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蹭蹭手掌,消除頸肩痠痛
我們常說「藥到病除」,其實最好的藥就是人體自備的藥—經絡穴位,所以同樣可以做到「手到病除」,並且對非醫藥專業的普羅大眾來說,「手到病除」更容易實現!
● 午後精力走下坡
俗話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人精力最好的時候,是經過一夜休息,陽氣旺盛增長的早上。中午後,人的精力狀況,大體上處於一個下降的階段。
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也都有同樣感受,如果前一天晚上睡得不錯,那麼第二天上午的精神狀態就會非常好,一般不會出現打哈欠、恍神的情況。
但午餐後,精神狀況就開始走下坡,特別是下午2、3點,即便是中午有睡午覺,精力狀況也不及上午,並且常常會感到很累,全身困乏。
尤其對長期使用電腦或長時間伏案工作的朋友來說,這時候最易出現脖子、肩膀痠痛、胳膊沉重無力的狀況。
★ 肩頸胳膊痠痛,因小腸經氣血充足
為什麼頸肩和胳膊在此時會這麼敏感、感覺這麼強烈呢?
因為按照中醫經絡氣血循行理論,下午1點到3點是小腸經當班主時,在這段時間裡,小腸經的氣血最為充足。
小腸經的行走路線,剛好是沿著手臂經過肩膀,交會於督脈的大椎穴,主線繼續往下走,而支脈則沿著脖頸,往上到達顏面。
下午1點到3點時,強大的氣血流開始衝撞小腸經。「痛則不通」,長時間伏案工作、使用電腦的人,難免胳膊、頸肩部位會有氣血淤阻的現象,當強大的氣血流衝撞到淤阻處時,就會出現痠痛的感覺。這其實是一種好現象,說明經絡裡的氣血充足,有力量去衝撞、疏通淤阻處。
如果氣血已經非常虛弱無力,那麼問題可能就不是這麼簡單。雖然這是好現象,但感覺畢竟是痠痛、不舒服,甚至會影響工作,那要怎麼辦呢?
★ 打通經絡淤滯,消除痠痛
既然氣血是在做好事,就不應該吃藥止痛去阻止它,否則就是在做壞事;相反地,此時應及時地助它一臂之力,幫助疏通經絡中淤滯的地方,使氣血更加順暢。疏而不堵,才是上上策。
那該如何來幫助氣血疏通經絡呢?當然是在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最需要的幫助~打開小腸經的「閥門開關」,與氣血並肩作戰,共同戰勝敵人。
● 後谿穴
「閥門」就在手上~小腸經的後谿穴。有人可能會說,是不是又要按摩、艾灸?這些方法當然很好,但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可以「打開」它。
可以坐在辦公桌前的椅子上不動,只需伸出雙手,雙手交換著做,也可以雙手同時進行。
位置:伸開手掌,可以看見所說的「三條線」:生命線、智慧線和感情線,後谿穴就在感情線的末端。
操作方法:將感情線對準桌沿,手掌立起,以手為刀,做切菜狀,此時手與桌沿接觸處即「後谿穴」,可沿著桌沿左右滑動手掌或上下做切菜的動作來刺激,每手做50下,如果有痠痛感則效果會更好。
平時按摩後谿穴時,可能無法發現它的威力,當你感覺到有症狀時去刺激它,往往能收到非常神奇的效果。
後谿穴是手太陽小腸經五輸穴中的俞穴,所謂「俞穴」就是經氣輸注之處,多分布在手足關節附近。其最大的功用就是疏經通絡、活血止痛。
更重要的是,後谿穴還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除了直通「陽氣之海」~督脈外,還與身體的多條經脈有聯繫,所以不僅疏經活血功效非凡,其提升陽氣的作用極佳。「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足則血暢」,陽氣上升,淤阻就會不攻自通。
用此法刺激後谿穴時,同時可做些聳肩縮脖、搖頭晃腦、旋扭脖子等活動肩部和頭頸部的動作。
★ 疏通小腸經,通則不痛
小腸經是陽經,靜則生陰,因為坐的時間太長,缺少運動,陰氣占上風,所以氣血才會淤滯;動則生陽,運動之後,內外合力,陽氣增強、陰陽平衡,肩頸部的經絡就能更快地被疏通。「通則不痛」,如此,不僅痠痛感很快就消失,還能避免釀成各種嚴重後患。
其實,此法不僅適用於因工作所引起的頸肩痛,連長期使用電腦造成的「滑鼠手」、中老年人的腰背痛、胳膊僵硬、無力,都可以用它來調理。
此法簡便易行且效果極佳,還能提升老年人的養命丹~陽氣。而小腸經的氣血通暢,在改善功能的同時,還能有效緩解老年人消化吸收不良的問題。
另一方面,小腸經與心經互為表裡,心藏神,主神志,工作疲累時,刺激小腸經上的穴位,活動小腸經走過的部位,可有效改善心臟的氣血供應狀況,增強心主神志的功能,精力就會更加旺盛,工作學習的效率自然會更高。
對老年人來說,增強心神不僅能有效緩解頭暈眼花、失眠健忘等心血虛弱不足的反應,還能預防老年痴呆症、心腦血管疾病等。
小小一招,效力無邊,靈丹妙藥,隨手可得。就像學習知識、尋求創意、謀取財富一樣,其實這些東西遍地皆是,關鍵是: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一顆不僅會跳,還會行動的「決心」。
~以上資料摘自《12時辰自然養生法》王彤◎著
人類智庫【康鑑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