戶而言,不一定比一般客戶更積極、反較求取安全性,若外幣存款可帶來一定報酬率,就不需去投資其他風險較高的商品。

據金管會2023年7月底統計,富豪戶資產配置組合中,存款占了53%、保險占13%、基金占11%、債券占10%、境外結構型商品占5%。與上月相較,除保單降1個百分點外,其餘四類資產配置均持平。

若拉長過去三個月來看,存款已連三個月維持53%高檔、基金連兩個月維持11%低點,保單則進一步下探到13%的該統計來新低點,反觀債券則連兩個月都在10%高點,呈現此消彼漲態勢。

承辦富豪戶財管業務的銀行主管說,一般來說,富豪戶擁抱存款占比愈高,顯示市場渾沌不明、大戶投資心態偏保守,也讓銀行要向大戶滲透其他商品比較困難。

相較一般理財客戶多追求高資本利得,富豪戶反更重視風險控管,就今年下半年來看,持有較高存款部位可能是較安全的策略。

該主管也說,8月海外投資等級債券殖利率攀上高峰,現在富豪戶買債、幾乎是愈買愈便宜,等於現在是債券「甜蜜點」,若富豪戶長期持有、一至二年後賺的資本利得有機會更大,市場預期8月富豪戶配置海外債的比重,有機會進一步提升。

債券殖利率上彈、顯示債券價格相對便宜,買海外債可鎖住收益,之後若降息、債券價格反轉走升,還會有資本利得,債券收息和未來的資本利得可雙賺,債券成為「進攻退守」的好商品,銀行主推、富豪戶也愛。

金管會是在2020年起陸續核准七家銀行開辦高資產客戶財富管理業務,2022年又核准了玉山銀和北富銀,至今承辦高資產財管業務有九家銀行;目前包括元大銀、華南銀再向金管會遞件申請執照,金管會已在審核中。

 
九銀行富豪戶 管理資產規模增10%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7月底統計,九家銀行開辦高資產客戶數5,867人,管理資產規模7,568億元,月增10.5%重回雙位數成長,顯示各銀行積極開發富豪戶。7月業績前三大是中信銀、合庫和兆豐銀,合庫首度在資產管理規模超車兆豐、奪下后冠。

中信銀客戶數和資產規模各是1,513人、1,538億元,仍居「財管王」,資產管理規模月增3.8%,成長動能略緩;亞軍是合庫1,025人、1,442億元,資產管理規模月增10.8%成長較大,與龍頭中信銀的資產管理規模差距已不到百億元。

排名第三的兆豐銀1,003人、1,408億元、月增7%較上月也有些幅成長,老四則是第一銀行,顯示公股行庫積極耕耘富豪戶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說,7月底高資產客戶的客戶數和資產規模,均較去年同期成長了98%、是近倍成長,主因是承辦家數增加、各銀行也推動該項業務。

林志吉也說,業績排名前三大者,是因既有潛在客群多、業務開發較積極所致;另金管會每三年審一次執照,第一批執照到期者,包括中信銀、兆豐銀和上海商銀等三家,金管會今年底前將會確認是否「續牌」。

 
富豪戶偏好金融商品 海外債投資比重攀升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富豪戶在券商、銀行偏好金融商品,有不一樣嗎?答案是,竟全都偏好「海外債券」。據金管會7月底統計,八家券商開辦高資產業務、累計交易金額達1,257億元、月增9.4%,其中逾九成都是複委託業務所貢獻。

而這複委託業務都是投資海外債券、股票和結構型商品,又以海外債券最夯,這與九家銀行富豪戶資產中,配置海外債券比重節節攀升、幾乎是不謀而合,顯示海外債券似乎已成為今年富豪戶最愛買的商品。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坦言,升息讓海外債券價格對國內投資人更具吸引力,從去年第四季開始,海外債就吸引投資人,其他如海外股票和結構型商品交易也增加,使複委託成為券商高資產業務的貢獻主力。

據金管會統計,7月底累計高資產客戶數704人、累計交易金額1,257億元中,就有1,174億元、約占93%都是複委託業務。

券商業績前三大是永豐金證、國泰證和元大證,排名與上月相當。永豐金證7月底客戶數303人、交易額490億元、月增11%仍是雙位數成長;國泰證116人、391億元,月增6.8%;老三是元大證,122人、199億元與上月持平。

