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鏈搶蘋單 再下一城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8/22 第567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紅鏈搶蘋單 再下一城
記者吳康瑋、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紅色供應鏈從台廠手上搶奪蘋果訂單持續擴大,繼立訊拿下AirPods與iPhone組裝訂單,大陸ODM大廠聞泰科技也在雲南昆明廠量產13吋Macbook Air,顯示陸企在蘋果筆電供貨比重擴大,逐步蠶食廣達、鴻海等台廠份額。

廣達、鴻海都對本季筆電市況相對保守,且蘋果供應鏈向來不評論對手與單一客戶訂單動態。廣達認為,筆電市場復甦緩慢,未來一年筆電出貨量預計下降20%,加上部份Chromebook訂單提前至6月出貨,墊高基期,該公司本季筆電出貨將下滑。

鴻海方面,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表示,鴻海在個人電腦(PC)相關產品爭取到更多市占率,但仍預期筆電產業需求放緩態勢將延續到下半年,因此,第3季電腦終端部門業績將與第2季持平,並較去年同期衰退。

目前蘋果筆電最大組裝廠為廣達,鴻海居次,筆電市況仍在調整期下,紅色供應鏈來勢洶洶。中國大陸證券網報導,中國大陸質量認證中心網站顯示,聞泰科技在昆明工廠量產搭載蘋果M2晶片的MacBook Air近日已獲得3C質量證書。

這代表繼搭載M1晶片的MacBook Air後,蘋果將搭載M2晶片的MacBook Air也放在大陸生產。過去蘋果Macbook Air產品線一直由廣達與鴻海兩家代工廠生產, 聞泰是蘋果筆電生產商中唯一的陸廠。

供應鏈人士表示,蘋果致力將MacBook筆電生產多樣化,以便在大陸各地更多地點生產。多年來,蘋果致力於將MacBook筆電的生產推廣到更多國家和公司。外界預估,蘋果最終計劃讓廣達製造55%的MacBook,鴻海負責35% ,聞泰負責10%。

聞泰以手機代工見長,今年4月宣布拿下三星2023年手機及平板電腦ODM訂單,聞泰近年來並透過收購車用電子廠商安世半導體、英國晶圓廠NWF,將業務版圖擴至半導體,並成功切入蘋果供應鏈。

紅色供應鏈搶單步伐從未停歇,之前立訊與歌爾聲學從英業達手上搶下AirPods代工訂單,立訊隨後也分食台廠既有的iPhone組裝訂單。不過,鴻海旗下鴻騰精密近期也規劃在印度生產AirPods,擠下歌爾,兩岸搶蘋單大戰互有往來。

 
財經專題
紅鏈搶蘋單/台廠應變 強化非陸布局
記者吳康瑋、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紅色供應鏈步步進逼搶食蘋果訂單,台廠臨危不亂,透過強化非大陸布局扳回一城。以iPhone為例,各大廠規劃在印度生產,並快速擴產中;Macbook筆電也規劃在越南生產,顯示蘋果新增產能聚焦印度與越南,這才凸顯出在美中科技戰氛圍下,台系代工廠在蘋果供應鏈仍具優勢。

外資預估,蘋果規劃未來有25%的iPhone將在印度製造,從去年9月開始,消費者已經可以看到印度組裝的iPhone字樣。

蘋果執行長庫克也多次強調對印度市場的重視,並將其視為下一個促進蘋果成長的主要市場,甚至是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可以預期,不論iPhone、AirPods與iPad,蘋果都有在印度生產的計畫,而印度組裝廠以鴻海規模最大,進入時間最早而且最久,受惠最大。

另外,越南已經成為僅次於中國大陸,鴻海第二大生產基地,並規劃生產iPad與MacBook筆電。

廣達在今年4月宣布赴越南設廠,視為拓展越南市場的首要據點,第一階段廠區初估達22.5公頃,最快明年下半年完工;此外,廣達已攜手當地政府簽署「電腦生產計畫協議」,外界看好,未來越南廠完工後將可支應蘋果MacBook組裝。

據了解,廣達旗下筆電產能仍以大陸重慶及上海占比最高,而組裝MacBook的重要據點,主要由上海廠與泰國廠支應;隨著美中貿易戰爆發,廣達逐步啟動產能移轉,越南也規劃以生產筆電為優先,雖然廣達筆電產能仍以大陸最大,但隨著市場變化與客戶需求,越南有望成為廣達在中國大陸以外最大筆電生產據點。

 
國際財經要聞
全球天然氣供給 拉警報
編譯陳苓/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澳洲液化天然氣(LNG)設施的工人,20日發出最後通牒,預定最快9月2日發動罷工。全球LNG供給勢必受衝擊,歐洲天然氣價格一度應聲暴漲18%。專家認為,LNG價格將有更多波動,但罷工應該會有限度進行,對天然氣供給的衝擊有限。

澳洲三個LNG設施的罷工可能性提高。North West Shelf LNG天然氣平台的工會表示,若無法在23日前與資方伍德塞德石油(Woodside)達成協議,最快9月2日罷工。與此同時,雪佛龍(Chevron)營運的Wheatstone和Gorgon LNG設施,罷工投票將在24日前完成。可能會加入伍德塞德員工的罷工行列。

此種風險推升LNG現貨價,上周運往北亞的LNG價格升至五個月高點,每百萬英熱單位來到14美元,為3月3日當周以來新高。LNG現貨價6月初觸及今年新低,報每百萬英熱單位9美元,和此一價位相比,LNG價格已飆升55.5%。21日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一度跳漲18%,至每兆瓦時42.9歐元。

