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物價指數 連14月超越通膨警戒線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2/10/07 第545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9月物價指數 連14月超越通膨警戒線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主計總處昨(6)日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75%,不僅回升,且連14個月超過2%通膨警戒線;官員說,颱風農損、新台幣貶值造成輸入性通膨未趨緩,是CPI增速升高二大原因;今年1至9月CPI年增率平均漲幅為3.06%。

9月CPI漲幅再度擴大,是否意味通膨降溫添變數?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曹志弘表示,9月CPI年增率回升,主要是受到軒嵐諾颱風外圍環流短期影響造成農損,使蔬菜價格走揚,月漲幅12.05%超過一成所致。且9月食物類CPI年漲5.3%,影響總指數達1.32個百分點,也就是說,9月CPI漲幅近一半是食物類貢獻。

此外,新台幣持續走貶,國內輸入性通膨並沒有趨緩,壓力仍然存在。

關於接下來物價走勢,曹志弘指出,若蔬菜價格慢慢回穩,天候未有異常,預估10月CPI年增率會略低於9月,目前仍預估國內物價高點在第2季,漲幅為3.46%,第3季漲勢已趨緩,整體平均為2.92%。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若扣除蔬菜水果漲2.82%,再剔除能源後的總指數,即核心CPI漲2.79%,相較7、8月的2.73%,依舊持續走升。此外,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17項重要民生物資漲幅也持續擴大,年增率從7月的4.57%、8月的5.35%,9月來到5.84%,為近八年新高。

其中,雞肉創19個月新高、沙拉油和調理油創163個月新高,但曹志弘指出,沙拉油和調理油主要是由黃豆提煉,黃豆價格高點在今年6月,之後緩步走跌,預估沙拉油和調理油漲勢應可趨緩。衛生紙、面紙及紙巾漲幅也創逾三年新高,主要是國際紙漿價格上漲。

9月躉售物價指數(WPI)較上年同月漲12.82%,其中國產內銷物價指數較上年同月漲6.33%,主因燃氣、電、電子零組件、石油及煤製品等價格上漲所致,惟基本金屬價格下跌,抵銷部分漲幅。進口物價指數以新台幣計較上年同月漲17.21%,持續維持高檔。

 
財經專題
陶冬:台灣面臨匯率壓力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瑞信財富管理部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昨(6)日示警,台灣經濟必須正視討論並應對三重挑戰,包括美國暴力升息帶來的匯率壓力、經濟下滑及全球貨幣緊縮。

陶冬昨日出席「2022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在關鍵對談時間談到他對台灣央行利率決策的看法。

陶冬認為,關於台灣央行連續兩次利率決策僅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台灣通膨情勢與美國、歐洲不同,這決定了台灣貨幣政策未必要看齊美歐,且多數亞洲國家升息的幅度都低於發達國家,許多通膨沒有歐美高的國家央行選擇升息,是為了防止通膨蔓延到國內物價、以及匯率受影響而走貶。

陶冬直言,不同經濟體原本就該有不同的貨幣與財政政策,現在卻都被美暴力升息脅持,面臨貨幣暴跌,進口能源價格攀升,加劇輸入性通膨,這也讓明年經濟問題將不僅是「是否陷入衰退」,還包括「非美國家面臨貨幣決策兩難」,這現象在歐洲、英國、中國大陸已經出現。

陶冬另外在演講時提到,日本同樣遇到兩難,但日本在走不同的路,以零利率政策搭配購債以抑制殖利率上升,這導致借日圓成本相當低、不到1%,如果借日圓買美國國債,是很好的套利交易。

因此市場正在擔心,如果日本央行有一天不再購債等可能性出現,將衝擊全世界借錢炒錢資金回撤,帶來的衝擊還很難預估。

陶冬說,根據數據統計,預計到明年3月,日本央行持有國債比例恐飆高到83%,代表幾乎所有日本國債將被日本央行收回,假設有一天日本央行不再購債,「將會是一個新的、巨大的黑天鵝事件」,因為衝擊全世界借錢炒錢資金將出現一次較大的回撤,帶來的衝擊還不知道。

此外,明年美通膨降至4%後將遇到瓶頸,Fed要終止升息循環,必須看到兩個條件,第一,經濟大幅下滑,第二,就業市場明顯下滑,陶冬認為,Fed應該要看到就業持續逆轉及通膨明顯走向2%,才可能降息。

