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加重 最高喊4.8%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部落格  NBA台灣  網站總覽  
2023/07/06 第564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今日財經頭條
財經專題
國際財經要聞
其他財經要聞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今日財經頭條
囤房稅加重 最高喊4.8%
記者 余弦妙、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鎖定囤房大戶,政府再出招,行政院會今(6)日議程將討論財政部提出的「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預計將祭出囤房稅修法,共兩大方向,首先是從現行縣市歸戶改為全國歸戶,其次是調高非自住稅率(囤房稅率),最高將由現行的3.6%調升至4.8%。

面對居住正義聲浪,除今年7月1日正式上路的《平均地權條例》打炒房重拳外,針對外界關注的房屋稅條例,財政部祭出改革,將修法加重囤房稅,為房市再投震撼彈。

依據現行規定,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為1.2%,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率為1.5%至3.6%,各地方政府可視持有房屋戶數訂定差別稅率,授權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根據持有戶數訂定差別稅率,也就是俗稱「囤房稅」,目前已有台北、桃園等十縣市落實囤房稅。

財政部此次修法加重囤房稅,分為兩面向,首先是改採全國歸戶,現行房屋稅採縣市歸戶,若囤房大戶在不同縣市持有房屋,例如某大戶在台北持有三戶、高雄持有三戶,皆可適用自住稅率,將有規避囤房稅空間。

不過未來財政部修法,將改採全國歸戶,以前述案例來說,六戶房屋只能三戶自住,剩餘三戶為非自住,將會落入囤房稅課徵範圍。至於房屋跨縣市者,納稅人未來可自行選擇申報縣市。

另外在課徵稅率方面,據悉,財政部為強化差別稅率效果,從現行非自住住家稅率1.5%至3.6%之間,調升至2%至4.8%之間,等於是稅率地板、天花板統統都調升。

由於房屋稅屬地方稅,未來差別稅率級距仍由各縣市政府自行訂定。至於針對自住房屋方面,外界曾建議應朝「自住輕稅」方向改革,不過此次修法仍維持現行規定,自住仍限三戶、稅率維持1.2%。

知情官員表示,囤房稅修法已討論許久,其中對於稅率調整幅度也經過反覆討論,最終才定案。

另外財政部2022年曾徵詢地方政府意見,當時僅台北市贊成採全國歸戶,其餘21縣市均反對;不過據了解,財政部近期又再度徵詢地方政府意見,包含台北市,贊成全國總歸戶的縣市已增加至十個,為落實居住正義,因此推出修法。

 
財經專題
專家:囤房稅2.0 恐生租金轉嫁效應
記者何醒邦、游智文/台北報導聯合報
行政院會今天推出「房屋稅差別稅率二點○方案」,將改採「全國歸戶」,並調高非自住稅率(囤房稅率)。專家對此表示,此舉雖符合量能課稅原則,但抑制房價效果有限,也可能產生租金轉嫁效應。此外,手上長期有餘屋的建商,持有成本面臨升高,但房價是否向下還是要看大環境的影響。

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則說,囤房稅用全國歸戶的「戶數」下重手,對不是出於購買、沒有囤房動機者,一定會傷及無辜。「為了選舉,政策已走火入魔」。

他表示,政府如以囤房為由,全國一致逕為調漲房屋稅率,對於稅基高的縣市,將造成嚴重的稅災,城市建設也會在重稅之下難以進行,重稅也變成民生沉重負擔,全民集體受害。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這次囤房稅改革,等於幫過去的紙老虎裝上爪子,二○一五年囤房稅上路後,地方政府怠於調高非自用住宅的差別稅率,又或對於房屋標準單價的調整一國多制,加上所有權、稅籍未進行全國總歸戶,多重阻力下,效果不彰。

黃舒衛說,政府才規畫新版青安房貸方案,又推出囤房稅改革,顯然是呼應民間居住正義的要求。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地方政府反彈會很大,但台灣會逐漸擺脫超低持有稅的房產投資環境,投資客也會轉變投資策略與產品。

住商不動產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改革方案除了影響多戶持有者,也包括手上有長期庫存的建商,且新屋影響比舊屋明顯;但是否會影響房價,除端看購屋人財力外,也要看大環境狀況,如果房市沒有大幅修正,不大容易發生屋主拋售的狀況。

