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前總理納吉 貪腐案判12年


閱讀幾米繪本,經歷心靈的旅行,再到生活的各種新嘗試,【幾米Spa電子報】將成為你最溫柔貼心的陪伴。 忙到沒時間對統一發票嗎?【統一發票電子報】為你快遞每兩個月的最新號碼,讓你不錯失成為百萬富翁的機會!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7/29 第4729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焦點新聞 大馬前總理納吉 貪腐案判12年
納吉遭判罪 評論員:上訴若成功政治生涯仍有戲
納吉支持者沒守SOP 馬國衛生總監表示很傷心
罰款加追稅共19億 納吉:已無力繳還
南韓國家情報院院長提名人 捲入偽造學歷疑雲
美放寬火箭燃料限制 韓國可望發射軍用間諜衛星
韓國銅像遭指影射安倍跪慰安婦 日:衝擊兩國關係
中印部隊未完全脫離接觸 正籌備第5輪軍長會談
南海緊張升高 越南向日本貸款建造6艘巡邏艦
王毅:龐培歐的演講要把世界引向新冷戰 北京將回應
印度採購飆風戰機 首批5架從法國飛往印度
伊朗與美國關係緊張 革命衛隊舉行年度波灣軍演
專訪:中美爭端下 被驅逐記者成為附帶損傷
美中敵意升高 德國官員稱冷戰2.0開始
紐西蘭跟進美加英澳 中止港引渡協議
國際要聞 菲弱勢孩童成疫情犧牲品 失學家暴性侵陰影環伺
首見7月沒颱風!日本將創69年紀錄
聯合國調查:北韓女性叛逃失敗 多遭性暴力對待
美23州爆發沙門氏菌疫情 212人染病感染源不明
颶風道格拉斯掠過夏威夷 減弱為熱帶風暴
秘魯疫情衍伸諸多危機 900多名女性失蹤恐遭不測
脫北者「逆偷渡」回北韓 南韓軍監設備捕捉行蹤
美人權鬥士議員停靈國會山莊 供民眾瞻仰致意
美國俄勒岡州種族示威「裸體雅典娜」瘋傳 女子真實身分曝光
推特:小川普分享錯誤疫情資訊後未鎖他帳號 僅限制12小時
聖伯納犬受困英格蘭最高峰 16名救難人員抬下山
工時少更能享受生活?英智庫:人們比40年前更沒空放鬆

焦點新聞
大馬前總理納吉 貪腐案判12年
編譯莊蕙嘉/綜合報導/聯合報

馬來西亞吉隆坡高等法院廿八日宣判,前總理納吉將國家基金「一馬發展公司」(1MDB)公帑轉移到私人戶頭,被控背信、洗錢、濫權等七項罪名全部成立,判刑十二年併科罰金二點一億令吉(約台幣十四點五億元)。納吉是馬來西亞首位被判罪的前總理,此案更被視為馬來西亞政府反貪腐的指標案件。

六十七歲的納吉對所有控罪皆辯稱無罪,他在法庭上聽到判決時態度冷靜面無表情。納吉在判決前已表示,若被判有罪一定上訴,上訴期間他暫時還不會入獄。

高等法院判決指出,一馬旗下SRC國際公司轉出四千兩百萬令吉(約台幣兩億九千萬元)到納吉私人戶頭部分,判決罪名成立,濫權罪判刑十二年,三項洗錢罪和三項背信罪每項各判十年,應合併執行十二年。

法官賈札里說:「審視本案所有證據後,我認為檢方已成功證明指控超越合理懷疑。」

納吉於二○○九年就任總理後,馬國政府獨資成立一馬公司。二○一五年,反對黨指控納吉將一馬公司資金轉入私人戶頭,涉貪金額超過廿六億令吉(當時約合七億美元,約台幣兩百一十億元),被稱作「大馬版海角七億案」。

二○一八年五月,納吉領導的國家陣線在選舉中被馬哈迪所領導的反對陣營「希望聯盟」擊敗,國陣丟掉六十一年的執政權,納吉下台。約一周後警方深夜突擊搜索納吉位於吉隆坡的兩處私人住所及官邸,查扣逾四百個名牌包,現金超過四千萬令吉,必須出動卡車載運及點鈔機清點,價值合計超過十一億令吉。納吉於同年七月三日遭反貪腐委員會探員逮捕,二○一九年四月開庭,號稱馬國「世紀審判」。

納吉始終否認指控,表示以為戶頭內的錢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室的政治獻金,一馬投資失利則是被富商劉特佐誤導。本案關鍵人物劉特佐案發後就離開馬國,目前行蹤不明。

納吉被控五件貪腐官司,廿八日宣判的是第一件。他的妻子羅斯瑪也被控洗錢、逃稅等罪名。

因此案被起訴者還包括美國投資銀行高盛,高盛為一馬公司發行債券籌資時,涉嫌誤導投資人並侵吞廿七億美元,且收取遠高於市場行情的手續費六億美元,違反證券法。高盛上周以卅九億美元(約台幣一千一百四十二億元)與馬國政府達成和解。

   
納吉遭判罪 評論員:上訴若成功政治生涯仍有戲
吉隆坡28日專電/中央社

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今天成為歷史上首位遭判刑的前最高領導人。馬來西亞資深時事分析員藍志鋒認為,納吉還有兩次上訴機會,若未來能翻盤,政治生涯仍會有轉機。

馬來西亞高等法庭今天傍晚6時30分宣布,針對一馬發展公司(1MDB)旗下SRC國際公司匯出4200萬令吉(約新台幣2.9億元)到納吉個人戶頭一事,基於辯方無法提出新事證,因此法庭判決納吉的4項貪污及3項洗錢罪名成立,判處12年徒刑和罰款2.1億令吉(約新台幣14.4億元)。

藍志鋒表示,7項罪名完全成立的判決對納吉來說打擊很大,根據馬來西亞法律程序,納吉還有兩次上訴機會,包括上訴庭及聯邦法院,只要未來宣布罪名不成立,納吉仍可逃避司法懲罰,延續政治生命。

他認為,這次裁決結果為馬來西亞法律掀開新頁,因為過去從未有卸任領導人遭受法律制裁,這也讓馬來西亞日後再處理相關判決時有前例可循。

同時,納吉的前副手、馬來西亞前副首相兼內政部長阿末扎希(Ahmad Zahid Hamidi),及其他相關卸任領袖也面對同樣貪污指控,因此這項判決也會間接影響馬來西亞未來政治走向。

