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251期】2021全球經濟關鍵報告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12/09第701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2021年經濟預測》令人不安的「強復甦」!
你的新台幣荷包能否強強滾?
楊金龍走不出「彭淮南餘威」?
央行祭打炒房限令 卻暴露「政策討論窒息」致命傷
 
   
封面故事
   
2021年經濟預測》令人不安的「強復甦」!
你的新台幣荷包能否強強滾?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伴隨近期各國疫苗開發喜訊不斷,疫後的「曙光」日漸明朗。展望2021年,法人普遍預期全球經濟將迎來多年未見的「強勢復甦」;然而,在這條「V型」的復甦旅程即將開展之際,許多專家仍感不安,因為對疫情再起的恐懼依舊,因為疫苗配送與施打的障礙重重。

2021的強復甦之路,我們或將走得步步驚心。

經歷一波V型反彈後,全球經濟將在2021年第2季,回到疫情之前的『成長軌道』。」翻開摩根士丹利《全球總體經濟展望報告》的開頭,斗大的一個「V」字,預示了其團隊對未來一年全球經濟走勢的樂觀:「全球的『再通膨』,將由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市場的復甦同步驅動⋯⋯。」

11月以來,世界各地陸續傳出疫苗研發進度的好消息,這或許是外資機構更趨樂觀的原因,但不少國際大咖經濟學者與預測機構在展望2021年時,似乎卻不敢對這些疫苗佳音投下百分之百的信任票。

11月中一場彭博經濟論壇,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被問及2021年展望時,語重心長表示,「只要疫情再度爆發,人們可能再度減少消費,廠商投資也將裹足不前。」

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也在11月一場訪談中表示,美國經濟仍深陷困境,「疫苗可能要到明年很晚才能大範圍分配與施打,但病毒已經回來了,我們即將迎接一個艱難的冬天。」

如果疫苗後續量產不足、配送延遲,或施打成效不如預期,輕則拖慢全球復甦進程,而若情況嚴重一些⋯⋯,「大眾恐懼快速升溫,政府對商業活動再度施加廣泛限制,民眾的經濟活動恐要到2021年底才會回復正常,中美之間的敵對態勢可能再度升級。」瑞銀在展望報告中指出。

儘管疫苗決定了「V型復甦劇本」能否上演,但在今年全球瘋狂印鈔、政府大撒幣的背景下,仍有幾大趨勢是接受本刊訪問的專家學者都一致同意的。

3大趨勢有共識 弱美元、寬鬆不變、中國最穩

第一個趨勢,是「弱美元」。

「美元明年注定是弱勢格局!」曾精準預言亞洲金融風暴,現任瑞士信貸私人銀行亞太區副主席的陶冬,接受本刊訪問時篤定地表示。他解釋,美元弱勢是多層因素共同促成,一是因美國經濟這幾年相對強勢,但隨著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經濟復甦步調加快,維繫強美元的動能不再。

而對應弱美元的,則是國人關心的另一重點:新台幣匯率。

「明年匯率一定強!」專長國際總經的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吳孟道,對明年新台幣的走勢相當樂觀。他指出,考量台灣經濟明年表現相對良好,而「匯率長期就是反映經濟基本面。」

促成明年新台幣強勢的另一因素,也是多數專家同意的第2個趨勢——全球央行的寬鬆政策基調,相較今年不會有太大改變。

陶冬分析,在這波疫情衝擊下,政府透過財政政策撒錢已接近「天文數字」,沒辦法靠正常稅收來彌補,唯一解方是靠「央行印鈔」去支應赤字。「因此,無論美國、日本還是歐洲央行,它們明年都還是會做同樣的事情(亦即持續印鈔)。」

至於第3個專家普遍認同的趨勢,是在主要經濟體中,中國復甦步伐最為「穩健」。「明年(復甦)說穿了,其實就是中國VS.非中國。」陶冬指出,中國經濟處境比美國和歐洲好很多,政府的貨幣政策也開始往「正常化」階段過渡。

想深入了解2021全球經濟前景?詳見第1251期今周刊。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51 期 謝謝!)

楊金龍走不出「彭淮南餘威」?
央行祭打炒房限令 卻暴露「政策討論窒息」致命傷
今周刊•撰文:乾隆來

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祭出「不動產貸款」4大限制,雖獲輿論高度支持,但這個「打炒房」限令的背後,似乎也顯現出央行在做決策時,會遇到的致命傷。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以召開臨時常務理事會議的罕見程序,宣布「不動產貸款針對性審慎措施」,政府各部會「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終於全員到齊。雖然照例會有選擇性信用管制到底是否有效的質疑,不過,楊金龍推出的4大管制措施,獲得輿論高度支持,連反對黨的立委們也表示肯定。

但是,社會各界卻因此看到央行決策品質的重大缺失,這一波房地產漲風來自「金融性」的資金推動,全球央行狂印鈔票,零利率讓囤房幾乎零成本,金融業提供了房產上漲充足的火藥。本國銀行建築貸款今年7月年增率突破15.46%,不動產貸款占GDP比重高達52.04%,且逐月上升,創下13年以來的新高。這次打擊炒房,央行絕對是主角,而非跟隨的配角。

