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持續暢旺、儲能產業商業價值正處風口,大陸鋰電產業鏈擴產潮再起。近半個月寧德時代、贛鋒鋰業、億緯鋰能、蔚藍鋰芯、欣旺達、孚能科技六家鋰電池公司宣告大手筆投資擴產計畫,且多數為人民幣百億級別項目,而在擴產後到底企業能取得行業先機,還是為往後產能過剩埋隱憂成關注焦點。
全球電池巨頭寧德時代28日宣布在河南省洛陽市投資建設洛陽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額不超過人民幣140億元,項目內容是新能源動力電池系統及儲能系統生產線,建設周期不超過三年。
在鋰礦、鋰鹽、動力電池一體化布局的贛鋒鋰業也宣布與宜春市政府達成戰略合作,並在當地進行鋰鹽、金屬鋰與動力電池的擴產。
據21世紀經濟報導不完全統計,截至28日,在今年年內,就有26個與儲能電池及動力電池生產製造有關的擴產項目公布,它們的投資額合計將超人民幣2,900億元,產能合計達820GWh。
而擴產一大動力一是來自於大陸官方政策持續給新能源汽車的支持。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等三部門近日聯合發布公告延長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稅的政策。安信證券估計,該政策將進一步帶動明年新能源車銷量,大陸維持30-40%增速,全球增速預計達40%。
另一方面,大陸國內外對於新能源配儲需求大增。業內人士指出,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兩者在技術和製造製程上接近,可以共用產線。加上儲能領域仍未出現絕對領先者,因此成為必爭之地。
不過,一窩蜂大手筆投資,伴隨的是新能源電池產能過剩的隱憂。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曾示警產能將「大幅過剩」的問題。他指出,在二至三年後碳酸鋰等原材料或將恢復完全供需平衡;2025年大陸動力電池產能或將達3,000GWh,屆時電池出貨量可達1,200GWh。此外,據澎湃新聞報導,不少業內人士示警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因此建議地方招商應避免重複建設,同時重點應將產能擴張轉向產能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