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沒給醫院資源減碳 邱泰源爆:總統致電罵彭�ㄘ�


【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聯合電子報
聯合電子報
2024/09/22 第8653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頭條
專題
話題
要聞
焦點新聞
政治新聞
經濟新聞
兩岸新聞
國際新聞
 
今日頭條
環境部沒給醫院資源減碳 邱泰源爆:總統致電罵彭啟明
記者林琮恩、葉冠妤、屈彥辰、李人聯合報
台灣醫療院所溫室氣體排放量達百分之四點六,高於全球平均值,衛福部長邱泰源昨天出席活動時自爆內幕說,賴清德總統曾為環境部未給予醫療院所足夠的資源,讓醫院執行減碳事宜「致電罵環境部長」。此話一出,立刻引發議論,環境部長彭啟明證實總統致電關心,將設法協助減碳。

醫院救人 未納入徵收碳費對象

台灣喊出「二○五○淨零排碳」,全球醫療院所皆屬碳排大戶,但礙於醫療院所「救人」特性,國內比照國外作法,未將醫療院所納入徵收碳費對象。

邱泰源昨天出席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年會,談到醫療機構ESG議題時,提及許多國家都將部分的碳費收入撥入醫療領域,幫助醫院執行ESG改革,但台灣目前無此規畫,認為環境部沒有給醫療院所足夠的資源,讓醫院執行淨零減碳。他更進一步透露,賴總統還曾「致電罵了環境部長」,他強調,衛福部將爭取碳費助醫院減碳,且一定不會放棄。

彭啟明:接獲賴總統致電關心

被點名的彭啟明證實,他有接獲賴總統致電關心,但不認為賴總統於電話中有責難,僅是討論。他說,邱泰源確實曾向他提及「希望部分碳費能撥入醫療領域」,且有醫界人士主張「氣候變遷導致生病的人變多」,當時他回覆邱泰源「那個錢(碳費)才一點點,衛福部錢比我們多」,且碳費用途也沒有醫療這個項目。彭啟明也說,環境部將與經濟部、金管會合作,導入保險基金,幫助醫療院所進行節能減碳。衛福部今年則是編列一千六百萬,推動醫療院所淨零碳排計畫,分三階段施行,目前在人員訓練、提升醫院對淨零的認知階段。

藍委批邱「把同級打成小弟」

不過,邱泰源自爆「總統致電罵環境部長」,引發在野立委質疑。立法委員王鴻薇認為,邱泰源為在外面邀功,不惜把同等級的彭啟明打成像小弟一樣,這代表政府根本不團結、部門之間溝通紊亂。再者,她更質疑,為何是賴清德打電話?這又非兩岸、國防事項,行政院長卓榮泰去哪裡了?根本不符合體制,坐實賴清德就是太上行政院長,卓榮泰只是傀儡。

環團也對此表示不滿,地球公民基金會、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環團,對於邱泰源的希望幫醫院減碳,卻找總統開罵環境部、爭取碳費撥補感到不解,也批評邱的言論顯示其對碳費制度不了解,且醫療院所已非碳費徵收對象,還跑來要碳費,且也不見衛福部規畫出具體減碳方式,若深入了解,可發現經濟部才是碳費收入的阻力,總統要罵應該要罵經濟部才對。

行政院說,邱泰源是強調內閣施政效率也求好心切。邱泰源昨天下午改稱,總統「不會罵人」,致電鼓勵性質居多,但有「念一下」要環境部協助減碳。

 
TOP
專題
冷眼集/邱泰源不顧行政倫理 與其告御狀不如助醫院減碳
本報記者林琮恩、鄭朝陽聯合報
衛福部長邱泰源自爆賴清德總統曾為環境部未給醫療院所足夠的減碳資源,「致電罵環境部長」,這席話除了顯露邱泰源不顧行政倫理的自大作風,還暴露他對醫療院所深度減碳的無知,若期待這樣的衛福部有淨零永續的思維,無異是緣木求魚。

基於行政倫理,部會之間若意見相左或有齟齬,通常在內部溝通,或請更高階的長官協調化解;邱泰源與賴總統同是出身醫界,關係自然密切,但在大庭廣眾下得意洋洋地爆料「環境部長被總統罵」,像極了小學生向老師告同學的狀,結果同學被老師處罰般地沾沾自喜,邱似乎是以老大自居,把環境部長看作小弟般地羞辱。

醫院是碳排大戶,一座中大型醫院等於一座工廠的排碳量,台灣醫療院所碳排又高於全球平均,理應是減碳重點。但環境部長彭啟明日前說了,基於醫院救人的特殊角色,不會對醫院課徵碳費,但仍希望醫院自主減碳。

由於醫療運作有不得不的需要,減碳尚且局限在節能一隅,醫界已紛紛表達醫院減碳遭遇瓶頸,亟待衛福部提出能深度減碳的淨零路徑與策略,甚至協助醫院「以大帶小」,引領供應醫材、藥品等醫療供應鏈參與減碳。

但衛福部僅編列一千六百萬輔導全台二萬家醫院做最初階的碳盤查,以台大醫院每年減碳就要花費八千萬來看,兩相比較實為杯水車薪,加上缺乏具體的減碳路徑,讓各家醫院無所適從。相較各部會想方設法要達成各自減碳的KPI,衛福部不但不思自身的減碳淨零計畫根本就還在起步,還急著把責任往外推,只會向環境部伸手要錢,不但仗勢欺人,更自曝其短。

減碳是事業無可迴避的責任,如果照邱泰源的思維,所有企業根本不必投注成本在製程及供應鏈減碳,統統坐等環境部給碳費再來做就好,這種毫無自主減碳觀念的部長,正是高倡永續的賴政府最大的危機。

減碳不一定得花大錢,事實上,彭啟明昨已出面說明幾種幫助醫療院所深度減碳的財務工具,好比各縣市政府常導入能源技術服務(ESCO),幾乎能以零成本為城市換裝LED路燈。

衛福部長與其樂於上演告狀的戲碼,不如多花心思找出務實的方法,協助醫療院所規畫減碳作為,邁向淨零,而不是讓賴清德總統的健康台灣元年,淪為部會互打元年。

 
TOP
醫院減碳缺少規畫 省18%就卡關
記者林琮恩、李青縈/台北報導聯合報
未列入徵收碳費的醫療院所,在國內外皆為碳排大戶,衛福部目前編列一千六百多萬輔導醫院減碳,卻還在初期階段,各家醫院僅能各顯神通。曾帶領小港醫院取得淨零標章的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郭昭宏說,醫院減碳著重在設備減碳與減少用電,但效果有限,減碳達到百分之十八已經是上限。

