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財測失色 非蘋手機鏈警報響起


【行遍天下旅遊電子報】每月企劃精采的旅遊專題,讓你感受美景與多樣風情,創造屬於個人的旅遊哲學。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8/04 第566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高通財測失色 非蘋手機鏈警報響起
編譯葉亭均、記者李孟珊、尹慧中/經濟日報

手機晶片大廠高通2日公布上季獲利優於預期,本季財測卻失色,指出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將年減高個位數百分比(7%至9%)。因應市況不佳,高通減少開支,可能進一步裁員,象徵非蘋手機市況持續拉警報,台積電、日月光投控(3711)等供應鏈警戒備戰。

高通推估,本季營收將介於81億美元至89億美元,中位數遠低於分析師平均推算的87.9億美元,每股盈餘估介於1.8美元至2美元,也低於分析師平均估值1.94美元。高通股價3日在美股早盤跌約10%。

高通表示,最新財測考量多項因素,包括總體經濟不利的干擾、全球手機出貨疲弱,以及智慧手機製造商採用現有庫存、而非訂購新的晶片,預料業者對手機和其他電子產品零組件支出減少的情勢會延續至年底。

高通指出,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將至少年減高個位數百分比,由於難以預測持續復甦的時間,消費者對支出依然審慎,公司將依照假定庫存去化情勢將延續至年底來營運。

高通是台積電大客戶之一,高通展望保守,牽動台積電營運。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台積電2021年來自高通營收比重約7.6%,為第五大客戶,先前高通多款旗艦晶片採用台積4奈米製程。

按照高通後續仍將重啟晶圓代工生產雙供應商策略下,業界分析,高通今年主要是在台積電投片驍龍8系列晶片,明年5G旗艦晶片驍龍8系列第四代「驍龍8 Gen 4」,外傳將打破過去三代產品由台積電獨家操刀的局面,引進三星作為第二代工廠,也讓兩大晶圓代工廠在3奈米先進製程搶單再掀戰火。

業界指出,高通樂於選擇採用兩家晶圓代工來源的模式,從商業角度來看,這是節省成本的考慮,同時,三星手機也提供高通出海口。

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投控也是高通下游重要協力廠。面對手機需求疲弱,日月光投控強攻汽車、工控與運算等應用,力拚本季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

 
財經專題
印度限制PC進口…衝擊台廠 牽動戴爾、惠普等供應鏈布局
編譯廖玉玲、記者吳康瑋、吳凱中/經濟日報

路透報導,印度政府3日宣布,即日起有條件限制筆電、平板與個人電腦進口當地,以推動本土製造業發展。由於現階段主要代工廠都未在印度設立大型生產線,印度又是最具潛力市場之一,業界憂心,印度官方新政,將使得當地筆電等裝置銷售受阻,不利產業復甦。

路透分析,戴爾、宏□(2353)、三星、LG電子、蘋果、聯想和惠普是印度市場主要筆電品牌,都恐受衝擊,目前上述品牌銷往印度產品都由大陸、泰國等非印度地區生產,以大陸比重相對高。惟業人士分析,宏□目前已在印度設立自有小型組裝產線,也與當地代工廠合作製造筆電,有望抵銷不利情況,受影響程度相對小。

宏□先前為搶攻印度政府標案及商用專案,去年已在印度設立自有小型組裝產線,主要生產桌上型電腦,年產能50萬台,同時也與當地代工廠合作製造筆電,年產能同樣能達50萬,需求主要來自商用市場。

筆電品牌雙A宏□、華碩至截稿前,皆未對印度相關新措施置評。路透統計,今年第2季印度市場包括筆電、平板和個人電腦在內的電子產品,進口額為197億美元,年增6.25%。電子產品進口占該國商品進口總額7%至10%。

根據印度官方最新釋出的訊息,除非獲得有效的限制進口許可證,即日起限制筆電、平板和個人電腦進口,以推動本土製造業發展。此前,印度一直試圖透過在包括電子產品在內的20多個行業提供與生產相關的激勵措施來推動本地製造業發展。

業界人士指出,相較智慧手機供應鏈已布局印度多年,筆電相關生態系在印度著墨不多,至今也未看到大型國際品牌有明顯指令要供應鏈遷往印度,雖PC供應鏈近年將部分大陸產能轉移至海外,但亞洲新的生產基地普遍以越南、泰國為主。