 
國際財經要聞
美、歐債殖利率飆高 投資人套牢
編譯任中原/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經濟堅韌,物價壓力未解,投資人重新思考全球利率軌跡,帶動歐、美債市賣壓湧現,舉債成本激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逼近二○○七年來高點,英債殖利率衝到二○○八年來高點。公債投資人慘遭套牢。

公債殖利率上升,使一些預期利率已觸頂的公債投資人慘遭套牢。丹麥銀行債市研究主管克里斯丁森說,「夏季市場的題材是央行下一步將會降息,但投資人似乎站錯了邊」。

 
鮑爾演說 預期「鷹中帶鴿」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聯準會(Fed)傑克森洞全球年會本周登場,各界將聚焦於Fed主席鮑爾25日的演說,彭博資訊經濟學家預期鮑爾的態度將「鷹中帶鴿」,一方面強調Fed必須「維持更高的利率更久」,以繼續壓低通膨,但也可能表示這套策略不排除降息,只要實質利率對經濟具有足夠的約束力。

今年的傑克森洞央行年會將在24-26日舉辦,主題為「全球經濟的結構變遷」,鮑爾也將在美東時間25日上午10時5分(台灣時間25日晚間10時5分)針對經濟展望發布演說,並將發布講稿。

今年傑克森洞年會的經濟背景環境與去年截然不同,當時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升率超過8%,因此鮑爾去年的演說基調為絕對「鷹派」,但之後Fed已累積升息3個百分點(12碼),緊縮循環已即將結束,勞動市場出現更明確的降溫信號,信用情勢將更加趨緊,且中國大陸、德國等其他國家的經濟情勢艱困。

彭博經濟學家預期,在當前環境下,鮑爾發言的立場將較為平衡,暗示緊縮周期即將結束,同時強調必須維持高利率更久,但也暗示不會排除明年降息。

鮑爾預料將討論更多有關「中性利率」(r*)議題。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副主席威廉斯認為目前的中性利率仍維持在新冠疫情前差不多的水位,並預期明年實質中性利率將降到零以下,若鮑爾認同此觀點,代表Fed認為貨幣政策已經對經濟具有相當的約束力,且明年信用將更為緊絀。

基於這項假設,彭博經濟學家預估Fed明年將大幅降息,換言之,「長期維持高利率」策略未必表示Fed將維持名目利率,甚至實質利率不變,而是意味著實質利率與中性利率的相對水位不變。如果鮑爾提到這種可能性,市場將認為鮑爾的演說偏向「鴿派」。

問題在於,過去兩周來市場不認同這種觀點。上周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一度急升到16年來高點,因市場預期通膨與實質利率升高,表示中性利率也升高。長期殖利率上升也意味著房債利率上升,將導致房市修正。

彭博經濟學家也認為,美國經濟在年底前陷入衰退的機率相對偏高,因為正面臨多重強勁逆風。目前殖利曲線正在趨陡;依據以往經驗顯示,當曲線從「倒掛」開始變陡時,便是衰退的前兆。

 
美歐債投資人 慘遭套牢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經濟強韌、物價壓力未解,正使投資人重新思考全球利率前景,帶動美歐債市賣壓湧現,殖利率激升。上周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逼近2007年來高點,英債殖利率衝到2008年來高點,法債殖利率也升到2012年來高點。公債投資人慘遭套牢。

美國10年期殖利率本月來已上升27個基點,為4.23%,英債上升38基點,德債上升0.15基點,為2.62%。

公債殖利率上升,源自於美國一連串經濟數據偏強,顯示美國經濟可能比原估更強韌,通膨因而可能需要更久才能趨於溫和,投資人從而延後對各國央行開始降息的預估時間。市場目前預期美國基準利率到明年中時仍將接近目前的5.25%~5.50%,歐洲央行(ECB)年底前將再升息1碼,存款利率達到4%;英國利率將於明年初觸頂,達到6%。