溫室氣體排放分為三個範疇,範疇一為「直接排放」,公司所擁有的設備,如廠房、設施、交通工具等,排出的溫室氣體;範疇二為「間接排放」,如外購電力、熱、蒸氣等能源;範疇三是「其他間接排放」,公司外部產生的間接排放,如下游產業鍊、員工通勤等產生的碳排放。

郭昭宏說,目前各家醫院都在想辦法減碳,通常節能、無紙化是醫院的第一步,以大同醫院為例,包含病歷等,整體無紙化比率已達七成以上,同步也從冷氣、醫療廢棄物等循環利用著手,但減碳量達到百分之十八就已是上限。

目前醫療院所執行的減碳方法多停留在範疇一、二,但醫院有七成的碳排來自「範疇三」,為供應鏈或其他間接的碳足跡。郭昭宏說,像南部醫院最需要加強「公共運輸」,無論是員工上下班或病患就醫,多數是自行駕車前往,使用大眾交通工具的比率低。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醫院用電量最大是冷氣空調,占整體用電的五成,其餘像是照明、醫療儀器各占一成五,而院內的用電減碳,則以節能作為出發,朝結合數位治理,並改善廢棄物處理、引進循環經濟等方式,全面啟動減碳行動。

台安醫院長黃暉庭表示,減碳雖應從節能起步,但必須要有系統性規畫,否則都是表淺作為。他向衛福部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資源分配要公平,不可著重醫學中心,且需給足誘因否則醫院減碳都只會停留在「節能」;二是醫院人員多缺乏減碳知能,衛福部與環境部應辦工作坊,建立問題溝通平台;三是台灣淨零發展缺橫向聯繫,且醫療減碳落後其他產業,盼由官方主導跨產業減碳交流。

 
TOP
手術麻醉氣體難以取代 減碳大難題
記者李青縈/台北報導聯合報
「碳排大戶」醫療院所雖未納入碳費徵收對象,但已陸續進行碳盤查,不少用電都可透過「節能」達到減碳目的,但手術中使用的麻醉氣體碳排極高,一公斤的地氟醚,相當於二五九○公斤的二氧化碳放量,且麻醉氣體臨床上難以取代,也成醫院減碳的一大難題。

據衛福部調查,國內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等,有半數是台電特高壓用電規模,其中醫學中心年用電量上看四三八○萬瓩,屬超級用電大戶,各家醫院目前皆以「節能」著手減碳,但麻醉氣體碳排量大,成醫院減碳棘手課題。

台大醫院麻醉部醫師洪明輝表示,常見麻醉氣體為七氟醚、地氟醚以及異氟醚三項揮發性氣體,其中七氟醚和地氟醚主要用在全身麻醉。依全球暖化潛勢值GWP推算,一公斤的七氟醚相當於一四四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地氟醚為二五九○公斤、異氟醚是五三九公斤。

麻醉醫學會理事長余黃平表示,麻醉氣體適用範圍廣,也能幫助手術患者能較快甦醒,使用氣體麻醉患者僅需五至十五分鐘即可恢復,但使用靜脈麻醉患者,需等半小時以上才會恢復,臨床上使用氣體麻醉比率遠高於靜脈麻醉,且肝腎功能不好或有共病者,使用靜脈麻醉會影響代謝功能,僅能給予氣體麻醉,氣體麻醉唯一不適用於氣管相關手術。

 
TOP
藍委:拖彭啟明墊背 無法遮掩衛福部怠惰
記者屈彥辰、王千豪、李人岳/台北聯合報
衛福部長邱泰源昨自爆賴總統曾為環境部未給足資源,讓醫療院所執行減碳一事,致電罵環境部長彭啟明,引發各方批評。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呼籲,此起事件牽涉到碳費,為何到現在還沒有辦法訂定出來,因為政府之間一團亂,企業不曉得怎麼辦,尤其是中小企業更慘,要如何因應?正本清源還是要趕快把碳費訂出來,不然一直延後上路就只是在逃避問題而已。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則強調,對於各產業的營業場所的減碳,例如節能或淨零建築都是淨零轉型的重要工作項目,行政院目前設有跨部會的協調機制,各部會也將積極協助業者。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表示,國際間邁步開展綠色醫療,強化公共衛生體系的氣候調適能力,台灣在推動醫療機構淨零碳排的路上,宛如身處石器時代,「各國已在外太空,台灣還在殺豬公。」

李彥秀說,前年三月國發會公布「台灣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十二項關鍵戰略絲毫未論及綠色醫療,有八個相關主責部會,衛福部則「被消失」。綠色醫療發展轉捩點的關鍵,今年度衛福部只編列不到兩千萬元預算,辦理減碳教育。輔導醫療產業進行減碳的具體工作仍在原地踏步。

李彥秀提醒,邱泰源把彭啟明拖出來墊背,把賴清德私人對話拿出來說嘴,雖可在醫療機構面前取暖,卻無法遮掩衛福部的怠惰,與行政團隊從過去到現在對醫療減碳的輕忽與無能。

 
TOP
環團批衛福部卸責:減碳丟給環境部
記者葉冠妤/台北報導聯合報
衛福部長邱泰源昨批評環境部未給足資源讓醫療院所減碳,更有意爭取碳費撥入醫療領域,引發討論。對此,環保團體一致認為,衛福部爭取碳費撥入醫療領域不合理,且減碳責任全丟給環境部負責,恐是卸責。

地球公民基金會議題部專員鄭泰鈞說,醫療院所想減碳,衛福部卻開罵環境部,還爭取部分碳費應撥入醫療領域,代表衛福部對碳費制度不夠了解。與其爭取碳費用在醫療院所,還不如要求環境部先把碳費收好,「邱部長如果願意了解,可能會發現經濟部才是碳費收入的阻力」,賴總統要罵,也是該罵經濟部長才對。

鄭泰鈞批評,醫療院所電力確實是一大問題,若要做到深度減碳,必須多管齊下,不會是環境部一個部會施力即可,像是綠建築、加裝屋頂光電等,也都跟內政部、經濟部有關,「淨零減碳絕對不會只是環境部的責任」。且醫療院所的主管機關是衛福部,環境部不可能越俎代庖,邱部長應好好想想,這樣放話有助國家淨零往前走嗎?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說,醫療院所已經不是碳費徵收的對象,還跑來要碳費,令人疑惑,且也看不出碳費撥入醫療院所的具體規畫。

他諷刺,醫療院所的用電量,相對製造業而言,其實沒那麼多,「經濟部是不是也要來吵?」建議若要談碳費收入運用,也必須跨部會協商,過去環團就主張排碳減量最直接衝擊是部分產業退場,因此碳費應該優先用在公正轉型。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專員沈宜臻強調,資源有限,大家都希望獲得減碳輔導、資源,不可能獨厚任一產業或單位,碳費用途該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其他國家碳費用途可能不是直接用在醫療領域,而是協助公正轉型,比如用碳費支持弱勢群體的醫療需求,比較少看到碳費價格完全用在支援醫療院所。

