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病例數及封禁區域皆創新高,防疫政策混亂;基於大陸高齡者疫苗接種率偏低,加上醫療能力脆弱,使「清零」政策仍然沒有明確的「退場」路徑。
由於「清零」政策造成的經濟與社會成本不斷加重,北京當局必須依據疫苗覆蓋率,以及因應「散場波」所需要的深度治療(ICU)能力,來設定明確的解封標準。
疫苗接種是北京當局的核心挑戰。依據最新的官方數據,大陸2.67億的60歲以上民眾之中,有三分之一尚未接種第三劑疫苗,來對抗Omicron病毒。主要的難題在於文化層面,因為大陸民眾對於疾病及疫苗的風險意識超過其他多國。
儘管中共的社會控制能力超強,但要政府下令老人必須接種,仍然遠遠做不到,因為當局擔心這會引發激烈的社會抵制。專家指出,當局不願強迫老人接種,但又承擔不起老人染疫死亡,因而不得不繼續實施嚴格的防疫管制措施。
北京當局正嘗試放鬆「清零」政策,包括將入境人士隔離期從7+3縮短到5+3,並取消「次密接」管制措施。此舉也是為了減輕集中隔離體系的壓力,因為目前遭到隔離人數已超過100萬人。但這些嘗試措施反而造成更大的政策不確定性,且使疫情更難控制。
大陸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顧問表示,「開放」的時機,繫於何時能夠生產出更高品質的疫苗,以及使疫苗接種更加普及。目前研發中的新疫苗有十多種,包括6種mRNA疫苗。然而由於當局無法容忍0.2%的致死率,因此一旦疫情當真失控,當局不排除再度實施「上海式」的封城行動。
專家相信大陸製的主要疫苗如果接種3劑,對於重症及死亡的保護能力相當高,但效果不如BNT及莫德納,且有效防護時間較短。再者,大陸尚未經歷過大規模爆發的考驗。
大陸當局相信使用外國疫苗雖對防疫有利,但造成的政治與經濟風險更大。他們認為使用外國疫苗將有損民族的驕傲,且失去市占率,成本太高,何況外國疫苗也達不到100%的防護率。
現在隨著病例增加,跡象顯示中央對各城市的介入正在升高,可能會恢復大規模篩檢與隔離。例如主管防疫的副總理孫春蘭近日視察重慶市,命令官員在8天內消滅所有的社區傳染。地方官員私下表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可能會重演年初時上海的情況,從原訂的封禁兩天延長到兩個月。
大陸當局若要改變「清零」路線,另一項挑戰就是政府如何與民眾溝通,尤其是如何讓民眾相信人們有可能與病毒共存。「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表示,一般民眾「非常害怕」被傳染,尤其害怕小孩及老人得病,也害怕被隔離。
他指出,國家媒體從未故意強調病毒的危險性,但是當民眾看到美國及許多西方國家處理疫情的作法,以及超高的死亡人數(美國已超過百萬),許多大陸民眾對「清零」政策備感驕傲。
其他觀察家指出,大陸要放棄「清零」政策,國內傳播方式必須從上到下做出重大轉變。宣傳機器必須改變頻道,強調「這並不是可怕的疾病」,「我們有醫院」,以及「這是黨的成功」。
大陸的另一項弱點,就是醫療體系能力不足。亞洲開發銀行已經對大陸兩處貧窮地區提供3億美元貸款,以改善公衛服務。亞銀表示,一旦重症患者激增,大陸醫院將相當脆弱。
香港大學傳染病學教授高本恩表示,大陸如果不充分做好準備,則一旦出現疫情「散場波」,醫療體系可能會被壓垮,就如同今年初香港的情況一樣。他指出,「香港當時並沒有具體的退場計畫;在今年3月初疫情大爆發時,醫院與隔離設施內仍有許多輕症患者,而當時這些資源其實應該用來拯救更多重症患者」。
一些專家相對較不悲觀,表示北京當局已經暗示最終將依靠空降式的醫療支援團隊,來落實階段式的解封。解封將以「試點」模式操作,不會倉卒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