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有「會議治國」特色,大到方略、小到政策,都由不同會議來制定或調整。二○二四年是個充滿懸念之年,這一年懸念和對懸念的破解,透過年頭年尾四對會議來串起。中共決策層對即將到來的一年,通常會在年尾的會議先加以定位,對二○二四,剛剛也有了回應,即二○二四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畫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
今次年分定位只有具體的時間概念,被認為平平淡淡,可能的解釋是有方方面面的「不確定性」,也就是懸念。最大的懸念由年頭年尾兩個會議來加以回應,一是年尾極為特別的「政治局專題民主生活會」,一是年初第一高端會議二十屆中紀委三次全會。
年尾舉行政治局民主生活會已成慣例,但這次會場桌椅擺放有些特別,以學習「習思想」為專題比較特別,更特別的是會議中提出一新概念,叫做「防止非政治性風險轉化為政治風險」,受到廣泛重視,是因「非政治性風險」被解讀為現在極為凶險的經濟風險,相信其可能演化出社會風險,再上升為政治風險 。
來年政治風險,可能由開年第一會即一月八日將召開的二十屆中紀委三次全會來演繹。中紀委近年特別注重「政治紀律」,即將召開的全會主題已明定為進一步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以嚴明政治紀律帶動各項紀律全面從嚴,顯然與最新要求的「及時消除各種政治隱患」相關連,可能成為貫串二○二四年的政治主線。
三中全會未開 重大課題留懸念
再看一對會議,是慣例上一年一度的中共中央全會,本應在今秋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看來不會開了,這可能影響到本應在二○二四秋天召開的四中全會。中全會除了一頭一尾的迎新送舊,基本上一次全會應有個決定,一個決定會指引一年或更長時間的工作。中全會沒按例召開,本身就是懸念,那意味著在重大課題上的懸而未決。如此一來,二○二四年中共決策層就面臨重大政治戰略的懸念。
第三對會議是三月全國人大和政協「兩會」。這種例行會議本來不會有懸念,但今年卻有,以全國人大會議,重點都在會議一頭一尾的政府工作報告和總理記者會。以政府工作報告,上分報告還是李克強做的,這回是李強的報告首秀,報告內容因有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墊底,但報告能否「出彩」仍有懸念。會後的總理記者會也是一個道理。
三月政協大會 看兩岸關係新局
全國政協會議則是看港澳台方面的發言和表述。三月政協大會,是台灣大選之後首會,兩岸關係新局要透過政協來展開。此外,香港的國安風聲繼續盛吹,香港經濟天天在惡化,中共決策層提出要力保香港三大國際中心特別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將成來年主調。
最後一道最大懸念是大陸經濟。政治局慣例上每月一會,目前決策層最新大勢判斷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顯示來年經濟更加風高浪急。
大陸經濟在房地產、金融、債務方面,不僅有老懸念,更有新風險,中共領導人都要求防範其轉換成「政治風險」,看來是需要些「敏銳度」。 (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