他說:「尤其納吉所屬的政黨巫統目前也是執政聯盟之一,因此不排除許多巫統成員會趁機施壓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希望能透過影響力減輕這些領袖的罪行。不過巫統目前也鬧分裂,各種勢力互相角力,因此未來宣判是否有政治力介入,仍難以定論。」

藍志鋒表示,納吉這次定罪成立,將加深民眾負面印象。雖然過去2年他很努力想要透過Bossku的政治網紅身份翻身,但今天的判決似乎又把他打回原形。

他補充,今天的判決不僅是針對納吉的貪腐行為,還包括慕尤丁的未來政治前途。因為慕尤丁目前領導的國民聯盟政府非透過民選方式選出,而是今年2月發生政治鬥爭後,各方重新結盟而形成的政府,這讓慕尤丁更想打造一個政治改革者的形象,讓人們相信這個非民選的新政府值得委託。

今年2月中馬來西亞發生政治鬥爭。原本外界將這場鬥爭視為上任首相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與人民公正黨主席安華(Anwar Ibrahim)之間的對抗,未料由於馬哈地不斷在各黨間左右搖擺,並一度辭去土著團結黨名譽主席,不僅使得慕尤丁因此獲得土著團結黨上下支持競選首相,還成功獲得巫統、馬華公會、伊斯蘭黨與砂勞越部分國會議員支持,最後成功獲得國家元首委任為新首相。

   
納吉支持者沒守SOP 馬國衛生總監表示很傷心
編譯張佑生╱即時報導/聯合報
看見逾千名前總理納吉的支持者群聚在吉隆坡法庭外,沒有維持1公尺社交距離,甚至部分人沒戴口罩,衛生總監諾希山感到傷心不已!

諾希山在《馬新社》發布的新聞及圖片下留言指,衛生部每天都勸告大馬人要遵守標準作業程序(SOP),室外維持1公尺的社交安全距離,佩戴口罩及勤洗手。

「看到這樣沒有自制能力的情況,感到失望!」

   
罰款加追稅共19億 納吉:已無力繳還
編譯張佑生╱即時報導/聯合報
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今日因SRC國際公司資金案被判刑12年外帶罰款2億1000萬令吉,再加上之前遭內陸稅收局追稅16億9000萬令吉,納吉已沒有能力再繳付罰款。

代表律師之一的哈溫德吉星在法官判刑後在庭上提出暫緩刑罰的要求時,如是坦言。根據法庭判決,若納吉無法繳付罰款,則須以5年監禁替代。

   
南韓國家情報院院長提名人 捲入偽造學歷疑雲
編譯張佑生╱即時報導/聯合報

韓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韓國國會27日舉行國情院院長提名人朴智元的人事聽證會,圍繞朴智元資質驗證的最大爭議點是偽造學歷疑點。

未來統合黨主張,朴智元1965年插班到檀國大學時期曾謊稱此前在朝鮮大學就讀。對此,朴智元表示,自己從未偽造學歷,也從未威脅檀國大學。

另外,朴智元的對北韓政策理念也成為攻擊點。未來統合黨在人事聽證會上指出,朴智元曾在促成2000年南北韓峰會的過程中另行簽署向北韓提供5億美元的秘密協議,並公開了相關複印件。對此,朴智元表示,自己未曾簽署秘密文件,文件上的簽名是為陷害金大中政權而偽造的。

   
美放寬火箭燃料限制 韓國可望發射軍用間諜衛星
首爾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韓國國家安保室第二次長金鉉宗(Kim Hyun-chong)今天表示,韓美雙方同意修正聯合飛彈指導方針,放寬關於火箭推進燃料的規定,此舉將有助於南韓建造間諜衛星計畫。

路透社報導,2017年最新修訂的指導方針規定,韓國不能建造使用固態燃料發動機的火箭,使首爾當局於2020年代末期前開發軍用間諜衛星的計畫受挫。

金鉉宗今天簡報表示,這些關於推進燃料的修正規定已在今天生效,「這項修正將使我們能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監控朝鮮半島狀況」。

韓國原規劃在今年製造5枚偵察衛星,以強化監控北韓活動,但此計畫一再延遲,大部分是因為技術困難及政府更迭。

美聯社報導,固態燃料可增進飛彈及火箭的機動性,並縮短發射準備時間,但華府為避免韓國將其用於製造更大型飛彈,引發區域軍備競賽,而嚴格限制韓國使用固態推進燃料發射太空火箭。

金鉉宗說,固態燃料比液態燃料便宜得多,也更常用於發射低軌道衛星。他也表示,首爾當局也準備好與美方討論另一項修正案,將韓國飛彈射程上限從當前的800公里進一步提高。

   
韓國銅像遭指影射安倍跪慰安婦 日:衝擊兩國關係
首爾/東京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韓國一間植物園的銅像遭指影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向一名慰安婦少女下跪鞠躬道歉,引發爭議。日本政府今天對此表示,若報導屬實,將對日韓兩國關係產生「決定性衝擊」。

路透社報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表示,如果設立這個銅像的報導屬實,將是嚴重違反國際禮儀行為,也會對「日本與韓國的關係產生決定性衝擊」。

許多韓國婦女在二戰期間被迫為日本軍人提供性服務。慰安婦議題及慰安婦倖存者是否已獲適當補償,長期以來一直是日韓關係的一根芒刺。

2015年,日本與時任韓國總統朴槿惠簽署一項慰安婦協議,安倍表達歉意並承諾提供基金給慰安婦倖存者。因此,日本認為慰安婦議題已獲得「最終且不可逆解決」;然而,韓國目前的文在寅政府已宣布這項協議有瑕疵且無效。

韓國媒體報導,這座銅像是由位於江原道平昌郡郊區一間私人經營的植物園委託設立的,其中包括一位看似安倍的男性向一位坐著的年輕女孩下跪鞠躬道歉。根據植物園網站資訊,這座銅像名為「永遠的贖罪」(Eternal Atonement)。

韓國有許多地方都已設立這類少女銅像,向慰安婦致敬,包括一座設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方的銅像。

韓國慰安婦運動人士表示,韓國恐有多達20萬名女性被迫成為慰安婦,不過僅有少數人願意坦言曾遭日軍虐待的遭遇。

日韓兩國關係去年陷入緊張,在南韓最高法院判決日本企業應補償二戰期間被強徵的韓國勞工後,日本以限制高科技材料出口到韓國作為反擊。

   
中印部隊未完全脫離接觸 正籌備第5輪軍長會談
台北28日電/中央社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今天表示,中印兩國一線的邊防部隊已在大多數地點完成脫離接觸,雙方正積極籌備第5輪軍長級會談,研究解決當地剩餘問題。