這三個LNG設施位於澳洲西部,合併產量占全球LNG供給的10%。

澳洲的罷工威脅本月持續撼動脆弱的天然氣市場,儘管供給尚未受限,但歐洲和亞洲的價格已經飆高。新加坡LNG交易員說,隨著談判繼續進行,新消息出爐,預料本周會有一些價格震盪。

不願具名的人士說,一如過往的勞資糾紛發展,相信未來幾周可能會有某種形式的罷工。澳洲瑞信能源分析師柯瓦尼克說:「此類罷工開始時,可能只會略為『試水溫』,不會實質衝擊供給。只有情勢劇烈惡化時,供給才會受到重創」,但勞資雙方應該會在落到此種地步前,敲定協議。

目前最糟情境是長期罷工,迫使三個LNG設施完全停產,但這不利勞資雙方,是可能性最低的結果。工會希望造成足夠傷害,讓資方低頭。但又不希望帶來太多財務損失,或中斷過多出貨,以免影響未來就業。所以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有限度罷工,最終和解。然而這需要各方以成熟方式處理,冷靜派有可能意外落敗。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澳洲伍德塞德石油(Woodside Energy Group)勞資談判恐破局,工會醞釀9月初罷工,刺激歐洲天然氣價格飆漲。對此台灣中油表示,短期對台灣內無影響,將持續關注此事件後續之發展並將研擬因應策略。

中油初步研判,因Woodside將於9月2日才會決定是否正式開始罷工,因此9月、10月尚無影響,希望勞資雙方能儘速達成協議。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指出,中油採購天然氣,以穩定供應國內用氣需求為首要目標,採用「中、長期契約為主、短約現貨為輔」的策略,同時持續分散氣源,從澳洲、卡達、美國、巴布紐幾內亞及非洲等地區進口。

2022年台灣LNG(液化天然氣)進口來源已有13國。其中,澳洲去年約占整體進口LNG量約32%,卡達約26%。另,澳洲氣源也非常多。

 
金磚國峰會 聚焦擴大陣線
編譯劉忠勇、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大陸和南非「金磚五國」的領導人定22日起在約翰尼斯堡舉行為期三天的高峰會,這次可能將擴大成員納入議題。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大陸將推動金磚國家成為G7的全方位對手。

這次金磚峰會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實體舉辦,主題為「金磚與非洲:深化夥伴關係,促進彼此增長,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強包容性多邊主義」,最受關注的兩大重點包括擴大成員以及「去美元化」。

本屆峰會邀請參加的國家共有69個,包括非洲所有國家。據報全球現有約40國有興趣加入,約20國已提出申請,包括阿根廷、阿聯、沙烏地阿拉伯、印尼等。大陸希望更多國家加入,擴大金磚機制的體量和影響力,以抗衡G7等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組織。

另有分析認為,習近平冀借本次外訪,發出大陸重新回到國際舞台的有力信息。之前美國總統拜登曾傳出計劃訪問非洲,習出訪的時間點剛好趕在美國之前。

南非總統拉瑪佛沙在20日對國內發表電視講話:「擴大的金磚國家將代表一個多元化的國家集團,有共同的願望,希望有更平衡的世界秩序。」

不過,在峰會之前,印度和大陸對擴張成員的議題立場不一。熟悉印度和大陸立場的人向FT透露,爭執點在於金磚國家是否應該成為一個非結盟的俱樂部,為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利益而服務,還是一個挑戰西方的政治力量。

一位不願具名的大陸官員說:「如果我們擴大金磚國家,納入全世界經濟產值的比重與G7相當,那麼我們在世界上的集體聲量會更強大。」

在大陸經濟數十年強勁成長的推動下,金磚五國在全球經濟規模中所占比率合計已經超過主要已開發經濟體。在大陸成長引擎可能失去動力的同時,彭博經濟研究的預測顯示印度經濟正在起飛。預計到2040年,這將讓「金磚國家」在全球GDP中所占比率從去年的32%提高到40%以上。

 
聖嬰現象 衝擊船運航線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乾旱造成水位降低,迫使當局削減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船隻數量,這個事件凸顯愈來愈多氣候驅動的極端天氣事件正對世界主要船運航線造成影響,而聖嬰現象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糕。

CNBC報導,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實施的限制,導致船隻大排長龍,等待穿越這條航線。ACP本月稍早說,由於「前所未有的挑戰」,這是必要措施。該局並表示,今年乾旱的嚴重程度是「史無前例」。

就在巴拿馬運河塞船事件之前,聯合國氣象機構宣布聖嬰現象到來。海空運運費基準平台Xeneta的首席分析師桑茲說,聖嬰現象的出現可能使重要航運瓶頸的阻塞問題更加嚴重。他說,「我們現在看到的也許只是明年主菜的開胃菜,因為到2024年上半年,乾旱可能會更嚴重」,原因是聖嬰現象的影響。

回顧2021年3月,長賜號在蘇伊士運河擱淺近一周,致使這個舉世最繁忙貿易路線的所有交通中斷,並造成歐洲、亞洲和中東之間的大規模混亂。分析師警告,類似事件的發生頻率,可能會隨氣候危機引發的極端天氣而提高,將對供應鏈、糧食安全和區域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警告,主要航線的氣候風險變得愈來愈普遍,並可能產生嚴重影響。說到低水位和巴拿馬運河的限制時,馬士基美洲船班營業中心主管尼爾森表示,馬士基在同一艘船上裝載的貨櫃數量比平常時候少約2,000只。

