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台股價量齊揚…券商前11月獲利 直逼500億 |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今年券商確定大賺500億元。臺灣證券交易所昨(21)日公告,11月國內證券商受惠台股大漲,總獲利衝上91.6億元,較10月大增達142%,累積前11月獲利同步跳增至498億元,年增33%;12月台股持續勁揚挹注下,全年券商大賺500億元無虞,將是近年券商最賺錢的一年。 台股11月上演噴出行情,雖一度受到MSCI明晟調整生效帶量下殺, ... | 二投信申請半導體指數認可 |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看準台灣半導體股行情,臺灣證券交易所繼受理富邦投信申請「ICE FactSet台灣核心半導體指數」資格認可後,日前再受理中國信託投信遞件申請「ICE□ Factset□臺灣ESG永續關鍵半導體指數」之資格認可,為投信公司今年第11件ETF標的指數資格認可申請案。 近期發行台股利基型ETF已經蔚為投信募集新趨勢,特別是國泰投信發行國泰台灣5G+一炮而紅,該ETF訴求「5G國家隊ETF」頗受市場肯定,接下 ... | 台股電子成交比重 跌破六成 | 記者黃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台股昨(21)日由內資接手,電子與傳產主客易位,傳產成交比重上升到38.5%,電子滑落到58.8%,同步為9月中以來最高與最低。法人指出,技術面上宜留意強漲後乖離過大所牽動的修正,產業面上則需觀察美元走勢。 台股高檔震盪,早盤一度翻黑,惟權值股適時穩盤,傳產權值股更領銜走強,帶動指數走揚;據CMoney統計,電子成交比重昨日走低至58.8%,為9月11日57.3%以來最低,傳產成交比重則上 ... | 股東會日期登記 1月5日開跑 | 記者趙于萱/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臺灣證券交易所表示,110年召開股東常會日期事前登記作業,將於明(110)年1月5日上午9時開放登記,提醒各公司應先於12月21日至30日下午17時前,完成「設定憑證IC卡作業」,才能進行股東會日期登記。 110年股東常會事前登記作業鼓勵各公司使用電子投票,凡於近一年股東會(含臨時會),曾有一次電子投票出席股份總數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總數比率達50%以上, ... | 就市論勢/被動元件、車電 帶勁 | 郭修伸(富蘭克林華美高科技基金經/經濟日報 | 盤勢分析 資金行情加上疫苗終於開始施打,美股指數愈墊愈高,台股走勢相似;由於各研究機構,分別對台灣經濟明年2021預估展望樂觀,加上台灣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完整,在先進製程6吋、8吋晶圓廠訂單滿載狀況下,科技產業將帶動大盤表現,短線可留意波動風險、逢低布局為要。 投資建議 ... | 賺紅包 股票申購掀熱潮 |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時序進入歲末,興櫃公司趕在年底前轉上市櫃掛牌,上市櫃公司也紛紛辦理現金增資,透過申購抽籤,運氣好的話,抽中一張可以賺進超過10萬元,甚至報酬率三成以上的也不在少數,投資人也趁近期大量申購機會,搶賺年終的獎金,可以說是年底的幸運財。 統計12月以來,辦理初次上市或上櫃掛牌,或是上市櫃公司因現金增資而辦理公開申購公司已經有24家;預計24日 ... | 原物料族群 強強滾 | 記者盧宏奇/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外資意外買超104億元,台股昨(21)日拉下影線收近八個交易日最高點,塑膠、鋼鐵等傳產原物料族群強強滾,在法人、中實戶、散戶共襄盛舉下,台塑(1301)、中鴻等個股紛創波段新高,匯聚多頭人氣。 美股因新一輪經濟刺激方案卡關,四大指數全面收黑,台股昨日早盤殺低至14,166點後上演V型彈升戲碼,指數強勢守住短期均線,除晶圓雙雄、聯發科等大型半導體 ... | | | 浩鼎衝研發 揪團打群架 |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浩鼎(4174)昨(21)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張念慈說明未來營運方向,除了浩鼎主導的疫苗、抗體藥物、抗體小分子複合藥物、及前驅型化療新藥等四大核心項目之外,其餘研發中項目將透過合作夥伴及新成立子公司接棒下一步發展。 張念慈表示,浩鼎自2016年乳癌疫苗OBI-822解盲後,證明了Globo H對抗癌細胞的效果,之後公司繼續投入研發,至今已累積了多項研發成果。 為了將現有資源聚焦於免 ... | 中華電小金雞 衝資安 |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資安當道,中華電信(2412)旗下中華資安國際近年營運獲利穩定成長,中華資安國際表示,今年從IT網路資安跨足OT、物聯網、自駕車及智慧製造等新興資安領域,看好明年可望維持二位數成長。 中華電信2018年整合旗下資安團隊成立中華資安國際,中華電信持股八成,員工認股兩成,成立第一年就小賺,可自負盈虧,目標要五年上市櫃。 近年隨著資安議題高漲,中華資安國際營運也快速成長。根據 ... | 亨泰光 兩岸新品連發 | 記者陳書璿/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亞洲第一大隱形眼鏡客製化製造廠亨泰光學(6747)預計下(1)月中下旬掛牌上櫃,研發長吳怡璁表示,2021年隨台灣市場多項產品上市,中國大陸角膜塑型片推出新產品,且銷售渠道也再增加下,長期營運動能看俏。 