信義房屋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全國歸戶可能有盲點,有些繼承來的持分建物,若是自己與配偶名下有房子,就可能會遇到問題,要多思考這些非投資性的問題。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則說,課徵囤房稅符合量能課稅原則,但外界對於囤房稅恐有錯誤期待,誤以為加重稅負會讓囤房族出脫手上房屋,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國家驗證囤房稅足以抑制囤房及房價,囤房族反而會將稅負成本轉嫁至租金而推升房租,進而導致租金走高,因此實施的國家極為少數。

 
國際財經要聞
韓國開放申設商業銀行
編譯洪啟原/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FSC)5日表示,將開放本地既有的金融公司申請成為全國性商業銀行的牌照,為1992年來首度開放,可能有助降低消費者的利率成本,並打破目前由五大銀行主導競爭的局面。

根據FSC的聲明,南韓DGB金融集團旗下的地區銀行部門大邱銀行,可能是第一家採用這項新規的銀行。聲明還說,金監機構將開放更多純網銀成立、發放更多商業銀行執照給既有的金融業者,以及放寬外資銀行在南韓分行的存貸款規定。

SK證券公司分析師薛永金(音譯)受訪時說,儘管此新規移除一大障礙,但較小型企業踏入由大公司主導產業,將面臨一場苦戰,。

根據FSC,KB國民銀行、新韓銀行、韓亞銀行、友利銀行及農協銀行這五大銀行,占全國4,115兆韓元(3.16兆美元)銀行總資產比重約63%、占全國銀行存款約75%;這五大銀行去年淨利合計達12.7兆韓元,較前一年大增18%。

 
日奢侈品消費 買氣噴發
編譯易起宇/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由於民眾口袋變深,加上觀光業復甦所帶動,日本的奢侈品消費正在激增,從百貨公司到飯店,各行各業都正忙著搶賺這一筆錢。

日經新聞報導,在6月底夏季特賣活動開始後,三越伊勢丹控股旗下的百貨公司上周末營收年比躍增11%,東京新宿旗艦店的客流量出現雙位數成長。

同樣祭出大折扣的百貨公司崇光西武,6月30日至7月2日的營收比起去年同期也大增10%,精品品牌銷售更是躍增25%。

阪急百貨大阪旗艦店6月的100萬日圓(6,910美元)以上商品,銷售年增約30%。營運商H2O Retailing表示:「股市大漲和獎金增加的效果,正改善日本整體經濟前景,刺激民眾消費。」

這股趨勢正逢日本企業為了因應通膨而調漲薪資之際。據日本勞動組合總連合會對旗下逾5,000個工會調查,今年日本企業平均加薪幅度為3.58%,相當於月薪調漲10,560日圓,是1993年來最大漲幅。

日經4月調查顯示,日本員工今年夏季獎金預計平均調高3.4%至約852,012日圓,為連續第二年調升。

總務省報告指出,日本高所得家庭去年平均每月支出44萬日圓,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長近4%。

入境觀光的復甦也同樣帶動奢侈品消費。三越伊勢丹6月免稅品銷售年比翻增逾三倍,創下當月新高紀錄。高島屋、H2O、大丸松□屋和崇光西武,也都呈現大幅增長。

這波消費熱潮也吹向飯店和旅遊業。例如在大倉東京酒店,較高檔的房間反而更吸引消費者。該飯店最有名的古雅套房,9月的平均每晚房價已比6月上漲10%,達到近12萬日圓,但一般客房房價卻維持持平。

 
加大監管 英擬要外銀設子公司
編譯季晶晶、林聰毅/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金融時報(FT)引述熟悉內情人士報導,英國央行正在研究一項計畫,強迫更多跨國銀行在英國設立子公司而英國央行目前的監管要求是,銀行吸收個人儲戶和小企業存款,如果規模超過1億英鎊,應設立子公司。

央行的指引還表示,個人儲戶和小企業的客戶數量如果超過5,000個,也可能需成立子公司。但英國央行補充說,這些都不是「硬性規定」的門檻。

內情人士說,此舉可能降低在英國有公司業務的外國銀行以自有資本及流動性設立子公司的門檻。今年3月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促使英國央行檢討其監管規定,並正在考慮實施這項計畫。如果母公司出事,英國監管機關可以直接介入取得控制權,而非一籌莫展,只能聽任母公司所在國的監管機關處理。