由於印度具有龐大人口紅利,市場成長空間大,印度官方新政若嚴格要求在地製造,將使得當地筆電等裝置銷售受阻,不利產業復甦,並加快供應鏈遷往印度的腳步。

目前台系電子代工廠雖陸續布局印度,產品主要為智慧手機,包含鴻海、和碩、緯創、廣達、英業達、仁寶目前在印度皆未設有專門因應PC/NB生產的大型工廠。

英業達2015年曾到印度設廠,原本以製造筆電、平板為主,後來因客戶沒需求而撤出印度,英業達董事長葉力誠日前也重申,暫時不會考慮前往印度設廠。

延伸閱讀

中國製OUT 印度限制筆電、平板電腦進口

 
外電報導日再祭補貼邀台積蓋熊本二廠 公司:評估中
記者尹慧中、編譯葉亭均/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日本再遞橄欖枝,祭出補助邀請台積電(2330)蓋日本熊本二廠。外電報導,日本執政黨推動晶片產業發展的重量級議員表示,日本官方將為台積電熊本二廠提供約設廠成本三分之一的補貼,強化日本半導體生產能量。

不過,上述熊本二廠補助比率將低於先前一廠。對於日本再度釋出邀請赴日蓋二廠邀約,台積電昨(3)日重申,董事長劉德音於今年股東會後曾提及對在日本設第二座工廠還在評估中,並將朝成熟特殊製程方向評估。

台積電目前海外設廠獲得補助比重最大的是正在興建的日本熊本新廠,台積電持有該廠多數股權,並和客戶與日本官方合資,日本經濟產業省去年6月拍板補助4,760億日圓(約35億美元),換算日本政府補助金額占比達投資成本約40%。由於日本官方大力支持,台積電熊本廠資本支出從原訂約70億美元拉升至86億美元。

日本媒體報導,日本自民黨半導體戰略推進議員聯盟會長甘利明與祕書長關芳弘表示,日本政府承諾為台積電正在興建的熊本廠提供半數建廠成本補助後,不可能不再給予支持。他說,這類計畫一般的補助約為三分之一,而給予台積電熊本廠的補助額特別高。

甘利明2日在東京受訪表示,這些補助將是日本努力重振國內晶片製造產業的一環,「這是國家策略。」

關芳弘2日則在東京另一場訪談表示,日本政府是否為提供台積電熊本二廠一半的設廠補助,取決於熊本二廠生產的晶片類型、及二廠對熊本地區造成的廣泛經濟影響程度。

若台積電計畫培訓許多日本工程師,日方將提供更多支持。關芳弘說:「這座廠勢必將提升經濟,而我們將予以支持。在全球政府傾全力提供支持之際,如果日本毫無作為,我們將無法從世界其他地方吸引頂尖的晶片公司進駐。」

甘利明與關芳弘並透露,可能會在今年的追加預算中,尋求至少1兆日圓(70億美元)的晶片相關補助金,最快今年底編列。關芳弘說,雖然台積電尚未正式宣布熊本二廠,但給予該廠的補助可能會包含在上述的追加預算。

根據日本經產省的資料,迄今,日本為晶片與數位戰略提撥約1.76兆日圓,其中1.2兆日圓投入半導體領域、5,000億日圓投入儲電電池,以及600億日圓投入軟體相關計畫。日本的目標是國內產半導體銷售額在2030年前提高兩倍、達15兆日圓以上。

 
國際財經要聞
歐元區PMI進一步萎縮
編譯陳律安/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歐元區最新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和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呈現兩樣情;6月PPI趨緩,顯示通膨壓力下降,可能為歐洲央行(ECB)帶來一些安慰,但7月民間企業活動惡化的程度,卻比原先預期還劇烈。

標普全球公司3日公布,7月HCOB綜合PMI的終值為48.6,寫八個月低點,從初值的48.9下修,也比6月的49.9進一步萎縮,已連續兩個月低於象徵景氣榮枯線的50。

凱投宏觀資深歐洲經濟學家帕瑪斯說:「歐元區PMI終值證實經濟情勢在7月惡化,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小幅滑落,也反映在綜合PMI的縮減。」

然而,歐盟統計局同日公布,歐元區6月PPI已連續第六個月下降,顯然是歐洲央行樂見的跡象。與前月相比,6月PPI下滑0.4%,預一年前相較則下滑3.4%,降幅均比市場預期大,主因是鋼鐵、糖或木材等中間財價格下降0.7%,能源成本降了0.5%。資本財、耐用財和非耐用財的價格都至少上漲5%,不過漲幅持續穩步縮減。