 
TOP
話題
藍連署提案增大法官判決門檻 綠:掐死憲法法庭
記者王千豪、蔡晉宇/台北報導聯合報
從國會改革修法到廢死的釋憲案,憲法法庭的判決爭議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為確保憲法法庭在審理重大案件時,能夠涵蓋多元的意見和觀點,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在立法院新會期再提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提高大法官判決門檻,從原先的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改成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而暫時處分也採取同樣的門檻,而且應附具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翁曉玲的提案原先未被列為國民黨立院黨團本會期優先法案,但現在已獲得廿三位國民黨立委連署,並且已列為優先法案,預計廿七日院會闖關付委。國民黨並已事先與民眾黨立委溝通,取得一定共識。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八成多民眾反對廢死,未來修法應充分展現民意。朱立倫另指出,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被提名人,多人表態支持廢死,是否表示連這一個為死刑設下重重路障的判決都不願意尊重,或是將來還打算翻案,他呼籲賴清德總統,應明確表態、正面回應。

至於國民黨是否會拒審大法官人事案,朱立倫指出,大法官絕對不可以成為酬庸的對象,不能成為顏色的代表人、意識形態的守護者,若真是如此,相信國會一定不會讓人事案過關。

此外,現行憲法訴訟法規定,憲法法庭審理法規範憲法審查及裁判憲法審查案件,應經大法官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參與評議,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才能做成判決。換言之,就算七名大法官被提名人被立法院封殺,也不會影響到憲法法庭的審理。

翁曉玲上會期提出憲法訴訟法修正草案,指「現有總額」係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所定的大法官人數,即十五位,本會期再加碼提出,將大法官判決門檻從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提高至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因此,若翁曉玲兩版修正草案順利通過,未來至少要有十位以上的大法官參與評議,且至少要有七位以上同意,才能作成釋憲判決及暫時處分的裁定。

若翁曉玲的提案修法通過,總統府提名的七名大法官人選又被立院封殺的話,剩下的八名大法官將不符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參與評議的規定,憲法法庭將形同停擺。

翁曉玲指出,憲法訴訟法的前身為「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最早的規定也都是三分之二出席,三分之二決議才會做成大法官解釋,可是憲法訴訟法制定之後,把原來的三分之二的同意門檻降到二分之一,所以現在很容易就通過大法官解釋。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藍白想透過修正「憲法訴訟法」摧毀國家民主憲政制度,直接插在台灣民主心臟中,讓台灣民主死亡,用這種方式掐死憲法法庭脖子,未免太狠了,民進黨絕對無法接受。

 
TOP
死刑釋憲 藍委:大法官以立法者自居
記者張宏業、王千豪、屈彥辰/台北聯合報
憲法法庭判決刑法殺人罪處死刑規定合憲,但設八道關卡,其中合議庭法官一致決被認為是「魔王級關卡」,引發議論;法界指出,大法官是透過極多的要件,一方面巧妙迴避違憲的結論,另方面實質限縮死刑適用,如果死刑的可能性限縮到趨近於零,即與廢死無異。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雖然死刑在名義上還是合憲,但大法官設下重重障礙,不管殺了人,或犯了多嚴重的罪、對社會危害有多大,可以不斷透過各種司法手段,形同廢除死刑。這對台灣治安史上,或是對台灣的社會道德標準、公平正義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說,如果大法官真覺得應該廢死,就大聲說出來,現在不此之圖,卻使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法,偷渡廢死,以為可以瞞過天下人耳目,可惡至極。不但以後不會有死刑的宣判,連以前的卅七名死刑犯都可以請求非常上訴,逃過死劫。

國民黨立委洪孟楷以十六字總結憲法法庭判決結果,即「八大關卡,文字遊戲,實質廢死,不是進步」, 一審、二審、三審的法官都要一致的判決,這已是「一票否定制」,且案情嚴重才能判處死刑,根本是設立條件,大法官以立法者自居,已經逾越大法官應有的權限。台灣有八成民意不希望廢除死刑,人民會告訴大法官,這跟台灣的民情背道而馳。

法界人士指出,違憲審查機制,本就可透過合憲性解釋的方式,增加法條本身沒有的限制或適用條件,讓適用機會變小、範圍減縮,從而取得合理性基礎。例如過去釋字六一七針對販賣、公然陳列猥褻資訊或物品的合憲性問題,就作出明確性作限縮,大法官認為,性言論表現與性資訊之流通,不問是否出於營利之目的,應受憲法對言論及出版自由的保障,猥褻資訊或物品只要能夠採取安全的阻隔措施,例如包裝、警語,即可販售。

另外,釋字六三○對刑法準強盜罪的強暴、脅迫定義,在於「難以抗拒」構成要件,大法官認為,只要足使被害人發生畏懼而抑制其抗拒即可,並非以被害人完全喪失抗拒能力為必要。

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認為,如果社會上多數人對死刑釋憲結果不滿意,只能進行修憲程序,但修憲有個困境,就是有極高門檻,我國憲法經歷七次修憲,最後一次於二○○五年,那時立委把現在修憲的條件定得非常嚴格,就是要全民公投,全民公投是要選舉人過半數同意才會通過,以台灣人口兩千三百萬人來說,困難度極高,兩年前十八歲公民權的公投就未通過。

胡博硯指出,民主國家就一定會發生憲政爭議,有爭議要去解決,而不是有爭議不解決,憲法法庭本質上沒有真正面對死刑問題,而是訴諸嚴苛的關卡程序,把問題丟給法院。

 
TOP
大法官幫死刑存廢爭議拆彈 綠營鬆口氣
記者周佑政、蔡晉宇、張曼蘋/台北聯合報
憲法法庭前天宣判死刑「有條件合憲」,民進黨內咸認,大法官成功替綠營長期憂心的死刑存廢爭議未爆彈拆除引信。黨內人士表示,釋憲結果並未廢除死刑,多數民意可以接受,而死刑嚴格限縮適用範圍,也符合世界潮流及民進黨長期以來主張的人權保障。

釋憲出爐後,府院黨和立院黨團表達尊重、也會提出相應修法,但據了解,綠營上下鬆了一口氣。有民進黨立委透露,前天下午三點釋憲結果一出,不少立委都表示判決非常「有智慧」,還有綠委在群組直言,「沒直接宣判死刑違憲,危機引信解除一大半」。

有民進黨立委私下說,台灣民意對死刑的高支持度,讓區域立委戰戰兢兢,若大法官宣告死刑違憲,民眾一定把不滿的帳算在執政黨頭上;所幸未發生「最壞情況」,在此大框架下,剩下的論述工作,就容易多了,民進黨已度過死刑存廢政治難關一大半。