但強迫更多銀行設立子公司的構想,並未受到業界的歡迎,因為在英國要維持一家子公司營運的成本,遠高於一家分行。此外,這個計畫也可能與倫敦當局想讓英國金融服務業更具競爭力的努力相衝突。

英國央行目前的監管要求是,銀行吸收個人儲戶和小企業存款,如果規模超過1億英鎊,應設立子公司。央行的指引還表示,個人儲戶和小企業的客戶數量如果超過5,000個,也可能需成立子公司。

但英國央行補充說,這些都不是「硬性規定」的門檻,可能依個案決定。

外國銀行協會(Association of Foreign Banks)執行長弗蘭奇表示,任何設立門檻的改變都需要「仔細評估,因此,這不會阻止國際銀行在英國營業並提供必要的流動性和資本」。該協會代表了近200家在英國開展業務的外國銀行。

英國央行監管部門負責人伍茲3月時曾表示,外銀在英國設有逾150家分行,資產約為6.3兆英鎊。根據英國央行報告,截至今年6月,這類分行包括荷蘭銀行(ABN Amro)、韓國開發銀行在內。

在今年3月宣布倒閉時,矽谷銀行擁有近90億英鎊的存款,大部分是企業客戶。倫敦當局隨即促成了一樁交易,由□豐控股以1英鎊價格買下矽谷銀行在英國的業務,以保障英國客戶權益。

 
船運業拚2050淨零排放
編譯黃淑玲/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日經新聞5日報導,聯合國訂定海事規範的機構「國際海事組織」(IMO),已將國際海運船舶的淨零碳排目標年,定在2050年,如今希望加快腳步,讓溫室氣體減排策略更具企圖心。

IMO環境保護委員會本周在倫敦開會,討論溫室氣體排放策略,預料可在議程最後一天、也就是7日敲定協議。

IMO擁有超過170名國家和地區的成員,處理海事安全與汙染等問題。

該組織2018年設定的減排目標為到2050年時,國際船運排碳量需減少到比2008年少一半,並且儘快在本世紀達成淨零碳排,如今隨著全球加強減碳,IMO希望能加快腳步。

這場會議的討論議題,將包括決定推進這個目標所需要制定的規範。

挪威和歐盟支持的一項提案,可能要求規模超過特定尺寸的船舶,每年都要減少碳排放,不管採用什麼燃料。

日本等其他國家則呼籲對採用化石燃料的船舶課徵一筆碳稅,同時補助氫能等更綠的燃料,以縮減兩者的成本差距。

船運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與德國相當。

若要減少碳足跡,就須讓船舶廣泛採用潔淨燃料,例如氫或是氨。

不過,船運業目前缺乏以氫或氨作為燃料時的國際安全標準,日本國土交通省目前正在尋求起草安全指引,以推動這些乾淨燃料的使用。

 
要聞
推動台美避免雙重課稅 鄧振中:現在是好時機
記者余弦妙/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美國聯邦眾議院「共和黨研究委員會(RSC)」訪團,7月4日拜訪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時,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在會中表示,期待美國支持台灣農產品拓銷美國。且雙方也更在會談中提到,認同現在正是推動「台美避免雙重課稅」的好時機。

行政院經貿辦指出,「共和黨研究委員會」成立於1973年,為美國眾議院最具指標性的共和黨團體。本屆美國國會共有175位RSC成員,他們長期支持台灣,贊成多項友好台灣法案。

經貿辦指出,RSC此次訪團4日拜訪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並由行政院政務委員、總談判代表鄧振中接待。經貿辦轉述,鄧振中在會中指出「我們期待美國支持台灣農產品拓銷美國,分散仰賴單一市場的風險,以避免我們最脆弱的農產品成為其他國家的政治工具」。對此,在場的眾議員們表示高度贊同,並稱讚台灣水果「好吃」,期待可以在此行中更多體驗台灣水果的美味,未來更能向美國消費者宣傳台灣農產。

此外,美國眾議員認同,現在正是推動「台美避免雙重課稅」的好時機,國會與行政部門會努力合作來與台灣解決問題,為台商赴美投資,構築優質營商環境,共同創造台美經濟繁榮。

