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對中加稅效應 台對美出口額激增


【大家健康悅讀電子報】提供健康資訊、親子教育及有趣的兩性話題,讓你幸福養生,健康、樂活每一天! 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出版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u值媒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1/12/07 第525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川普對中加稅效應 台對美出口額激增
編譯葉亭均、柯立偉/綜合報導聯合報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與台灣的貿易正興旺成長,除了市場對晶片需求激增之外,美國從川普政府時代,對中國大陸電子產品在內的眾多商品課徵百分之廿五關稅,促使台灣原先西進的工廠回流,是拉高台美貿易額的主因。

台灣 美第八大貿易國

台灣現在是美國的第八大貿易國,次於英國,高於越南。在截至九月的過去一年,台灣對美貨物出口額達創紀錄的七百廿億美元,若與川普對大陸商品課徵關稅的前一年、即二○一七年相比,成長幅度達百分之七十左右。

美國對台出口也比關稅實施前成長約百分之卅五,達一年三百五十億美元,同樣創紀錄。台灣主要是增加購買美國的原油、機械和汽車。

台灣是美國的半導體主要供應國,對美出口激增反映許多產業對晶片需求提高。不過,華爾街日報說,台美貿易增加的最大原因,仍是美國對大陸商品加徵關稅;拜登政府維持了對陸的關稅措施。

數十家台灣企業已將至少一部分生產從大陸移回台灣,以避免對美客戶漲價。台灣政府則透過協助取得土地、為營建提供融資和協助徵才等方式,鼓勵台商回流。

華爾街日報援引台灣經濟部數據指出,從二○一九年來,已有二四三家回流台商獲得總額超過三百億美元的遷移投資協助。

台灣美國商會會長魏立安說:「他們知道製造業必須避開哪些關稅。台灣有許多企業西進、外流至大陸,這是試圖讓部分企業回流的絕佳機會。」

製造五金零件、在美國居家修繕零售商Home Depot等賣場銷售的俊良貿易公司,是將部分生產從大陸移回台灣的台商之一。該公司廿年來原本有一半產品是在大陸浙江省生產,總經理霍多瓦尼表示,在公司尋求擴大營運之際,台灣提供能降低購置工廠設備成本的獎勵,但最終是美國對大陸產品加徵關稅,構成了決定性因素。

台灣經濟部投資業務處處長張銘斌表示,把營運業務從大陸遷回台灣的台商中,逾百分之七十是電子業,雖然獎勵計畫在今年結束,但是考慮再把計畫延長三年。

不過,由於美國已有過度依賴台灣供應半導體晶片的跡象,美方擔心大陸在台灣周邊加強軍事活動等地緣政治風險,近來試圖說服台積電等半導體大廠赴美建廠。

 
離岸風電想打國際盃 別過度保護
記者 鍾泓良經濟日報
經濟部工業局昨日再度鬆綁離岸風電第三階區塊開發的國產化規則,國產化門檻再降低,料想又會加劇台廠對投資報酬及風險的擔憂,但若有野心進軍國際風電市場,政府降低保護將是必經的荊棘之路。

台灣從2013年以「先示範、次潛力、後區塊」推動國內離岸風電政策,至今已近八年,從示範階段的小試身手,潛力場址的練兵,如今已經進入真槍實彈的區塊開發「深水區」。

縱使第二階段採高強制性國產化惹來國外風電開發商怨聲載道,紛紛批評台灣政府將國內廠商擺在能源轉型之前,但基於永續經營立場,台灣勢必要培育出風電國家隊,讓「台灣風場、台灣人顧」。

但在政府保護下,台廠初期表現卻讓開發商頻頻搖頭,幾個水下基礎建設供應商都曾發生無法達到國際標準,最終須由政府「救援」的情況,顯示既使政府強壓外商就範,台廠實力未提升終究得放手。

風電商私下認為,台灣在亞太離岸風電發展已拔得頭籌,外商願意透過國產化將技術轉移給台廠,是期待台灣成為亞太、全球風電市場的製造出口基地。倘若台廠有實力卻無野心挑戰國際,終究是故步自封。

