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防災


【遠流親師悅讀報】介紹繪本、青少年選書與教養議題,讓家長與老師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起快樂「悅讀」。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5/28 第23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慈濟月刊電子雜誌
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愛與關懷,守護人生暗角
證嚴上人專區 從心防災
慈濟脈動 阿誠的願望
焦點專欄 福從做中得歡喜
愛與關懷,守護人生暗角
先天語言表達困難加上行動遲緩,

二十四歲的阿誠,一心想獨立謀生,

好減輕媽媽身上的經濟重擔。

跨越心理障礙,走出家門學習與人互動,

進而到職業訓練所學習技藝,

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前進,

身心的障礙

沒有阻撓阿誠邁向職場的腳步,

就像媽媽不曾放棄過他一樣……

從心防災
3.19∼20《農正月•二十九至二月•初一》

【靜思小語】守護清淨心,守護善良本性。

為社會鞏固愛能量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三月十七日公布,伊波拉疫情嚴重的獅子山、賴比瑞亞和幾內亞,經濟遭受重創,也影響兒童福祉──有九百萬兒童目睹疫情造成的死亡和苦難,心靈受創;一萬六千多名兒童因喪親失去照顧。

早會時間,上人談及西非疫區兒童的苦境,深表心疼、無奈。「天天看到人間苦相,欲救助卻面臨重重難關……」

相對於身陷疫區、身心受創的西非孩子,臺灣孩子有福多了,即使家庭一時陷入困境,也有社會大眾以愛支持。

上人舉例,二○○七年起慈濟開辦「新芽獎學金」,志工深入社區關懷貧困家庭,鼓勵孩子安心求學、自我肯定;只要學習有進步、孝順父母或是全勤,可頒予獎學金鼓勵。「志工付出無所求,只期待他們努力完成學業,也可以奉獻社會人群,形成善的循環。」

社會上需要關懷的人很多,不只是金錢補助,更需要長期陪伴、鼓勵心靈。上人期待更多人加入志工行列,不怕勞苦、甘願長途跋涉提供所需,作苦難人生命中的貴人。

「人人以無私無求之心,甘願付出,就能為社會鞏固愛的能量,讓人心安定、社會祥和平安。」

為人間守護真價值

慈濟是宗教團體,對「宗教」的定義很開闊──宗,是正確的人生宗旨;教,是終生學習的生活教育。

「正信宗教啟發人心之愛,不會對立;會對立的,是被私欲污染的人心。」與大愛臺主管談話,上人表示,宗教精神永遠是謙卑包容、引導大眾心寬念純;宗教信仰者要提起使命,讓人人擁有正向人生宗旨與價值觀,不斷自我提升。

「報導、探索真實,發揮善的影響力,才是新聞媒體的價值。若用於惡,將如海嘯排山倒海般覆蓋真理、動搖人心,引發大災難。」

上人囑託人文志業同仁,持續傳播人間真善美,「為人類守護清淨心、守護善良人性。」

入人群利濟眾生,須與不同習氣的人互動交流,如何不被人群濁氣污染?上人教導,要鞏固信心,將道心鍛鍊扎實且精純。

「人人都有成佛的潛能,慈濟人要乘『大白牛車』,自度且度人。以誠之情誼,分享菩薩道上走過、做過、說過,切身體會的真實理,啟發人心之愛;如此才能穩定人心,消弭世間災難。」

為滅苦調和眾人心

全球氣候變遷,極端氣候造成的災難愈來愈頻繁,也愈來愈嚴重。聯合國世界減災大會正在日本舉行,邀請各國人士與人道救援團體共商防災事務。

「減災、救災,不如從心防災──做好心靈教育,引導人人守護身、口、意業。」二十日早會,上人感嘆,全球天災人禍頻傳,天天都可從世間萬象體會「苦、集、滅、道」之理。

「『苦』是聚『集』了千萬生態、千萬心態,累積苦因、苦緣,而成苦果、苦報。如何『滅』苦?根本之『道』,要從調和身心做起。」

上人教眾,心存善念、口說實語、身行善道。「人心調和,言行循規蹈矩,走在人倫軌道上,天地四大就能調和順暢。」

如何調和人心?上人教導:「看到有人遭遇災難,發揮同情心以愛救助;見人行善,予以讚歎、共同成就。」

以慈濟人推動的「素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為例,上人說明,八分飽有益身體健康,省下的錢用來助人,能維持心靈健康,「身心皆在善的軌道上,生活就能平安健康。」

