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年初,知名外賣平台「美團」創辦人王興在社交平台發文稱:「聽到一個段子:二○一九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裡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裡最好的一年。」當時恐怕連王興都沒料到,這個段子真可能一語成讖。
回顧十年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從胡錦濤手中接下的,是一個十年平均成長率約百分之十、生氣勃勃的經濟體。在胡錦濤「不折騰」的十年任期內,中國GDP先後超越德國、日本,躍升為全球排名第二的經濟大國。
中共十八大召開前,人民日報在一篇回顧報導中,將胡溫主政十年譽為「黃金十年」。但習近平上任後,中國經濟明顯進入了下行軌道。這原也無可厚非,畢竟歷史上就從來沒哪個大型經濟體能長時間維持高速增長。
疫情、貿易戰 成長創新低
然而,在習近平第二個任期中,先是爆發中美貿易戰,隨後北京當局加快整治網路平台經濟與民營企業,尤其是二○二○年爆發的世紀大疫,導致當年度大陸經濟成長率陡降至百分之二點三,創一九七七年以來的最低值。
由於疫情控制得當,加上比較基期低,次年中國大陸成長率就彈升至百分之八點一。但今年變種病毒Omicron來襲,習近平堅持落實「動態清零」,加上俄烏戰爭爆發、美國升息等諸多外部不利因素交集,再度重創中國經濟。
上個月底,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大幅下調至百分之二點八。若按世銀預測,這將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次低增速,亦即近四十五年中國經濟成長率最低的兩個年份都出現在近三年。
而在習近平即將展開他第三個五年任期之際,市場對於中國經濟的預期卻普遍趨於悲觀。華為創辦人任正非八月底在一次內部談話甚至指出,未來十年可能會「非常痛苦」。
清零、俄烏戰 再重創經濟
任正非認為,受俄烏戰爭影響及美國封鎖打壓,全球經濟未來三、五年可能都不會轉好,加上疫情影響,全球將沒有一個地區是亮點,華為必須將「活下來」作為公司最重要的綱領。
疫情、房地產 將牽動未來
任正非看到的是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挑戰,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則認為,未來一到兩年關於中國經濟最值得關注的卻是兩大內部因素:疫情和房地產。
房地產是中國經濟最重要的支柱性產業,但「十一」長假前,大陸央行、銀保監會在廿四小時內宣布下調首購的房貸利率等三大振興房市政策,被大陸媒體形容是「重磅政策三箭齊發」,由此不難看出官方對於房市前景的擔憂。
至於「動態清零」對於中國經濟的衝擊就更顯而易見。嚴格的防疫規定除嚴重干擾經濟的正常運行,香港南華早報指出,愈來愈多外國商業團體的調查顯示,歐洲和美國的公司已因此計畫將遷出中國大陸。
能否穩定 不只是經濟問題
不止如此,大陸還面臨著人口快速老齡化、美國不斷升級對中國的科技封鎖等諸多挑戰,因此愈來愈多西方學者認為,中國經濟超越美國已經不是何時、而是會不會的問題了。
由於沒有民主選舉,美國華裔政治學者裴敏欣等眾多專家都曾指出,中共統治的合法性來自於中國的經濟表現。也因此,經濟能否持續穩定發展,對習近平與中共當局而言,不會是單純的經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