王婉諭:理解但無法支持廢死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表示,死刑是台灣社會的情緒出口,「如果再犯?被害人的正義呢?」、「如果不死,怎麼還給被害人正義?」諸多疑問衝撞她的世界,但被害家屬心中陰影,不會因判決消失,「我理解廢死,但無法支持廢死」。

王婉瑜表示,小燈泡案事發八年來,被問過無數次對死刑看法,她和小燈泡在這場釋憲辯論也被提及好幾次,這次決定勇敢面對。她表示,死刑就算能解決有問題的人,卻解決不了問題,但國家都讓她有種「只要判死刑,國家責任就完美」的感覺,被害者家屬心中陰影,不會因判決而消失。

王婉諭強調,死刑在台灣有非常高支持度,有人基於應報理論、希望發揮威嚇效果、希望犯罪者永遠與社會隔絕,死刑也是台灣社會的情緒出口,但國家責任就是設法解決這種不安全感的根源,等到國家讓她有訴請極刑外的選擇,或許是她支持廢死的那天。

 
TOP
要聞
美媒:美將對台軍援183億元 史上最大規模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美國「國防新聞」廿日引述消息人士報導,美方即將提供至今最大規模的援台包裹。另外,五角大廈還正致力第三批對台的「總統撥款權」援助。美國政府計畫在拜登明年一月廿日卸任總統前,完成這些援台項目。

多位國會助理及一位美國官員說,美方正在提供台灣五點六七億美元(約台幣一八三億元)軍援最後階段。實際上該包裹總值,幾乎是去年三點四五億美元援台包裹的兩倍。該報導稱,台灣是美中關係最微妙又棘手的議題,此舉勢必令中國「受挫」。

拜登政府將用其現有最快速的工具提供援助,即直接運交美方庫存,而美國目前支持烏克蘭自衛的程序同樣以此為主。該援台包裹已獲五角大廈批准,現在只等美國總統簽署。

匿名的一位幕僚和一位官員表示,拜登很可能將在美國二○二四財年於本月底結束前,批准此一迄未見諸媒體的包裹。

一位婉拒詳述的美國官員指出,這項對台的安全援助包裹將提供訓練、庫存、反裝甲武器、防空與多領域態勢感知所需經費,也將包括無人機。無人機正是美台為對抗中國龐大軍力所採的不對稱戰略個中關鍵。

這種模糊性是美國援台的典型特徵,鑒於事涉敏感,美國鮮少詳細討論援台議題。五角大廈及白宮國安會均不願對此一消息置評,僅重申美國有權支持台灣自我防禦,這是美國歷屆政府的長期政策。

一位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發言人聲明「對此沒有評論」,台灣將持續提升防衛能力,並與美國密切合作,以積極維護台海和印太的和平穩定及繁榮。

為加快支持台灣的腳步,美國國會授權行政部門每年從美方庫存,提供台灣總值最高十億美元的安全援助。然而,美國國會議員並未為五角大廈編列一筆確切數額的預算,美國國防部至今也不願提供其無法更換的裝備。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去年就進一步的援台包裹進行辯論後,他就在沒經費下暫停提供任何更多的對台援助。但在美國國務院和白宮的部分人士支持下,這筆經費四月到位。

多位官員提到,五角大廈最初規畫的總值較少,但在拜登政府今夏進行的跨部會會議中,多位高官認為有必要調高而增至五點六七億美元。

四月美國國會一項法案要求行政部門向印太國家進一步提供廿億美元的長期安全援助,其中十四億美元的包裹援台,今夏已獲批准,但從未公開。

 
TOP
志願役人數6年新低 戰鬥部隊編現比多低於8成
記者李人岳/台北報導聯合報
立法院預算中心最新報告指出,國軍的志願役人數到今年六月底已經創下近年來的新低,包括外島步兵部隊在內的多數第一類戰鬥部隊,編現比都低於八成。預算中心警告,國軍多項軍購將陸續結案,為確保有足額的操作人員,軍方應妥善思考如何因應志願役人數不足的問題。國防部回應,正朝「減少人力流失」、「提高留營意願」,及「提升招募成效」等三面向努力。

立法院預算中心評估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指出國軍志願役人數在二○二一年底達到近年人數最高的十六萬四八八四人後,但人數持續下滑,到今年六月底為止,志願役人數已減為十五萬二八八五人,是二○一八年底以來的人數新低。

預算中心進一步指出,今年六月底為止,包括陸軍的外島步兵、機步、砲兵、裝騎、戰車和反裝甲部隊;海軍陸戰隊步兵營、戰車營、砲兵營各連及守備中隊、運輸車部隊、砲車部隊、防備連及飛彈連,海軍各艦艇部隊、戰術偵搜大隊及海鋒大隊,空軍防空飛彈部隊及憲兵二○二指揮部等領取戰鬥加給的第一類戰鬥部隊,編現比都不到八成。

預算中心提醒,未來幾年有多達十一項對美軍事採購及戰機採購、海空戰力提升等兩項特別預算都將陸續結案,國防部應妥善思考如何因應志願役人數不足的現況。

國防部回應,近年受少子化趨勢及社會企業爭才及組織編裝調整等影響,衝擊留營及招募工作,自一一一年起志願役人力呈下降趨勢,確實有部分主戰部隊編現未達八十%。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國軍軍職人員的編制數應已增為十九點七萬人,以國防部原本規定的「編現比」九十%為標準,志願役人員應有十六點九萬人,今年六月的十五點二萬人顯示志願役缺員達一點六萬人,可想像主戰部隊的志願役人數已嚴重不足。

 
TOP
冷眼集/兵不夠 武器再多也沒用
本報記者李人岳聯合報
立法院預算中心提醒國軍志願役官兵的人數已經跌至近年來的新低,同一時間美國華府傳出拜登政府即將批准另一項金額達約新台幣一八三億元的對台軍援,在高額大量軍售、軍援的背後,國軍到底有沒有足夠官兵操作新擴編的武器裝備?恐怕是更現實嚴肅的問題。

國軍員額、編現比,始終都是關心國防者的焦點,似乎也成了軍方高層不可說的祕密,先前媒體追問國軍員額現況,國防部解釋配合一年期義務役實際入營人數和受訓、服役需求,會彈性滾動檢討編制,「目前沒有固定數字」。

如今立院預算中心公布,到今年六月底的志願役人數已經創二○一八年底以來的人數新低,編現比低於八成的第一線戰鬥部隊,包括外島步兵、本島裝騎、裝甲、陸戰隊、艦艇等部隊,說穿了,幾乎等於所有戰鬥部隊都缺員。

同一時間,華府傳出美國總統拜登即將簽署另一項對台軍援案,據傳項目包括訓練、庫存、反裝甲武器、防空和及無人機等。但現也傳出原定今年底將運交的首批「火山」陸上佈雷系統延到二○二六年到貨,是近一周以來繼軍方公布的F-16 Block70戰機及Mk-48重型魚雷後,又一項將遲交的軍購項目。