ECB上周調降基準利率,為連續第九次降息,但9月暫停降息的機率升高,因為通膨已初步浮現降溫跡象,經濟衰退的疑慮也正升高。

 
Apple Card吸金 衝百億美元
編譯季晶晶、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蘋果公司和高盛集團宣布,他們新推出的高利儲蓄帳戶,存款已突破100億美元。這顯示今年4月推出的Apple Card服務擁有的驚人吸引力。但外界揣測,蘋果和高盛可能即將拆夥。

蘋果2日說,97%的Apple Card用戶選擇將獲得的現金回饋(Apple Daily Cash)存回內建於iPhone錢包App裡的帳戶。該帳戶提供4.15%的年化收益率,資金能像傳統帳戶一般轉出或轉進。

此前,6月曾有媒體報導,高盛考慮退出與蘋果的合作。根據華爾街日報,高盛正洽談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來接手蘋果信用卡,以及其他與蘋果共同提供的服務。

Apple Card儲蓄帳戶的推出其實略有不順之處。部分用戶抱怨無法輕鬆提取現金,有時要拖上好幾天。蘋果執行長庫克6月受訪時表示,問題是由一個為防範詐欺的安全系統所造成的。

高盛努力想從消費者金融服務賺到錢,包括與新儲蓄帳戶配合的信用卡產品Apple Card。

但目前的虧損、延遲和工程困難,都加劇了拆夥的揣測。

在2日的聲明中,蘋果和高盛的高階主管都談及光明遠景。蘋果金融產品服務負責人貝里(Jennifer Bailey)說,很高興看到新舊客戶的熱烈反響。高盛企業合作部門負責人馬汀(Liz Martin)則表示,該銀行將繼續「為Apple Card客戶提供無縫、有價值的產品,共同致力於打造一流的客戶體驗,協助消費者擁有更健康的金融生活」。

Apple Card僅對美國iPhone用戶開放,所以Apple Card儲蓄帳戶也僅在美國提供。

蘋果在金融科技方面的野心不只如此,早在此高利存款服務推出前,就已有Apple Pay、先買後付(BNPL)等。蘋果也不是近年第一個嘗試站上金融擂台的科技大咖。還記得臉書(Facebook)曾經想力推的加密貨幣Libra嗎?當初的構想是為跨境支付帶來革命,但監管的嚴苛審查讓臉書最後放棄。

就連Google也規劃過提供數位金融服務,甚至找好了11家銀行做為合作夥伴,然而還沒推出就突然整個取消。

亞馬遜(Amazon)考慮過為顧客開設活期帳戶,計畫同樣胎死腹中。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都期待原名推特的「X」,不只是結合通信、多媒體的App,還要能提供用戶金融服務。

 
英升息1碼 還沒打算叫停
編譯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格蘭銀行(央行,BOE)3日宣布升息1碼,將關鍵利率推至15年新高,儘管已連續第14次調漲利率,央行警告說,對抗仍然偏高的通膨,可能需要長期收緊借貸條件。

英國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至5.25%,升幅小於6月的0.5個百分點,英鎊兌美元匯率一度應聲貶值0.7%,至1.2621美元,是6月30日來最低。投資人和經濟學家並預期,英國央行今年將會進一步升息。英國央行此次的升息幅度與美國聯準會(Fed)和歐洲央行(ECB)上周的決定相同,但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幾乎沒有暗示升息即將結束。

以央行總裁貝利(Andrew Bailey)為首的決策官員表示,如果通膨持續下去,他們將採取進一步行動,並表示他們的立場是「在足夠長的時間內保持足夠的限制性」,以使通膨回到2%的目標。

BOE說,在確定通膨率將降至2%的目標之前,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如果有跡象顯示工資大幅增加(尤其是服務業)將導致物價進一步上漲,央行就會再度升息。貝利表示:「我們知道,通膨對最底層的打擊最大,我們需要絕對確保通膨一路回落至2%的目標。」

英國央行也說,可能正處於長期升息的最後階段。央行並預測,如果將關鍵利率提高至6%,從2025年中開始,通膨率將低於2%的目標。在央行3日宣布最新利率決策前,金融市場認為6%是這波升息循環的最高點。