慈善救助不只是濟貧、救難,上人強調,更需要的是長期陪伴,救拔其心;所以慈濟致力於「教富濟貧」且「濟貧教富」。「帶動富者開啟心靈之愛,願意濟助貧者;濟助貧者的同時,也啟發其助人之心,使心靈富有愛。這就是『救心』。」

不只愛人,同時也要愛地球。上人表示,慈濟長年累月力行環保,維持環境整潔、減少耗用資源,各行各業集思廣益,將回收物還原再製成高品質的物品……這都是出於愛護地球的一念善心。

「愛惜大地、疼惜物命、利益眾生的志業,無法靠少數人完成。需要人人有志一同,向內自淨心地、去除煩惱;對外盡形壽、獻身命付出。」

北臺灣水情嚴峻,第三階段限水措施將於四月啟動。上人教眾戒慎虔誠面對。「大地乾旱,無法長養萬物;心地缺乏法水滋潤,難以增長慧命資糧。期待人人用淨水灌溉心田,人心調和,天地四大就能順暢。」

阿誠的願望
撰文•張素玉 攝影•柯喬麗
阿誠一心想獨立謀生,

好減輕媽媽的經濟重擔;

媽媽則是希望,

終有一天阿誠能學會照顧自己。

身心的障礙

沒有阻撓阿誠邁向職場的腳步,

就像媽媽不曾放棄過他一樣……

有一次我們去做家訪的時候,我看到他的桌子上一張紙寫著:『叔叔要帶我去上課。』我看了哭出來……」二十四歲、患有腦性麻痹的阿誠(化名),對於慈濟志工李宗曉的完全信任,讓他激動得紅了眼眶。

阿誠為了減輕母親的經濟重擔,想學一技之長謀生,卻苦無方向及學費;李宗曉很不捨,於是歷經八個月的想方設法,並由慈濟基金會補助學費,阿誠目前已在三重區的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學習職業技能,也讓不敢奢望兒子能獨立謀生的母親阿秀(化名)燃起一絲希望。慈濟志工更經由一次次居家關懷,見證到阿誠「孝親反哺」的行孝典範。

護兒心切不敢放手

「阿誠不太會說話,講話不清楚,我怕人家欺負他,不敢讓他單獨出門,都保護得很好。只要我出門,他就跟在身邊。」談到對兒子的愛,照顧戶阿秀不捨的情緒頓時湧上心頭。

阿誠出生後的六天內,曾兩次沒有呼吸進行急救;由於父母忙於工作,將阿誠交給爺爺、奶奶帶在身邊。阿誠兩歲了,還不會說話,父母以為他「大隻雞慢啼(閩南語)」,發現不對勁後,帶他到處求診,沒能查出病因;直到上了國中才確診為腦性麻痹,但已錯失早期療育的黃金期。

阿誠能聽得懂別人說話的內容,但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高中畢業後曾在洗車場短暫工作二十天,因罹患憂鬱症辭職;病癒後,洗車場職務已無空缺,同時因服用憂鬱症藥物副作用,導致體重由七十幾公斤增加為一百公斤。先天語言表達困難加上行動遲緩,阿誠找不到適合的工作,長期失業。

阿誠的爸爸為重度身心障礙,媽媽阿秀在工地做小工來維持家計;工作的同時要照顧先生及兒子,雖然身心俱疲,但任勞任怨,即使蠟燭兩頭燒,仍將家庭照顧得井然有序。

志工陪伴獨立之路

先生及兒子長期待在家�,阿秀也希望能有人帶他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二○一一年十月份,慈濟志工走進了他們的世界,日子開始不同。

「師姊說,要放阿誠出去獨立。就像小鳥要自己出去學飛,不然他永遠沒辦法飛;當媽媽沒辦法給他吃的時候,他就沒法過日子了。」阿秀回想剛接觸慈濟志工李春美時,春美對她的勸告。

志工先是鼓勵父子就近到慈濟三重志業園區做環保,並且陪伴前往,漸漸地阿誠能獨自走路到園區。面對著環保志工,李春美牽著阿誠的手,輕柔問著他:「跟阿嬤說什麼?」阿誠瞇笑並雙手合十地鞠躬:「謝謝,阿彌陀佛。」

在春美點點滴滴教導下,阿誠彬彬有禮,面帶笑容迎人。兒子的改變,阿秀看在眼�:「變得較獨立,出門後也能夠自己回家,特別是去做環保回來就很高興。現在反應比較快,講話清楚多了,也不會流口水了。」