而當台灣區塊開發於2035年完成後,國內風場開發也將趨近飽和;若台廠屆時因政府過度保護無力打國際盃,「大順風」恐成吹進「無風帶」,慘遭其他後起之秀「彎道超車」,永遠失去全球風電門票。

 
離岸風電國產化 兩個鬆綁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經濟部工業局昨(6)日公布《離岸風電區塊開發產業關聯執行方案》,也就是離岸風電國產化,共分五大類25項關鍵發展項目及56項加分項目;相較8月公布版本,朝更鬆綁方向進行。工業局強調,本次規則適用2026年至2027年完工風場,預計可新增產值2,614億元。

之前離岸風電第二階段政策要求27項關鍵項目全須國產化,遭開發商認為過於嚴苛。工業局今年5月至8月釋出不同版本國產化項目草案,針對項目及數量提出彈性政策,將較難技術落地困難項目調整為加分項目。

昨日國產化規則與先前最大不同分為兩點。首先,有別於過去第二階段潛力場址國產化「公布一次適用五年」,改採兩年一次滾動式檢討。其次為部分國產化項目較先前規定鬆綁有彈性。

工業局解釋,之所以改採兩年檢討一次,是因目前正處於14MW(百萬瓦)、15MW等大風機研發的關鍵時刻,因國內廠商尚無技術或產能成為國際廠商供應鏈,因此希望可給時間讓廠商跟上腳步,在下階段不缺席大風機供應鏈。

本次規則針對許多國產化項目都改採較寬鬆認定,例如機艙組裝不再要求全機艙組裝,發電機、齒輪箱、動力模組改列為加分項目;高壓配電盤未列入國產化項目;變壓器國產化則不再包含設計,僅要求台灣製造;工程設計服務則從六成國產化調降至五成。

工業局依序解釋,齒輪箱、發電機等都沒辦法在國內落實生產,因此容許可從國外進口;高壓配電盤因為涉及到國外專利,加上國內廠商也反映技術含量高,故決定不列入國產化;變壓器則是考量到國外廠商對大風機仍在設計階段,若強制國內設計,恐影響國內期程。

 
勞保年金月領4萬 三關鍵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根據勞保局最新統計,全台僅有1,217名勞工月領勞保年金4萬元以上。官員透露,這些鳳毛麟角的人,都是投保薪資超過4.5萬元、投保年資達50年以上、且都是延後領展延年金且最高加發20%者。

簡言之,勞工勞保年金要領超過4萬元,勞工要持續工作,不要退保,一方面拉高投保薪資,二方面累計勞保年資,三則是延後領,多領二成的展延年金。

當前萬物齊漲,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屢飆破2%警戒線,但勞工退休月領勞保年金仍偏低。勞保局統計,今年8月領勞保年金的146.5萬名退休勞工中,高達65%、逾95萬人每月領不到2萬元;全台僅1,217名月領4萬元以上。

勞保局官員分析,勞保年金領取金額計算公式:「平均投保薪資×年資×年資給付率1.55%」。因此,逾六成五勞工月領不到2萬元,主要就是投保薪資太低,或是投保年資不夠長所致。同樣地,能月領4萬元以上之退休勞工,則是投保薪資較高、年資較長,加上二成展延年金加持,才有可能。

官員舉例,勞保老年年金自2009年開辦以來,有一名自竹科退休的勞工,於2019年底77歲多才開始領勞保老年年金,他不到20歲就開始工作,平均投保薪資(目前的計算方式是採計最高60個月投保薪資)為45,293元,勞保年資長達58年十個月,於77歲退休,因為延後領,可以加領20%,因此他月領49,561元,創下創下勞保年金開辦以來領最高紀錄,至今仍保持「勞保年金王」的紀錄。

勞保年金是勞工退休後主要經濟來源。勞保局表示,截至今年8月止,目前有146.5萬名退休勞工領勞保年金,平均月領1.7萬元。多位朝野立委表示,勞工退休已經領很少了,勞保年金很難砍給付,再砍勞工退休生活會沒有保障,退休勞工也會受不了。

勞保統計資料指出,現有146.5萬人正在請領勞保老年年金給付,近一成二、近17萬人,月領不到1萬元。勞保月領在1萬元以上、至2萬元此級距,有逾78.2萬勞工,占比達53.43%,換言之,退休勞工中有有95萬人月領取金額未滿2萬元,占比為65%。