不過,陶冬也說,Fed現在鷹派強硬態度也許與美國期中選舉有關,現在大家擔心通膨,後續也許就是擔心經濟成長。

 
克魯曼:地緣政治 台灣大挑戰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昨(6)日提醒,地緣政治對台灣來說是重大挑戰,台灣過去受惠全球化及全球供應鏈整合,然而全球化卻是受到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現在好像有點開倒車。企業發現說,原來全球供應鏈比想像中更加脆弱。

他表示,地緣政治風險也影響政府以外的私部門,進行投資等決策時會擔心,這個國家到底有沒受到地緣政治風險的影響。

地緣政治角力涉及複雜面向,克魯曼說,美國須要保護國家的安全,把境外工作搬到墨西哥、加拿大等地,還有搬到其他友好國家,美國也比較喜歡法治的民主國家,好比台灣,政治議題就很重要了,但是現在局勢又不是那麼簡單。

2022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昨天連續第三天舉行,克魯曼以越洋視訊方式主講「Inflation and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assets」。與台灣專家座談時指出,地緣政治事件突然變成重大因素,今年2月24日開始,整個世界變得不一樣了,很多國家還是有征服其他國家的野心,影響到其他人的投資。

俄烏戰爭打下來,俄羅斯目前進展糟糕,西方國家不希望俄羅斯併吞掉烏克蘭,「西方國家不希望俄羅斯越來越壯大,但是我們不知道俄羅斯到底在想什麼」。

他也談到,美國政府終於開始正視氣候變遷問題,美國推出很多政策,卻導致國家經濟主義,但唯有這麼做才有辦法推動對抗氣候變遷的政策,否則根本沒辦法通過法案推動乾淨能源。

拜登政府提供能源產業一些減稅政策,而且提供一些在美國製造產品的誘因,希望能夠在美國增加工作機會,這些聽起來對美國有利,但是同時間就對其他國家、對全球不利。

韓國跟美國簽定自由貿易協定,美國做了很多國家經濟保護主義,這個跟自由貿易根本就是矛盾。各國重視氣候變遷,貿易協定的重要性沒有對抗氣候變遷那麼重要,所以到底要保護氣候還是要推自由貿易,優先順序非常明顯。

 
國際財經要聞
路透:美元將強勢到明年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路透調查訪調的多數分析師認為,美元今年的強勢格局可能延續到明年,拐點尚未來到。

美元兌六種一籃子貨幣的DXY美元指數6日在紐約早盤漲0.5%,報111.76,今年來揚升逾16%,為至少50年來表現最佳,短期內也幾乎沒有升勢放緩的跡象。支撐美元走強的因素包括,美國的經濟表現比其他國家好、聯準會(Fed)今年來已累計升息3個百分點且預計還會再升、以及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地位。

路透在9月30日至10月5日訪調外匯分析師後發現,55名分析師中,有47人(85%)認為美元指數的強勁走勢還沒達到拐點。至於何時會達到拐點,有25人預測未來半年內出現,17人認為將在未來三個月內出現。

Monex Europe外匯分析主管哈維(Simon Harvey)說:「現在要開始找美元的拐點實在還太早...短期而言,我們仍認為美元將續揚。」

他說,美元至少在明年第2季之前,都未必會出現較大的轉折點,因為美國經濟基本面可能要到明年第2季,才會開始不利於Fed的限制性政策立場。

 
保羅克魯曼:預期2024重返低利環境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昨(6)日表示,有些人說高利率環境成為新常態,但他看不到任何跡象高利率會持續下去,美國兩年之後利率還不下降是達不到充分就業的,他並預期2024年後,會重回低利環境。

2022世界投資者週聯合論壇連續第三天舉行,克魯曼昨日以越洋視訊方式主講「Inflation and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assets」。他表示,大家還在討論要多用力對抗通膨,他認為,接下來,美國通膨下降速度可能比很多人想像的快很多,勞動市場還有很多指標都已經在降溫了。

克魯曼說,升息的效果要過幾個月才會發酵,接下來可能看到經濟活動降溫、通膨下降。美國聯準會跟歐洲央行下次政策會議會做什麼樣的決定、會不會政策轉向,他不知道,但就經濟基本面來說,可能2024之後,「我們將會重回低率環境」。