有一次,阿誠早上在環保站做到十點就回家,讓環保志工不解地問春美:「怎麼這個孩子才做沒多久就回去了?」春美家訪時細問了阿秀,原來當時爸爸臥病在床,阿誠怕爸爸餓著了,趕回家煮中餐,也到住家附近的媽祖廟為爸爸祈福。

有段時間,春美因病手術,無法去家訪,阿誠知道後,特地帶著兩份金紙去媽祖廟拜拜,一份為爸爸、一份為春美祈福。春美知道後感動萬分,也告訴阿誠,不要燒金紙,要環保愛地球,只要心念虔誠即可。

阿誠不只心地善良,更是孝順的孩子;他會主動將飯菜煮好,等媽媽下班回家時,全家人一起用餐;無論洗碗、拖地等家務,他都做得很勤。

阿誠把對父母的愛化為行動,時時噓寒問暖:「媽媽你騎車要小心,要騎好,拜拜。」、「媽媽,你出門要小心。」貼心善良的阿誠,讓曾經因壓力過大而想尋短的阿秀想起:「如果自己不在人世間,那誰來保護兒子呢?」因此打消了負面的念頭。

東奔西走甘之如飴

阿秀雖然讓兒子去做環保,但害怕他出外工作會被欺負,所以一直不敢放手。直到二○一四年三月,志工李宗曉加入這個訪視團隊,為阿誠帶來了獨立謀生的契機。

「你的手拇指壓低,好,再來。如果你會累的話,可以搬一張椅子來坐。」阿誠專注地聽老師的教導,手邊按壓餡料到模具�。在三重區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的小型烘焙坊,阿誠正努力學習做餅乾,為謀生之路打基礎。

李宗曉陪伴在側,待阿誠休息時,鼓勵著他:「你好棒!你都會做了,要認真做,好棒!」阿誠聽了,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就是這樣的笑容,讓李宗曉不捨地替阿誠找出路。

李宗曉回想,第一次接觸到這個家庭時,心疼阿秀的辛苦,也感嘆阿誠只有二十四歲,人生路還很長,應該要培養就業的能力,讓父母放心。宗曉利用工作之餘,詢問臺北市及新北市的身心障礙機構,三月底開車載阿誠去報名,一週後再去做簡單測試評估;六月初更接送阿誠至新北市身心障礙職業重建服務中心,做了四天的評鑑。七月評估報告出爐,阿誠必須進一步通過語言能力、溝通協調及職業訓練評鑑合格,方可為他介紹適當工作。

這期間的來回奔波,宗曉甘之如飴;他笑著說:「我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這個孩子也許跟我有緣,我有義務跟責任去輔導他找工作。」

在志工的鼓勵及溝通下,阿秀終於點頭讓阿誠去機構學習;志工並提報慈濟基金會補助學費,阿誠於是在十二月一日起,每週五天參加日間照顧課程,包括美勞創作、社區探討、體適能、律動、簡易保健拳、園藝、歌唱、輕食製作等,以及烘焙作業、代工、環境清潔的小型作業訓練。

平時在家,阿誠只有與父母互動,如今多了與同伴的相處,或許大家都不擅長與人溝通,但在訓練及課堂中一點一滴的相處,讓阿誠愛上了上課的日子;有次因為生病,爸爸不放心他去上課,還讓阿誠不高興地鬧了彆扭。

在專業老師教導下,阿誠專注學習糕點製作過程,有時也參加禮品包裝技巧等訓練。在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服務的陳秋芳老師觀察到阿誠的改變,比剛來的時候進步很多,但進步的速度沒有預期的那麼快,預計一年才可以培訓成功。雖然阿誠前進的步調緩慢,但終究是踏上了改變人生的道路。

原本對兒子只能以「照顧一天是一天」的想法度日的阿秀,根本不敢去想阿誠的未來;現在兒子在志工的陪伴下獨立許多,也開始學習技能,阿秀感激道:「從來沒有想放棄過阿誠,這是我的責任,我不能逃避。你們這麼用心幫我們,我更加不能放棄。我希望說,到一個年齡、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他可以照顧他自己。」