統計顯示,勞保月領在2萬元以上、至3萬元,有44.6萬名勞工,約占三成;月領取金額3萬元以上、未滿4萬元的人數為6.5萬人,所占比率僅4.44%。月領取金額達4萬元以上僅有1,217人,占比率為萬分之8。

 
勞保年金明年起 63歲才能領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勞保年金法定請領年齡,明(2022)年起將調高一歲、須年滿63歲才可以請領,估計將有13萬人受影響,以目前退休勞工平均月領1.7萬元老年年金計算,最多少領一年、約20.4萬元。

勞保年金是多數勞工最主要的退休經濟生活來源,但是勞保年金幾歲才能請領?答案不是60歲、也不是65歲,明年起是滿63歲。勞工要退休前,要先看好你的出生年次。

《勞工保險條例》明定未來勞保老年年金法定請領年齡為65歲;只不過,法定請領年齡65歲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採每兩年調高一歲方式達到。去年跟今年,請領勞保年金的法定年齡都是62歲,但明年起調高為63歲。2024年提高為64歲,直至2026年後,均為65歲才能請領老年年金。

官員舉例,民國49年次(西元1960年)出生者,於民國111年(西元2022年)滿63歲才可請領老年年金。因此,原本滿62歲、未滿63歲的13萬名勞工,將延後數月才能請領老年年金。

 
國際財經要聞
美去全球化 加重通膨壓力
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經濟學家指出,這波通膨上揚除了有勞工短缺、供應鏈瓶頸等因素,背後還有一個長期的趨勢問題:「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

華爾街日報報導,提高關稅、「買美國貨」、緊縮移民等政策,已經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加速了美國的「去全球化」腳步,而這個趨勢即使在疫情結束後也將持續一段時間,讓物價繼續上漲。

彼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經濟學家霍夫鮑爾說,拜登政府不僅承繼了川普的限制性貿易政策,還更加緊縮「買美國貨」的條款,支持工會,以及透過政府支出支援本地產業。他估計,拜登與川普的政策讓美國通膨率提高了大約0.5個百分點。

此前,經濟學家一般認為,全球化的演進,讓美國企業產品必須與廉價進口貨競爭,美國民眾的工資則會因大量移民進入下,而被壓低,造就長期的低通膨現象。

聖母院大學經濟學家強生與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家康寧估計,全球貿易使得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在1997到2018年間,每年的年增率少掉0.1到0.4個百分點。

如今,全球化已經出現反轉,外國直接投資(FDI)已在2015年到達2兆美元的巔峰,隨後降到2019年的1.5兆美元。全球製造業使用的外國進口原料比率,也已從2011年的26.5%,下滑至2020年的23.5%。

美國全國企業經濟學家協會(NABE)6日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經濟學家現在預估,剔除食品、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膨率將持續高逾聯準會(Fed)的2%目標,直到2023年下半年,才有可能跌破2%。

 
Omicron傷害性可能不如預期 歐股強力反彈
倫敦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交易商說,由於市場希望,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變異病毒Omicron的傷害性可能不如最初所擔心,歐股3大指數今天反彈收高。

倫敦FTSE 100指數大漲109.96點或1.54%,以7232.28點作收。

法蘭克福DAX 30指數勁揚210.81點或1.39%,收在15380.79點。

巴黎CAC 40指數漲100.26點或1.48%,收6865.78點。

 
首位非裔女性波溫接任紐約證交所主席
紐約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母公司洲際交易所(ICE)今天宣布,任命波溫(Sharon Bowen)接任紐約證交所主席,成為華爾街這個機構的首位非裔女性主席。

洲際交易所並宣布,固定收益和數據服務部門主管馬丁(Lynn Martin)將接任康寧漢(StaceyCunningham)的紐約證交所總裁一職,康寧漢則將加入證交所董事會。

洲際交易所創辦人史普瑞徹(Jeff Sprecher)在公布這些人事異動的信函中寫道:「隨著各地機構紛紛適應被疫情徹底改變的世界,我們的經營團隊也與市場環境一同轉變。」

波溫原本即為洲際交易所和紐約證交所董事,2014-2017年曾在監管期貨市場的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擔任委員。