澎湃新聞報導,汪文斌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回覆有關中印部隊目前在邊境的接觸情況。

他說,近期中印雙方通過軍事和外交管道進行了密集的溝通,已經舉行了4輪軍長級會談、3次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的機制會議。兩國一線的邊防部隊已經在大多數地點實現了脫離接觸,當地局勢繼續朝著緩和、降溫的方向發展。

他表示,目前中印雙方正積極籌備第5輪軍長級會談,研究解決當地的剩餘問題。希望印方和中方相向而行,落實好雙方達成的共識,共同維護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印度與中國軍方14日在拉達克(Ladakh)東部邊境中印控制線,舉行長達14至15個小時的第4次軍團指揮官(軍長級)會議。印度陸軍16日在聲明中強調,雙方仍致力達成完全脫離對峙接觸的目標,只是這個過程很複雜,需要不斷驗證檢視。

印媒Zee News16日指出,雙方在第2階段撤離的僵局,在於中國部隊拒絕從班公錯湖(Pangong Tso)一帶新占領的區域撤離。中國部隊已在當地構築了掩體、臨時哨站等建築物。

今天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媒體提問指出,有消息人士稱,中印雙方部隊已在加勒萬河谷、溫泉以及空喀山口3個地區完成脫離接觸,唯一有待實施脫離接觸的地區是班公錯湖沿岸區域。

不過,汪文斌並未具體證實上述說法。

中印邊防部隊5月上旬初現衝突,6月15日晚間發生在中印邊界西段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衝突擴大並造成傷亡,是1975年以來,中印邊境首起有部隊人員死亡事件。

   
南海緊張升高 越南向日本貸款建造6艘巡邏艦
河內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在南海緊張升高之際,越南國營媒體報導,越南今天和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簽署協議,將貸款3億4820萬美元(約新台幣102億元)建造6艘巡邏艦。

越南人民報(Nhan Dan)報導,這些巡邏艦預定於2025年10月交付越南海洋警察司令部(Vietnam Coast Guard, VCG)。報導並未提供巡邏艦的細節。

作為越共喉舌的越南人民報指出,這些巡邏艦「旨在加強執法及海上救援行動,確保安全保障、海上安全以及越南的航行自由。」

報導稱,為期40年的貸款有10年寬限期,巡邏艦將由日本承包商建造。

   
王毅:龐培歐的演講要把世界引向新冷戰 北京將回應
記者呂佳蓉/即時報導/聯合報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今日表示,美國國務卿龐培歐近日對華政策演講,試圖重新挑動意識形態對立,把世界引向一場新的冷戰;面對橫衝直撞、蠻橫無理的美國,北京將作出堅定而又理性的回應。

據陸媒環球網報導,王毅今日與法國外長勒德里安熱線,在這通電話上,王毅大談中美關係。

王毅說,中美關係引起國際社會普遍擔憂,根本原因是美國國內一部分政治勢力,出於拉抬選情的政治考量和維持單極霸權的需要,不惜全面否定中美關係的歷史,毫無道理地對中國大陸進行全方位打壓,不斷挑釁中國大陸的核心利益,攻擊中國大陸人民選擇的社會制度,汙衊與中國大陸人民血肉相連的執政黨。

王毅批評,這些行徑喪失了國與國交往最起碼的禮儀,突破了國際準則最基本的底線,是赤裸裸的強權政治,並稱如果歸結為一個詞,那就是「霸道」。

王毅表示,值得警惕的是,龐培歐前幾天發表演講,試圖重新挑動意識形態對立,把世界引向一場新的冷戰。世人彷彿看到已經掃入歷史垃圾堆的麥卡錫主義企圖捲土重來,如果任由這種陰謀論得逞,不僅中美關係將陷入對抗的深淵,世界將陷入分裂的危機,人類的前途命運也將陷入危險的境地。

王毅表示,近幾年美國打著「美國優先」旗號,在單邊主義越走越遠,一再背棄國際承諾和國際義務。嚴重衝擊國際法和國際秩序。川普政府退出的國際條約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以往任何一屆政府。美國甚至在國際社會最需要團結抗疫的關鍵時刻,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逃避作為大國本應肩負的道義和責任。美國已經成為現行國際秩序的最大破壞者,站到了歷史潮流和國際社會的對立面。

王毅表示,面對橫衝直撞、蠻橫無理的美國,北京將作出堅定而又理性的回應,並有以下三點。首先,「中方將堅決反制侵害中方正當權益的惡劣行徑。中國從來不會主動挑起事端、始終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不久前,美國強行關閉中國駐休士頓總領事館,對中國的主權和尊嚴發起挑釁,中國當然要作出正當和必要反應」。這完全符合外交慣例,也是世界上所有主權國家的應有權利。

接著,王毅表示,中美應當進行理性溝通。北京決不會聽任少數反華分子顛覆中美幾十年交流合作的成功積累,也決不會允許以意識形態偏見破壞中美關係今後發展的進程,美方肆意挑動對抗和分裂的作法與今天中美利益深度交融的現實大相徑庭,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更是南轅北轍。「中方願從中美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出發,秉持平等開放態度,同美方進行溝通交流,力爭維護中美關係的穩定」。

再來,王毅表示,世界其他國家應當共同維護國際社會的團結與合作。「中方相信各國都能作出正確和明智判斷」,不被美國少數政治勢力裹挾,共同防止世界被拖進衝突對抗的新冷戰,共同防止全球化的進程被粗暴打斷。縱容霸凌保證不了自身安全,反而會讓霸凌者得寸進尺。各國應行動起來,抵制任何單邊和強權行徑,捍衛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局。

王毅說,中國大陸對世界的未來仍充滿信心,因為任何倒行逆施都不得人心,也不可能持久,和平與合作必將成為時代和人民的選擇。

   
印度採購飆風戰機 首批5架從法國飛往印度
新德里28日專電/中央社
印度採購的飆風(Rafale)戰機首批5架昨晚從法國起飛,預定飛行近7000公里在29日抵達印度,印度空軍今天推文公布飆風戰機飛行途中空中加油的照片。

印度空軍下午在官方推特(Twitter)帳號貼出5架飆風戰機從法國飛往印度的照片,其中還有飆風戰機空中加油的照片,印度空軍並推文感謝法國對飆風飛回印度途中提供支援。