巴拿馬運河可能是最容易受到氣候影響的船運航道之一,但它並不是唯一難以應付極端天氣影響的水道。萊茵河的低水位也令人擔憂。7月下旬,萊因河瓶頸考布的水位降至今年來最低。近年來這條歐洲最繁忙航線的水位下降已成為常態,導致船舶更難以滿載通行,運輸成本也跟著攀升。

全球保險經紀商達信(Marsh)在去年底發布的報告中警告,鑑於氣候驅動破壞性天氣事件的發生率不斷增加,應更關注與了解海上瓶頸點的脆弱性。

達信的分析師表示,在全球五處主要航道中,只要有一處因事故或政治事件而中斷,其影響程度將遠遠超出全球供應鏈。達信認為,這五處航道除了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外,還包括在印尼和馬來西亞之間的麻六甲海峽、伊朗和阿曼之間的荷莫茲海峽,以及在吉布地和葉門之間的曼德海峽。

 
高盛財管 拉攏超級富豪
編譯林奇賢、劉忠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高盛集團正考慮出售一項四年前買來的業務,顯示該公司進一步撤出服務較一般客戶的業務,轉而把重心聚焦在金字塔頂端的超級富豪。

高盛21日說,目前正在評估如何處理旗下註冊投顧部門「個人財務管理」(PFM),該部門管理約290億美元的資金,是高盛2019年以7.5億美元收購聯合資本公司(United Capital)後發展而來。高盛當時進行這項交易,是為了服務更廣泛的客戶,使其業務不局限於超級富豪。

高盛的財管部門,向來就比較看重超級富豪的客戶,也就是所謂的超高淨值客戶,財富至少要上千萬美元。在這一方面,高盛為客戶管理逾1兆美元的資產,包含私人財富業務和Ayco。高盛仍把財管業務的成長擺優先,這些活動往往比不穩定的華爾街業務如投銀行和交易更能產生穩定的收入。

過去幾年,在高盛將服務擴及更多人時,卻出現虧損,讓執行長蘇德巍備感壓力,他正處於上任近五年來最具挑戰性的時刻。除了打算出售金融科技業務GreenSky之外,高盛去年也決定縮減Marcus線上零售銀行業務。

華爾街上還有另一個消息傳出,英國金融時報(FT)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花旗集團執行長范潔恩(Jane Fraser)正考慮將旗下最大事業機構客戶群(ICG)一拆為三,這將是花旗近15年來最大規模的企業結構重組。

據報導,貢獻花旗近四分之三淨利的ICG,即一般所謂企金業務,將分為三個部門:投資和企業金融、全球市場,及交易服務。花旗已表示打算將財富管理從其消費金融獨立出來。若ICG如報導拆分,花旗未來將劃分為五大部門,三個商業金融部門和兩個消費金融部門,都直接向范潔恩報告。

 
要聞
7月外銷接單 僅對東協成長年增33%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統計處昨(21)日發布7月外銷訂單統計,7月我五大主要接單地區中,僅東協呈正成長,接單金額達88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新高,年增33.7%,主因是有一筆來自東協記憶體一次性大單挹注。

經濟部統計指出,東協7月接單金額達88億美元,較上月增加29.3%,年增33.7%,以電子產品增加15.6億美元或61.8%較多,其次資訊通信產品增加10.7億美元或增加93.8%。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指出,7月東協的電子產品訂單金額40.9億美元、年增61.8%,主要是記憶體客戶調整營運策略,自東協市場下一次性的大單所挹注,但這是否意味長期普遍需求成長則仍不明朗。

她表示,今(2023)年7月外銷訂單呈年減12%,減幅較預期縮小,主要就是電子產品接獲記憶體、通訊晶片大單;這也使得電子產品7月外銷訂單金額177.1億美元,月增21.2%,年減0.4%,幾乎要翻正了。

她指出,7月電子產品接到大單,有通路商接到通訊晶片大單、以及記憶體大單,而這兩筆大單分別來自中國大陸及東協,這也是7月來自中國大陸及東協電子產品訂單分別成長7.8%及61.8%。

黃于玲分析,7月接獲記憶體及通訊晶片大單,屬一次性,並不是長單,而且增加IC設計或是手機晶片訂單,多屬庫存回補或是旺季備貨情況,仍不是長單;她認為,電子產品雖會有季節性旺季,但整體需求仍不明朗,電子產品接單是否很快就可以轉正,仍有待觀察。

黃于玲指出,目前終端電子產品需求不振、加上供應鏈持續去化庫存,客戶下單謹慎保守,致晶圓代工、印刷電路板、封測接單減少。她估計,8月電子產品接單仍難以轉為正成長。

至於7月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訂單金額為106.7億美元,月增7.8%,年減4.2%,以資訊通信產品減少2.6億美元或減21.9%較多,機械減少1.7億美元或減38%次之;惟電子產品增加4.1億美元或增7.8%,抵銷了部分減幅。


延伸閱讀

機械業外銷訂單連17黑 喊電價調幅減半

 
機械業外銷訂單連17黑 喊電價調幅減半
記者宋健生/台中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公布7月外銷訂單統計,機械業外銷訂單連17黑,排名末段班,廠商接單慘兮兮,連帶營運大幅衰退。