華府一方面拋出新高金額的軍援案,但卻始終無法確保目前排隊中的軍售項目能不能如期、如數、如質到貨?而國軍眼前更嚴肅的問題,除了基層部隊志願役官兵的流失外,也要面對一系列預計到貨的武器裝備以及即將擴編的海軍濱海作戰指揮部等新單位,恐缺乏足夠人力操作的窘境。

軍方除了歸責少子化和外界職場競爭外,如何改革內部組織文化、思考檢討志願役、義務役部隊編裝等,恐怕更是千頭萬緒的工作。

 
TOP
台美無人機談合作 打造非陸供應鏈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英國金融時報廿日報導,台美計畫展開雙方無人機業者間合作,這是雙方打造不仰賴中國大陸供應鏈的作為之一。

廿六家美國無人機系統及反無人機系統的製造商主管,廿二日將齊聚台北,和台灣的無人機業界主管、負責軍購與研發的軍方官員,還有其他研究人員及工程師開會三天。該美方訪團成員也包括美國商務部、五角大廈國防創新單位的官員,以及五角大廈微電子研究與工程部門主管謝諾伊。

中國大陸無人機產業規模全球最大,這次台美合作打造無人機供應鏈的交流,凸顯有更多和更廣泛產業開始「去風險」的作為。

雖然多個西方國家尋求減少對台灣晶片製造商的仰賴,但此次交流也反映出台灣擁有的技術,有助其在全球供應鏈占有至關重要的一席之地。

該訪團此行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讓美國業者尋找中國以外的零組件供應商或製造夥伴。訪團成員有生產「彈簧刀」自殺無人機的美國空境公司,台灣也正採購七百多套的彈簧刀。還有美國反無人機系統供應商Dedrone及美國知名軍火商諾斯洛普格拉曼。

 
TOP
焦點新聞
學校強制要穿制服 民團:當軍隊管
記者洪子凱、林麗玉、楊正海、林佳聯合報
極端天氣下,夏天屢創高溫,家長抱怨學生一到校就全身汗,制服吸汗差、難散熱,但到了冬天,制服也不保暖,學生常要多穿好幾件如包肉粽,「夏熱冬冷」的制服已成上學酷刑。民團也指出,強逼學生穿制服,「根本把校園當軍隊在管」。

教育部訂有「學生服裝儀容管理原則」授權學校決定學生是否穿制服上學,但多數學校仍強制學生穿,以雙北為例,公私立高中以下有制服規定的學校約占九成。

北一女三年級學生黃郁淨說,北一女學生即便上大學、出社會,都還是會留著制服,每個人都發自內心喜歡北一女,以念這所學校為榮,才會將制服穿在身上,就算有一天學校不要求穿制服,她相信這個傳統仍不會變。

但她也說,其實北一女制服材質並不好穿,加上深綠吸熱,一天下來常滿身大汗,學校還規定須穿校服才能進行政處室。

建國中學班聯會主席楊家賢說,他認同制服有存在必要性,但日常上學仍應以舒適為主,加上制服通常沒短褲,面對夏天炎熱天氣,通勤、走路就滿身汗,剛到學校就很不舒服,也可能影響學習。

有國中家長表示,開學前要買好制服、運動服,冬、夏一次買齊要價六、七千元以上,但聚酯纖維為主的材質穿起來不舒服,明明市面賣的涼感、機能衣也不貴,不知為何學校採購的制服總是挑不透氣、悶熱的材質?且一出汗衣服就貼住皮膚,女學生內衣線條原形畢露,會很尷尬。

也有家長說,制服外套有厚、薄兩種,但厚外套在冬天還是不保暖,要再買羽絨衣,一件中度保暖的羽絨衣也要數千元。

另有家長說,教育部明明就規定不能對服儀規定處罰,但許多學校規定除了上體育課外都要穿制服到校,還有變相的罰則,例如當值日生等,女生更被要求只能穿裙子不能穿褲子,若向老師反映,老師會覺得孩子「不服管教」、處處針對,與當今教育理念違背。

有校長說,穿制服能從小培養紀律,未來工作也可能要穿制服,表達團隊的一致認同感,也是種學習過程,學校比較好管理,以防陌生人進入校園,另在求學階段較不會因為衣服有貧富落差。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制服象徵威權文化,存在意義並非服務學生,而是為了管理者管理秩序,透過穿制服讓學生融入團體,把團體放在個人之前;但站在以教育為主體的立場,穿制服非教育議題,不該把校園當軍隊管理,校園文化應有所突破。

 
TOP
專家:可保留制服 但不硬性規定
記者林麗玉、鍾維軒、邱書昱、李承聯合報
穿不穿制服引論戰,專家、民團認為,隨著學生愈來愈主張穿衣的自主權,多數學校仍靠制服方便管理校園安全,化解衝突的作法可以保留制服,只要求學生在重要活動場合時穿,其餘可讓學生自由發揮,訂下辨識學生的方法即可。

台灣多元教育家長協會理事長蕭素英認為,日治時期開始要求穿制服,甚至還要繡名字、學號,隨著教育鼓勵多元開放,各校校服需求不同,例如國小、國中是安全考量比較多;但高中則多傾向對學校的認同度。

蕭素英說,學生年紀愈長,更希望有選擇穿衣的自主權,校服規定的確應有更多討論,安全及服儀管理可用技術解決,回歸各校去討論,只是討論過程還是要注意是否符合多元開放,甚至依照性平教育法,學校不可以因個別學生不遵守生理男、想去穿女生制服而被懲罰。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認為,學校還是可以保留制服,但不用強制學生一定要怎麼穿,校方能要求學生參與重大集會時穿校服,適度保有學生的穿著自由,也不會徒增管理困擾。若要一口氣廢除校服、全面穿便服,各方面都衝擊過大,學生反感的是因服儀被懲罰,若沒有懲罰,就不會因為規定而反感。

張育萌認為,現在大部分學校會強制學生統一購買制(校)服,但的確有些服裝幾乎不會穿到,如領帶、領結、西裝外套等;學校可採折衷方式管理,例如開放學生在校服內能有自己需求的服裝。

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說,有些學校還是希望學生穿制服,主要出於在校園內好辨識、管理,其實校園有圍牆、警衛,制服發揮作用不大,且就算到外參加比賽,大多學生也是穿班服、運動服。

湯志民說,學校可採折衷辦法,讓各班去設計班服,選擇自己喜歡的樣式、材質,再把校名放上去,同樣有辨識效果,學生也能發揮創意,若正式典禮,再考慮讓學生可以統一穿制服,但無論如何都不必為不穿制服去責難孩子。