她也曾在一些律師事務所擔任合夥人30年,專精於商業法。

 
國際奧會:尊重美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
瑞士洛桑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國際奧會(IOC)今天表示,尊重美國政府對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實施外交抵制的宣布。

一名國際奧會發言人告訴記者:「政府官員和外交官是否到場,純屬各國政府的政治決定,國際奧會本於政治中立態度,完全予以尊重。」

國際奧會指出,美國政府的宣布「表明了,奧運以及選手們的參與超越在政治之上,我們對此表示歡迎」。

「各界對運動選手和奧運的支持近數月來已多次表達,最近一次是聯合國通過的決議案,標題為『以運動和奧運理想創建一個和平與更美好的世界』(Building a peaceful and better world through sport andthe Olympic ideal)」。

國際奧會說,這項決議案是由聯合國173個會員國在上週大會中共同提出,並獲全體193個會員國同意通過。

 
擺脫變種病毒 股指大幅反彈
財經新聞組/綜合報導世界日報
投資入擺脫對Omicron變種病毒新興威脅的擔憂,美股大漲,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收復前幾周跌幅。

道指上漲646.95點或1.87%至3萬5227.03點。史指上漲53.24點或1.17%至4591.67點。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由跌轉升,上揚139.68點或0.93%至1萬5225.15點。

影響美股走勢的因素包括:

●與經濟重新開放相關股票上漲,包括能源、工業和航空公司。

●投資人繼續拋售估值相對偏高的科技股。這些股票上周拖累大盤全周走跌。

●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繼上周因Omicron威脅而下跌後反彈。

●聯準會(Fed)立場出現大轉變,將加快結束疫情寬鬆政策。

●自3日之後比特幣大跌1萬元,其中包括從3日到4日隔夜突然下跌。這代表風險偏好下降,並衝擊相關科技股。

與經濟重新開放相關的股票上漲,提振道指。奇異電氣(GE)上漲3.49%,波音上漲3.71%,雪佛龍上漲1.59%,開拓重工上揚1.76%。

休閒和酒店類股漲幅最大。聯合航空上漲8.32%,達美航空上漲5.97%。皇家加勒比和嘉年華都上漲逾8%。Wynn Resorts上漲6.01%,而萬豪和希爾頓分別上漲4.48%和4.01%。旅遊預訂股Expedia上漲6.74%,Booking Holdings上漲5.34%。

白宮首席醫學顧問佛奇博士5日日發表評論,指有關Omicron變種病毒的初步數據「令人鼓舞」。同日CDC主席瓦倫斯基(Rochelle Walensky) 博士指出,現在至少在美國15州發現這種新變種,距離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其認定為「令人擔憂」還不到2周。

佛奇說,「顯然在南非,Omicron具有傳播優勢。」「雖然現在就做出任何明確的判斷還為時過早,但就目前來看,它看來並沒有很大的嚴重性。」

那指雖然走高,但落後於其他主要平均股指,主受醫療保健和科技股的拖累。Moderna下跌13.49%,跌幅最大。AMD和Nvidia分別下跌3.44%和2.14%,Peloton下跌2.43%。特斯拉也下跌0.59%。

但隨著投資人對Omicron的擔憂消退,幾支盤中下跌的高價科技股轉跌為升。OANDA資深市場分析師爾蘭(Craig Erlam)建議投資人保持謹慎,直到更多數據可以提供更多的樂觀理由。

他在報告中說:「有關Omicron症狀不那麼嚴重的報告正在提振風險偏好,但現在就開始忘形還為時過早。」「首先,從一周前初步消息傳出以來,已經反覆出現這種情況。市場一直由新聞驅動,今天只是一些正面報告的支持下的最新反彈。」

他還警告,本周可能會像上周一樣動盪,「雖然這可能是圍繞新變種病毒的一系列正面數據中的第一個,但它也可能是例外。接下來的報告可能會解釋為什麼世界領導人和各機構如此焦慮。」

根據Sevens Report作者伊薩耶(Tom Essaye)的說法,上周後期讓股市感到不安的是Fed的評論,而非對Omicron變種病毒的擔憂。Fed主席鮑爾上周表示,即使出現新變種病毒,Fed的重點還是通膨。這推動投資人從科技股轉向高成長類股。