英國央行已注意到,近期經濟「出人意表地強韌」,但對經濟成長的預測,與三個月前相比變化不大,今明兩年的成長率均為0.5%,2025年僅為0.25%。央行並預測,今年底的通膨率將降至4.9%,比5月的預測值還低。但央行認為,明年稍晚通膨率下降速度將略為放緩,要到2025年第2季才會回到2%目標,比5月的預測晚了三個月。

英國央行比Fed和ECB更早調高利率,但英國通膨率下降幅度卻不及美國或歐元區。6月英國的消費者物價年比上漲7.9%,相形之下,歐元區為5.5%,美國只有3%。英國的通膨漲幅是七大工業國集團(G7)中最大。

 
要聞
聯發科訂價策略 手機市場逆境中勝出
記者蘇嘉維/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手機晶片雙雄聯發科(2454)、高通陸續釋出營運展望, 雖然兩大廠對本季的看法相去不遠,但聯發科業績季增幅度可望略勝一籌,法人分析主要歸功於聯發科天璣9200+晶片訂價策略成功,在手機市場逆境中,成功獲得大多客戶採用。

根據高通釋出的財測數據,本季合併營收將達81億美元至89億美元,與上季相比減少4%至季成長5.5%。聯發科方面,預估本季以美元兌新台幣匯率1:30.7計算,單季合併營收將落在新台幣1,021億元至1,089億元,季成長4%至11%。

對比之下,聯發科本季財測營收季增幅度略勝高通。法人分析,關鍵應在於天璣9200+平均單價(ASP)定價策略成功,並獲得OPPO、vivo等品牌客戶青睞。

另一方面,聯發科本季天璣9200+出貨有望持續看增,加上先前推出的入門級天璣6100+獲得客戶大量導入,因此法人預期聯發科手機事業有機會維持在整體營收比重四成以上水準,持續成為聯發科集團業績主要骨幹。

 
台幣短線下探31.8元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內金融市場昨(3)日因卡努颱風來襲休市一天,展望新台幣匯率後市,匯銀主管認為,外資股利匯出潮方興未艾,新台幣短期內將易貶難升、不排除近日下探31.8元。除外資股利匯出外,台股是否持續下殺,還是谷底反彈,美元強弱與亞幣走勢,都會牽動新台幣匯率走向。

昨天美元指數小幅上漲,日圓、韓元兌美元匯價持續貶值,其中台灣主要貿易對手國韓元甚至逼近1,300關卡,若貶值趨勢不變,在亞幣比價效應下,恐進一步拖累新台幣匯率表現。

回顧周三國內股匯表現,在美國評級遭國際信評機構惠譽下調、AI概念股持續修正的雙重打擊下,國內股匯市崩跌,新台幣匯率跟隨台股指數開低走低,終場重貶1.07角,以31.625元作收,連四貶並為九個月低點,總成交量更是擴大至21.435億美元。

除主要亞幣走勢仍顯疲軟外,匯銀主管認為,由於8月仍為國內上市櫃公司股利發放旺季,預料新台幣匯率本月仍將維持偏弱走勢,接下來有機會測試31.8元。

央行統計顯示,新台幣匯率四天內貶了3.87角,半個多月來,新台幣匯率累計貶值達7.32角。

匯銀主管說,熱錢周三賣超台股逾200億元後瘋狂撤出,進而導致台股指數下殺319.14點、跌破萬七關卡,收16,893.73點。因惠譽調降美國信評,使市場避險情緒急速升溫,多數投資人的心態是「先逃再說」,才會讓國內上演股匯雙殺戲碼。

不過,美國遭降評並非頭一遭,接下來要密切觀察,惠譽調降美國信評一事是否持續在國內金融市場發酵,而這也將影響近幾天國內股匯市的多空表現。

 
台塑集團加碼礦源開發32億元 四寶各自認購25%
記者魏鑫陽/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為提升自主原料掌握率,台塑(1301)四寶宣布將參與台塑資源1億美元(約新台幣32億元)現金增資案,台塑、南亞、台化與台塑化將依照現有持股比例25%認購,各投資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8億元),將用於探勘礦源與充實營運資金,後續將待各自董事會通過後執行。

