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 躁鬱症全名為雙向情感障礙症,或稱雙極性疾患症(Bipolar disorder),是一種情緒障礙的精神疾病,會出現「躁症」和「鬱症」兩種極端的情緒失調,病患週期性的交互出現躁狂發作和憂鬱發作。
躁期可能會自我膨脹,睡眠少仍精力充沛、多話、說話快,跳躍性思考、很多想法點子,難以專注易分心、不計後果代價的失控行為等,而且這些症狀維持四天或一週以上。
鬱期症狀包括心情低落沮喪、對事物失去興趣、注意力不集中、變的急躁或遲緩、失眠或嗜睡、食慾或體重改變、特別疲倦、有罪惡感和自殺意念等,這些症狀維持至少兩週以上。
特別要說的是,許多民眾常將躁鬱症與憂鬱症混淆,但其實躁鬱症患者不一定會憂鬱,卻一定有輕躁或躁症的症狀發作。
為什麼會產生躁鬱症?
躁鬱症的產生是先天的遺傳體質和後天的環境因素交互作用引起的。
遺傳體質:研究顯示疾病與病患的腦部情緒控制中樞的神經傳導失控有關。
環境因素:社會心理壓力可以誘發躁鬱症的發病。
躁鬱症發病平均年齡為20-30歲,國外一項研究分析1萬3626名躁鬱症患者發現,躁鬱症的發病年齡有三大高峰,分別落在17歲、26歲及42歲,而早於21歲發病的患者有著更高比例,會有物質濫用、酒精濫用、企圖自殺及雙向情感障礙快速循環的狀況,因此提早讓青少年提高對躁鬱症狀的察覺相當重要。
別輕言放棄藥物治療
躁鬱症是情緒波動劇烈且容易復發的慢性疾病,病人的情緒會在躁期與鬱期反覆擺盪,因此需要透過藥物治療以讓情緒維持穩定。
躁鬱症主要有兩大類治療藥物,一類是抗癲癇藥物,透過阻斷神經傳導物質穩定神經;另一類則是抗精神病藥物,阻斷多巴胺相關作用來穩定神經,同時可抑制幻想、幻覺。
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的過程中,常面臨許多困難,例如部分藥物會帶來體重增加的困擾,或患者自覺症狀改善,因此自行停藥,卻導致病情再度復發,離重返原來的生活又倒退一步,因而降低持續接受治療的意願。
其實躁鬱症與高血壓、糖尿病等一樣是慢性疾病,只不過是發生在腦部而已,持續接受藥物治療,是能讓生活重回軌道的。若自覺可能罹患躁鬱症,應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並儘早開始接受治療,出現一些副作用是也別輕言放棄,而是加強醫病溝通,調整藥物或劑量,穩定接受治療才能降低後續復發所帶來的相關問題。若復發次數越來越高,不只症狀緩解會更加困難,恢復社交功能的患者人數比率也越來越少。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e世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