克魯曼說,美國2025年的利率環境應該會比較像2019年,主要因為移民人口大幅萎縮,美國移民勞動人口比五年前少了200萬人,而且科技創新帶動的投資需求,進展幅度跟速度沒有想像中快。

 
Fed升息效應 勞動市場降溫
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美國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升到五周來最高,且增幅比預期大,是美國勞動市場降溫的最新跡象,顯示聯準會(Fed)連番升息已降低經濟需求,促使企業減少聘僱人手,裁員人數也攀升。

但整體而言,申領人數依然接近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的低檔,反映就業市場仍強勁,Fed加速升息抗通膨的決心難以撼動。

美國勞工部6日公布,在止於10月1日的當周,美國初領失業金人數躍增2.9萬人,經季節調整後為21.9萬人,是8月底來最高,但與2019年均值21.8萬人相近,且仍維持在歷史低檔。路透訪調經濟學家原先估計為20.3萬人。

前一周數據從原先公布的19.3萬人,下修至19萬人,是4月來最低。撫平單周波動性的四周移動平均值為20.65萬人,只比前一周修正後的均值微增250人。

在止於9月24日的一周,持續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攀升至136萬人。持續申領人數比上周申領人數晚一周公布。

對市場而言,申領救濟金人數增加,是「壞消息變成好消息」,因為投資人正希望就業市場降溫,能促使Fed放慢升息抗通膨的步調。

倘若申領人數持續走高,可能意味著各行各業的支出平平,且經濟前景不明迫使企業解僱勞工。

不過,目前申領人數依然偏低,可見美國就業市場仍強勁,儘管最近的確顯露一些降溫跡象。例如,企業8月開出的職缺數銳減,降到一年來最低;裁員人數仍有限,但近幾周來裁員的公司愈來愈多,包括羅賓漢市場(Robinhood Markets)、微軟、特斯拉、Netflix和福特汽車,都已宣布或計劃裁員。

更關鍵的美國9月非農就業報告預定7日發布,經濟學家預期上月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6萬人,雖比8月的31.5萬人明顯趨緩,但仍然強健。失業率估計持平在3.7%,接近50年低點。平均時薪升幅預料仍然紮實。

 
不甩白宮 OPEC+宣布減產
記者顏伶如/綜合報導聯合報
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五日祭出兩年來最大減產行動,宣布從今年十一月起,每天大幅減產二百萬桶石油。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拜登政府搶在最後一刻大規模施壓設法阻止,但顯然並未奏效,減產行動已引發白宮不滿,表示會採措施遏制油價上漲,並威脅表示對該組織會有後續影響。

OPEC+決定每日減產二百萬桶,約為全球石油產量的百分之二,也創下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最大幅度的石油減產,報導指出,美國汽油價格接下來恐將進一步攀升;高盛、瑞銀及大摩等機構都預估,布蘭特原油價格將漲至每桶一百美元,高盛更認為本季就會衝上每桶一一○美元。

目前距離期中選舉只剩五周,油價可能走高的消息,給了美國總統拜登沉重的一擊,他七月才訪問沙烏地阿拉伯,希望說服增產。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NEC)主任狄斯和國安顧問蘇利文發表聲明說,拜登對於OPEC+刪減產量配額的短視決定感到失望,且俄國入侵烏克蘭造成的負面影響未歇,全球經濟目前還在因應當中。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和結盟油國石油部長五日在維也納開會,會中決定的石油減產規模,超過白宮先前預期。拜登五日接受CNN訪問時說,對於石油減產感到憂心,也覺得減產是「不必要的」。根據紐約時報,拜登政府官員表示,拜登將下令能源部在十一月釋出一千萬桶戰備儲油。

消息人士透露,過去幾天裡,拜登政府主管能源、經濟、外交政策的最高層官員,紛紛向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中東盟國對口單位展開積極遊說,希望盟邦在石油部長會議上,能對石油減產提議投下反對票。

根據CNN取得白宮提供給財政部的遊說發言重點,美國希望向盟邦表達石油減產有如一場「全面災難」,同時對盟邦提出警告指出,減產可能被外界解讀為「敵意行為」。石油減產消息傳出,一名美國官員指出,「所有人都應該了解後果真的可能不堪設想。」

