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是否真能安全重啟?台電核能發電處處長許永輝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核四在缺乏整合經驗前提下,產生設計、施工與系統間的扞格衝突,導致試運轉測試長達七年仍難以過關,因此直言「核四不安全,不應該重啟」。重啟核四公投成為社會聚焦議題,核能發電是一項高度專業議題,許永輝以其從核二廠設備運轉員的基層做起,長達31年的核電廠工作經驗,釐清核四從興建、封存乃至今的安全議題。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核四在興建的過程中爭議不斷,請問核四過去施作的實際狀況究竟如何?
答:我2012年到核四擔任的是模擬中心主任。台電的分工很細,一個電廠從設計、採購、施工到測試都是不同單位負責,我主要負責最後的測試工作。
到核四服務後,我發現核四在設計與興建時,選擇了美國沒運轉經驗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器」(ABWR)機組,又照搬日本K6、K7的廠房設計。
當時沒料想到的是,日本廠房設計較小,但設備又必須符合美國法規的設計標準,根本難以相容,兩者在消防系統、事故處理、安全設備的配置上都有很大的差異,這導致電廠內裝空間狹小,大幅壓縮工程調整、維修、加固與安全反應的適當空間。
核四在1999年拿到建廠執照後,從設計不足五成時就開始施工,因層層分包、空間設計與設備規格衝突,導致多項問題。
核四施工後,違規逕自核准變更設計項目高達1,500多件,「DCIS數位儀控系統」設計修改案也高達4,727件,因此後期測試根本走不下去,整個工期經過四次展延長達12年,總預算也膨脹達新台幣2,838億元。
支持核四的朋友常說「拼裝本身不是問題」,也說沒有核安疑慮,但核四廠複雜程度與安全要求遠超過一般工業產品,核四缺乏整合經驗,產生設計、施工與系統間的扞格衝突,種下試運轉測試長達七年,仍難以過關的真正原因。
問:外界不斷質疑安檢報告已經完成並對外公布,這和試運轉報告的差別究竟是什麼?
答:核四試運轉測試從2007年一路做到2014年,總共做了七年,第一份試運轉報告更早在2010年就交付原能會審查,但遲遲未能通過,相比起核一、二、三廠,僅花一年半的時間,就通過試運轉測試。
2011年發生福島核災,當時馬政府為緩解社會爭議,責成經濟部在2013年4月成立獨立於台電試運轉小組的「強化安全檢測小組」。
但當年經濟部在召開記者會宣布安檢報告通過的隔日,當時的原能會就發新聞稿指出,安檢只是經濟部及台電的自主強化機制,原能會仍將依法嚴格審查台電公司所提送之系統功能試驗報告。顯見安檢不具取代性。
至於耐受度測試,是在實驗室的環境中模擬高溫、高壓、高輻射的環境,甚至個別上振動台做耐震測試,這都是現場安檢所無法做到的事。
追加千億仍無法解決問題
問:如果核四安檢與試運轉測試不一樣,那處長簽署的試運轉測試是代表通過嗎?
答:網路上謠傳說核四由我督導跟簽收保證安全,這些都是基於沒辦法區分「安檢小組」、「完成試運轉測試」、「審查試運轉測試」三階段的誤解所導致。
我2012年5月1日到核四負責試運轉測試,當時試運轉測試已做五年都還沒完成,整個試運轉測試只占整體核四工程的3.6%,我在台電每做完一項試運轉測試,就將所有核四試運轉測試數據,如實提供給安檢小組跟原能會。
因此,我的簽名是保證數據資料真實性,不代表我是為核四安全背書。
問:核四興建至今已經投入上千億元經費,難道這些工程問題都無法解決嗎?
答:我在核二當廠長時,常對同仁說,「做事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但現在反應爐已全部組裝完成後嵌入基座,焊接的銲道根本已經無法逐口檢查,這已經錯失了核安品保的可能性。
很多民眾會問「為什麼管線不能重鋪、耐震不能補強?焊道為什麼不能重新拆卸反應爐後檢查?」是因為整個電廠的空間規劃必須重新配置,反應爐的施作需要重頭來過,且廠房必須打掉重建,或是重新添購符合空間的設備機組,問題是這樣又要再投入多少成本和工時?
問:核四重啟會遇到什麼技術問題需解決?
答:核四要重啟,除要先向立法院爭取再次追加項算,在預算通過後,技術上要進行的還有以下四項工作。
第一,要重新進行廠房下方S斷層槽溝開挖與海域地質調查。
第二,若要申請建照,必須依新的核能法規和工業標準,提出初期安全分析報告,逐項核對用25年前(即1996年)的法規所安裝的設備,是否能符合標準。
第三,這25年來核電廠建廠法規已大幅修改,必須以廠址半徑320公里內,十萬年錯動過的所有斷層,進行連動式的共伴效應計算,評估所需耐震度設計,不過依初步計算,已遠超過原有設計值。
第四,廠房結構、設備補強,是否補強空間,都需要逐項盤點評估。例如數位儀控系統設備均已過期,新品都要上震動台來測試耐震度,這等同必須重新設計,這還不包括施工及施工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