台灣機械公會昨(21)日為廠商請命,強烈建議政府將機械設備業納入電價調幅減半的行業別中,以減輕業者負擔。

經濟部公布,機械業7月份外銷訂單金額14.7億美元,月減9.2%、年減24.6%,為自去年3月以來連續17個月衰退;尤其,衰退幅度僅優於礦產品及化學品業,排名倒數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貨品類別的動向指數中,受查廠商對於8月接單與7月比較的看法,機械業指數僅43.8,排名最後(動向指數小於50代表預期下滑),顯示廠商對接單未來景氣展望普遍悲觀。

另外,機械公會也統計,台灣機械7月出口值26.45億美元、年減21.7%,為連續12個月衰退;累計前七月出口值170.14億美元,亦較去年同期減少19.4%。

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指出,政府將2022年下半年度與2021年下半年度用電量相比,衰退幅度達10%以上行業如紡織、成衣、染整、玻璃、金屬加工、光電材料、自行車製造等19項行業納入電價調幅減半,唯獨未將機械設備製造業納入。

 
連11黑 外銷訂單減幅收斂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昨(21)日發布7月外銷訂單統計,因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仍高,終端需求疲軟,7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77.3億美元,年減12%,連續11個月負成長,惟衰退幅較預期收歛。經濟部預測,第3季接單將持續收斂,第4季有機會轉為正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目前廠商下單仍非常謹慎保守,而且庫存還在調整,因此現階段接單會出現上上下下現象,美國經濟受升息影響致需求仍有不確定性,另外中國大陸疫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也會影響部分產品接單。

她分析,依慣例下半年接單情況會比上半年好,第3季接單旺季效應仍在,使得減幅收歛,雖然第3季接單仍難轉為正成長,但將逐季回溫,加上去年下半年基期較低,第4季整體接單有機會轉正。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7月外銷訂單477.3億美元,月增8%,年減12%,主因全球通膨及升息壓力仍高,終端市場需求續疲,加上客戶持續去化庫存,以及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上年同月所致。累計今年前七月外銷訂單金額3,163億美元,年減19.6%,為2010年以來同期最大減幅。

若按貨品別觀察,黃于玲表示,由於終端電子產品需求不振,加上供應鏈持續去化庫存,客戶下單謹慎保守,致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分別年減14.9%、年減0.4%及年減4.6%。

傳統貨品亦因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廠商投資意願保守,加上國際原物料價格低於上年同月,致化學品、機械、基本金屬及塑橡膠製品分別年減25.4%、年減24.6%、年減19.4%及年減18.7%。

經濟部外銷訂單廠商8月動向調查顯示,按家數計算之動向指數為45.9,按接單金額計算之動向指數則為51,因預期8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7月增加,其中資訊通信產品、電子產品、及光學器材動向指數分別為52.2、50.6及51.4。

經濟部統計處預測,8月外銷訂單金額落在470億至490億美元之間,年減13.9%至年減10.2%之間。

展望未來,經濟部表示,雖高效能運算、AI、車用電子等新興應用需求持續擴展,加以下半年起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備貨需求漸次升溫,均可望挹注外銷接單動能。

 
央行:上季國際服務收支 轉為逆差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揮別新冠肺炎疫情,國際供應鏈瓶頸緩解、海外旅行正夯;中央銀行昨(21)日公布第2季國際收支,其中經常帳下的服務收支,由去年同季的順差37.1億美元,翻轉為逆差24.8億美元,創2017年第4季以來、近六年最大,主因為貨運收入減少及國人旅行支出增加。

國際收支是指一國在一定期間內對外「收支」的總紀錄,順差代表「入大於出」,逆差則是「入不敷出」。央行昨日公布,第2季經常帳順差222.4億美元,金融帳淨流出(淨資產)210.5億美元,國際收支順差52.2億美元。

長期以來,國人熱中海外投資,金融帳已連續52季淨流出,創史上最長連續淨流出紀錄。

央行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經常帳順差為413.3億美元,金融帳淨流出315.2億美元,國際收支順差為99.4億美元。央行經研處副處長曹體仁表示,今年第2季、今年上半年的經常帳順差,均創同期第三高紀錄。

曹體仁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落幕,經濟活動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情況。隨著供應鏈瓶頸緩解,貨運收入下跌,去年第2季貨運收入達57.49億美元,今年第2季只剩18.74億美元,大減38.75億美元。

第2季旅行支出增至34.88億美元,較去年同季的4.06億美元,增30.82億美元。

貨運收入減少、旅行支出大增,導致服務收支連兩季呈逆差。

累計今年上半年,貨運收入為40.3億美元,較去年第2季的118.94億美元驟減78.64億美元。

 
鴻海 強攻印尼電動機車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2317)與中信金合資成立的私募基金和順興智能移動昨(21)日表示,參與印尼Indika旗下電動機車品牌ALVA的B輪募資,強化鴻海在印尼的電動車布局,深化鴻海與Indika的結盟,以搶攻印尼這個全球第三大的電動機車市場。

和順興智能移動不公布募資金額。印尼是全球第三大機車市場,現階段電動機車滲透率低預估僅約0.2%,發展潛力大。印尼政府目標2030年要達到1,300萬輛電動機車、220萬輛電動車上路。