 
要聞
鴻海電動車 美國接新單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鴻海(2317)電動車「美國製造」又有新訂單到手,將代工「搭載超強車用PC的電動車」。隨著愈來愈多夥伴找鴻海製造電動車,法人看好,有助鴻海朝董事長劉揚偉擘畫鴻海要在2025年拿下全球電動車5%市占率、營收規模達到1兆元的目標更近一步。

鴻海昨(6)日宣布,與美國新創電動車廠INDIEV簽屬合作備忘錄(MOU),由鴻海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工廠協助INDIEV打造「INDI One」原型車,雙方也將針對代工製造合約進一步協商。

這是鴻海在美國取得的第四張電動車大單。此前,鴻海已在俄州廠房量產Lordstown的電動皮卡 Endurance;明年第1季則將替農用自駕電動曳引車業者Monarch Tractor生產 MK-V 系列;並將在2024年替Fisker生產其第二款電動車PEAR,打造INDI One原型車則是俄州廠最新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INDIEV的「INDI One」主打車內搭載超強車用PC與支援虛擬 / 擴增遊戲應用,成為一大賣點,鴻海將成為打造「搭載超強車用PC的電動車」的幕後推手,為搶攻北美電動車市場增添龐大動能。

法人看好,鴻海電動車訂單一波波,不僅集團後市營運可期,還有裕隆集團可望互利外,也將為鴻準、乙盛-KY、廣宇等「鴻家軍」相關廠商帶來豐沛的車用訂單。

鴻海表示,INDIEV於2017年啟動開發INDI One,2021年10月對外展示原型車,本次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有助INDIEV向客戶交付車輛時程邁一大步,現階段雙方仍在討論進一步合作機會,除了生產原型車,其他合作內容細節也將在確認後適當時機對外公布。

鴻海產品長蕭才祐表示,鴻海與INDIEV簽約後,將陸續展開更多在俄州製造電動車合作機會的探討。鴻海有信心俄州的同仁能夠打造出高品質的原型車,協助INDIEV未來取得成功。

美國電動車新創品牌持續崛起,INDIEV的特色是,號稱旗下INDI One搭載超強車用個人電腦(PC),具備英特爾 i7 處理器 + 輝達RTX 2080顯卡的定製Windows PC 外,內建5G數據晶片,以及單獨的 Linux 車輛信息系統。另外,還有一套 VR 頭戴式顯示器 ,內建PC遊戲,希望打造專用硬體支持虛擬 / 擴增遊戲應用。這款原型車建議售價僅4.5萬美元(約新台幣142萬元),預計今年底搶市。

INDIEV 是2017年在洛杉磯成立,理念是個人移動性的未來,將不再僅僅由馬力或最高速度定義,而是由為駕駛和乘客提供的連通性,可定製性和處理能力來定義,可以說是軟體定義汽車的新創公司之一。

 
衛福部挺生醫 釋兩大利多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昨(6)日釋出兩大醫療產業政策利多,包括「再生醫療二法」將送進立院審議;其次,醫院投資產業鬆綁,也將在年底前上路。業內指,兩大政策可望各創造逾千億元產值,是發展生醫的新里程碑。

石崇良表示,再生醫療法目前正在行政院審查,預期本月就會審查完畢,「絕對有機會」在立法院本會期審議;此外,衛福部9月21日衛已預告《醫療法》35條修正案,將鬆綁醫療法人投資限制,石崇良也指出,這項修正案今年年底前可上路,下一步將推動公立醫院也能鬆綁。

石崇良昨日出席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與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共同主辦「再生醫療發展趨勢與戰略布局」國際論壇。他表示,衛福部原本規劃的「再生醫療三法」目前已調整為「再生醫療二法」,相關條例正在行政院審查,這個月就會審查完畢,絕對有機會本會期送進立法院審議。

對於石崇良的說明,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表示,再生醫療法在政府跨部會之間已經得到共識了,現在就期待國會能夠全力支持。

