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商務部公布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最新進展,除將涉及的產品增加至二千五百多項外,還表示將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項下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消息一出引發台灣震撼。
儘管是商務部發言人束玨婷回應媒體提問,但這是大陸官方首度提到可能中止ECFA。隔天,國台辦還補充稱,支持有關主管部門依據有關規定研究採取相應的措施。種種跡象證實大陸對台政策已不再讓利,台灣相關企業恐將面臨空前打擊。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應詢回應時提到兩個重點,第一個重點是,民進黨當局損害了大陸相關產業和企業利益,同時也損害了台灣消費者利益。
所謂損害大陸企業利益是,大陸對台灣開放市場單方向讓利,但台灣卻對大陸產品入台嚴防死守。在大陸市場,台灣的化工、工具機、紡織等產品可憑藉關稅優勢攻城掠地;但在台灣市場,大陸的機電設備、汽車、農產品、民生必需品等,從大的電動汽車到小小的雞蛋、蘋果、螺獅粉,到愛奇藝、淘寶等,能禁皆禁、能封全封。
大陸有關企業與民眾早就反映多年來這種貿易不公平的現象,在工業產品中,大陸的風力發電機組,太陽能電池板與相關零件,電動巴士、天然氣巴士、電動汽車等口碑不差,價格也便宜,賣遍全球,但就是不准進入台灣。
今年開始,台灣各級學校申請新購的IT電子產品一律排除大陸品牌,已在使用的還要盡速「汰換」,校園內的電腦、影印機、監視器設備,就連校園裡委外的大陸製自動販賣機等,全以資安問題封殺。
所謂損害台灣消費者利益,指的是台灣消費者買不到大陸物美價廉的產品,只能買他國更貴的商品。例如前陣子台灣缺蛋,寧可不要近在咫尺的大陸雞蛋,只能買到澳洲昂貴又緩不濟急的蛋。又,台灣進口遠自美洲或隔鄰日本昂貴的蘋果,也不進大陸便宜又好吃的糖心蘋果(新疆)。
針對大陸的指控,我經濟部回應表示,中方的作為屬於政治動機,不希望被過度工具化、複雜化甚至政治化,我方仍願意與中方在WTO架構下繼續討論。
兩岸能不能就此討論,關鍵就在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談話的第二個重點:「二○一○年六月,兩岸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簽署ECFA」。
如今,台灣不承認九二共識,台灣想與大陸就當前的貿易爭端協商或談判已不可能,要想與大陸在WTO架構下討論,更是一廂情願。台灣要有面對大陸商務部最終調查結果與可能祭出反制的心理準備。
兩岸關係近年急轉直下,大陸指控「美台勾連」是破壞台海現狀的始作俑者;大陸民間更是否定ECFA,質疑大陸一手養大了這頭「白眼狼」─靠著ECFA賺大陸錢去買美國的軍火,回頭對付大陸,再加上疫情期間口罩、疫苗事件更是傷透大陸對台觀感。
大陸選在台灣大選前展開這項貿易壁壘調查,表面是經濟糾紛,更多恐是這些年的政治反撲。蔡政府或許想與大陸逐漸脫鉤,但也要告訴國民,失去ECFA的優惠後,各行各業面臨的衝擊是什麼,他們的替代市場在哪裡。大陸也要評估,兩岸少了經濟融合這塊,是否離心靈契合愈遠,愈不利兩岸的和平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