供應鏈表示,ALVA品牌電動機車的團隊執行力強,產品在性價比上具競爭力,產品短時間已實現銷售,具先發優勢,並實施在地化生產,將享有政策紅利。

台灣的Gogoro在印尼主要是從事電動車輛基礎設施發展(換電平台),且與ALVA母公司Indika簽有合作協議,故非電動機車競爭對手。

中信金與鴻海集團先前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成立新能源車EV(Electric Vehicle )產業基金,募集規模目標為50億至100億元,布局投資國內外新能源車相關技術或製造領域的公司。市場人士指出,和順興智能移動私募基金就是雙方落實布局新能源車的基金。

鴻海與Indika能源公司在2022年9月宣布,Indika通過子公司PT Mitra Motor Group (MMG),與鴻海的附屬公司Foxteq Singapore Pte建立合資公司,擴大其對電動汽車領域的淨零排放承諾。合資公司「PT Foxconn Indika Motor」 (FIM) 將從事商用電動汽車和電動電池的製造業務,並提供管理諮詢服務。 Indika與鴻海將探索廣泛的投資合作,在印尼建立電動汽車生態系統。

鴻海投資長杜墨璽表示,印尼致力達成淨零碳排目標,Indika集團扮演重要角色,以支援印尼的綠色轉型,並站上國際舞台。和順興與Indika可攜手加速兩輪產業的轉型。

另外,主打自主研發AI機器人的台灣新創女媧創造(NUWA Robotics),昨天也宣布獲得近2億元B輪募資,由既有主要的投資法鴻海領投,再次加碼投資。

 
AI熱潮 帶旺伺服器接單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昨(21)日指出,因AI帶動伺服器接單成長優於預期,而且穩定成長,這也是7月外銷訂單減幅收歛的原因之一。她並指出,伺服器在國內生產比重也增加。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7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47.9%,較去年同期下降1.4個百分點;其中,7月資訊通信產品海外生產比為83.4%,較去年同期88%明顯下降,就是因為部分伺服器訂已轉至國內生產。

7月資訊通信產品接單127.3億美元,月增3.6%,年減14.9%。終端市場需求疲弱,致筆電、網通等終端產品接單減少,惟伺服器接單成長,抵銷部分減幅。若觀察訂單來源,以接自歐洲減16.8億美元、美國減8.2億美元較多,惟來自東協訂單增加10.7億美元。

長期陷入不景氣的面板,似乎出現止跌回穩跡象。今年7月光學器材接單金額為16.5億美元,月減2.2%,年減4.6%,減幅明顯縮小。黃于玲指出,部分面板價格已有止跌回穩跡象,只要需求上來,接單有機會在今年底前轉正。

她表示,今年1月光學器材接單一度呈年減48%,7月減幅縮小至4.6%,雖然背光模組及光學鏡頭需求減少,惟大尺寸面板價格上漲,抵銷部分減幅。她觀察,雖然市場仍在調整庫存,但電視面板價格已回穩;但手機面板價格仍下跌30%至39%,跌幅較6月略縮減;液晶面板及筆電面板價格年減約一成,皆已較6月價格回升。只要需求稍有回溫,接單金額就會轉正,預期年底前有機會拚轉正。

 
十大半導體廠 投資大衰退
記者尹慧中、編譯易起宇/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外媒統計,台積電、三星、英特爾在內的全球十大半導體廠今年度投資將出現四年來首次衰退,且降幅是十年來最大,凸顯疫情紅利完全退散後,半導體景氣快速降溫,整體庫存調整狀況不如預期,導致大廠普遍對投資持謹慎態度。

業界人士分析,在景氣調整之際,大廠在資本支出適度踩煞車並非壞事,尤其前兩年疫情帶來龐大的晶片需求,導致IC嚴重供不應求,業界雞犬升天,幾乎每家廠商都大賺,如今「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沒穿褲子」,台積電等擁有技術與市占率領先優勢的廠商可望在逆境中相對有撐,靜待景氣回穩後再出發。

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雖未下修,但將比去年高峰下滑。台積電先前提到,考量市場短期不確定性,將繼續審慎管理業務,並適時調整和緊縮資本支出。

台積電今年資本支接近320億至360億美元範圍的低標,公司強調儘管正處於短期庫存周期,仍會支持客戶成長,該公司嚴謹的資本支出和產能規劃仍會基於長期結構性市場需求。

不少半導體廠,特別是成熟製程相關廠商都已經下修今年資本支出規畫,其中,8吋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調降今年資本支出至約略低於百億元,較2022年的194億元減少逾48%。

日經新聞彙整台積電、聯電、三星、英特爾、格芯、美光、SK海力士、英飛凌、意法半導體,以及合計為一家的鎧俠和威騰電子等來自台灣、美國、韓國、歐洲、日本等地的十大指標半導體廠今年資本支出後發現,這十家廠商今年資本支出總計比去年少16%、降為1,220億美元。

這是十大半導體廠四年來首次出現投資額衰退,且降幅是十年來最大。其中,智慧手機使用的記憶體晶片投資年減幅高達44%,電腦和資料中心使用的運算用半導體投資也減少14%。2022年這十大半導體廠投資總額創新高、達1,461億美元。

日經分析,半導體廠投資額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投資需求已提前滿足;美中競逐科技霸權,各國也紛紛端出振興政策等來加強半導體生產,市場研究機構Omdia分析師南川明警告,10至14奈米半導體產品有供過於求風險。

