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富豪馬斯克最新傳記「馬斯克」訂於12日出版,近來本書精華摘要陸續在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刊出,堪稱今年重磅級傳記。英國金融時報(FT)更直接訪問本書作者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談過去兩年來為撰寫本書貼身採訪馬斯克的這場驚奇連連的「狂野之旅」。 □
現年71歲的艾薩克森是美國赫赫有名的資深媒體人暨傳記作家,曾任《時代雜誌》(Time)主編和CNN執行長,更曾為達文西、富蘭克林、愛因斯坦等歷史大人物作傳,因此也受蘋果公司共同創辦人賈伯斯委託撰寫傳記。
但就連這位見過大場面、著作等身的作家都坦承,探索馬斯克的內心世界「與之前做的事截然不同」,整個過程有如一場「狂野之旅」,也讓他深思一些大問題:是否要有幾分瘋癲的特質,才能真正有創新力或是天才?如何制止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失控?
艾薩克森告訴FT資深記者邰蒂:「他(馬斯克)對我說,他自認為可能有躁鬱(bipolar)症—但不曾被診斷出來。但我認為,情況更複雜。」
寫馬斯克傳源起
邰蒂問艾薩克森,當初怎麼說服馬斯克同意為他寫傳記並貼身採訪?畢竟十年前寫賈伯斯傳時,這位蘋果共同創辦人願意敞開心扉無所不談,是因為他當時正在抗癌,並且重視自己能給這世界留下些什麼。但馬斯克正值壯年,仍在拚事業的狂熱期,為何現在肯說?
艾薩克森說:「2021年,我正為下一本書四處探尋題材,許多友人,包括彭博(Mike Bloomberg,彭博資訊創辦人),都建議我寫馬斯克。所以,有人幫我牽線,讓我們通電話,我們聊了一個半小時,我告訴他說,假如要我寫,我需要貼身採訪,而且你對這本書絕對沒有絲毫的控制權。」
像馬斯克這種控制狂,連生活中的瑣事都鉅細靡遺地掌控,會答應這種要求嗎?
艾薩克森點頭說:「他只說:『好!』然後問我,是否介意他告訴別人(關於這本書),我當然說不介意。」幾分鐘後,艾薩克森跟幾位朋友碰面,他們告訴他,馬斯克已經發了一則推文 — 就在兩人還在通電話的時候 —宣布艾薩克森將為他寫傳記,艾薩克森嚇一大跳。「那是第一個例子,我認為他非常的衝動。」
馬斯克為何同意?艾薩克森說:「他熱愛歷史,而且很自負,自認為可比歷史人物—他也想讓眾人訝異於他直言無隱、坦誠不諱的一面。」
狂野之旅
於是艾薩克森開始亦步亦趨跟隨著馬斯克貼身採訪,料想「這很簡單」,因為採訪對象聲勢如日中天,跟十年前他的兩家公司—特斯拉與SpaceX—險些在債務堆裡滅頂的景況天差地別。2021年時,特斯拉已賣出將近100萬部電動車,SpaceX也締造31次成功發射火箭升空的紀錄。運勢彈升,已讓馬斯克搖身變成全球首富,還被時代雜誌與金融時報評選為「年度風雲人物」,推崇他深具遠見,促成綠能運輸轉型和太空旅遊。
但艾薩克森說,「一切順遂,反而讓(馬斯克)變得不安」,「事情變得順利進行時,他就不喜歡了。他對戲劇性場面成癮」。所以,或許是出自於太無聊,馬斯克醞釀收購推特的計畫,這個社群媒體巨人如今已更名為X。艾薩克森說:「一聽說此事,我就明白,(身為他的傳記作者)我將有一趟艱鉅的旅程。我認為,那太瘋狂了— 馬斯克沒有同理心(empathy),所以推特並不適合他。」
收購推特的過程的確鬧得沸沸揚揚。2022年春季,馬斯克開價440億美元收購推特,從此陷入一場槓上推特員工、媒體、用戶和自由派政治人物的戰爭。但馬斯克沒把他的傳記作者踢開,艾薩克森說:「我周復一周坐在旁邊記筆記,在會議室裡旁聽每場企業會議,參與他的Zoom視訊會議,也跟他的孩子們一起用餐。」