 
TOP
921地震25周年 賴總統:成立2會強化災防
記者趙容萱/台中報導聯合報
昨天是921地震25周年紀念日,賴清德總統昨到921地震教育園區,走過被保存的車籠埔斷層錯動扭曲的光復國中校舍,依然怵目驚心。賴總統說,因應氣候變遷與複合式天災挑戰,政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全社會防衛韌性等委員會,強化防災。

台中市長盧秀燕昨出席全民防災日活動,也到同一園區,但未與賴總統同台。盧與當年才6歲、受困86小時獲救的張景閎,共同感謝國內外救災團隊。

25年前的9月21日凌晨1點47分發生921地震,震央在南投集集,芮氏規模7.3,全台有感釀重大傷亡;9月21日也成為國家防災日。台中霧峰的光復國中因為車籠埔斷層錯動,校舍扭曲變形,操場跑道因斷層線經過隆起,校區被保存成為地震教育園區。

賴總統昨走過扭曲錯動的校園建築,驚天大震彷彿歷歷在目。賴總統說,25年前車籠埔斷層畫過光復國中校園,至今仍怵目驚心;面對全球氣候變遷,以及複合式天然災害,他特別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強化災防體系因應。

賴清德說,過去台灣受國際救援,現在已是亞太重要的國際救援隊,拿到聯合國認證標準,領有國際證照的搜救犬有53隻,去年土耳其大地震,台灣搜救隊第一時間抵現場救援。

盧秀燕昨也到地震教育園區參加國家防災日活動。盧與張景閎同台,感謝國內外救援團隊。張景閎當年才6歲,被瓦礫掩埋86小時後,韓國119救助隊發現後,挖掘7小時奇蹟生還。

張景閎昨說,當晚地震發生後,眼前一片漆黑,沒有空間可以活動,不知昏睡多久,直到眼前出現強光,才終於被韓國119救助隊救出,他要感謝國內外救難單位的救命之恩。

盧秀燕說,當年地震造成重大傷亡,大台中死亡超過1200人,當時東勢對外要道僅有台三線,道路中斷影響救災,市府花費百億蓋東豐快速道路,另斥資15億元興建跨大甲、外埔的甲埔大道,都是救援生命線。

 
TOP
政治新聞
立院新會期陳世凱被盯上 綠憂成為突破口
記者張曼蘋/台北報導聯合報
立法院開議後,國民黨立委傅□萁開質詢第一槍,質疑交通部長陳世凱的任命是否用人唯親。陳自任交通部長後,不僅綠營內部異音,派系大老也示警,賴清德總統手邊已無人才可用,這是很嚴重的危機。綠委憂心,國會藍白恐聯手猛攻陳世凱,背後劍指賴清德,成開議後的打綠破口。

陳世凱曾任台中市議員、賴清德總統競選總部發言人、行政院發言人,卻未有交通相關背景。陳世凱月初剛上任就失言,說要加強執法、增加見警率,以改善行人死亡人數增加,引發基層警不滿,而民團更拿出「交通三E」工程、教育、執法,糾正要保護行人,應盡速加強工程、教育兩個E,而執法才是輔。

一名綠委表示,陳世凱是這個會期中唯一的新人部長,從原本只有議員資歷、立委也未選上,如今卻一下站在國會殿堂備詢,再加上交通「水很深」,若自身沒有高度專業背景,實在難讓底下的人信服,且要如何解決台鐵公司化後漲票價、低薪等爭議,勢必會迎來國會內外鋪天蓋地的挑戰。

一名派系大老則說,賴清德雖然有自己的用人風格,但交通部長一事,讓黨內該擔憂的是賴的手邊已沒有人才可以用,才會由陳世凱出任,這將是很嚴重的危機。

另一名綠委坦言,起初聽到人事十分訝異,「怎麼會跳級得這麼快」,黨內很多人也對此事不解,若沒有交通專業,可能不小心就碰到紅線,「難道民進黨真的沒有人了?」但即使如此,相信民進黨質詢時還是會忍著,畢竟藍白未因柯文哲事件有疙瘩,勢必會劍指陳世凱,一定要守住這個成為破口的可能性。

黨內人士則緩頰,各界對陳世凱還不熟,雖然會引發各黨的好奇,但若陳能挺過會期質詢的考驗,「說不定也是有機會成為大黑馬」。

 
TOP
新聞眼/賴清德用人專斷 黨能團結一致?
本報記者張曼蘋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執政後,獨斷獨行的用人哲學,絲毫沒有考慮到民進黨內的感受,交通部長陳世凱的上任,更是加深黨內疑慮,面對藍白在國會緊密合作,民進黨團力圖更團結,只是光交通部長的任用,黨內都雜音不斷,在需要全黨齊心的環境下,民進黨真的能團結一致砲口對外?

個性「主戰」的賴清德,日前在開議第一天夜宴黨內立委,並當面提醒黨團成員在新會期的責任重,甚至也說重話「在野黨非理性杯葛,會受民意的嚴厲批判」,賴清德雖強調「國家只有一個」,先前也希望透過固定派系便當會,弭平派系鬥爭,卻未意識到黨內的不安氛圍已蔓延。

賴清德用人唯親已不是祕密,只是此次由不具交通專業的陳世凱出任交通部長,看似跳脫「交通幫」思維,但若交長連改善行人死亡數,都只能說出見警率增加的老舊思維,甚至還只是停留在議員格局,要如何解決水很深的台鐵公司化、蘇花鐵公路難題,要拿出什麼專業來帶領全台灣重要交通工程向前邁進,還是恐讓國會面臨更多危機?

新會期加上預算會期,藍白就聯手把政府總預算案包裹式退回程序委員會,想必四大預算案、人事同意權案等也會用各種理由退回。

可想而知,陳世凱在本會期備詢台上,勢必面臨藍白大量質詢交通部沉痾難題,試圖藉此作為打綠的突破口,傅□萁第一天就拿陳世凱人事綁花蓮鐵路,就是在野黨進攻的起手式。

新會期開始,籠罩在民眾黨柯文哲風暴下,但隨著時間柯文哲關注度漸低,藍白若持續聯手、用「新黨國體制」找出國會的第一道破口,恐也是賴清德自釀風暴而起。

 
TOP
賴清德指在野非理性杯葛 朱立倫:總統不應造成對立
記者蔡晉宇、王千豪、屈彥辰/台北聯合報
賴清德總統夜宴民進黨立委,指在野陣營退回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是非理性杯葛,會受到民意的嚴厲批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天表示,賴清德從頭到尾都是賴清德,充滿鬥性,但尊重國會是世界民主國家的共同責任。

朱立倫批評,賴總統不斷攻擊在野黨,不斷攻擊國會,不斷造成朝野對立,絕非台灣之福,這也不是一個總統該做的事情。可是反守為攻的是賴清德,攻擊在野黨的是賴清德,甚至要檢驗在野黨的也是賴清德。

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表示,民進黨獨裁傲慢、藐視民意、藐視國會,退回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剛好而已。過去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立委不斷用「重付表決、記名表決」議事杯葛手段阻擋法案通過,開議當天在野黨將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退回程序委員會,卻不見民進黨進行議事拖延杯葛,甚至連發言反對的都沒有,難道民進黨政府的傲慢與獨裁,連執政黨的立委都看不下去了嗎?