根據其中九家公司的公開資料,在今年6月底,這些公司的晶片庫存比去年同期增加10%至889億美元,若和晶片荒前的2020年度同期相比,晶片庫存則增加70%。

 
北富銀房貸承作量 擠進前四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房貸市場排名再洗牌。據金管會統計,北富銀6月底房貸餘額6,305億元、奪下房貸第四大地位。這也是北富銀在2017年坐穩房貸老五地位後,時隔七年,排名再度往前邁一步,其中合併日盛銀貢獻北富銀房貸量約8%是關鍵主因。

據金管會數據顯示,3月底日盛銀房貸餘額是516億元,貢獻了北富銀房貸量約8%,讓北富銀4月底房貸量直接衝抵6,224億元,當時已與合庫銀差距僅9億元,5月差距再縮小到6.5億元,6月則直接超車。

房貸戶多是財管、信貸等敲門磚,加上首購房貸屬低資本耗用,即便房市頻頻下修,各銀行仍維持一定房貸量的基本盤動能,又以多爭取首購族為主。

若以前五大房貸行來看,6月土銀房貸餘額9,358億元仍居冠,亞軍是台銀9,011億元,季軍是中信銀8,708.5億元,亞軍和季軍與前一名次的房貸量、均約差距了300億元左右。

6月新晉級的老四北富銀房貸餘額6,305億元,與老三中信銀就差距了2,400億元左右,顯示北富銀要擠入前三大的門檻,仍有一段路要走。老五合庫銀房貸餘額6,289億元,則仍緊追其後。

 
許舒博 代理中信金董座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中信金控昨開臨時董事會,決議由台灣人壽副董事長許舒博,擔任中信金代理董事長,為期半年。業界人士指出,許舒博在政商界的人脈相當好,此外也在中信金體系多時,在這半年的過渡期間是很好的代理人選。

中信金董事長顏文隆因金管會認為中信金的內控出問題,祭出停職半年的處分。中信金十七日公告,改派中信金法人董事代表,由許舒博接替陳國世,即已埋下由許舒博擔任代理董事長的伏筆。

許舒博來自雲林縣台西鄉,曾擔任立委,目前也身兼商總理事長。他政商關係良好,不分藍綠都有很好的人脈。許舒博二○一二年未續任立委後,在二○一四年六月接任台灣人壽董事長,二○一六年台灣人壽與中信人壽合併,他轉任台壽保產險董事長。

 
陸房地產爆雷 監委查對我金融業影響
記者丘采薇、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監察院昨天表示,中國大陸多家房地產業爆發財務危機,監察委員林文程、賴振昌、施錦芳申請自動調查,調查對我金融產業的影響程度及範圍,我政府是否採取預防管制措施。

金管會對此表示,先前即以「掌握曝險、強化風管」為兩大主軸緊盯銀行的曝險變化,以及相應的風控策略。此外,國銀在大陸的曝險部位持續創新低,今年第二季,授信投資及拆借的總曝險部位一點○一兆元,占淨值比百分之廿三點九,創歷史新低。

 
藥用酒精原料關稅 將恢復至20%
記者楊文琪/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趨緩,防疫物資需求減少,原機動調降藥用酒精原料關稅稅率實施期間至8月26日屆滿後,不再繼續實施機動降稅措施,並自8月27日起恢復法定稅率20%。

COVID-19疫情期間,為持續充足防疫期間藥用酒精原料之物資供應,確保醫療機構及民眾供需無虞,並協助廠商降低進口成本,財政部業依關稅法第71條規定,報奉行政院核定,繼續機動調降藥用酒精原料貨品關稅稅率,進口藥用酒精原料貨品關稅稅率,從法定的20%降為10%。

隨著疫情降級,財政部宣布,這一降稅措施8月26日屆滿後,將不再繼續實施。

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機動調降藥用酒精原料關稅,自2020年2月27日起實施,截至今年7月31日止,進口數量為5096萬公升,減稅利益為新台幣1.34億元。

關務署表示,隨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防疫物資需求減少,經徵詢衛服部相關主管機關意見,考量本年5月1日起COVID-19調整為第4類法定傳染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於同日解編,且截至本年6月止藥用酒精原料進口數量及藥用酒精產品生產銷售數量均降至疫情前(2020年)供需數量,已無充足供應疫期間藥用酒精原料物資之要件,因此自機動降稅期滿後不再繼續實施。

機動調降藥用酒精原料關稅稅率實施期間至今年8月26日,不再繼續施行機動降稅措施 。關務署進一步提醒,藥用酒精原料關稅稅率自今年8月27日起,恢復法定稅率20%,有關個案稅率的認定,依關稅法施行細則規定,進口貨物以其運輸工具進口日為準。

依細則第6條規定,所謂運輸工具進口日,關務署指出,海運貨物是以船舶抵達台灣港口、向海關遞送進口艙單之日;空運貨物以飛機抵達台灣機場、向海關遞送進口艙單之日,為適用準據。

 
保瑞結親晨暉躍單一最大股東 進擊保健品版圖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保瑞(6472)藥業旗下保瑞聯邦公司與晨暉生技昨(21)日共同宣布,雙方董事會通過擬以股份轉換方式策略結合,以保瑞聯邦普通股0.89股換發晨暉普通股1股,讓保瑞聯邦成為晨暉100%子公司;相對的保瑞藥業也將握有晨暉36%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保瑞與晨暉攜手共進全球千億美元保健品市場。