父母對孩子的愛永無止盡,而慈濟志工的陪伴及關懷,希望讓阿誠飛舞在自己的天空,找到自己的路。

福從做中得歡喜
撰文•黃筱哲、蔡瑜璇 攝影•黃筱
踏實付出最心安

每到春節期間,臺南鹿耳門聖母廟及天后宮香火鼎盛,人潮絡繹不絕,民眾在香煙裊裊中向上蒼許下新年的祈禱與祝願,卻同時在地上留下眾多的垃圾與髒亂。

十多年前,周淑茹師姊看到遊客帶來一望無際的垃圾海,內心感嘆又不捨,心想:「我以前跟著家人去廟�求平安,卻不覺得心安;我就住在廟宇附近,倒不如實際去做環保才心安。」因此淑茹師姊逐年邀請社區志工到廟宇推動環保與靜思好話。

當我跟著志工彎下腰檢查垃圾桶有無資源可回收時,常會遇到猩紅的檳榔渣、黏稠的痰液、發酸的餐盒,我忍不住眉頭一皺;志工仍面不改色地繼續挖寶。好不容易回收告一段落,下一秒就有民眾誤丟,志工也會面帶微笑地說感恩,並藉機告訴民眾如何分類。有些民眾丟垃圾時,會仔細看分類標示,並輕輕地說聲:「謝謝,辛苦了!」面對溫暖的鼓勵,我們深深感受到踏實付出的歡喜!

不請之師誠相待

三年前,臺南安定區的梁金柱師兄陪同家人走春,在聖母廟偶然發現熟悉的藍天白雲身影穿梭在人群中,令他相當感動,因而發願號召社區的環保志工前往幫忙。有趣的是他們平時住在不同鄰里,並非彼此認識,只因梁師兄的邀約而相聚。其實這些環保志工大可以利用年假待在家�休息,享受天倫之樂,卻因為做環保是本分事,哪�有需要,他們就出現。

許多人不知,梁師兄有時還得輪大夜班工作,早晨下班回到家,簡單整理好又得趕緊出門載環保志工出勤,時常來不及吃早餐,更別說小憩休息。我們不禁好奇想問梁師兄,是什麼動力讓他如此堅持三年不停歇?梁師兄不假思索地回答:「在我心目中,這是一塊福田。我曾是很苦的人,有很多不如意的事,因接觸慈濟才知道佛法這麼好,不管是上人的法還是福田,我都希望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知道而沒邀請大家一起來做,我不就太自私了!」

當初周淑茹師姊正愁過年期間志工人力不足,梁金柱師兄與環保志工就像「不請之師」,適時出現支援。大家有志一同,用最真誠的情誼走進人群,期盼有更多廟宇響應環保回收的重要,人人清淨在源頭!

小螞蟻守護大地

臨近廟旁的美食大街,有近百個傳統小吃攤,滿足了大眾的口腹之欲,卻也成為製造出大量免洗餐具及垃圾的源頭。看在志工的眼�既是不捨又心疼,只好不斷回收分類,盡力將垃圾量減到最少。

從高處俯瞰,環保志工就像一群小螞蟻,來來回回不停地搬運被丟棄的回收資源,而在另一頭則是不斷地埋首做分類,志工付出的身影成了無聲的宣導。為了守護這塊土地,他們默默付出沒有怨言,各個堅守自己的崗位。

舉頭三尺有神明,魁梧高大、獠牙肅穆的「千里眼」在廣場特別醒目,傳說記載因其眼能看千里之外的任何事物,是媽祖的好幫手,能驅邪鎮惡,協助拯救苦難。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這群環保志工,以踏實的步履走到任何角落,以純淨的心念力行環保,是大地之母的守護者,也是上人疼愛的好弟子,更是令人敬愛的活菩薩。

完整內容請見《慈濟月刊》581期

「我不玩了!」孩子輸不起,怎麼教?
「一定要贏」、「我不想輸」一遇到挫折感,孩子總說「我不玩了!」 生活中的「輸」與「贏」,如何教導孩子坦然面對?得失心、成就感,怎麼轉為「包容」與「勇於挑戰」?

這種香菇到底有沒有毒啊?!
下雨過後,常看到地上長出又大又好看的菌菇,除非你是專家或菌菇達人,建議只觀察和紀錄,不要動手摘採或輕易食用,要記得「路邊野菇不要採」,以免得不償失。
 
 
慈濟道侶叢書慈濟月刊慈濟道侶叢書部落格慈濟全球資訊網讀者信箱
2010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Tzu Chi Humanitarian Center Foundation
如欲轉載慈濟月刊電子報圖文,請洽詢 (02)28989000轉2055 慈濟中文期刊部 蔡嘉琪小姐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