根據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今天報導,這些飆風戰機照片是在3萬英尺高空拍攝,並在抵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達夫拉(Al Dhafra)降落整備前,由法國空中巴士改裝的空中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5架飆風預計在飛行7個小時後降落達夫拉。

印度空軍準備接收的5架飆風戰機,預計在達夫拉起飛後,於29日抵達印度北部安巴拉(Ambala)空軍基地,途中由印度空軍俄製伊留申IL-76型(Ilyushin IL-76)運輸機改裝的空中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並在抵達安巴拉空軍基地後,由印度空軍被稱為「金箭」(Golden Arrows)中隊的第17中隊接收。

這5架首批由法國交付印度的飆風戰機,昨晚由法國和印度的飛行員駕駛,準備飛行近7000公里抵達印度,其中印度空中准將拉瑟(Hilal Ahmad Rather)是這次印度空軍接收主要飛行員,他有米格21(MiG-21)、幻象2000和陽光(Surya Kiran )飛行特技小組等約3000小時的飛行經驗。

由於飆風戰機根據印度要求客製化,可攜帶法製SCALP巡弋飛彈、流星(Meteor)中程空對空飛彈和「鎯頭」(HAMMER,Highly Agile Modular Extended Range,高敏捷模組化延長距離)的中程空對地飛彈等近10噸的武器,將讓印度空軍有能力對付中國的先進戰機,填補與中國空軍的戰力差距,被印度媒體稱為是「戰爭規則改變者」。

印度空軍接收飆風戰機,也是從1997年6月接收俄製蘇愷30戰機的23年以來,首次接收進口的先進戰機,將可大大提高印度空軍的戰力。

印度2016年9月向法國正式訂購36架飆風戰機,總價5900億盧比(約新台幣2308億餘元),在中印部隊5月拉達克東部對峙導致邊境緊張後,印度要求法國增加交貨下,預計29日接收首批5架飆風戰機。

中印部隊5月初在拉達克東部對峙迄今仍無法緩解,更在6月15日發生暴力對峙,導致印度20名官兵死亡,中國更傳有40多名官兵死傷。

   
伊朗與美國關係緊張 革命衛隊舉行年度波灣軍演
杜拜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在美國與伊朗關係緊繃之際,伊朗半官方的塔斯尼姆通訊社(Tasnim)報導,精銳的革命衛隊(Revolutionary Guards)今天在波斯灣進行軍演。

近年來,革命衛隊與美軍不時在波斯灣對峙。美軍指控革命衛隊的海軍派出攻擊快艇,騷擾經過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的美國軍艦。

反對美國和西方國家海軍部署在波斯灣的德黑蘭當局,都會在這個戰略地位重要的海域分階段舉行年度海軍演習。

伊朗法斯通訊社(Fars news agency)報導:「『偉大先知14』(Great Prophet 14)軍演最終階段,已經在革命衛隊的海軍和空軍參與下,於荷莫茲海峽與波斯灣地區的陸地、空中、海洋及太空領域展開。」

法斯通訊社引述革命衛隊的聲明指出,革命衛隊的海軍和空軍演習時會使用「飛彈、無人機和雷達裝置」。

昨天公佈的衛星畫面顯示,伊朗把一艘美國航艦模型運至荷莫茲海峽。而伊朗國營電視台今天報導,革命衛隊已出動直升機,朝這艘航艦模型發射飛彈。

美國總統川普2018年退出6大國家與伊朗簽訂的核子協議,並重啟制裁德黑蘭當局,導致伊朗的石油出口量銳減。自此之後,美國與伊朗的關係愈來愈緊張。

革命衛隊曾在4月指出,如果伊朗在波斯灣的安全受威脅,德黑蘭當局就會摧毀美國軍艦。伊朗官員也已多次威脅,如果伊朗無法出口石油,或是核子設施被攻擊,就要封鎖荷莫茲海峽。

   
專訪:中美爭端下 被驅逐記者成為附帶損傷
德國之聲/德國之聲

德國之聲:可否分享一下當你得知簽證被取消時,你的感受為何?

張彥:當時我人在倫敦,而中國政府是透過電郵通知我的。我當下感到有些不真實,因為我並沒有被囊括在首波被驅逐的記者名單內。很多人可能都認為這些改變應該不會影響到我,因為我並不是紐約時報的正式員工,雖然他們贊助我的記者簽證。

所以當我得知簽證被取消後,我其實是很震驚的。以往我都認為如果中國政府打算將我驅逐出境的話,可能會是因為我報導的主題激怒了他們。但是因為中美兩國的爭端而被驅逐出境,對我來說是件有些荒謬的事。換句話說,我成為中美爭端的一部分,而中國政府的決定與我個人一點關系都沒有。

然而,這個結局依然使我生活完全變了樣。我的感覺就像是夾在兩個爭奪權力的巨人之間,而把我從中國驅逐只是一個附帶損害。所以這一點讓我感到有些無力。

德國之聲:您兩周前在《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中,分享了您如何看待美國記者遭中國政府驅逐一事。您在文中也點出美國政府過去幾年來改變了與中國交涉的方法。與十年前相比,您認為美國對中國的策略改變最大之處在哪?

張彥:我認為很難去分辨哪件事先發生,以及什麼是導致現在中美對抗的最關鍵因素。但我認為中國的政策在某些領域確實有越來越強勢的跡象。舉例來說,中國近年來在南海開始透過軍事優勢來控制他們眼中的中國領土範圍。此外,他們對於新疆與西藏的控制越來越強勢。雖然這兩個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中國的領土,但中國政府以往能在這兩個區域擴大控制的方式並不多。近年來,隨著中國政府越來越有信心,他們開始在新疆與西藏擴大控制權。

現在華府的共識已很明顯是不打算與中國交涉,但我認為美國的對中政策其實在歐巴馬時期便已逐漸轉變。美國在911事件發生後,把很大部分的外交精力花費在中東地區,而這也讓中國得以在亞洲地區權力真空的情況下,積極擴展其影響力。所以在歐巴馬時期,美國政府才會將外交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回亞洲。

我認為川普政府很大的一個問題是他們非常「業餘」的外交政策。他的外交政策有時天真,有時卻又莽撞。以朝鮮為例,川普總統當時認為他只要能與金正恩坐下來開會,他便能順利的與朝鮮建立互信關系。他在當上總統初期與習近平交涉時,也是採取類似的策略。他不斷對外宣稱「我喜歡習近平,他是一個很棒的人」。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波頓 (John Bolton) 的新書中也透露,川普在與習近平會晤時,曾經□過類似「只要你願意與我簽署貿易協議,我不在乎你在新疆或香港所做的事」。這是種非常憤世忌俗又重商主義的世界觀。他認為只要他能與任何人坐下對談,並與他們握手,他便可以讓這些原本與他立場不同的人,站在同一陣線。