石崇良表示,原先規劃的「再生醫療三法」,其實比較重要的是《再生醫療管理條例》與《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這兩項作用法,《再生醫療發展法》算是基本法。由於府已經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並將「再生醫療」等新興產業納入,許多賦稅優惠或獎勵辦法皆已列入生醫條例,為避免疊床架屋,因此決定取消《再生醫療發展法》。

石崇良強調,由「再生醫療三法」改為「再生醫療二法」後,未來再生醫療的管理將採雙軌並行,分別管理上市產品與醫療技術。未來再生醫療的製備也將依據風險分級管理,對於高風險或量大的產線,可能要求GMP等級的審查標準。

另外,衛福部今年9月21日已預告《醫療法》第35條修正草案,醫療法人對單一公司投資額,原本不得超過公司資本額20%,現在只要符合三個規範之一就可放寬:一是投資標的使用的主要營業技術為醫療法人提供;二是以醫療法人研發之智慧財產作價入股生技醫藥公司;三是與目前政府政策發展相契合的產業。

 
面板大減產 催動景氣落底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經濟日報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6)日最新報告指出,因應面板市況逆風,全球面板廠減產因應,估計本季全球五代線(含)以上尺寸的面板廠產能利用率(稼動率)將降至近十年來低點,實際投片量僅總產能的六成。

業界人士分析,面板廠大舉減產,產能利用率急凍至十年來低點,是「短空長多」的訊號。儘管減產會導致面板廠短期內業績「難看」,長期將有助大舉縮減市場供應量,扭轉當下供過於求態勢,進而帶動產業景氣落底反彈,引領友達(2409)、群創等面板廠迎接春燕。

集邦科技指出,由於資訊科技(IT)品牌採購量調節時間相對較晚,縮減訂單力道較溫和,以致市場庫存積壓,尚待時間去化。考量五代廠和六代廠是IT面板生產重地,第4季產能利用率預期將季減5.9個百分點,降至48.2%。

面板雙虎也加入此波產業減產行列。友達董事長彭雙浪日前坦言,友達對今年下半年傳統旺季期望值看得較低,採取調降產能利用率及嚴控現金流因應。

群創董事長洪進揚則指出,面板價格跌至現金成本之下,做生產和銷售是沒有意義的。群創因應市況調整產能利用率,將自第2季的九成,第3季向下調節到七成、甚至五成水位。群創是全球筆電面板第二大供應商,預期今年底將是這波產業景氣循環的底部,明年初開始朝正向發展,並於2023年下半年迎來筆電換機潮。

由於南韓樂金顯示器(LGD)規劃明年首季關閉P7(7.5代廠)生產線,部分產品因而提前於本季生產,有助於支撐七代線和7.5代線電視投片量。但觀察群創9月機動性大幅調降產能利用率,以及監視器面板主要投片的七代與7.5代產線,顯示監視器龍頭品牌加大訂單修正力道,導致產能利用率續降。

集邦科技表示,陸廠惠科原計劃第4季提升各廠投片量,考量有面板廠醞釀部分電視面板漲價,為加速電視面板供需達到平衡,惠科轉為反手減少各廠的投片量,排除生產IT產品為主的綿陽廠。華星光電也配合大陸10月黃金周進行一周歲休,8.x代廠產能利用率預估季減1.6個百分點。

10代和10.5代廠近九成以上產能均攻電視面板市場,僅少做為商用顯示面板。隨著65吋電視面板報價已貼近物料成本,京東方及華星光電均決定再減少生產量因應,其中,京東方B17廠第4季投片量更是季減14.2%,連帶影響10.5代廠產能利用率季減3.5個百分點。

集邦科技認為,2023年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衝突風險仍高,高通膨仍將抑制終端消費性需求,需求端呈偏中性偏保守,面板廠若能維持低產能利用率策略,有助景氣早日落底。

 
記憶體業大咖降資本支出 效應正面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記憶體業掀起減產/削減資本支出潮,雖然龍頭三星表態「暫無減產計畫」,台廠仍樂觀認為,即便三星目前仍「嘴硬」不減產,由於目前宣布減產或削減資本支出的鎧俠、美光、SK海力士等記憶體廠都是大咖,這三家廠商市占率總和緊追甚至超越三星,相關減產/削減資本支出為記憶體業帶來的正面效應仍不容小覷。