Essaye稱這種市場行為「有點像縮減恐慌2.0版,因為市場對更趨鷹派的Fed做出反應,並轉向對利率上升有更多正面曝險的產業。」

根據Fed官員近日評論,Fed可能會在下周會議中決定將縮減規模的速度提高一倍,達到每月300億元。也可能在12月會議中就何時升息以及升息多少開始進行初步討論。

U.S. Bank Wealth Management經理人海恩林(Tim Hainlin)表示,投資人也關注利率動態,並補充說預計利率變化會低於投資人估計,「長期成長率受到不斷變化的因素挑戰,像是人口結構、生產力和勞動力的長期成長,並長期推動經濟發展。」「我們仍然認為這些相對於歷史而言是溫和的,因此Fed將升息直至史上最高的想法,我們並不認同。」

比特幣3日早上交易價格約在5萬7000元,但到4日已暴跌至約4萬3000元。根據Coin Metrics的數據,截至6日,這個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已經收復部分跌幅,最新交易價格約在4萬9035元。

海恩林拒絕直接就加密貨幣市場發表評論,但表示周末的崩盤與美股大盤一致,「任何投機性漲幅都是交易最多之處,這可能是由於Fed加速縮減和升息。」「如果提高利率,就會降低那些長期成長型公司或依賴它們的部分長期現金流的價值。」

Microstrategy下跌5.47%,剛從Square更名的Block下跌0.73%。Coinbase也走低,但至少收復盤中更深的跌幅。

 
美股早盤勁揚 道瓊指數大漲近600點
紐約6日綜合外電報導中央社
華爾街股市今天早盤表現強勢,道瓊工業指數大漲近600點,主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變異株Omicron威力似乎不如原先擔心的那麼強,市場心態轉趨樂觀。

開盤後超過半小時,道瓊工業指數大漲589.21點,或1.70%,來到35169.29點。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46.71點,或1.03%,來到4585.14點。

那斯達克指數原本表現弱勢,但隨後由黑翻紅,上漲65.70點,或0.40%,來到15151.18點。

 
要聞
外匯存底 連四月攀峰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我國外匯存底持續締造新猷。中央銀行昨(6)日公布,11月底外匯存底為5,473.32億美元,連四月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月增6.31億美元;央行外匯局局長蔡□民指出,影響本月外匯存底變動的主要因素有二,包括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以及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變動。

依照各國目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台灣外匯存底餘額僅次於中國大陸、日本、瑞士與印度,蟬聯全球第五大。

蔡□民說明,11月美元指數升值近2%,主要貨幣包括澳幣、英鎊、歐元、加幣以及瑞士法郎等均對美元貶值。其中,澳幣重貶5.3%,英鎊貶值3.43%,歐元貶值3.22%,加幣與瑞郎也分別貶值3%與1.2%,人民幣微幅升值0.18%。

因主要貨幣多數對美元貶值,央行外匯存底持有這些貨幣折成美元後金額減少,會抵銷掉一部分的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

 
台塑四寶 保守看下季營運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Omicron變種病毒襲擊全球,台塑四寶的董事長對於12月及明年展望出爐;由於疫情肆虐、油價續弱,四寶認為12月尚稱穩健,但對明年首季營運展望偏保守看待。

台塑(1301)、台化及台塑化均認為明年第1季的營收將較今年第4季衰退,第1季油價保持弱勢,下跌壓力增加;僅南亞看好就業市場持續好轉,支撐消費動能,看好電子產品的需求增加,12月較11月略增。

南亞董事長吳嘉昭預估,美國10月耐久財新訂單金額創高,顯示第4季企業投資強勁。此外,申請失業金人數創疫情以來新低,就業市場持續好轉,支撐消費動能,整體經濟展望正面 。

看好電子產品需求旺,推估南亞12月合併營收將較11月略增,第4季與第3季持平,並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不過,明年第1季與今年第4季持平或略減,主要受春節長假影響,生產天數減少。

吳嘉昭進一步表示,台灣在全球進入年末消費旺季下,電子產品的拉貨需求暢旺,資通訊產品出口金額創下歷史新高,且年底仍將有各式節慶,海外需求相當旺盛有助台灣出口維持高檔。