保瑞聯邦與晨暉換股案將在10月13日股東臨時會決議,暫定股份轉換基準日為2023年11月1日。晨暉也將於12月20日前召開股東臨時會同步改選董事,將按雙方協議,保瑞集團推派四席董事(包含兩席獨立董事),晨暉推派三席董事(包含一席獨立董事)組成董事會,並推舉保瑞集團董事長盛保熙擔任晨暉新任董事長。

保瑞昨天股價收691元,下跌28元。晨暉昨天在興櫃暫停交易,上周五在興櫃參考價62.08元。保瑞聯邦併入晨暉後,晨暉股本將由3.3億元擴大至近6億元。晨暉總經理潘佳岳表示,公司以多元有效微生物與發酵製程兩大技術平台開發保健食品原料生產及銷售,並依客戶需求,提供多樣的保健產品客製化服務,成立以來專注研發高品質紅麴、益生菌原料製造及其相關應用,在美國、加拿大、歐盟、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及台灣等地取得多項專利。

保瑞副總陳世民表示,保瑞聯邦負責台灣及亞太地區之處方用藥、非處方用藥與保健產品代理與銷售,深耕醫院、診所及藥局通路等三大銷售渠道,也透過代理國際知名品牌,包括日本衛采、SS Pharmaceuticals、法國Boiron等旗下保健產品,打入連鎖零售系統網絡。

保瑞藥業指出,晨暉與保瑞集團換股結盟後, 保瑞將持有晨暉36%股權成為單一最大股東,今年第4季起將晨暉納入保瑞財報,12月起保瑞合併營收將把晨暉業務併入;晨暉將保瑞聯邦業務併入後,晨暉營收及獲利將大幅成長。保瑞聯邦年營收約4億元,晨暉去年營收3.5億元,兩公司合併後年營收挑戰8億元,有助晨暉明年下半年申請上櫃。

盛保熙表示,一直尋找資源互補的策略夥伴,共同進攻超過百億美元的全球保健產品市場。由於全球人口高齡化及民眾對保健養生的習慣養成,全球保健營養產品年產值需求逾百億美元,每年以7至8%複合成長率增加,預期整體市場產值將於2032年達到千億美元規模。

 
越鋼廠盤中變盤 市場熱議
記者林政鋒/高雄報導經濟日報
鋼市現亂流,越南台塑河靜與和發鋼廠8月上旬調高9月盤價,每公噸漲20美元,但因買盤低迷,傳出盤中變盤情形,原來上漲20美元,二家鋼廠已通知客戶每公噸下修6美元至10美元,每公噸僅調漲10至14美元,引起市場熱議。

中鋼(2002)專家表示,鋼市持續正向發展,即使越南鋼廠縮小漲幅,但還是上漲,現在降價不是市場主流,會密切關注後市發展。

越南台商表示,當地需求減弱,加上中國大陸進口報價走跌,導致越南台塑河靜與和發高爐廠開出漲盤後,收單情況不如預期,越南二大鋼廠不得不重新調整價格策略,重現今年上半年連續兩個月盤中變盤的窘境。

上市鋼廠主管說,根據大陸對越南熱軋進口最新報價,SS 400約在CFR每公噸550美元,較前波高點每公噸下跌約30美元;再軋延料RRQ則跌至580美元,每公噸下修30美元至40美元,由於大陸低價鋼才搶灘,越南兩大主力鋼廠不得不變盤降價應戰。

越南和發鋼廠8月發布新價每公噸調漲20美元,日前向客戶宣布在原有基礎調降約6美元,熱軋新價落在約每公噸570美元至580美元;越南台塑河靜廠8月14日宣布調漲20美元,則縮小10美元漲幅,熱軋新價580至600美元左右。

越南鋼市需求不強,和發鋼廠決定9月暫時關閉海陽省的一座高爐。因越南建築業一直沒有起色,未來是否持續擴大高爐關停,仍需觀察。

 
機車雙雄大打價格戰 月底將引爆更大一波促銷
記者邱馨儀/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機車龍頭之爭戰事升溫,光陽推出KYMCO GP125破盤價後,市占率回升到三成,三陽(2206)昨(21)日宣布,旗下暢銷車「迪爵125」擴大補助方案,原價7.2萬元的機車,可以4萬8,200元買到,更使機車市場大戰更趨白熱化。

此次,三陽擴大促銷戰局,與光陽直球對決,業內預期,兩強相爭之下,將使市占版圖快速重劃,排擠其他品牌的生存空間,品牌之間勢必要有所回應,8月底前預期將引發更大一波機車市場促銷熱戰。

根據統計,8月的前20天,機車雙雄「雙陽」均以旗下暢銷車款祭出搶市策略下,目前合計「雙陽」市占率已超過七成,三陽約41.7%、光陽約30.3%。

疫情鬆綁後的第一個暑假,今年機車市場也比以往熱鬧,旺季的戰情遠超過以往。其中,光陽工業在8月1日就針對旗下最受歡迎的光陽國民神車KYMCO GP125推出史上最大優惠活動掀起戰局,GP125的最低賣價僅39,800元,消息一出訂單如雪片飛來。

因此,光陽隨即宣布產線加班因應,同時8月前20天市占率也重回三成以上,拿回被三陽搶占的占有率,比起前一個月,一口氣增加約7個百分點。特別的是,這場促銷戰不只提升光陽GP125銷售量,期下其餘車款的銷售量能也獲得提升。