同時,川普的執政團隊中,也有人認為這是他們能主導政策走向的機會。這些人通常以非常兩極的方式在看待世界局勢,而他們應該是以非常保守的方式在重新審視美中關系。在他們眼中,中美兩國終將產生正面衝突,所以他們希望在完全失控之前控制住中國,並成功地抑制中國的勢力擴張。

在美中兩國順利簽署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後,美國政府便開始從一個非常負面的角度來看待中國。他們嘗試了各種極右派對抗中國的方式,並將所有的爭端的過錯都怪在中國身上。他們除了關閉中國駐士頓的總領事館外,還未想清楚要達成什麼目的前便逮補了幾名中國駐美軍事科學家。他們這樣的做法讓我感到有些沮喪,因為這些造成我們被中國政府驅逐的爭端,似乎並沒有真的實質上改變中美兩國的關系。現階段,他們的策略看起來都只是盲目地與中國對抗。

德國之聲:自從中美兩國爭端加劇後,已有十多名美國記者被中國政府驅逐出境,而他們所屬的新聞機構都是相對有資源去做深度報導的新聞機構。你認為這樣的結果會如何影響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

張彥:最明顯的差別便是往後國際媒體將發布越來越少關於中國的深度報導。目前國際社會中有不少人在推特或是其他平台上,針對中國相關的議題發表言論或分析,但是我們從中國發布的調查性報導卻越來越少。

一旦沒了這些調查性的深度報導,國際社會在與中國交涉時,將會缺乏事實來作為依據。相反的,只會有越來越多人從紐約□華盛頓□倫敦或是柏林等大城市評論與中國相關的議題。大部分的媒體機構目前在中國只有一至兩名特派記者,而他們的報導大多是由編輯所指派的。對這些記者來說,他們有非常多的突發新聞要處理,所以他們大部分的工作時間都會花費在報導這些新聞上。

媒體機構需要有更多的記者派駐中國,才有可能有餘力去進行調查性報導。我認為,被中國政府驅逐出境的美國記者有許多都是具備在中國進行調查性報導的人。如果比較中美兩國在「媒體戰」當中所施行的策略,中國的策略可以說是策略性更強。雖然美國驅逐了六十名中國記者,但中國驅逐美國記者對於國際社會來說,造成的損失更大。

以關閉領事館這個事件為例,雖然美國關閉了中國駐休士頓的總領事館,但這對於中國在美國境內的營運並未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美國是個開放社會,所以中國可以非常容易從外部了解美國內部的情勢。但當中國下令美國關閉駐成都總領事館時,美國在中國國內失去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渠道。

美國駐成都的總領事館不僅涉及西藏事務,成都當地也有個非常蓬勃發展的公民社會,當地許多作家都時常與成都領事館的人員交流。透過這種關系所建立的聯系是非常特殊的,也是無法取代的。然而,美國的決策等同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一點邏輯都沒有。

德國之聲:您認為被迫離開中國的外籍記者,應該如何維持他們報導中國議題的能力?

張彥:很顯然的,他們報導中國的條件將變得越來越有挑戰性。新聞機構會需要更多具備中文能力的人員,而他們必須具備優良的中文閱讀能力。此外,外籍記者必須透過更多不同管道來吸取中文資訊。

此外,他們也必須與在中國國內的人建立信任感更強的關系。從某方面來說,這些記者會變成社會學家,透過更多量化的技巧而非質化的技巧來報導中國議題。他們能夠大量運用資訊,但無法像以前一樣做很多真人訪問。

張彥是一名曾派駐中國超過20年的記者,他2001年因揭露中國政府迫害法輪功學員的相關報導,獲得普立茲獎。他於2020年3月被中國政府告知取消了他的記者簽證,目前旅居倫敦。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美中敵意升高 德國官員稱冷戰2.0開始
柏林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中兩國之間的敵意升高,令全球各國政府感到不安。德國的跨大西洋合作協調專員貝葉(Peter Beyer)警告:「我們正在經歷冷戰2.0的開端。」

全球貿易已因中美打了2年的關稅戰而變得蕭條。如今兩國之間的敵意又擴散至香港、中國境內穆斯林、間諜指控以及南海等議題上。夾在中間的各國政府試圖捍衛自己的國家利益。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政府希望維持貿易,並在全球暖化議題上尋求合作,但也稱北京加強控制香港的國安法是道「難題」。

梅克爾表示,港區國安法可能瓦解北京對香港自治的承諾,儘管這並非停止對話的理由,仍是「一項令人憂心的發展」。

儘管美國以存在安全風險為由,施壓盟友將中國科技巨擘華為的設備排除在5G電信網路之外,但德國還沒對華為做出最終的表態。

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24日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視訊會議後發表聲明稱:「中國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夥伴,但也是競爭者。」

德國的跨大西洋關係協調專員貝葉接受媒體集團RND訪問時表達憂心,他說:「我們正在經歷冷戰2.0的開端。」

貝葉批評美中兩國,但他也說:「美國是我們在歐洲聯盟(EU)以外最重要的夥伴,將來也是。」

   
紐西蘭跟進美加英澳 中止港引渡協議
特派記者賴錦宏、國際組/綜合報導/聯合報

紐西蘭副總理兼外交部長皮特斯廿八日宣布,鑒於中國大陸實施港區國安法,紐西蘭決定中止與香港之間的引渡協議。

路透報導,皮特斯說:「如果中國日後遵守『一國兩制』架構,我們可以重新考慮這個決定。」

美國、澳洲、加拿大、英國本月稍早都已先後宣布中止與香港的引渡協議,紐西蘭是「五眼聯盟」五國情報分享組織中最後一個採取這項行動的國家。

大陸是紐西蘭最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超過三百廿億紐元(約台幣六千二百五十億元)。

美聯社指出,大陸每年購買大量的紐西蘭奶粉等農產品,過去紐西蘭一向避免在政治上和大陸直接衝突。

皮特斯表示,港區國安法違反大陸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他說,紐西蘭已無法確信香港司法系統能夠獨立運作不受大陸干預,未來紐西蘭出口軍民兩用貨品和科技給香港時,將比照與大陸同等模式。