台美日前簽訂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經貿辦說,在這次的拜會行程中,美國眾院「共和黨研究委員會」主席赫恩特別指出,本次「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實施法」在眾議院獲得高度支持。

 
溫室氣體增量抵換 訂罰則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環保署昨(5)日預告「溫室氣體增量抵換辦法」,擴大應執行抵換範圍,換言之,未來國內碳權交易的需求方將會擴大;此外辦法也明訂罰則,若未依規定抵換,最高可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裁罰100萬元。

現行環保署針對大型開發案,已訂定處理原則,作為環評審查參考,要求大型開發案必須進行溫室氣體增量抵換,抵換比率每年至少10%,連續執行十年。

在氣候法修法後,環保署昨日預告抵換辦法,從原本只是「處理原則」,提升到「法規命令」位階,更具強制力,主要有四大重點。

首先,擴大應進行溫室氣體抵換的事業。原本規定「50公頃」以上的園區開發才須進行溫室氣體增量抵換,新辦法則拿掉50公頃最低門檻,只要進行園區興建或擴建,就納入應執行溫室氣體抵換對象。

另外原本就納入的工廠設立、天然氣以外的火力發電、汽電共生廠等,則與原先處理原則一致;抵換比率每年至少10%、連續執行十年也維持現行做法。由於國內碳權交易採限制對象,而主要需求方來源即為環評要求增量抵換,擴大應抵換對象,也等於未來碳權的需求方有可能再擴大。

第二,原處理原則僅限中央主管環評案,未來提升至法規命令位階後,地方也要比照辦理,希望透過中央地方協力合作,強化減碳。第三,辦法提供多元抵換來源,擴大減量效益。環保署表示,抵換來源除可從自願減量專案、抵換專案取得的碳權外,也可汰換老舊汽機車為電動汽機車、汰換照明設備為高效率照明設備等。

第四,辦法上路後,業者若不遵守規定,將可依氣候法規定處10萬元至100萬元罰鍰,並限期改善,未改善將可按次處罰。

環保署表示,企業應在環評通過後營運日前,向主管機關申請溫室氣體增量抵換,並提報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量抵換執行報告,並應在營運日起依主管機關審查通過的抵換計畫執行增量抵換作業,並在每年抵換作業執行完成後30日內,向主管機關提報執行報告。

 
外資淨匯入 半年抵一年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昨(5)日最新公告,6月外資淨匯入35.63億美元,連兩個月淨匯入,累計今年上半年共淨匯入243.38億美元,約折合新台幣7,577.6億元,(以6月底台幣對美元收盤價31.135元估算),改寫史上同期新高紀錄,顯示今年外資看台股,愈來愈有信心。

金管會表示,上半年外資淨匯入增加,主因是美國相關經濟數據樂觀、全球股市普遍走揚,加上台股在科技股供應鏈帶動下,這兩大原因讓外資呈淨匯入,顯示外資對台股仍具一定信心。

外資今年上半年,除4月小幅淨匯出4.62億美元外,其餘五個月都呈現淨匯入,1月淨匯入75.56億美元是史上單月第三大,5月淨匯入73.62億美元則是史上第四大,光今年上半年就有兩個月淨匯入量,擠入史上排名前五大中。

也因今年淨匯入款一路走高,推升6月底外資累積餘額攀升到2,403.29億美元的高水位。

金管會的外資淨匯出數字是以外資投資台灣的「資產面」做計算,主要是外資投入本金的進出,與央行單純計算的「現金流」的盈餘匯出數字不同。

也就是說,外資上半年淨匯入共243.38億美元,可視為外資增加對台灣投資本金,反映外資對台股後市可期,先行進場布局,光上半年淨匯入量已超車了過去一整年「半年抵一年」。

據數據顯示,過去15年來,全年淨匯入量超過200億美元者,僅2009年全年淨匯入266億美元,及2021年全年淨匯入210.5億美元。若加計陸資上半年累計淨匯入0.046億美元,整體外資及陸資上半年合計淨匯入金額已達243.426億美元,是金管會有統計來的同期新高紀錄。