為了因應戰局,三陽機車緊急回房,針對迪爵車款提出購車金補助,時間則是到本(8)月底止,由於價差大,即使只有十天,對市場勢必造成重大衝擊。

三陽所說的迪爵125破天荒最高補助23,800元,包括可以直接扣除的三陽購購車金14,500元,另外再加碼3,000元以及政府環保署汰舊補助2,000元、政府汰舊換新貨物稅減免4,000元和廢車回收300元。

業界分析,三陽的主力產品以高階車款為主,目前和光陽直接對壘的情況並不嚴重,但是光陽選在三陽機車沒有部署重兵的125車款強攻 且頻頻出招,勢必讓三陽經銷商直接受影響,因此,三陽作為品牌商也必須有所回應,才能鞏固經銷商的信心。

此次,三陽積極回應光陽的進逼後,旗下品牌迪爵125確實「價差相當大」,又因為是熱門車款,勢必帶來可觀的訂單,光陽與三陽正式對陣,預期8月下旬的機車市場還會有相當大的變局,將牽動其他各機車品牌都將跟進加碼促銷,引發新一波機車價格熱戰。

 
華航徵才 規模擴大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航空雙雄持續大徵才,華航(2610)、長榮航同步看好疫後旅運需求持續強勁,華航昨(21)日宣布,進行第四波大規模人才招募計畫,預計延攬桃園機場運務員超過70名新血加入團隊,11月中下旬陸續報到;另外,長榮航空今年也進行兩次大規模的地勤人員徵才計畫。

華航表示,解封後客運市場需求強勁,因應旅遊市場復甦及新機引進計畫,華航自2022年起就開始進行大規模的人力招募,包括修護員、會計員、護理人員及資訊、設施、航務等工程師100人,以及招考機場運務員及客服人員150人。

華航找人的動作還在持續中,2023年更為積極,3月招考機師120人、4月擴大聯合徵才,招考航務簽派員、資訊、人資、會計、修護、台北客服人員等100人,6月招考客艙組員160人及昨天宣布招考機場運務員70人。

長榮航空依波音787新機持續交機以及營運需求,今年分別於4月、7月進行地勤人員招募,截至目前為止已報到的新進地勤員工近350名,另有近百名新進人員將於9月中旬報到,未來將會視787最新的交機時程,再行檢視地勤人員招募計畫。

長榮航空除了招募地勤人員外,機師則採全年隨時接受報名方式招募,依交機時程規畫,今年預計晉用約200名機師;空服員今年已通知先前錄取的考生前來受訓,並陸續完訓上線服勤,目前本國籍空服員暫無招募計畫。

 
台積否認三度下修財測
記者尹慧中、蘇嘉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半導體市況復甦腳步不如預期,媒體報導,台積電恐三度下修今年財測,惟台積電昨(21)日罕見於盤中發布重大訊息否認媒體報導,強調今年財測維持7月20日法說會時釋出的訊息不變。

法人指出,近期半導體市況仍未明顯復甦,台積電陸續傳出價格折讓等消息,但公司都並未發布重大訊息澄清,昨天媒體大篇幅報導台積電面臨三度下修今年財測壓力,台積電不僅透過重訊澄清,而且還是在盤中發布澄清訊息,更是過往少有的狀況。台積電出面表態,透露公司嚴正釐清市場負面疑慮的態度,力抗空頭,有助維繫多頭信心。

台積電昨日股價以537元作收,下跌2元,外資賣超4,894張,連續兩個交易日賣超,昨收盤價換算市值約13.93兆元,仍未站穩14兆元關卡。台積電股價自7月法說會前收盤價579元震盪走跌,累計迄今跌幅約7.3%,近一個月跌幅約3.7%。

台積電於重大訊息提到,針對媒體報導台積電傳將三度調降財測,此訊息純屬市場臆測,公司仍維持7月20日法說會對外公布的業務展望。

台積電於7月20日法說會二度下修今年美元營收展望,從由原預期年減低至中個位數百分比(約1%至6%)轉為年減10%。法人認為,台積電2023年營運展望暫時沒有新變化。

台積電一貫不評論單一客戶訊息,法人分析,台積下半年動能可望較上半年增強,雖然增幅可能不如預期,但包含蘋果新品已排定今年出貨目標而且輝達新款AI晶片L40S不需要使用CoWoS先進封裝,後續將可快速出貨,有助台積電順利達成今年二度修正後的美元營收目標。

另外,媒體報導指出,台積電自由現金流淨流出創單季新高,後續能否維持每季配發3元現金股利出現疑慮,加上終端需求疲軟,且中國大陸晶圓廠殺價競爭,恐影響台積電7奈米製程產能鬆動。

對此,法人分析,單純由自由現金流量指標推估後續股利發放狀況有失公允,加上存貨周轉天數僅代表新製程開出的正常狀況,亦不受大陸晶圓代工廠殺價影響。

法人指出,台積電目前除了發行大量公司債之外,同時亦手握大量美債,其中同樣包含政府機構不動產抵押貸款債券,相關債券在IFRS財報中難以顯現出來,且若台積電再度取得債券或進行大規模廠房建設支出,自然會讓自由現金流量減少,但若將債券變現或是客戶貨款進帳後,現金流量亦會出現改變,因此若以自由現金流量評估未來股利發放狀況實在有失公允。

至於大陸晶圓代工廠目前最先進僅為14奈米,法人認為,中芯的7奈米製程良率幾乎不具參考價值,因此即便大陸晶圓代工廠如何殺價競爭,都無法影響台積電7奈米製程業務。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