此外,紐西蘭旅遊指南也已更新,警告紐西蘭人民注意港區國安法的風險。皮特斯說,紐西蘭的態度並未受到「五眼聯盟」其他四國影響,也不擔心會影響出口。

大陸駐紐西蘭使館發言人對紐西蘭此舉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批評有關決定「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並敦促紐西蘭立即改弦更張,停止以任何方式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以免對兩國關係造成進一步損害。

對於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國紛宣布暫停與香港簽訂的引渡協議,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廿八日批評加英澳三國「干涉中國內政」,宣布北京決定暫停香港與英國、加拿大及澳洲的移交逃犯協定及刑事司法互助協定。

汪文斌在大陸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指出,加澳英三國將對港司法合作政治化的錯誤行徑,嚴重損害了香港與這三國之間開展司法合作的基礎,偏離了司法合作維護正義和法治的宗旨。

   
國際要聞
菲弱勢孩童成疫情犧牲品 失學家暴性侵陰影環伺
中央社/中央社
菲律賓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底層家庭,也拉大貧富差距。家長收入驟減下,弱勢孩童無法獲得均衡營養,失學、家暴和性侵陰影環伺,受害情形還可能加劇。

菲律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確診數持續攀升,截至27日下午4時,總確診人數達8萬2040例,其中未治癒有傳染力的病例達5萬3649例,死亡人數逼近2000例,來到1945例。

為防堵病毒擴散,菲國政府自3月17日起嚴格封城,禁止民眾外出工作,上千萬貧困家庭頓失收入。直到6月放寬為「一般社區隔離」,三輪車司機、建築工人、街頭小販等社會底層民眾才陸續恢復工作,但收入短期內無法回到原先的水準。

在馬尼拉地區協助街童和貧困家庭的OnesimoBulilit基金會社工維拉諾(Jennifer Verano)表示,他們服務的家庭要撫養5個以上的孩子,但每天只賺200到300披索(約新台幣119到178元);疫情爆發後,這些家長沒了收入,只能仰賴政府和社福團體援助維生。

同樣在馬尼拉扶助弱勢孩童的社福團體GEMS Heart計畫經理艾斯杜艾斯塔(Carol Estuesta)說,他們服務的家庭中有的有9個孩子,有的一間房子住3個家庭,等於20到30人住在一起。

她表示,因為空間狹小,有些家庭連上床睡覺都要排時間,「第一批這個時間睡,第二批下個時間睡,這是我們(扶助)家庭的情況」。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問題不是保持社交距離避免染疫,而是每天如何吃飽。

維拉諾告訴中央社記者,對這些家庭來說,「只是活下來就很困難」。而政府援助食物多半是米、麵和罐頭,貧困家庭每天吃罐頭很難獲得均衡營養。

當溫飽都有問題時,上學更成為奢望。

維拉諾說,疫情爆發前,許多孩子已經因為家庭經濟狀況輟學。即使是公立學校,「還是需要花幾百披索買制服,(學習所需的)電子產品要花幾千披索。疫情流行前已經有(貧富)差距了,今天出現的是更大的鴻溝」。

菲律賓新學年預定8月24日開學,由於疫情嚴峻,學生不會回到校園,將以遠距結合自學教材方式學習。

受到疫情和家長收入減少影響,菲國教育部統計,截至7月25日,各級學校註冊學生總人數僅2209萬2345人,是上學年註冊人數的79.49%,超過30萬學生從費用較高的私立學校轉學到公立學校就讀。

維拉諾表示,疫情進一步影響弱勢孩童受教機會。如果家中有5個孩子,很難每個孩子都用手機或平板來上課;即使有手機或平板,網路連線也是問題,「他們寧願買食物而不是手機行動數據」。

另一方面,部分家長可能把失業在家或收入劇減形成的壓力發洩到孩子身上。艾斯杜艾斯塔說:「遇到危機時,家庭暴力會增加。」

維拉諾說,除了家庭暴力外,多數性侵孩童者都是他們親近的人,若是只能待在家裡可能使得這些孩童無處可逃,加上疫情造成孩童食不果腹,部分少女可能出賣靈肉以換取金錢。

她表示,「那是最簡單的方式。」令人難過的是,疫情流行前,馬尼拉貧困社區唐度區(Tondo)已經有少女出賣靈肉換取金錢,現在情形恐怕更嚴重。

菲律賓疫情仍然嚴峻,面對弱勢孩童困境,維拉諾說,他們還在思考如何協助受害孩童。

另一方面,7月30日正好是「世界反人口販運日」,菲律賓多個社福團體已計劃舉辦數場線上論壇,希望集思廣益,找出協助受到性剝削孩童擺脫困境的具體方式。

   
首見7月沒颱風!日本將創69年紀錄
編譯李京倫/即時報導/聯合報

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如果到7月底還沒有颱風形成,將是日本氣象廳1951年開始記錄以來,日本第一個沒有颱風的7月。

今年颱風比往年少,第一個颱風5月12日在菲律賓東方海面形成,第二個6月12日在南海形成。

氣象廳說,雖然西北太平洋與南海海面溫度較高,但能使颱風形成的對流現象今年比較少,主要受往西南方延展的太平洋高壓系統影響。

不過專家指出,7月最後幾天,菲律賓海域仍可能有颱風形成。

1980-2010年這30年,平均每年7月有3.6個颱風形成,平均有2.1個颱風接近日本,0.5個颱風在日本登陸。

7月只有一個颱風形成的最近年分是1998年,當時一個熱帶氣旋成為夏季首颱。1998年總共有16個颱風形成,是紀錄史上第二少。

颱風最少的年分是2010年,有14個颱風形成,第一個颱風在3月形成,第二和第三個熱帶風暴出現在7月。

   
聯合國調查:北韓女性叛逃失敗 多遭性暴力對待
首爾28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今天表示,北韓女性若試圖叛逃失敗,被遣返回北韓後,普遍會遭到國家安全機構及警方的性暴力對待,包括性侵、強制裸體及墮胎等。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OHCHR)在南韓訪問逾100名曾從北韓叛逃失敗的女性脫北者,得知這些女性叛逃失敗,被逮捕並遣返回北韓後,曾遭受性侵、強制裸體、墮胎等性暴力對待。

平壤當局嚴格管制人民遷徙自由,被抓到非法越過邊境的人都會遭拘押起訴,但在北韓為防堵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而封鎖邊界前,仍有許多人在北韓與中國間長達1400公里的邊境往來貿易或遷徙。