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藍白為了討好特定選民,強行通過適法性大有問題的肉桶法案,更無理退回總預算,無差別式的攻擊,為了對抗民進黨,不惜毀了國家。

 
TOP
立法院8委員會召委 民眾黨掛零
記者蔡晉宇、王千豪/台北報導聯合報
立法院前天開議,本周將選出新會期八個常設委員會的召委,預料藍綠仍維持在每個委員會一席召委的格局,儘管藍白曾私下接觸,討論國民黨禮讓民眾黨一、二席可能性,最終破局,新會期排案權仍掌握在藍綠。

民進黨立院黨團剩司法及法制、衛生及環境委員會,仍未確定人選。據了解,六個委員會已決定人選,分別是內政委員會張宏陸、交通委員會陳素月、經濟委員會邱志偉、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范雲、財政委員會賴惠員、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王定宇。

國民黨各委員召委也大致底定,內政委員會徐欣瑩、交通委員會魯明哲、經濟委員會呂玉玲、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萬美玲、財政委員會陳玉珍、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蘇清泉、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吳宗憲、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馬文君或黃仁。

 
TOP
經濟新聞
外媒:高通洽談收購英特爾
編譯葉亭均/綜合報導聯合報
晶片巨擘高通(Qualcomm)傳出近日已向同業英特爾(Intel)洽談收購事宜。如果談成,將是近年來最具震撼性、影響最重大收購案之一。此時正值英特爾深陷成立五十六年來營運最窘困危機時期。

這項消息最初是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並指出這樁交易遠非定局,就算英特爾接受,龐大交易規模也勢必引發反托拉斯審查。高通為了敲定協議,可能傾向於把英特爾的部分業務賣給其他買家。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高通執行長艾蒙親自參與收購英特爾的協商;另一名消息人士說,艾蒙一直積極研議收購英特爾的各種選項;第三名消息人士說,高通尚未向英特爾正式提出收購要約。

彭博資訊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高通近日向英特爾提議「善意收購」,洽談內容是收購整間公司,但也不排除只收購或賣出英特爾部分業務。路透九月初曾報導,高通正探尋收購英特爾IC設計部門的可能性。

英特爾股價二十日收盤勁揚百分之三點三至每股二十一點八四美元,高通下跌百分之二點八至每股一六八點九二美元。高通和英特爾的公司代表不願置評。

雙方若確實談成併購,將是歷來最大科技公司合併案之一。英特爾目前市值約九百億美元,高通市值約一千八百五十億美元。

英特爾股價 今年已跌掉56%

英特爾曾是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但近年深陷頹勢,今年加速惡化,營收正朝向連續第三年萎縮。由於投資人對英特爾巨資投入晶圓代工領域感到懷疑,股價今年以來暴跌百分之五十六。

高通是智慧手機晶片的領先供應商,英特爾的強項則是PC和筆電晶片。然而,有別於英特爾,高通並不自行生產晶片,而是仰賴台積電、三星等業者代工生產。

錯過AI列車 江山讓給輝達

英特爾也錯過了讓華爾街為之瘋狂的AI(人工智慧)熱潮。像是ChatGPT這類先進的AI程式大多都在輝達的繪圖處理器上運作,而非是英特爾的中央處理器。根據分析,輝達在這塊高速成長的市場中,市占超過八成。

這起可能的合併案可能面臨反托拉斯疑慮和國安考量。英特爾和高通在中國大陸都有業務,兩家公司都曾有交易案遭中國大陸反托拉斯當局阻撓,包括英特爾試圖收購以色列高塔半導體破局,高通要收購恩智浦半導體功敗垂成。

其他半導體業的大型收購案也屢屢面臨難關。博通在二○一七年提出以逾一千億美元收購高通,當時的川普政府在隔年以國安疑慮為由予以封殺,原因是那時候博通的總部位在新加坡;在二○二一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以反托拉斯為由,訴請阻止輝達嘗試收購安謀(Arm),該案在二○二二年被取消,因為還面臨來自歐洲和亞洲的監管壓力。

 
TOP
新聞分析/一代英皇 站在命運分岔口
本報記者鍾張涵聯合報
從昔日的晶片王者到如今陷入裁員風波、削減資本支出,英特爾的市值在短短一年內從超過兩千億美元銳減至不到一千億,甚至面臨被排除於道瓊工業指數的險境。這家曾經主宰全球科技市場的巨頭,現在站在命運的分岔口,面臨恐遭高通併購局面。

不久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仍信心滿滿向外界宣告:「所有人都會持續關注我們。我們必須為每一分進步奮鬥,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展現出強大的執行力。」他強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批評聲音消失,展現英特爾的真正實力。」然而,話音未落,市場上卻傳出英特爾恐被高通併購的消息,讓局勢更加撲朔迷離。

英特爾上周還宣布一系列重大戰略調整,包括將晶片代工廠設立為獨立子公司,推遲德國與波蘭工廠的建設計畫兩年,暫停馬來西亞的製造計畫,直到需求復甦為止。此外,英特爾也計畫在年底前將辦公地點減少三分之二,顯然意圖壓縮成本,為重回巔峰努力。

據季辛格的轉型構想,英特爾計畫將晶片設計與晶圓代工業務分割,讓設計部門擺脫內部生產束縛,靈活選擇最佳代工廠,而晶圓代工則可獨立運作,無需依賴內部訂單。但「經濟學人」日前分析批評,英特爾試圖重新掌握摩爾定律的制定權根本是「妄想」。一分析師直言,英特爾的代工服務成本難與台積競爭。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英特爾在九月推出的Lunar Lake筆電晶片擁有卓越AI功能,卻不得不依賴台積電代工;曾象徵英特爾輝煌歷史的「Intel Inside」和「Intel Core」標籤,如今面臨冷冽挑戰。多年來,高通一直主宰智慧型手機處理器市場,但它也將目光投向PC,積極推動以Arm架構為核心的AI PC,並試圖打破由英特爾與微軟長期主導的「WinTel」聯盟。

高通對英特爾的PC設計部門和IC設計業務表現極大興趣,成功併購,能同時掌握ARM與X86架構,進一步強化競爭力。高通車用業務也有望與英特爾旗下自駕軟硬體技術廠Mobileye結合。但若高通完成併購,極可能將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業務切割銷售,英特爾面臨被拆售。