例如,馬斯克最近創辦一家人工智慧(AI)公司的歷程,艾薩克森就全程旁觀。他說,馬斯克顯然希望這家AI公司能運用推特和特斯拉儲存的巨量數據,超越其他AI公司如OpenAI。對整個AI領域來說,這可能具有重大的商業意義。
貼身近觀馬斯克:思考如電腦、情緒狂擺盪
久而久之,馬斯克已習慣深夜打電話或傳訊息給艾薩克森,思索當天經歷的任何戲劇性事件。艾薩克森說:「馬斯克思緒多變,但他從未要求我別在書中提什麼事。」
不過,艾薩克森表示,在寫傳記的採訪過程中,他「學會不要填補他靜默的空檔」。他解釋:「有時,會議開完,會議室只剩馬斯克和我時,我會問他某個問題,而他沒回答,他會沉默個四、五分鐘,在想事情。對我們這些有時無法忍受靜默四分鐘的新聞記者而言,這很難受!」□
起初,艾薩克森對此感到困惑,但後來馬斯克名下公司Neuralink公司主管Shivon Zilis(已為馬斯克生下一對雙胞胎)告訴他:「馬斯克常投入批次處理(batch processing)— 電腦處理大量資訊的運算過程—所以他有時候會顯得恍神。」
這聽起來,像是說馬斯克像一台電腦般思考。但這種機器人似的分析過程中,又不時穿插著他瘋狂的情緒擺盪。艾薩克森說:「在我面前,他會變成多重的馬斯克人格。有時他變得實在很暗黑,變成格萊姆斯(馬斯克斷斷續續的女友加拿大女歌手)所謂的『魔鬼狀態』(demon mode)。他會發怒。但他隨後回過神時,會忘了他在魔鬼狀態時所做的一切,從傑基爾博士(Dr Jekyll)變成海德先生(Mr Hyde)。」
可不能是過量的K他命造成?艾薩克森不以為然:「我不認為是藥物問題—他這樣子已經很久很久了。」艾薩克森認為與「童年創痛」有關:馬斯克在種族隔離時代的南非暴力環境下成長,與父親的關係不睦,留下「覺得像是局外人」的陰影,覺得必須證明自己的感覺始終糾纏著他。□
受魔鬼驅使
艾薩克森形容馬斯克「受魔鬼驅使」(driven by demons),但指出許多絕頂聰明的創新者也像馬斯克那樣,被唯恐邊緣化的感覺折磨,不論是20世紀初置身於德國的猶太人愛因斯坦,或是私生子出身的達文西。
艾薩克森說:「馬斯克經歷情緒擺盪,從躁狂、深深的抑鬱到尋求冒險的亢奮。若不是他有那種尋求冒險的的瘋狂人格特質,就不會是讓電動車開上路以及把火箭送上軌道的那個人。」
「所以我的重點和結論是:所有人都有輕鬆和暗沉的一面,不論是達文西或任何人。我們抑惡揚善,但那些人格特質像絲縷般纏繞在一起,無法解開。」
簡單說:艾薩克森認為,馬斯克的「魔鬼」也是啟發他的天使。
問題是,馬斯克的「魔鬼」會不會變得無法駕馭?艾薩克森說:「我總覺得,那種強烈的躁狂會把他推下懸崖 —他太分身乏術了。」馬斯克現在掌管六家公司:社群媒體平台X(昔稱推特)、特斯拉、SpaceX、Neuralink、Boring Company和xAI。「我以為他會把推特給砸了。但每天早上我起床,卻看著它一天天變成他一直想要的X.com。」
有件事是確定的,馬斯克令艾薩克森驚訝不斷:他強烈的情緒,對工程技術執迷、專注成癮,政治立場變得愈來愈強烈。
但與一般認知相反,艾薩克森堅稱,馬斯克「不喜歡(前美國總統)川普—他認為川普是個騙子」。
寫完這本傳記,最後喜歡馬斯克嗎?艾薩克森停頓許久,才回答:「『喜歡』是個平淡字眼,無法描述馬斯克激起的強烈反應。有時,有他在身旁很歡樂;有時,他是個混蛋。我試著在書中呈現馬斯克所有的面向,讓讀者自行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