花旗集團經濟學者指出,「由於第3季美國經濟成長率可望維持2%左右,因此通膨壓力是否將消退還不清楚」,並且警告「要達成2%通膨目標,10年期殖利率可能要維持在高點,以冷卻經濟及住宅部門」。美國聯準會(Fed)公布的7月會議紀錄警告,「通膨有重大的上升風險」。

美國7月核心通膨率雖降到4.7%,但距離2%目標還遠得很。英國通膨壓力仍然黏著,7月通膨率達6.8%,歐元區達5.5%。歐陸原料價格全面上揚,已使通膨預期升到10年來高點。勞動市場仍然緊俏。美國7月平均時薪年升4.4%,英國更增加7.3%,升幅創新高。

 
超額儲蓄將耗盡 美經濟算總帳時間快到了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消費者在新冠疫情期間累積超額儲蓄,在高通膨環境下正持續消耗,算總帳的日子逐漸接近中,消費者的因應方式將決定美國經濟能否躲過衰退。

過去兩年來,美國消費者靠著政府提供的2兆美元現金補助,才能在通膨衝高之際持續花錢,也使經濟在承受聯準會(Fed)大幅升息的壓力下繼續成長。但隨著這筆緩衝現金愈花愈薄,消費者將更加依賴薪資所得維持生活水準。

華府布魯金斯研究所學者艾德堡與高拉斯指出,「這使家庭處於十字路口」,因為須考慮如何調整支出,以及是否要增加負債,尤其是低收入勞工更缺乏調整空間。兩人說,目前還沒到警戒線,若財務困難的家庭持續借貸消費,較令人擔憂。

經濟學者對這個趨勢的看法分歧。一些學者認為消費者還面臨其他難題,例如10月起數百萬積欠學貸者將恢復還款。由於利率猛升,且信用更難取得,消費者必須削減支出,可能造成經濟萎縮,甚至衰退。

瑞士銀行首席美國經濟學者平格指出,「愈來愈多家庭將被迫緊縮預算,這對消費支出不利」。他預料年底時美國會陷入輕度衰退。

樂觀派經濟學者則認為通膨正在下降,且就業市場仍然穩固,因此消費者儲蓄雖劇減,仍有能力持續花錢。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學者詹迪表示,「所得成長比通膨更強,因此消費者靠超額儲蓄維持支出的必要性正在消退」。

美國7月零售銷售月增0.7%,遠超出預估,且沃爾瑪、目標百貨及家得寶公布的上季獲利都高於預估,但主管審慎看待未來幾個月的展望。

美國民眾究竟還有多少超額儲蓄,目前仍不清楚。Fed主席鮑爾曾說,可能仍有一些餘額,但支持消費的「主要動力」在於勞動市場強勁,提高勞工所得。

 
開發軍用AI 美中爭鋒
編譯潘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和中國大陸為爭奪軍事人工智慧(AI)主導地位,正優先研發把自動化載具、偵監能力整合進各軍種的AI科技。

華爾街日報(WSJ)報導,美中的優先目標是研發出不必人類輔助、就能設法攻擊目標的武器,以及從衛星影像鎖定標靶的AI工具。

中國大陸官媒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最近實驗中,動用數十架無人機成群互助,克服干擾信號,接下來不用操作者的人力協助,就找到並摧毀標靶。

美英澳4月的聯合軍演也動用成群的AI強化無人機群,在飛行途中傳輸更新訊號給AI機隊重新校準,追蹤並模擬摧毀坦克、自走砲及裝甲車等地面目標。

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最近研究數百項與AI相關的軍事採購文件後發現,在2020年的八個月期間,美中採購武器的已知合約中,約三分之一都是AI和自動化載具。

目前俄烏戰爭也提供了在真實世界測試AI無人機科技的戰場。安全與新興科技中心副主任康娜芙指出,特別是美軍,正由俄烏戰場學到很多AI科技的價值。

 
要聞
壽險業外溢商品賣破百億元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了推動全民健康狀況提升,保險公司近年積極推出「外溢保單」,根據金管會統計,外溢保單在上半年新契約保費收入已賣破百億元,年增51%,成為壽險業少數買氣不減反增的保單。