季辛格回鍋三年苦心經營,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期間還來台固樁,說出「IT其實指的是Intel和Taiwan」以示與供應鏈的情誼,他如今跟著一代晶片巨擘走到十字路口,命運如何,都牽動全球科技與AI晶片的未來。

 
TOP
兩岸新聞
何立峰籲美副財長 妥處彼此關切
記者廖士鋒/綜合報導聯合報
在美國對大陸加徵的電動車等多項新關稅即將於廿七日生效前夕,美國副財長尚博近日訪問北京,與陸方再度就經濟議題舉行對話,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向美方強調雙方應保持經濟領域溝通交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妥處彼此關切」。

據大陸財政部消息,「中美經濟工作組」十九日至廿日在北京舉行第五次會議,由大陸財政部副部長廖岷與尚博共同主持,兩國經濟領域相關部門「到會交流」。雙方就兩國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應對全球性挑戰、雙方關切等議題進行「坦誠、務實、建設性的溝通」。大陸並就美對陸加徵關稅、對陸投資限制、涉俄制裁、打壓和影響陸企利益等「表達了嚴正關切」。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廿日會見尚博一行時表示,雙方應「保持經濟領域溝通交流,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妥處彼此關切,推動中美經濟關係穩定健康發展」。

美國財政部官網則提到,雙方首先就支持兩國內部與全球經濟平衡成長的政策交換了意見,美方關切大陸經濟「某些領域產能過剩加劇」的跡象、非市場政策及其對美國工人和企業的影響、陸企支持俄國對烏戰爭等。雙方就國內宏觀經濟前景交換看法並討論合作領域,包括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債務和融資問題。

央視旗下「玉淵譚天」昨天表示,舉行會議的同時,美國聯準會開啟四年來的首次降息,幅度達五十個基點,「或許意味著聯準會判斷美國經濟已經存在衰退風險」,對於這些風險,「中方需要了解、溝通清楚,中美雙方也要共同尋找化解風險的手段」。

據指出,此次會議陸方由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央行官員參會;美方則是由財政部、聯準會官員參與。

 
TOP
日副外相擬赴陸 談日童案
記者廖士鋒/綜合報導聯合報
深圳日童遇害案,已從社會案件升級為政治事件,日本外相上川陽子昨表示,針對此事計畫近期派遣副外相到大陸,將在政務層面進行溝通。日學者則稱,該事件對日中關係的影響是「無可避免的」,包括先前的一些事件,「盡量不去中國」已成日本社會主流考慮。松下已允許在陸員工及家屬「暫時回國」。

深圳日僑學校一名十歲男童在「九一八」當日於校門口僅兩百公尺處遇襲不幸身亡,輿論一路延燒,對大陸與日本關係的衝擊也更加明顯。日經中文網報導,日本外相上川陽子昨天在記者會上表示,對男童被刺身亡事件,「我們通過包括大使級別在內的多種管道,強烈要求中國方面對此事件的事實進行明確說明,並確保孩子們的安全」。

大陸外交部門已多次表達痛心遺憾並向男童的父母和家人表示誠摯慰問,大陸官方強調「這是一起個案」,大陸「一直並將繼續採取有效措施」,保障所有在陸外國公民安全。

這起事件勢將衝擊北京與東京關係。大陸駐日大使吳江浩日前被召至日本外務省警告「如果不能保障在華日本僑民的安全與安心,將影響日中關係根本」。

多家在陸日企積極研議應對措施,松下控股已允許在大陸的派駐員及家屬「暫時回國」,由公司付費。

今年六月蘇州日僑學校一對日本母子也被一名中國男子持刀襲擊受傷。英媒BBC援引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林泉忠分析指,深圳日童被害事件對中日關係的影響是「無可避免的」,加上此前有受大陸邀請赴陸的知名學者在官方安排的酒店被警方帶走,種種事件使「盡量不去中國」成為日本社會主流的考慮。

部分在日陸籍人士在一份連署聲明則提到「中國長期以來盛行的極端民族主義及仇日教育,遮蔽了一部分中國人對日本的認知,甚至放縱了矇昧與罪惡」。

目前大陸持續管控「仇日」言論,社交平台「快手」已針對九十餘個發布「不實有害信息,蹭熱炒作,煽動中日對立」的帳號予以查處。

 
TOP
國際新聞
李在明被控散布假消息 求刑2年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韓媒報導,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廿日起訴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指控他競選總統期間散布虛假訊息,涉嫌違反公職選舉法,求刑兩年。

檢方認定,李在明為當選總統反覆對全體國民說謊,嚴重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向,茲事體大。他廿日為本案最後一次出庭時喊冤,首爾中央地院預定十一月十五日宣判。

李在明是現任國會議員,曾任京畿道知事,前年代表該黨參選總統,最後以不到百分之一的得票率差距,敗給現任總統尹錫悅,而據「韓國蓋洛普」九月最新民調,對尹錫悅施政表現感到滿意的南韓民眾只剩兩成。若李在明被判處徒刑,就將喪失國會議員資格,並被褫奪今後五年的被選舉權,這將使他無法角逐二○二七年總統大選。共同民主黨還必須歸還上次大選收到的四三四億韓元競選資金。

 
TOP
以色列放話 還要再轟炸真主黨
編譯茅毅/綜合報導聯合報
以軍表示,廿日空襲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消滅包括真主黨精銳的拉德萬部隊作戰指揮官阿基爾,以及另一位高階指揮官瓦赫比在內,共十六位當時正在開會的該部隊指揮官。以軍廿一日並宣布將對黎國境內的真主黨目標發動新一波空襲。

美聯社廿一日報導稱,這是數十年來以色列對貝魯特造成最多傷亡的罕見空襲。據黎國衛生部統計,廿日的空襲已造成卅七人死亡、六十八人受傷。由於搜救行動尚未結束,因此死傷人數很可能將進一步攀升。

真主黨也聲明,其最高領袖之一的阿基爾,在貝魯特南郊的達希耶,死於以色列奸詐的暗殺行動。

美國將現年六十二歲的阿基爾列為特別指定全球恐怖分子,指控他主導一九八三年美國駐黎大使館與美軍陸戰隊軍營爆炸案,導致三百多人喪生,曾懸賞七百萬美元(台幣約二點三億元)取其性命。華盛頓郵報廿日報導,阿基爾接掌該職位才一個多月,前任的舒庫爾七月也命喪以軍空襲。真主黨雖受重創,但很快能找到替補人選無縫接軌,不太可能影響運作。

聯合國安理會應阿爾及利亞要求,廿日緊急會商黎巴嫩呼叫器等電子裝置遭引爆事件。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圖克說,國際人道法禁止在看來無害的便攜式物品類中使用詭雷裝置;在平民中散播恐怖的暴力行為是戰爭罪。他再度要求展開獨立、嚴格和透明的調查。

 
TOP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