台塑石化總經理曹明指出,新型變種病毒影響,對於12月及明年第1季油價展望趨向保守;根據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聯合技術委員會預期,第1季全球原油供需受新型變種病毒衝擊,供應量將轉為過剩,油價保持弱勢,下跌壓力增加。

根據OPEC聯合技術委員會預期1月全球原油供需,受新型變種病毒影響將轉為每日過剩200萬桶,3月每日過剩擴至340萬桶,但OPEC於12月2日的會議上仍決定1月產量保持日增產40萬桶,出乎市場預期,不過OPEC另外表示若市場變化劇烈,產量政策可立即調整,預期12月油價將保持弱勢。

台塑董事長林健男認為,明年第1季適逢農曆春節,開工率及產銷量會低於今年第4季,預期明年第1季營收將比今年第4季減少,不過,農曆春節後步入傳統旺季,需求可望逐漸回溫。

林健男提醒,須密切關注影響明年經濟成長的不確定因素,包括疫情及新變種病毒後續發展;其次,全球通膨是否獲舒緩及各國央行量化寬鬆退場及升息腳步。

台化董座洪福源指出,原油及石化品價格10月中旬到了高點,其後巿場轉趨下修,供應鏈不順、運能不足運費高漲、能源短缺及通膨疑慮仍舊,除非油價回穩,否則明年Q1前狀況不易改善。

 
中信銀董座利明獻 奪卓越貢獻獎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董事長利明上周五(3日)獲得台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CFA Society Taiwan)肯定,頒發2021年度卓越貢獻獎並榮膺名譽顧問,表彰利明逾30年來對台灣金融業的影響力、營運力及獨特領導力,可謂實至名歸。

主辦單位表示,利明獻加入金融業30多年,工作經驗豐富,曾帶領專業團隊完成台灣金融史外資併購的創舉,其豐富的國際金融市場經驗,對台資企業融資發展及風險管理亦有諸多貢獻。

2016年利明獻自中國大陸回任中國信託銀行,持續創新整合業務,帶領優秀團隊善用數位力打造敏捷執行力,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期間,導入數位金融服務辦理勞工紓困貸款,為民營銀行核保數第一,榮獲國際權威財經機構The Asian Banker頒授「台灣最佳CEO」。

利明獻歷任美、中、台金融機構重要職位,不僅見證兩岸三地金融業發展,更以自身經驗提攜無數金融後進,戰功顯赫足以為當今的金融楷模,主辦單位評選利明獻為本年度卓越貢獻獎得獎人,同時授予他名譽顧問,表彰利明獻的赫赫功績。

利明獻親臨受獎,與在場逾百位會員分享交流。針對氣候變遷衝擊全球經濟,利明獻強調,因應氣候變遷不再只是口號,更是全面性的轉變,未來企業需於財報揭露氣候變遷風險,金融業授信或風險衡量上將更具挑戰性,金融從業人員需具備創新思維及應變的行動力。

利明獻也與金融從業人員共勉,誠信和科技應用的涵養是必備技能,期許有志從事金融業的年輕人除金融財務專業外,應多方吸收政治、歷史及人文知識,自我提升國際視野與核心競爭力。

台灣金融分析專業人員協會2007年7月成立,為全球專業認證機構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CFA)Institute旗下第135個全球地區分會,每年選拔一位領袖授予「年度卓越貢獻獎」,以實質行動肯定得獎人對台灣金融發展的貢獻。

 
央行估美提早減債 將會影響資本移動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貨幣政策牽動全球金融市場走勢,中央銀行外匯局局長蔡□民昨(6)日分析,市場預期聯準會可能加速減少購債規模,原本預期明(2022)年6月才會結束購債,現在可能提前至明年3月,但升息時點還是維持在明年6月,全年將有二至三次的升息機會。

對於美國若快馬加鞭減少購債,對其他國家可能造成的影響,蔡□民分析,「或多或少會影響資本移動,不過影響資本移動的因素有很多,除利率水準外,還有公債殖利率。」

蔡□民認為,「Fed利率慢慢正常化過程,對資金移動方向會有一定影響」,以過去經驗而言,美國經濟好又升息,美國股市與債市對投資者會有吸引力,資金也容易流向美國。此話代表,若美國啟動升息,資金流向美國,將有助美元轉強、新台幣匯率的升值壓力也可望減輕。