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這份報告主要作者柯林志(Daniel Collinge)在首爾告訴記者,北韓國安機構會在拘留中心對這些女性進行「侵入式搜查」,「要求她們脫光衣服後,反覆蹲下跳起,以確認她們沒有在體內暗藏任何東西」。

數名受訪者也詳細述說,一些女性在拘留中心被迫吃藥或遭受痛毆,以致流產。

報告寫道,這些女性脫北者遭警衛強暴的狀況也相當普遍,但很少人會提起,因為這可能讓她們受罰挨餓。

   
美23州爆發沙門氏菌疫情 212人染病感染源不明
華盛頓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指出,全美有23州爆發沙門氏菌(Salmonella)疫情,共有212人感染新港沙門氏菌(Salmonella Newport),迄今感染源未明。

美國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報導,自從CDC上次在7月21日更新數據以來,全美又再通報新增87起沙門氏菌感染病例。CDC指出,已有31人住院治療,但迄今未有死亡病例通報。

全美再添8州成為疫區,包括佛羅里達州、緬因州、北達科他州、南達科他州、維吉尼亞州、愛達荷州、亞利桑那州及內布拉斯加州,8州共38人染疫。

俄勒岡州及猶他州迄今通報最多感染病例,分別是51例及40例。

CDC於24日發布新聞稿表示,這次疫情規模正迅速擴大,尚未將特定食品、雜貨店或餐廳連鎖店認定為感染源。

根據福斯財經新聞網(Fox Business Network),這次疫情最早於7月10日出現首波病例通報,包括3個州的13起病例。

沙門氏菌感染症狀通常會在染疫後6小時至6天內出現,症狀可能持續長達一週,其中包括嘔吐、腹瀉、發燒、頭痛等病症。

   
颶風道格拉斯掠過夏威夷 減弱為熱帶風暴
檀香山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原本各界擔心颶風「道格拉斯」(Douglas)會成為近代史上第3個登陸夏威夷的颶風,但所幸道格拉斯只掠過夏威夷北方海域,並在今天減弱為熱帶風暴。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指出,道格拉斯掠過夏威夷群島北方海域後往西前進,風速每小時110公里。

法新社報導,颶風登陸夏威夷十分罕見,近代史上僅有2例,分別是1959年的「黛蒂」(Dot)和1992年的「伊尼基」(Iniki)。

根據美國中太平洋颶風中心(Central PacificHurricane Center),雖然道格拉斯未登陸夏威夷海岸,但政府從1950年代開始有記錄以來,道格拉斯是最靠近歐胡島(Oahu Island)的颶風。

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指出,道格拉斯的中心經過歐胡島北方約40公里處海域,上一個如此靠近歐胡島的颶風是黛蒂,經過歐胡島西南方約96公里處海域。

道格拉斯引起的大浪預計今天影響夏威夷群島,將增加衝浪危險及沿海房屋受損的風險。

   
秘魯疫情衍伸諸多危機 900多名女性失蹤恐遭不測
利馬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秘魯當局今天表示,從今年3月中旬國內實施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防疫封鎖措施後,截至6月底已有超過900名少女及婦人被通報失蹤,這些女性恐遭遇不測。

法新社報導,人口近3300萬人的南美洲國家秘魯,長期以來家庭暴力問題都很嚴重。

秘魯國家監察機構婦女權益辦公室負責人芮佛拉(Eliana Revollar)指出,伴隨這波疫情而來的不僅是居家防疫措施,同時也結合民眾的失業、健康問題,這些情況都在過去短短的3個半月內惡化。

芮佛拉還說,900多名失蹤女性中,有70%是未成年人,「在隔離措施期間,即3月16日至6月30日,秘魯有915名女性被通報失蹤且恐遭不測」。

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爆發前,秘魯平均每天有5名女性被通報失蹤,但從當局實施防疫封鎖措施後,平均每天有8名女性被通報失蹤。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University)數據顯示,截至台灣時間28日下午3時左右,秘魯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累計確診數超過38萬例,其中有1萬8000多人病歿,是拉丁美洲疫情第3嚴峻國家,僅次巴西及墨西哥。

   
脫北者「逆偷渡」回北韓 南韓軍監設備捕捉行蹤
編譯張佑生╱即時報導/聯合報
韓國國際廣播電台報導,最近脫北者金某逃離韓國前往北韓,對此,韓國軍方透露,韓軍監控設備捕捉到了這名脫北者的越北行蹤,正在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據韓國軍方透露,這名脫北者通過位於江華郡江華邑的排水道,越境進入北韓境內。距離北韓黃海道開豐郡3公里處為漢江與臨津江的交匯處,這名脫北者可能潛入江中游向北韓。軍方已經確保了其潛逃至北韓前後行蹤的監控視頻。據推測,這名脫北者的越北時間大約是本月18日和19日之間,但軍方當時沒有發現其逃北行蹤。

軍方鬆懈的警戒態勢成為關注焦點。韓國聯合參謀本部表示,目前正在對軍方的備戰態勢進行調查,本週將發布調查結果,並擬定警戒作戰彌補對策方案。

另據報導,韓國警方與軍方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入境韓國3年後於近期重新越界返回北韓的脫北者金某的返回途徑逐一浮出水面,本月18日上午2點20分,金某乘坐出租車在江華島月谷裡下車,根據漲潮時間,越過鐵絲網和排水道後,順著江水游向了北韓。

   
美人權鬥士議員停靈國會山莊 供民眾瞻仰致意
華盛頓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美國聯邦眾議員路易斯(John Lewis)的靈柩今天移至美國國會山莊圓形大廳,供美國民眾向這位人權鬥士獻上最後的敬意。

篤定將代表民主黨出馬競選2020年總統大選的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和現任副總統彭斯(MikePence),今天稍後也前往現場致上敬意。

出身南部喬治亞州,擔任17屆聯邦眾議院民主黨議員的路易斯7月17日因胰臟癌過世,享壽80歲。

移靈車隊駛經華府的街道抵達國會山莊,儀隊護送覆蓋著國旗的靈柩進入國會山莊內的圓形大廳(Rotunda)。

聯邦眾議員康明茲(Elijah Cummings)去年辭世,是首位靈柩停放在國會山莊的非裔國會議員,但停靈的地點在雕像大廳(Statuary Hall)而不是圓形大廳。

近來曾停靈在國會山莊供公眾瞻仰的其他政治人物還包括老布希總統(George H.W. Bush)和亞利桑那州聯邦參議員馬侃(John McCain)。

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在肅穆的典禮中說:「路易斯是民權運動的巨人和國會的良知。」

