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貨櫃運價驚見2字頭,航商陷成本保衛戰。貨櫃海運運價急墜,除了近期近洋線出現「負運價」,中國大陸進入十一長假時序,貨量進一步大減,不僅海運價止跌短期難實現,短期美西線更恐跌破航商成本價。
上周五(23日)上海航交所公布的貨櫃運價指數(SCFI)已跌至2,000點附近,遠東到美西航線40呎櫃(FEU)運價跌破3,000美元大關,來到2,600美元邊緣。至於近洋線,部分線路已率先跌穿成本價,若扣除低流油附加費,貨櫃艙位等於賠錢賣,而出現所謂的「負運價」現象。
SCFI連15黑,最新一周跌幅達10.4%,來到2072.04 點。運價方面,美西線每FEU(40呎標準櫃)單周下跌366美元至2,684 美元,跌幅達12%,美東線每FEU也跌638美元至6,538美元,跌幅也達8.9%。
貨攬業者指出,平均來看,美西線每FEU成本價約落在2,000美元上下,大型船舶、新船的成本相對較低,可以來到1,500美元,但中小型船舶或舊船成本就在2,500美元左右,甚至上看3,000美元。
近兩、三個月以來,由於貨櫃運價急速下跌,業內人士指出,中小型航商成本較高而無力再跑遠洋線,而轉將運力投入近洋線,導致近洋線運力暴增,運價也率先下墜,也因此7月間航運業界已傳出「近洋線負運價」的說法。
貨攬業者說,美西運價來到2字頭(2,000美元),基本上已經接近航商成本價,再跌下去,中小型航商會繼續撤出市場,較大型的航商則會管控運力,即停班或停售艙位,應對運價應有一定的支撐效果。
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大陸十一長假導致出貨量繼續減少,換言之,原本供過於求的貨櫃市場供需擴大失衡。在此情況下,由於市場「一貨難求」,貨攬業者、航商之間是否會出現價格戰,成為最大的隱憂。
此外,除了美洲航線運價不振,歐洲線每TEU(20呎標準櫃)上周五也下跌382美元至3,163美元,跌幅10.8%;地中海線每TEU更下跌528美元來到3,249美元,跌幅近14%;東南亞線每TEU運價僅剩386美元。
根據海運諮詢機構德魯里(Drewry)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在9月19日到10月23日的五周間,全球三大航運聯盟陸續合計將取消101個航次。
延伸閱讀》
IKEA放棄自營貨櫃海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