專心調控匯率
發布限令似乎慢半拍

房價高漲是國安危機,年輕人高度的不滿是隨時可能引爆的火藥庫,韓國左派總統文在寅因為動作太慢,連續21次打房措施都失效,威脅政權安危;而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是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在10月初質詢內政部長徐國勇,就社會住宅、包租代管、實坪制等,當場引發激烈口角。

高嘉瑜火爆質詢後,網紅館長在直播痛斥「民進黨只吵統獨、不顧民生」,而以年輕讀者為主的「關鍵評論網」,也發文「與其批評高嘉瑜,不如問民進黨何時才願意正視高房價問題?」瞬間累積了巨量點閱。

然而,楊總裁可能被匯率升值的工作耗盡心力,對於房市炒作的議題反應太慢。他在10月15日立法院答詢時,明確反對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輕忽了已經炒得沸騰的房市議題。事實上,央行早在6月的理事會上,就有理事提案討論,9月更出現身兼台大經濟系教授的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撰寫論文,主張推出「總體審慎政策與工具」。

《工商時報》 、《經濟日報》 兩大財經報紙,外加所有雜誌都做了數次封面專題,台灣經濟研究院等智庫舉辦研討會,內政部、財政部、國發會等也陸續在11月推出各種因應措施,央行卻直到12月初還在立法院說,「基本上,房價上漲有部分由需求、供給決定,有部分合理,有部分不合理。」

領袖組織文化
下屬只能聽命行事?

12月3日,國發會報告「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後,央行態度180度轉變,又跳過例行理監事會議,匆促召集臨時常務理事會,讓外界看到央行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被迫採取緊急程序的窘迫。

但是,我們不能責怪楊金龍,這次事件暴露了央行「偉大領袖」組織文化的病灶。前任總裁彭淮南在位20年,取得總統蔡英文信任,對國家做出重大貢獻。

彭總裁巨大的身影,卻也使得專業政策討論窒息,應該匯聚國家頂尖經濟與金融頭腦的央行理事會,因缺乏足以與總裁論辯的成員,淪為總裁個人決策的背書者。楊金龍上任後,理事會討論空間雖有改善,但礙於理事成員的結構問題與主席主導性仍強,理事會專業化仍亟需改革。

彭淮南上個月在台北永康街的社區活動,向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斥責副總裁陳南光「扯後腿」,將專業論述視為「搞不清楚狀況」。彭淮南習慣將討論央行政策的聲音都視為負面,退休後仍然保留辦公室,且天天上班、巡視辦公室,親自指點後輩,正是偉大領袖組織症候群的病徵。

而歐美先進國家的中央銀行,在理事會或組織內,都是積極鼓勵多元的政策研究。美國聯準會能在危機爆發的第一時間,就推出違背傳統智慧、卻立即見效的救市政策,都可看到聯準會前主席葉倫(Janet Yellen)、柏南克(Ben Bernanke)等人對於「反骨議題」長期反覆研究的功力。

台灣早年曾經有過「蔣王論戰」,在央行前總裁俞國華任內,各界也曾熱烈討論匯率升值議題,及央行歷任總裁梁國樹、謝森中、徐遠東時期,看似紛亂的多元辯論,不僅培育出一代優秀的經濟學家,更鋪墊了彭淮南崛起的沃土。

目前台灣的總體經濟議題甚多,匯率升值、房市熱炒、外匯存底的運用、現代貨幣理論的實證、甚至台灣央行獨步全球、成為第一納稅大戶政治責任,都是影響全民福祉,值得多元探討的關鍵議題。

央行內部局處、理監事會議、行外學者的反覆辯證,是培養專業人才、確保決策品質的必要工作。這次打擊炒房的決策,最終在高度政治壓力下瞬間轉向,暴露央行決策機制的盲點是小事,擺脫偉大領袖的神話,才是執政黨及央行團隊最該正視的挑戰。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 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251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洋蔥不能搭配魚、蝦同時吃...恐致「結石」和「失明」? 食藥署解答了

  印尼一日新增6000多例!此時引進移工無疑玩火 醫:新加坡已是前車之鑑

  「看你要落跑,還是要跳樓!」黃崇仁走過1200億負債,能否靠力積電一掃陰霾?

  有存款到舉債,賠錢近半年才獲利…他如何從餐飲門外漢,變身年收20億火鍋霸主?

  年底作帳行情來了!華新、國巨、聯電扮領頭羊 法人重押這10檔

川普、拜登皆會強硬對中國!傅高義:差別在於「亂」與「不亂」
高齡90歲,舉世公認的中國與日本研究權威、現居美國的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在白宮即將迎接下任主人的關鍵時刻,接受雜誌獨家視訊專訪時,一語道出了他對美國大選後,美、中、台關係的見解。

合法發生性行為的年紀是幾歲?
這是我在不同的演講中經常問聽眾的問題,我發現,不管是爸爸媽媽、小孩、青少年、有時甚至是老師,都不清楚正確的答案。正確答案是16歲(大部分人以為是18歲),規範在刑法妨害性自主罪章裡。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