展望明年匯市,蔡□民分析,台灣出口表現良好,使商品貿易順差、經常帳順差持續增加,但因國際油價上漲,從去年的每桶40美元,漲至每桶60~80美元,購油支出增加會增進美元需求,抵銷掉一部分出口商的美元供給。

 
國泰出清台灣之星持股 認列損失近3億元
記者葉憶如、黃晶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泰金控(2882)昨(6)日晚間代子公司國泰人壽與國泰世紀產險公告,以每股9.47元,分別出售3億及0.6億股的台灣之星股票給頂安開發;若加計國建出售的持股,三家子公司合計認列損失2.96億元後,國泰集團旗下金融與建設已出清持股,正式退出台灣之星董事會。

據了解,台灣之星成立時,頂新集團、國泰金、中信金等股東一起投資,各家簽訂買回合約,其他股東有權利把台灣之星賣回給頂新集團,頂新也可決定買回或者不買回。台灣之星原始股東包括頂新持股52%,其他大股東包括國泰金的霖園集團20%、中信金8%、正崴董座郭台強以中影公司入股10%,威寶原始股東金仁寶集團持股10%。

國泰金重訊僅表示,「依合約處分台灣之星股份,頂安開發等公司為潛在交易對手」。公告內容顯示,旗下國壽總出售價格28.4億元、國泰產是5.68億元,國建是18.46億元,合計52.54億元,當初應是以每股10元投資,以每股9.47元出售,三家公司認損共2.96億元。

依據台灣之星公告到今年4月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國壽持有3億股、持股5.66%,排名第三;國建1.95億股、持股3.68%,排名第六,這次都出清持股,出售對象是台灣之星最大股東頂安開發。其中,國壽此交易認損1.6億元,國泰產損失0.32億元;國建昨天也公告以均價9.47元出售1.95億股台灣之星,認損1.04億元。

中信金在10月時也替子公司台灣人壽公告,以每股9.2元出售1.5億股台灣之星,但另有0.75億股以每股10元出售,合計2.25億股,總出售價格21.3億元,也是賣給頂安開發,平均價格與國泰集團每股9.47元相當,台灣人壽亦認損1.2億元。

 
當沖降稅延長 年限喬不定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6)日針對當沖降稅延長召開黨團協商,不過國民黨團認為財政部修法版本僅延長三年實在太短,希望考慮當沖降稅常態化,經過討論後,昨日對於延長年限仍無共識,將保留院會協商,修法暫時卡關。

現行《證交稅條例》對於當沖交易的證交稅率給予優惠,從千分之3降至千分之1.5,實施至2021年12月31日,立法院正在修法,讓這項優惠能夠順利延長,活絡股市動能。

距離年底只剩不到一個月,如今修法卻仍在協商,財政部官員表示,仍希望當沖降稅延長能夠順利銜接,但也尊重立法院審查,若來不及,再看看如何回溯適用,以兼顧公平性及銜接,上會期汽機車汰舊換新減徵貨物稅優惠也是如此。

對於當沖降稅延長年限,財委會中共三大版本討論,第一是行政院版本、民進黨立委沈發惠、國民黨立委張育美提案都是延長三年;第二是國民黨立委曾銘宗提案讓降稅常態化;第三則是民眾黨團提案延長兩年。

沈發惠表示,當沖交易降稅應視為權宜措施,而非常態降稅,例如部分非從事當沖交易的投資人,會認為有失公平,目前看起來共識最高的是延長三年版本,傾向支持院版。民眾黨立委張其祿則表示同意照院版通過,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無意見。不過曾銘宗表示,綜觀這麼多降稅措施,當沖降稅是難得有達成政策目的,同時又挹注稅收的政策,提案希望降稅常態化,是良善的建議,財政部不應堅持院版、一個字都不能改,建議保留院會協商。

最後民進黨財委會召委鍾佳濱表示,針對當沖降稅延長年限部分,後續再由立法院長召開黨團協商。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