再進一步以外資及陸資買賣上市櫃公司股票數字來看,6月單月賣超台股新台幣17.67億元,累計上半年則是買超3,221.21億元。

金管會表示,因人工智慧(AI)議題發酵、美國兩黨對債務上限達成共識,外資自6月8日至15日連續大幅買超,但因美國通貨膨脹及市場對聯準會升息預期提高,外資才轉為賣超,6月單月小幅賣超台股17.67億元。

據數據顯示,6月台股上漲336.58點,漲幅2.03%,指數維持在萬六以上,最高收盤指數達17,334.98點,截至112年6月底,全體外資所持有上市櫃股票占總市值約38.67%。

 
四接環評 明天闖關
記者翁至威/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四接環評將於明(7)日再闖關,此案攸關能源轉型、穩定北部用電,然而環團強烈反彈,稱明日審查為「七七事變」,串聯反對通過。環保署先前表示,環評委員將秉持專業審查,呼籲理性表達意見,留給環委客觀審查空間。

協和電廠在北部地區具有供電平衡與電網穩定任務,不過因涉及填海造陸,引發環保團體強烈反彈,為減少衝擊,台電精簡用地規畫,從一開始填海造陸29.25公頃,2.0方案縮到18.6公頃,後來再推3.0方案縮到14.5公頃,並強調會迴避電廠外側潛堤區珊瑚。

不過基隆市政府先前召開記者會指出,協和電廠3.0東移方案填海造陸範圍與2020年向市府申請方案已完全不同,依行政程序法規定廢止2020年的同意函,並要求台電重提申請。

中南部環團今日則將發布聯合聲明,聲援基隆人反四接,呼籲環保署懸崖勒馬,勿以環評暴力輾壓。

環保署原本在5月25日召開協和電廠環評第五次初審,不過還未進入實質審查,現場就爆發衝突,反對開發的環團闖入會議現場高喊「程序違法,立即散會,退回重審。」導致審查中斷,隨後會議主席宣布散會。原排定6月2日續審協和電廠環評案,又緊急喊卡,明日能否順利召開審查,仍待觀察。

 
外匯存底 連八月攀峰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5)日公布,6月底外匯存底為5,648.34億美元,連八月刷新歷史新高,並較5月底增加19.66億美元;統計今年上半年,外匯存底增加99億美元、逼近百億美元大關。

央行外匯局局長蔡□民指出,6月外匯存底變動主因有二,包括外匯存底投資運用收益入帳,及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變動。

央行統計顯示,6月底外資持有股票及債券等新台幣資產合計5,924億美元,約當外匯存底105%,雙雙創下2022年6月以來逾一年新高,月增52億美元與1個百分點。蔡□民解釋,外資持有新台幣資產上漲,主要是6月台股上漲,帶動外資持有股票市值水漲船高。

蔡□民指出,外資6月盈餘匯出金額30幾億美元、與匯入本金大致打平,因此,央行統計6月外資匯出入金額剛好相互抵銷。

根據央行提供資料,今年上半年外資只有4月為淨匯出20億至30億美元,1月淨匯入60億美元、為今年最高,2月淨匯入縮減至5億美元,3月低於5億美元,5月大舉匯入50幾億美元,以此推算,加計盈餘匯出,外資上半年總計淨匯入約95億美元,同樣逼近百億美元規模。

金管會公布的外資淨匯出入數據,是以外資投資台灣的「資產面」為基準,主要為外資投入本金的進出,與央行加計盈餘匯出部分的「現金基礎」數字有差異。

蔡□民分析,6月主要貨幣走勢分歧,相較歐洲貨幣多數升值、亞洲貨幣黯然貶值;其中加幣與澳幣分別兌美元升值2.94%與2.05%,歐元兌美元升值1.63%,英鎊匯率升值1.87%,瑞士法郎升幅1.06%。反觀亞幣,日圓匯率重挫3.44%,人民幣貶值1.96%,新台幣匯率也跟著下挫1.22%。

 
台經院示警:製造業產業鏈 調整時間將拉長
記者葉卉軒/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5)日發布製造業景氣調查結果,雖顯示5月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為10.05分,月增0.7分,但燈號持續第三個月亮出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且今年前五個月就有四個月呈現藍燈。