台塑資源為台塑四寶分別持有25%股權之轉投資公司,不過去年台塑資源虧損8.5億元,為充實營運資金,同時為後續探勘礦源準備,本次進行現金增資,台塑四寶依持股比例,計畫各自認購8萬張,每單位價格新台幣10元,交易總金額為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8億元)。

台塑資源成立於2013年5月30日,由台塑集團100%持股,董事長為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董事包括台塑董事長林健男、台塑集團常委王文潮、越鋼董事長陳源成、越鋼總經理張復寧,監察人則為台塑總管理處資深副總李純正。

據了解,台塑資源成立之初,主要負責國際鐵礦砂之礦權投資與開發,後來逐步延伸至磁鐵,乃至於其他礦產資源的探勘與投資。考量全球鋰礦資源有限下,為強化電池材料自給率,台塑常委、台塑新智能董事長王瑞瑜透露,已透過台塑資源公司,在澳洲尋覓適合礦源。

配合台塑河靜鋼廠開始營運,台塑集團自2019年8月展開上游鐵礦砂等資源佈局,由台塑四寶公告增資台塑資源3.25億美元(約新台幣103億元),透過台塑資源100%持有之澳洲子公司「Formosa Steel IB Pty Ltd」,與澳洲第三大鐵礦商Formosa Steel IB Pty Ltd(FMG)集團合作,共同參與「鐵橋鐵礦砂開發計畫」(Iron Bridge Development Project),年產能2千萬噸,預估開採年限至少達40年;今年已正式開採,並且出口至台塑河靜鋼廠。

 
CDMO國家隊浮上檯面 將生產mRNA疫苗、蛋白藥等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家級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公司浮上檯面,由經濟部規劃,工研院與生技中心共同籌組的「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近日登記成立,公司目前總資本額60億元,第一階段將在竹北生醫園區建廠,生產項目除了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之外,還將包括核酸藥物、蛋白質藥物及細胞治療藥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mRNA疫苗成為全球防疫主要疫苗,國內產官學界不斷呼籲,希望台灣建立自主的mRNA疫苗供應鏈,加上近兩年來CDMO模式成為政府推動生醫產業重點,經濟部去年起啟動「CDMO推動方案草案」,希望以四年時間斥資110億元成立一家公私協力的CDMO公司。

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顯示,這家國家級CDMO公司名為「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今年5月核准設立時資本額為1.5億元,到了8月2日更新為資本總額60億元,實收資本額7.5億元,公司登記董事長是工研院衍生公司-創新工業技術移轉公司總經理瞿志豪。

瞿志豪昨(3)日表示,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先由工研院與生技中心技術作價,再加上政府出資成立,後續仍要對民間企業進行募資,且民間企業須持股過半才能真正運作。他強調,政府打造國家級CDMO公司,是為避免疫情再度爆發後,台灣能擁有一座符合國際水準的mRNA生產基地,同時也要具備其他先進藥物的生產能力,以達到盈利的目標,但這家公司絕會不會與民爭利。

據了解,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一旦正式建廠,第一階段將落腳竹北生醫園區逾5,000坪用地動工,由於發展項目除了mRNA疫苗之外,也會包括其他核酸藥物、蛋白質藥物及細胞新藥,後續隨著發展項目擴大,將再尋造第二階段建廠基地,在民間投資方面,目前已有一家企業集團有意願參與投資。

國科會副主委陳儀莊昨日表示,台灣目前也透過中研院及國衛院發展mRNA疫苗,兩大學研單位都正在建置mRNA先導工廠。

 
保險業錢進綠能電廠 趨緩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管會近年來積極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保險與銀行業執行成效如何?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專題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保險業投資「再生能源電廠」金額趨緩,而公股銀行對綠能相關產業的逾放比率相對較高,應在兼顧風險原則下,持續鼓勵金融機構對永續發展領域投融資。

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最新專題研究報告—「綠色金融行動方案執行現況之初探」,保險業於2017年至2023年間,在永續發展債券及再生能源電廠的投資金額概呈增加,但再生能源電廠部分,自2020年起呈成長趨緩,且占資金總額比率尚低。

對此情況,保險局回應,保險業資金主要來自於保戶,其資金運用需兼顧安全性、收益性及流動性,所以收益穩定性、相關案件設計是否符合風險考量,以及投資案源數量等皆影響保險業者對綠能產業的投資,保險局已持續檢討及推動相關法規修正,以引導保險業投資綠色及永續領域產業。