台灣最大、全球第二大記憶體模組廠威剛(3260)昨(6)日直言,隨著記憶體原廠開始調降資本支出與生產節奏,看好將加速明年記憶體價格落底,整體產業朝正向發展。威剛產品線涵蓋DRAM與儲存型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其對後市看法深具代表性。

威剛分析,兩大記憶體中,DRAM供給位元增長仍屬健康且平穩,雖然今年消費性需求受全球政治、經濟與疫情影響,但在後續新平台上市與價格刺激下,各類型DRAM應用容量可望快速成長。此外,近期DRAM現貨價跌幅也已明顯放緩,預期再修正幅度有限,目前DRAM現貨市場不僅相對安全,價格落底時間點也會早於NAND Flash。

 
金融業前八月獲利減28%
記者廖珮君、齊瑞甄/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受美元雙率雙升、俄烏戰、防疫險理賠潮等三大利空罩頂,金融業獲利衰退幅度擴大。金管會昨(6)日最新統計,今年前八月金融三業稅前盈餘5,275.6億元,較去年同期年減28%,以受台股量縮價跌的券商獲利重摔六成最慘,保險業獲利也接近腰斬。

法人說,市場對高通膨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隱憂不斷高漲,前景不明,將成為今年金融業獲利一大挑戰。

金管會公布金融業2022年前八月獲利,三大金融業中,銀行業獲利2,913億元、年增7%,證券期貨投信業賺484.4億元、年減52%,保險業賺1,878億元、年減47.3%,證券與保險業衰退幅度擴大,僅剩銀行業「一枝獨秀」。

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說,銀行業首季獲利持穩,主因是受惠升息及放款成長,推升銀行淨利息收益所致。

據統計,本國銀行、外銀、在台陸銀、信合社、票金及郵局等六大銀行業別中,以本國銀行和信合社前八月獲利年增各9.3%及12.6%年增最大,主因是銀行淨利息收益增加。

票券商獲利年減近三成,是因升息導致殖利率走揚、票券評價利益縮減,外銀在台獲利也年減11%,是因台美利差擴大,外銀在台分行與總行、聯行往來資金成本增加導致淨收益減少。

券商、期貨業則受台股量縮價跌,經紀、自營業務收入大減,投信業也因管理規模大降使基金管理費收入減少,導致今年前八月獲利全陷入衰退。

據統計,今年前八月券商賺356.2億元,期貨業賺34.2億元、投信業賺93.9億元,年減各為59.2%、0.7%、9.8%,以券商衰退近六成最大,合計證券三業稅前盈餘484.4億元、年減52.1%。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券商前八月獲利衰退,是因台股量縮價跌所致。

保險業今年前八月獲利1,878億元、年減47.3%,衰退幅度持續擴大,其中壽險業因淨投資收益年減6.7%到8,594億元,導致壽險業稅前盈餘衰退22%,產險業則因防疫保單承保損失,虧損擴大到765億元最慘。

 
晶圓代工三強 看好長期需求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今年以來受通膨、升息等影響,終端需求大幅降溫,半導體景氣隨之反轉向下,不過,台積電(2330)、聯電、力積電等台灣三大晶圓代工指標廠,不約而同看好來自終端產品半導體含量提升,以及車用與5G等應用蓬勃發展,將帶旺中長期需求。

台積電認為,歷經兩年疫情帶動居家電子終端硬體需求後,觀察目前庫存調整合理,儘管經濟逆風帶來的短期不確定性可能持續存在,但公司認為半導體長期需求結構性提升現象仍然穩固。

聯電也看好5G及高速運算(HPC)等產業大趨勢長期發展,將支撐成熟及特殊製程晶圓代工需求正向。力積電則認為,2023年後全球半導體成熟製程產能不會再增加,但先進製程產能會續增,自然會推升使用成熟製程的周邊IC需求。

 
政策紅利沒銀行業!金融資產重分類 僅限壽險業
記者廖珮君/即時報導經濟日報
金融業想以「金融資產重分類」拯救淨值的政策紅利,將僅限壽險業,銀行業、證券業,連產險業恐都不適用。據透露,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在周三(5日)會議中初步拍定,僅限受升息導致資產負債不匹配而「影響重大」的壽險業適用,其餘產業不適用。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今天說,這次是保險局函詢會研基金會釋疑,僅就壽險業狀況去洽詢,因此僅會回覆給保險局,不會做通案函釋。