台經院示警,整體來看,全球經濟仍處於多舛變化階段,在全球市場消費動能仍然不足之下,預估製造業的產業供應鏈調整時間將拉長,因此,產業去化庫存速度將牽動台灣製造業表現,其未來變化仍須持續觀察。

台經院指出,國際包括歐美及大陸製造業PMI指標皆低於榮枯線以下,顯示全球終端消費力道依然疲軟,影響全球製造業表現表現。國內製造業因全球需求仍顯疲弱及基期偏高,出口、外銷訂單及生產等指標減幅續呈雙位數,影響售價面指標表現,但仍有部分資通訊及傳產產品需求略有回穩,推升需求面指標表現。

又加上國內股市在美國晶片廠Nvidia財報亮眼帶動AI及顯示卡等相關電子權值股價走升,台股出現價量齊揚,推升經營環境面指標表現,使得整體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由4月修正後的9.35分,增加0.70分至5月的10.05分,燈號續為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

 
FT:憂台海緊張 中富族群「錢」坤大挪移
編譯林奇賢/綜合外電經濟日報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隨著中國大陸加強對台灣的軍事恐嚇,以及各界日益擔心北京當局可能發動攻擊,一些台灣人正默默尋找保護自已財富和準備退路的選項。「過去只有超有錢人認為把錢放在海外,會比較安全。現在連中富族群也在談論這些。」

台灣資深投資銀行家兼財務顧問黃齊元受訪時說:「人們很緊張。」他提到「股神」巴菲特基於地緣政治擔憂出售台積電ADR,「即便是美國的有錢人都認為台灣很危險。這裡的人覺得戰爭未必會發生,但你不會拿自己的錢開玩笑」。

FT訪問的六名財富管理人透露,自從中國大陸去年8月進行前所未見的軍演以來,一些台灣客戶已開始尋求投資便於攜帶的資產。其中一位管理台灣人財富的基金經理人說,中國大陸的軍演已促使多名客戶購買藝術品、鑽石等資產,以便戰事發生時可隨時帶走。他還說,與民進黨相關的富裕人士正在推動資產多元化。

一名台灣家族理財室的資深高層主管說,中國大陸的加強軍事威脅,已提醒更多人需要思考管理資金的新方式,「過去只有超有錢人認為把錢放在海外,會比較安全。現在我們看到連中富族群也在談論這些。」

不過,現在仍未出現資金「恐慌式」外流。報導說,由於數據不足,富裕家庭究竟把多少錢搬到海外很難估算,但台灣長期以來一直是在境外避稅天堂藏富比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根據柏克萊加大經濟學家查克曼(Gabriel Zucman)的2018年研究顯示,台灣整體境外財富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為22%;相形之下,全球平均不到10%。

儘管數據顯示,台灣境內基金從2017年底的新台幣2.3兆元倍增至今年4月的新台幣5.4兆元、同期境外基金幾無成長,但許多經營中小企業的家族仍將多數財富放在國外。台灣KPMG家族辦公室事業合夥人兼主管郭士華說:「他們的財務報表是不透明的,仍將盈餘放在第三國的司法管轄區。」

一些會計師和顧問認為,許多在1970年代將美國視為避風港的富裕家庭,如今想為下一代找到不同的移民和投資地點,以避免暴露在伴隨美國公民身分而來的全球所得稅制度之下。其中一名財務顧問說:「馬爾他是現在熱門的司法管轄區之一,新加坡也是。」

不過,報導也提到,即使愈來愈多台灣人擬定未來把錢放在海外的備案,從台灣非常高昂的房價來看,這些人仍是少數。

一些財務顧問說,台灣許多有錢人對於把金錢交給別人管理,傳統上都傾向抱持懷疑的態度,而且他們更喜歡投資實體資產,特別是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中華財富傳承協會理事長方燕玲說,只有房地產和黃金是這樣的資產,「你不會買那麼多黃金,你要把它放哪?黃金真的很重」。

 
經濟走緩 工業用電量下滑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國際終端需求轉冷,構成台灣逾半用電量的工業部門用電逐步縮減。經濟部統計處昨(5)日發布報告,據能源局資料,2023年前五個月因全球經濟走緩,廠商持續調整庫存,降低開工率因應,今年1至5月用電量年減2.9%,其中工業部門衰退6.0%。