預算中心報告認為,保險業資金總額龐鉅,2022年底已達30.64兆元,為支持能源轉型及永續發展的重要資源。

檢視保險業於2017年至2023年間,投資永續發展債券及再生能源電廠的情形,投資金額及其占保險業資金總額比率,大致上呈逐年增加趨勢。

截至今年3月底止,永續發展債券累計實際投資金額為1,010億元,占保險業資金總額0.326%,已分別較2018年增加960億元及0.305個百分點。

至於再生能源電廠方面,累計核准投資總金額為162億元,占保險業資金總額的0.052%,亦分別較2017年增加108億元及0.028個百分點。

其中,在再生能源電廠部分,自2020年起呈成長趨緩或持平態勢,且其占保險業資金總額比率於2017年至2023年間介於0.024%至0.053%間,占比甚微。

 
金控集團對美曝險 衝破9兆元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金控集團海外投資與放款,愈益傾斜美國市場。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第2季底金控集團海外曝險部位攀升到26.19兆元,又以美國市場曝險額飆破9兆元達9兆314億元居冠,占金控海外總曝險額34.5%續飆新高,已占逾三分之一,風險集中度愈發增加,美國市場動向、成金控海外投資成敗關鍵。

若進一步分析,6月底美國市場逾9兆曝險額中,以投資單季增6.2%最多、放款也單季增2.4%,使美國曝險額單季增5510億元或6.5%,就算剔除第2季美元升值2%因素,金控依舊砸大錢、爭相投入美國市場。

一家金控主管說,金控旗下有銀行、證券和保險,一般投入美國市場,仍以美債部位最大,以第2季來看,買債大戶是銀行業,壽險業也有酌量買進。

金管會是在2015年第2季開始公布金控集團國內外曝險統計。曝險額包括拆存、放款與投資,又以投資部位最大。

2023年第2季底海外投資曝險前十大市場,依序是美國、大陸、英國、法國、南韓、澳洲、香港、日本、加拿大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上季底相較,僅香港排名往後退、被澳洲超車外,其餘均相同。法國和澳洲市場。

 
金控投資帳面損失 連三降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截至2023年第2季底統計,整體金控國內外投資帳上的未實現損失,從上季底的2,698億元,再度縮減到1,949億元,已連三季止血,其中國內投資率先「黑翻紅」,海外投資帳上虧損也僅剩2,235億元,顯示金控已逐步走出投資虧損泥沼,今年底前翻紅有望。

法人指出,市場料美國7月最後一次升息後,升息循環將告終,股債市將齊享利多、金控帳上投資有望翻紅,有助未來實現潛在股債資本利得,推升2023年全年金控獲利。

據統計,2023年第2季底金控海外投資評價減損降到2,235億元,已回到2022年美國升息前水位,國內投資評價更受惠台股大漲,率先「黑翻紅」285.5億元,終結近一年虧損,合計國內外帳上投資未實現損失僅剩1,949億元。

換言之,光三個季度,從去年第3季底逾1.24兆元的投資虧損、如今僅剩不到2,000億元,以六家金控旗下子壽險做債券重分類是最大功臣,台美股市齊揚也扮演助攻隊。

一家金控主管說,金控海外投資盈虧,多看股、債市臉色,第2季單季帳上減損僅縮小193億元,主因是第2季美債殖利率走揚、略為抵銷了台美股市齊揚的利多,使虧損縮減金額不如首季多。

金管會2日公布2023年第2季,金控集團國內外曝險情況。以拆存、放款、投資合計的海外總曝險額衝破26兆元大關達近26.19兆元,國內曝險額41.78兆元,均同步改寫該統計來新高紀錄,國內外曝險額67.97兆元、季增1.87%,即將邁入70兆大關。

前十大投資市場中,除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有投資帳上未實現利益41億元外,其餘九大市場仍全盤皆墨,惟其中美國和日本兩大投資市場,評價減損已連兩季縮減,最有機會「由虧轉盈」。

據數據顯示,金控投資美國市場,已從上季底投資減損784億元、降到550億元,虧損減少234億元,日本市場的投資減損也少了14億元降到4億元,其餘七大市場投資虧損卻仍持續擴大。

最不樂觀的是大陸和法國市場,投資虧損單季各增加17億元,6月底評價減損各為448億元和206億元。

業者認為,前者是因大陸經濟下行風險未除、後者恐是因歐洲大舉升息,導致投資仍陷虧損。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