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腫、發癢、脫屑… Baby夏天起紅疹 是痱子還是濕疹? 嬰兒與母親 6月號 NO.500 採訪撰文/戴筠 什麼是痱子?原來是汗水被堵塞啦! 痱子的正式學名稱為「汗疹」,顧名思義是因為汗管阻塞、汗液排不出來以致汗液滲漏到周邊的皮膚組織而起疹子。汗疹依照阻塞部位可分成幾種類型:最表面的角質層阻塞稱為結晶型汗疹,中層的表皮層阻塞稱為紅斑型汗疹,表皮層和真皮層交接處阻塞則稱為深層型汗疹。一般人俗稱的痱子多半是紅斑型汗疹,表現型態是一粒粒紅紅的小疹子。 汗疹常會出現在0∼2歲的嬰幼兒身上。脖子、雙手手肘彎曲處、背部與腹股溝都是好發部位。原因除了汗腺尚未發育成熟、排汗功能不佳,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皮膚長期處於過度悶熱的環境。許多父母怕寶貝著涼,將孩子全身裹得密密實實,導致孩子的皮膚悶熱出汗卻無法順利將汗水排出;還有父母在高溫潮溼的夏天仍讓孩子穿著不透氣的衣服,這些作法都是讓汗管阻塞的元凶。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楊曜旭表示,夏天是痱子出現的高峰期,此時應儘量讓被衣服遮蓋的部位保持通風,並在流汗時立即擦乾、讓皮膚保持乾燥。脖子、雙手手肘彎曲處、背部、腹股溝等容易出現痱子的部位更要特別注意。不要等到孩子出現痱子才開始噴爽身粉,此時汗管已經阻塞,灑爽身粉的作用並不大。 什麼是濕疹?3種類型一次搞懂 濕疹是一種皮膚發炎的泛稱,主要形成原因與體質有關。患者可能因為環境刺激出現反覆慢性的過敏性發炎反應,也可能因為接觸到某些東西過敏進而出現皮膚炎的症狀,其表現形態十分多元。以下列出3種主要類型供家長們參考: 類型1.異位性皮膚炎 這類型濕疹十分難纏,屬於會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在過敏體質的小小孩身上最常見。孩子通常會在臉頰、脖子和手腳關節彎曲處出現一顆顆泛紅發癢的小疹子,只要天氣變熱或吃到、接觸到會引發過敏的食物或物品就會發作。發病以後皮膚保水度變差,症狀出現的部位會因為反覆抓搔而變得粗糙、脫屑,必須視情況使用不同等級的局部類固醇藥膏治療。及時治療通常2、3天就會停止發炎。 夏天和冬天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好發季節。這兩個季節各自有不同的護理方式,但基礎原則都是「保濕」。建議家長在夏天時使用清爽型的保濕產品為寶寶護理,冬天則使用能夠充分保水的含油保濕劑潤澤寶寶的肌膚。記得選擇無添加香精及色素的保濕產品,以免引發過敏反應。 類型2.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也很常發生在2歲以下的小小孩身上。但它屬於階段性濕疹,等孩子的皮脂腺發育成熟以後,發病頻率就會降低。在這之前,寶寶因為皮脂腺分泌過度旺盛,常會在頭皮、臉頰或耳後出現黃色的結痂或脫屑,甚至整片皮膚都變得紅通通。症狀輕微的脂漏性皮膚炎只要做好清潔,嚴重的脂漏性皮膚炎則需要使用局部類固醇藥膏治療。 類型3.接觸性皮膚炎 此類型濕疹是經由接觸造成的免疫性發炎反應,從廣義來看可直接稱為過敏。常見發病原因是項鍊、手環或衣褲鬆緊帶摩擦皮膚,小小孩則是因為尿布鬆緊帶摩擦或反覆流口水形成局部的過敏反應。基本上只要不讓會引發過敏的媒介持續接觸皮膚,就可以慢慢痊癒。 痱子?濕疹?專家教你判斷訣竅 講了這麼多痱子和濕疹的個別表現,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判斷北鼻長的是痱子還是濕疹呢?楊曜旭分析,痱子好發在夏天,濕疹則是夏、冬都會出現。所以如果寶寶在冬天出現會發癢的小紅疹,到了夏天又在同樣部位出現一樣的症狀,八九不離十是濕疹。其次,濕疹比痱子更癢。