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市場中國概念股的「暴跌傳染病」將會有多嚴重?近日境外股市中的中國概念股的下跌似有擴散之勢。5月20日,港股漢能薄膜也出現跳崖式暴跌,短短24分鐘內市值蒸發了港幣1,300億元。大跌導致漢能控股集團主席李河君的身家蒸發港幣1,167億元。今年以來,漢能薄膜股價曾如火箭般直衝雲霄,半年中翻了七倍。
跳下懸崖的還有高銀集團的高銀地產和高銀金融。其股價在短短五個月內暴漲350%,幫助潘蘇通登上彭博亞洲財富排行榜殿軍的寶座。然而這一切均隨著5月21日高銀「腰斬」而成為浮雲,高銀地產和高銀金融一度出現約60%的慘烈跌幅。
漢能、高銀系股價崩盤後,暴跌這種「病毒」已擴散至德國中概股中宇衛浴(JoyouAG),該股上演了股價一周內歸零的慘劇。就在上周,中宇衛浴股價還創下每股17.45歐元的新高,市值達4億歐元。然而到了上周五,股價已接近於零。
這種「暴跌傳染病」會傳染多久、傳染多廣,尤其是否會傳染到A股中的創業板甚至是主板呢?
樂觀者或許會認為,中國A股與港股不同,港股沒有漲跌停板限制,才會出現如此戲劇性的暴跌,A股則不足為慮。但我們認為不能等閒視之。
A股創業板的泡沫已經不容小覷。目前A股創業板本益比已接近120倍。而資料顯示,那斯達克綜合指數在2000年3月見到大頂5,132點時,當天的本益比為80倍。從A股創業板指數的漲幅來看,從2012年12月至上周收盤已上漲了518%;而今年1月5日以來,更驚人暴漲了153%。創業板上漲超過十倍的股票比比皆是,這一點連漢能和高銀都得自愧不如。
其實,A股主板滬深指數的泡沫也已不小。截至5月19日,深市總市值人民幣24.46兆元,流通市值17.49兆元,平均本益比56.45倍;滬市總市值34.79兆元,流通市值30.78兆元,平均本益比21.13倍。2007年10月指數上漲至6,124點時,其本益比為69.64倍,似乎還有段距離。
但如果剔除銀行股,深市本益比已經超過那時,而滬市本益比也將提高到50倍以上。特別需要強調的是,當年60%以上股票是在股權分置狀態,是非流通的。
與當年相比,更顯脆弱的是,當時A股市場沒有任何做空工具。而今天股指期貨、融券、轉融券和權證等做空工具一應俱全,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已經連動,7月1日更將互認基金投資。做空的效率比當年高了很多倍。當年下跌週期用了1年時間下跌了72.8%,而今天要實現同樣的下跌幅度,在技術上完全可能在兩三個月內完成。
此外,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也難和2008年相比。那時中國世界工廠仍無可替代;房地產價格不到現在的一半;人民幣升值尚有空間;政府債務很低;企業經營總體情況良好。而今世界工廠盛極而衰;房地產出現轉折點;政府債務約三倍於2008年;大部分企業經營艱難;互聯網、高新科技、工業4.0等雖受市場追捧,但要成國民經濟主體尚需時日。
因此,監管當局多次警告創業板的風險是十分必要的,投資者也要高度警惕海外中國概念股暴跌傳染的風險。(作者是大陸財經資深評論員,本文摘錄自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