據金管會保險局統計,目前市面上共有13家壽險公司推出合計191張外溢保單,今年至6月底外溢保單賣超過54萬件,新契約保費來到103.8億元,年增達到51%,且去年第3季才賣超過百億元大關,今年提前早一季就達成,顯示買氣超夯。

南山人壽近年積極推展外溢保單,目前架上銷售共計40張具外溢機制設計的保險商品,分析內部商品數據發現,民眾對於具外溢效果的健康險商品接受度逐漸增加,南山人壽當年度銷售的新契約件數已從2018年約7,000件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67萬件,今年截至6月底,外溢保單新契約件數更已突破30萬件,又以40歲以下青壯年為銷售主力。50歲至59歲的屆退族並非目前外溢保單主力客群,不過投保占比從2018的5%成長至2022年的10%,為成長幅度最明顯的族群。

然而,觀察外溢保單的被保險人輪廓,2022年南山人壽外溢保單被保險人中,男性僅占46%,顯示男性投保意願較女性低。

南山人壽提醒,外溢保單即是將自主健康管理與保險商品結合,透過「現金回饋」、「保障增額」、「保費折減」等回饋方式,鼓勵保戶養成規律運動或健康檢查習慣,降低罹病率以達到事前預防的效益。

 
壽險微型保單達成率25%
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微型保險提供經濟弱勢者或特定弱勢身分者基本的人身保險保障,為完善我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金管會將2023年至2025年底累計承保人數目標分別調升為156萬、159萬及162萬人。

據壽險公會統計,截至今(2023)年6月底,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約46.4萬人,其中,中國人壽達成率達87.99%、元大人壽達成率62.53%,暫居前二。

為照顧經濟弱勢及特定身分族群能以較少保費,取得基本保險保障,金管會自2009年起推動微型保險,近年持續擴大承保對象範圍,目前為11類經濟弱勢或特定身分族群提供因應特定風險基本保障的保險商品,種類包括定期壽險、傷害保險、實支實付型傷害醫療保險,並具有低保費、保障內容簡單易懂、保險期間短(一年)、多元投保方式(個人投保、團體投保及集體投保)等特點。

據壽險公會統計,截至今(2023)年6月底,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約46.4萬人,總保額1,503.2億元,而壽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1,609萬元的微型保單保費目標,到6月底已累計2,982.7萬元,達成率僅25.69%。

進一步觀察微型保險有效契約人數,截至6月底,南山人壽以12.19萬人占最多、提供約369.8億元的保障,緊追在後的是中國人壽約有10.01萬人、保額約299.9億元,國泰人壽則有6.18萬人、保額達254.6億元。而新光人壽、全球人壽及台灣人壽有效契約人數分別有5.27萬人、3.27萬人、2.84萬人。

另以壽險業目標達成率來看,15家壽險公司設定今年要完成1億1,609萬元的微型保單保費目標,目前中國人壽以87.99%的年度目標達成率排在第一,而達成率高於整體平均的業者有元大人壽(62.53%)、中華郵政(48.32%)、全球人壽(41.71%)、三商美邦人壽(35.18%)、臺銀人壽(32.75%)、新光人壽(32.39%)、富邦人壽(25.84%)。

 
日盛台駿租賃拚新南向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日盛台駿國際租賃積極開拓海外市場,進軍東南亞新南向市場計畫預定下月敲定,規劃將在越南與泰國兩地二擇一。另外,日盛台駿國際租賃已經在今年6月底興櫃掛牌,預計今年底提出興櫃轉上市申請,若順利明年將成為第四家上市租賃股。

日盛台駿國際租賃轉投資中國大陸子公司維持雙品牌營運,上周五同步簽約聯貸合計規模逾新台幣百億規模,刷新過往聯貸籌資紀錄,以支應業務成長與擴張據點。日盛台駿國際租賃在中國大陸共有兩家子公司,分別為台駿國際與日盛國際融資租賃公司,兩家子公司昨天分別簽約辦理人民幣各11億餘元聯貸,合計聯貸金額達人民幣23.3億元、約當新台幣逾102億元的3年期聯貸,以做為兩家子公司的中期營運資金,擴大營業規模。