痱子再癢,大多也只是把皮膚抓到發紅,濕疹不但會抓到皮膚發紅,若是異位性皮膚炎,孩子甚至會把皮膚抓破流血。此外,濕疹會因為反覆發作使皮膚變得粗糙甚至苔蘚化,痱子只要妥善護理即可降低復發率,皮膚相對不會這麼粗糙。還有一個最明顯的差異是小小孩通常會在臉頰上出現濕疹,但痱子幾乎不會出現在臉上。 想止癢 塗藥膏或口服抗組織胺 痱子和濕疹都會發癢,尤其異位性皮膚炎的濕疹更常讓小朋友癢到把皮膚抓得血跡斑斑。正因如此,許多家長都會想方設法幫助孩子止癢。常見的止癢偏方包括用艾草或生薑泡澡、用鹽水洗澡、用西瓜皮或苦瓜片擦身體、把牛奶結成冰塊冰敷、塗抹蘆薈汁液…等。但楊曜旭指出,以實證醫學的角度,這些未經臨床實驗證明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風險,有可能止癢不成反倒衍生出其它問題。如果北鼻真的癢得受不了,可以請醫師開立2歲以下孩子適用的止癢藥膏或口服抗組織胺抑制癢感。倘若濕疹反覆在頭皮發作,也可以趁夏天來臨前將孩子的頭髮剪短,讓汗水不至於積聚在頭皮形成刺激。這麼做不僅可以達到預防的功效,也有利於後續的觀察以及治療。 這些常見迷思…你也有嗎? 迷思1.最好不要讓孩子用類固醇治療? 專家說:一般來說,輕微濕疹並不需要用到類固醇治療,醫師會開立含有類固醇的藥膏通常是症狀進階到比較嚴重的階段。此時若不積極治療,症狀只會愈來愈惡化。楊曜旭提醒,與其拖到最後不得不用強效類固醇治療,不如在一開始症狀沒那麼嚴重時就使用類固醇。彼時使用的類固醇強度較低,對孩子造成的影響相對比較輕微。 迷思2.小孩長濕疹一定是異位性皮膚炎? 專家說:雖然異位性皮膚炎是0∼2歲的小小孩身上最常見的濕疹類型,但這不代表孩子身上出現的濕疹一定是異位性皮膚炎。也有很多孩子會出現階段性的接觸性皮膚炎,比方口水疹。所以當孩子出現類似濕疹的症狀,一定要先給醫師診斷,不要自己亂下定論,以免延誤治療。 迷思3.常見過敏食物,濕疹寶寶絕對不能碰? 專家說:楊曜旭強調,牛奶、蛋白、花生、蜂蜜、奇異果只是統計數據中「較容易引發皮膚過敏的食物」,並不是吃這些食物一定會讓皮膚過敏,家長千萬不要矯枉過正。濕疹的護理重點應該是避開「會」引發過敏的食物。在還沒確認哪些食物會引發過敏前,應該讓孩子儘量嘗試各式各樣的食物,維持均衡的營養。 夏天皮膚問題多 隨時觀察孩子狀況 小朋友在夏天很容易產生皮膚問題。除了痱子、濕疹,念珠菌或黴菌感染也容易讓寶貝的皮膚發炎。爸爸媽媽一定要隨時注意孩子的皮膚狀況,一有異常儘快就醫診斷、對症下藥,不要因為害怕用藥私下用偏方治療,這樣只會讓孩子的身體愈變愈糟,甚至衍生其他疾病。 楊曜旭 學歷: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經歷:台灣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部住院醫師 現任: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兒童醫院小兒部副主任、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兒童醫院小兒科臨床教授 賴琬郁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中西醫雙學士 經歷: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兒科主治醫師 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部主治醫師、台灣中醫兒童暨青少年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更多完整精彩內容,請參考【嬰兒與母親】6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