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證實,的確是就壽險業狀況去函詢,但至今尚未收到會研基金會的回覆,還不知道解釋的內容;銀行局主秘侯立洋說,並未有銀行業反映有「資產重分類」需求,會研基金會仍在解釋過程中,銀行局不表意見。

據透露,5日當天會議上,證期局就表態IFRS 9公報的函釋僅針對「壽險業」,不適用其他產業。

知情人士說,壽險業因升息、負債資產不匹配、影響重大這三大因素相互影響下,導致經營模式改變,而產險業雖有前兩項因素,但因產險業保單都是一年期保單,影響不足以改變經營模式,至於銀行業就更沒到足以改變經營模式的衝擊,也就是說,就算函釋了,產險跟銀行業恐也不適用。

但就會計公報應一體適用的精神,此舉將銀行業排外,也引發銀行業不滿。有銀行業者私下抱怨,整體銀行業有1成金融資產帳列綜合損益(OCI),過去半年銀行也受債損吃掉淨值、及資本適足率而嚴控放款,若銀行淨值一路下滑也影響放款與投資動能。

據金管會統計,扣除三家純網銀後,8月底國銀淨值4兆1513億元,較去年底大減924.7億元,顯示今年這波美元雙率雙升也讓銀行淨值大吃鱉。

換言之,原先外界預期各大產業,尤其是金融業可吃下「金融資產重分類」的政策大紅包,讓存股族樂透的紅利,恐僅剩下國泰金(2882)、開發金(2883)等壽險型金控受惠。

 
專訪/林敏雄談全聯願景:顧及法規與便利 加快減塑
記者林海、鄭朝陽/專訪聯合報

近來有環保團體鎖定全聯,猛攻商品過度包裝,減塑動作不夠快。對此,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忍不住澄清,其實全聯蔬果裸賣的比率已不斷提高,預計今年底更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五,但環團有些要求與主管機關的法規衝突,身為通路,夾在顧及法規要求和消費者便利的兩難之中。

「全聯有努力配合政府在做,也傾聽環團的建議」,林敏雄說,做減塑要依法、務實、求多贏,全聯已成立永續部門積極因應。

林敏雄表示,全聯去年蔬果的裸賣占比百分之四十七點零二,預計年底可達百分之五十五,十月起也將全面使用回收塑料做購物袋。他說,全聯的生鮮商品都可以保存一至二天,若葉菜類都要求裸賣,少了包裝就會不易保鮮,反易報銷形成浪費。他更說,不少有機、履歷生鮮商品,是按農委會法規用塑膠袋包裝,不包裝裸賣與慣行農法的蔬菜混在一起,將有汙染有機商品的問題。

為了增加民眾到全聯消費的便利性和黏著度,全聯日前推出全支付,短短十天內下載量破百萬,展現婆婆媽媽大軍的強大威力。林敏雄說,這原本一個月才要達成的目標,能夠這麼快達成,要歸功於門市店員的耐心教導。

「量大,但是沒有獲利因子,都是賠錢啦」,不過,林敏雄說,賠錢也要做,就像過去全聯率先推動開立電子發票,這對消費者是方便的,就配合政府推動,以全聯目前擁有八百萬張會員卡活卡來計算,預計可帶動的電子支付效果驚人,推估至少有五百萬會員能轉換到全支付。

全聯董事長林敏雄在流通、建設與金融界都有一片江山,七十二歲的他如何看待接班議題?全聯未來的接班人、林敏雄大兒子林弘斌,在生鮮、外送、麵包等艱困領域立下戰功,現又扛下全支付、大潤發董事長重責。外界好奇何時正式接班?林敏雄笑著透露,「他說他現在還不行。」

全聯生鮮業務是超市的「帶路雞」,但虧損多年至疫情爆發、民眾自煮需求大增才首度獲利,接下來的全支付又是林敏雄口中看不到獲利模式的業務,一個高階經理人負責的業務如果沒有辦法帶給企業獲利,不免要承擔相當大的壓力,但林敏雄說,「他(林弘斌)是接班人,這個責任當然要扛。」

【相關閱讀】

專訪林敏雄/通膨時代物價齊漲 全聯如何守住「價格天條」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