根據日盛台駿國際租賃半年報,兩家子公司上半年貢獻母公司獲利約3.6億元,日盛台駿國際租賃本身上半年每股稅後純益(EPS)為1.05元。

日盛台駿國際租賃發言人、副總經理汪光遠指出,兩家大陸轉投資公司的資本額規模相當,資產規模日盛略高,由於稅務返還利益考量,因此目前大陸市場仍將維持雙品牌營運,不會將兩家子公司合併,以避免合併後可能有稅務利益抵銷的問題,影響獲利,未來會就後續發展與法規制度變化再行評估是否有合併需要。

由於租賃業營運必須以自有資金支應業務需要,不像銀行業可以吸收大眾資金,因此必須向銀行體系辦理聯貸,在去年底完成原日盛租賃吸收合併王道銀旗下台駿國際租賃後,日盛台駿國際租賃成為資本額約35億元、資產規模700億元的第四大租賃公司,也有利於大陸事業辦理融資,此次兩家子公司一舉辦理百億元聯貸,也凸顯其企圖心。

日盛台駿國際租賃也相中東協市場潛力,跟進龍頭中租控股的腳步,準備進軍東南亞國家,目前日盛台駿國際租賃評估以越南、泰國兩地為優先切入的市場,預計最快下月底敲定相關計畫。

 
保單變更要保人 留意贈與稅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理財商品推陳出新,保險更是相當熱門的投資選擇,依《保險法》規定,人壽、年金保險契約的保險利益為要保人所有。當民眾要將保單要保人無償變更為他人時,意味要保人將保單在上的財產權益,無償移轉給他人,屬於贈與行為的一種,原要保人應依規定申報贈與稅。

國稅局表示,依保險法第14條規定,要保人對於財產上的現有利益,或因財產上的現有利益而生的期待利益,有保險利益;另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4條第2項規定,所稱贈與,指財產所有人以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他人,經他人允受而生效力之行為。

官員表示,實務上常見父母以自己為要保人並繳納保險費,在子女成年後,透過變更要保人的方式,將保單轉移予子女,此時簽訂變更保險契約日即為贈與行為成立日,應以簽約日該保單的價值準備金作為贈與金額,依限申報贈與稅。

另外,無償變更保單要保人應依規定申報贈與稅外,依《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死亡前兩年贈與財產,須併入遺產課稅。因此,如果變更要保人是在原要保人死亡前兩年發生,且變更為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及其配偶、父母、兄弟姊妹及其配偶、祖父母等人,保單價值準備金也要依規定併入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

國稅局舉例說明,甲先生在2021年間投保年金保險,並以甲先生本人為要保人,其子為被保險人,甲先生在2021年將保單的要保人變更為其子乙先生,不過沒有申報贈與稅。經國稅局查獲按變更日保單價值核認贈與金額約400萬元,因超過當年度贈與稅免稅額220萬元,除了補徵甲君贈與稅額約18萬元外,並依相關規定裁處罰鍰。

國稅局呼籲,保險契約中途變更要保人,原要保人(贈與人)應依規定申報繳納贈與稅者。此外,如果變更要保人,贈與人當年度贈與總額超過當年度贈與免稅額,超過部分將適用10%至20%贈與稅負。

 
出貨前收取訂金 要開發票
記者陳姿穎/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營業人銷售貨物,如果在出貨前已先收取訂金,應先開立統一發票給買家。

國稅局說明,營業人銷售貨物,依《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法》第32條規定,應依營業人開立銷售憑證時限表規定的時限開立統一發票,營業人在發貨前已收取的貨款,應先行開立統一發票交給消費者;如營業人在發貨前還沒有向消費者收取貨款,則以發貨時為開立統一發票的時限。

國稅局舉例說明,甲先生在2023年5月向乙家具行訂購含稅總額新台幣5萬元的床具一組,甲先生先支付訂金1萬元,雙方約定在2023年6月底出貨並付清餘款。

乙家具行在2023年5月向甲君收取訂金1萬元時,應先就訂金開立含稅總額為1萬元的統一發票給甲先生,並在2023年6月底送貨時,再就餘款開立含稅總額為4萬元的統一發票交給甲先生。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