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效率加速器——會議引導師Meeting Facilitator 糟糕的會議會帶來什麼困擾? 100% 的受試者認為,規劃不完善的會議浪費金錢及時間 而在這些受試者中 44%認為糟糕的會議使他們沒有足夠時間工作 43%認為規劃不完善的會議導致工作認知混亂 26%認為無效率的會議影響與客戶的關係 *以上數據擷取自線上會議工具Doodle調查統計資料 透視會議引導師 三大能力 清楚會議目標 傾聽理解發言 統整資訊,導出結果 工作流程 接到客戶需求 前置溝通(了解客戶會議需求、目標等) 根據目標設計會議流程、議程 報價/簽約 會議中主持、引導發言 順利達成會議目標 會後follow-up 目前台灣報價 一天700-800美金 ( 歐美地區報價一天為1500-2000美金) 專訪會議引導師、資深口譯Grace Grace小檔案 取得美國 Paterson Process 企業策略規劃 Facilitator 認證之會議引導師;歐洲 Orange Gibbon 會議引導師結業。協助跨國企業進行商業策略規劃,擅長傾聽與引導跨文化團隊成員溝通發言,善於收斂重點並且統整資訊,達成優質會議成效。 資深中英文會議口譯/雙語主持,具備超過十年近千場口譯與主持經驗。口譯服務對象包括中華⺠國現任與前任正副總統、行政院長、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及各大外商企業高層等。 「開會」還需要引導? 無論是學生還是上班族,在很多情況下都需要「開會」,這件事聽起來簡單,但在Google鍵入「開會」搜尋,得到的卻是各種對開會的抱怨以及有效開會的速成技巧,這件看似不費力的事情,讓許多企業、機構傷透腦筋,甚至浪費了大把時間與金錢。現在,有一項職業引進歐美系統,針對「開會」展開一片新藍海。 比起口譯、主持人等,「會議引導師」在台灣是相對陌生、甚至很少人接觸過的新興行業。事實上,會議引導及會議設計在歐美行之有年,並發展出幾套可應用於各種會議的系統工具。目前客戶多為外商公司的會議引導師Grace指出,這份工作其實就像是登山嚮導,幫助參與會議的成員找出方向、釐清及統整意見,最後帶領所有人達成攻頂目標。 多與人相處,和機會不期而遇 在成為會議引導師之前,Grace已經有多年口譯及主持經驗,也身兼活動司儀、大學講師等職業,可說是「斜槓」前輩。「開會」不僅是Grace的日常,更是發揮翻譯專業的場域,從跨國商務會議到在地NGO的年度目標會議她都參與過,也因為常常參與大型會議,接觸許多外商高層並獲得不同領域的新知,才有些意外地接觸到會議引導專業。 Grace提到,在一次與客戶的閒聊中,客戶提到自己的公司剛在香港設辦公室,希望長期合作的Grace飛到香港幫忙員工培訓,幾次合作下來,客戶認為Grace的專業表現、語言能力都在水準之上,便送她到美國培訓,學習一套會議引導系統並考取證照後,協助公司的各項會議規劃及主持。Grace說:「這份工作可以說是聊天聊出來的。」 是引導,更是會議流暢的關鍵 從美國回來後,除了服務本來的外商公司業主,近期Grace為APEC引導了一場跨國線上會議,有全世界100多個與會者參加,且會中主要談醫療法規調合,內容多半專業且艱澀,除了事前須花時間做足功課外,會中也需應變各種突發狀況,例如與會者連線進會議平台後可能會延遲、斷線或是訊號不清等,會議引導師需要立刻釐清狀況,調配會議節奏。另外,所有與會者的不同口音,可能會造成理解上的誤會,這時,引導師也必須歸納後再次說明,確保會議中每個人的話都被聽見。 傾聽、溝通,打造平等對話空間 在不同的會議中,會議引導師除了主持及調配開會節奏外,Grace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帶領大家達成會議設定的目標,避免「無效會議」,比如大家都在抱怨,卻無法提出解決方式,又或者全員靜默一片讓會議難以進行等,所以開會前,會議引導師必須非常清楚此次開會的目的,並依目的設計流程。在歐美,「會議設計」與「會議引導」也有可能是兩個人分別負責,但目前台灣對此行業仍不熟悉,以Grace的經驗來說,通常會身兼會議設計與引導。目前她希望透過這份工作,創造出平等的溝通空間,在多元文化會議上,引導少說話的人多發言,不斷拋出問題幫助討論,並適時分類資訊的重要程度,為大家整理及總結,使會議的效率及效益達到最高。 「會議引導」在台灣會不會發展成一個熱門行業,這點尚未可知,面對劇烈轉變的就業市場,Grace認為軟實力非常重要,平時在工作之餘就要多方吸取新知、與人建立關係,並願意開啟對話。以會議引導師這份職業來說,她認為最基本要有良好溝通及傾聽能力,若有英文專業則是大大加分,另外最好能喜歡「人」,與人接觸。她也提到,客製化的服務在未來的需求會更多,很多工作可能會被取代,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服務不會,我們都必須有「不會被時代淘汰的能力」。 文、企劃編輯/馬婉娟、詹益昀、黃煒齡 圖片提供/黃致潔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20年11月號 訂閱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