吳怡璁指出,亨泰光在台灣及中國皆打入大型連鎖眼科診所通路,為公司主要優勢之一,目前亨泰角膜塑型片產品在台灣市占率達70%以上,在中國也有10-15%的市占率。 目前中國與台灣 ... | 大同孫公司90%股權賣泰商 | 記者張義宮╱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大同公司(2371)旗下100%持股的太陽能子公司大同永旭能源與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 Group)旗下子公司Global Renewable Power 1 Company Limited (GRP 1) 日前簽訂股權出售合約,大同永旭能源將全資子公司勝陽能源的90%股權賣給GRP 1,獲得該案20年管理服務合約。 這項交易預計挹注大同集團獲利約15億元,還須買方完成在台的投資申請程序後進行交割作業。 大同昨(21)日表示,配合政 ... | 台微醫 明年營運熱轉 | 記者陳書璿/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台微醫(6767)預計下(1)月下旬正式掛牌上櫃,台微醫董事長梁晃千表示,旗下椎體撐開器、骨水泥產品明年將打入多家大型醫院,加上取得越南醫療院所標案,預期2021年全年營收將優於今年。 台微醫擁有富爸爸,大股東為鐿鈦科技,鐿鈦由傳統製造起家,轉型做微創手術器械關鍵零組件,而台微醫董事長梁晃千更同時兼任博晟生醫董事代表。 台微醫聚焦於高附加價值的脊椎手術用醫材產品,營收 ... | 世基登興櫃 每股25元 | 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即將於今(22)日登錄興櫃、每股參考價25元的世基生醫(7595),累積多年藥物基因檢測技術,加上擁有國家級GMP廠,協助代工開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核酸檢測試劑套組,檢測時間大幅縮小至45分鐘,準確率達95%,將推出自有品牌積極跨入防疫檢測試劑開發。 世基生醫2018~2019年度及2020年上半年度合併營收分別為7,779.7萬元、6,527.7萬元及5,078.1萬元,顯示2020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 ... | 伍豐雙引擎 助攻營運 | 記者吳凱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POS廠伍豐(8076)今年在疫情打擊下,營運表現不如預期,展望明年,伍豐力拚重回成長軌道,董事長徐明哲指出,伍豐布局視訊互動老虎機及加值服務平台兩大業務,老虎機在海內外市場都有布局,預期明年效益可望顯現,為營運後市增添柴火。 伍豐昨(21)日召開法說會,今年受疫情影響,營運不如預期,今年前三季稅後虧損0.53億元,每股虧損0.2元,為近十年同 ... | NB應用需求升溫 鈺太今年業績衝新高 | 記者鐘惠玲╱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微機電(MEMS)麥克風廠鈺太(6679)今年業績確定創新高。法人估計,即使有年底盤點結帳因素,全年業績應當超過18億元;展望明年,營收有望持續成長三成,有機會達24億元之上,再度改寫新高,並首度挑戰賺一個股本。 鈺太11月業績續創歷史新高,累計前11月合併營收為17.06億元,年增34.8%。法人評估,該公司12月可能有客戶盤點結帳的因素影響,不見得可以 ... | 勝品 今年EPS挑戰2元 | 記者劉芳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安控廠勝品(6556)受惠於新機種出貨激勵,法人預期,12月營收有機會略優於11月,本季營收力拚季增個位數,單季毛利率有望重回2字頭。 儘管本季新台幣強勢升值,安控廠毛利率面臨不小壓力,惟勝品在新機種出貨帶動下,有望拉高平均單價(ASP)。 由於產品組合不佳,加上匯率強勁升值的雙重打擊,勝品第3季毛利率破底,來到19.42%,加上業外匯兌損失,單季稅後純益321萬元,季減78%,每股 ... | 台灣之星 App下載量增四成 |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 台灣之星(3157)近年積極提升數位服務,昨(21)日宣布行動App累積下載量已突破212萬,年增四成,並透過大數據分析,優化行動App體驗,推升加值服務營收營運表現。 台灣之星表示,台灣5G進行式,萬物互聯的未來雛形也愈加清晰,眼看使用者快速連結更多裝置與服務並產生巨量資料,數據蒐集、洞見分析與價值轉換的能力也,可預見將成為企業在新世代脫穎而出的重要關鍵。 台灣之星成立以來 ... | | | •比照國慶煙火水準!八里20:21「跨年煙火秀」 結束再衝101 2020年即將邁入尾聲,跨年夜準備好到哪裡過節了嗎?今年除了台北101煙火秀外,新北八里也將首次施放跨年煙火。煙火秀將於12/31當天晚上的20:21分施放10分鐘的煙火秀,不只是要迎接2021年到來,同時還要慶祝新北市升格10週年!
•2021年經濟預測 令人不安的「強復甦」! 伴隨近期各國疫苗開發喜訊不斷,疫後的「曙光」日漸明朗。展望2021年,法人普遍預期全球經濟將迎來多年未見的「強勢復甦」;然而,在這條「V型」的復甦旅程即將開展之際,許多專家仍感不安,因為對疫情再起的恐懼依舊,因為疫苗配送與施打的障礙重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