路易斯曾大力批評美國總統川普,川普今天在被問到是否會前往國會山莊致意時。「不,我不會去。」

車隊駛經華府市區,在白宮附近一條寫著「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巨型黃色字樣的路面上減速。

一名路人以口琴吹奏著「奇異恩典」(AmazingGrace)。

移靈儀式現場播放著路易斯2014年在艾莫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發表的畢業演說,成為儀式中的焦點和動人的一刻。

路易斯在演說中呼籲畢業生獻身於「好麻煩」(good trouble),促進社會正義,要「大膽、勇敢、挺身而出、大聲疾呼,找到方法創造熱愛的社群、熱愛的世界、和平的世界,一個認同全人類尊嚴的世界。」

   
美國俄勒岡州種族示威「裸體雅典娜」瘋傳 女子真實身分曝光
綜合報導/聯合新聞網

日前鄰近美國西雅圖的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再度爆發聯邦人員鎮壓種族主義示威者事件,讓西雅圖人重新鼓起精神走上街頭,數千人參與「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遊行」,是數週來規模最大一次。然而近日在遊行時一名波特蘭女抗議者,裸體與武裝警察對峙的畫面,快速在社群媒體上瘋傳,甚至被稱作「裸體雅典娜(Naked Athena)」,就在昨(27)日這名女子的真實身份也隨之曝光。

根據《 每日郵報 》報導,該名暱稱「裸體雅典娜」的女子,受訪時表示自己的名字叫做珍(Jen),是一名30多歲的性工作者,當時在看到鎮暴警察擺出戰士般的姿勢,感到相當憤怒,於是就選擇脫下身上衣物用裸體的方式向警方抗議。

報導中提到,珍脫下衣服的舉動並沒有事先計畫,但卻要思考很多事情,她提到自己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女性化的感覺,讓她感到相當刺激,既平靜又感覺到害怕,裸體就是表達政治訴求的一種方式。

在7月20日所拍攝的畫面中可看見,珍當下大步邁向眼前穿著重型防護裝備的警察,但她卻感覺一點也不畏懼。珍也進一步解釋自己裸體的原因,她認為裸體可以證明示威民眾都是手無寸鐵的百姓,「清空他們的口袋,脫下他們的衣服,這裡沒有任何人攜帶武器」。

   
推特:小川普分享錯誤疫情資訊後未鎖他帳號 僅限制12小時
編譯陳韋廷/即時報導/聯合報
社交媒體推特28日證實,在川普長子小川普(Donald Trump Jr.)分享一則疫情不實資訊影片違反規定後,對其帳號進行了12個小時的「限制」,並未封鎖帳號。

一位推特發言人譴責小川普違反關於「傳播新冠肺炎疫情相關誤導性與潛在有害資訊」的政策。小川普在推特分享了一則奎寧治療新冠肺炎的影片,目前已被刪除。

   
聖伯納犬受困英格蘭最高峰 16名救難人員抬下山
倫敦27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向來以高山搜救聞名的聖伯納犬竟成了被救援的對象,一隻聖伯納犬近日因為腿傷而受困英格蘭地區最高峰,當地救難隊出動16名搜救人員使用擔架且耗時5個鐘頭才順利將牠帶下山。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這隻名為戴西(Daisy)的母聖伯納犬日前跟主人一同到英格蘭最高峰、斯科費爾峰(Scafell Pike),不料24日下山途中,出現後腿疼痛的情況而不願繼續行走。

沃斯代爾山區救難隊(Wasdale Mountain RescueTeam)隊員隨後出動,用擔架將戴西抬下山;目前牠已完全康復,和主人一同在家中。

法新社報導,共有16名救難隊員參與這項救援行動。當搜救隊抵達戴西受困的地點後,他們小心翼翼地靠近牠,並在零食的協助下,2名隊員得以評估牠的狀況並施打止痛藥。

救難隊員還說,為了讓重達55公斤的戴西移到擔架上,需要給牠許多零食。除此之外,這次行動與其他針對登山者的搜救相比並沒有太大不同。

從搜救影片中可看到救難隊員沿途涉過河流,還要舉著擔架越過圍欄,當他們抵達山腳下時,戴西終於能起來行走,甚至還小幅度、羞怯地搖搖尾巴。

對於有損聖伯納犬奔馳阿爾卑斯山雪地的形象,救難隊員說,「牠明顯感到有點愧疚」,也有點難為情。

聖伯納犬最早是被瑞士與義大利交界、大聖伯納山口(Great St Bernard Pass)的修道士培育成探路救難犬,近幾個世紀來,聖伯納犬因為拯救了許多民眾而享有盛名。

   
工時少更能享受生活?英智庫:人們比40年前更沒空放鬆
編譯王巧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最新研究顯示,英國勞工的平均工時雖已減少,但休閒時光卻不增反減,因為他們花更多時間在照顧小孩、購物、煮飯等方面,而非從事運動、社交等娛樂活動。

英國智庫決議基金會(Resolution Foundation)的最新研究發現,大多數英國人花在運動、社交及其他愛好的時間比40年前更少,這推翻了工時縮短、生產力提升可增加勞工休憩時間的假設,該論點從1970年代持續盛行至今。

該智庫經濟學家George Bangham表示:「男性工作的薪酬較低,而女性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更多。隨著育兒時間增加、休閒時間減少,大家休閒玩樂的時間都更少。」

該報告稱,與1974年相比,英國女性2014-2015年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增加45分鐘,同時還多花半小時多來顧小孩,而這是透過減少烹飪、社交和運動等活動換來的時間。

英國男性平均工時則較1974年減少,但他們花更多時間在煮飯、購物和育兒等無薪工作上,而男性和女性的睡眠時間都比1970年代要多。

該智庫表示,儘管男女在有薪和無薪工作中所承擔的比例更加平等,但不同收入水準的家庭仍有不同的分配方式。這些平均值模糊了貧富家庭之間的巨大差異。

   
App追蹤接觸史 印度政府被罵翻
印度今年4月推出新冠肺炎接觸史追蹤應用程式「Aarogya Setu」,一度強制公務人員、私人企業員工和疫區居民下載使用,卻因無第三方監管數據流向,加上印度缺乏數據及個人資料保護法而引發爭議。

東西方文化差異 口罩篇
無論是新冠肺炎、SARS還是H1N1新型流感,病毒爆發通常會促使大眾採取措施來保護自己。這在許多亞洲國家最常見到,在此常會看見人們在公共場所戴著口罩。然而,這種做法在許多西方國家幾乎是前所未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