另外,隨著國人因疫情趨緩,防疫措施逐漸鬆綁而減少居家隔離及遠距上班,民眾也更有意願增加出遊機會,也讓住宅部門用電年減3.2%。

服務業部門則受民眾外出消費帶動,今年前五個月用電量年增4.9%。

統計處指出,2019因全球景氣偏冷,終端需求不佳,尤其是工業部門中的金屬基本工業、金屬製品業及紡織成衣及服飾業用電量大幅減少,全年全國用電量衰退0.3%。

2020年、2021年台灣雖然陷入疫情,但因國內疫情情況較緩和,製造量能未受到疫情嚴重影響,搭配遠距商機、宅經濟等疫情紅利,刺激國內科技業訂單;民眾居家防疫,遠距上班等新生活模式,讓兩年總用電量呈現正成長,年增2.1%及4.4%。

然而,2022年因為俄烏戰爭所引發連鎖效應,造成全球通膨性及各國央行升息。台廠下半年受到供應鏈阻塞及終端需求畏縮所害,無論是科技業或傳統產業都面臨去化庫存問題,讓該年工業部門用電量一口氣衰退近10個百分點,下滑至2.8%。

進入2023年,統計處指出,今年1至5月廠商持續去化庫存,工業部門用電量跌幅持續擴大,達到年減6.0%,總用電量減少2.9%。

據今年1至5月行業別電力消費,工業部門中以「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業」占41.0%;其次為「化學材料業」,占近二成。

進一步分析,今年前五個月電力消費年增率,所有統計產業均呈現衰退,其中以「紡織成衣及服飾業」衰退22.2%最多,「金屬製品業」年減19.4%次之。

所有產業中,「電腦通信及視聽電子產品業」則是衰退幅度最少,以0.2%打平,但考量到科技貨品生產旺季為下半年,若景氣未回歸,科技產業用電量恐擴大。

 
晶圓代工第3家 力積擬赴日設廠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聯合報
因應日本提高半導體自主化需求,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昨天與日本SBI控股株式會社(SBI)達成協議,擬合作在日本境內籌設十二吋晶圓代工廠,參與日本強化半導體供應鏈的發展計畫。

這是繼聯電收購日本富士通位於神奈川的十二吋晶圓廠、台積電在熊本新建十二吋廠後,又一家台系晶圓代工廠因應地緣政治變化,決定在日本新建十二吋晶圓廠,卡位電動車及自駕車快速崛起的功率元件和感測元件商機。

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昨天與SBI董事長北尾吉孝在東京簽署,並宣布這項投資。黃崇仁表示,雙方未來將在此協議框架下,共同設立籌備公司,並陸續展開十二吋晶圓廠相關的規畫及建廠作業。

北尾吉孝指出,日本政府前年制定半導體、數位產業戰略,表明在日本國內重建半導體完整供應鏈的必要性。他預估二○三○年世界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一百兆日圓,此時是台灣企業合作,振興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絕佳時機。

力積電強調,作為唯一具備記憶體與邏輯技術能力的專業晶圓代工公司,將以自行開發的廿二/廿八奈米以上製程及晶圓堆疊技術,滿足未來AI邊緣運算的多重應用需求,並補足車用晶片缺口。

不過,半導體業者認為,力積電只與日方簽署備忘錄,未提出具體投資計畫,未取得日本政府同意撥款補助,以一座十二吋晶圓廠投資金額高達台幣三千億元以上,如果沒有獲得政策補助及客戶產能承諾,未來是否能具體執行,仍是未定之天,發布建廠的時程似乎太早,後續進展仍得密切觀察。

聯電二○一九年宣布收購富士通十二吋晶圓,當時外資也認為效益有限,未料聯電扎根四十奈米以上特殊製程,趕上前一波車用晶片大缺貨浪潮,為聯電締造亮麗收益。聯電也獲得豐田車用零組件供應商日本電裝(DENSO)青睞,雙方共同研發採用十二吋矽晶圓生產IGBT(絕緣閘極雙極性電晶體)功率元件,並在今年五月正式量產。

台積電也考慮日本再建第二廠晶圓廠,地點同樣考慮在熊本。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先前表示仍會切入特殊製程,但在日本強烈要求下,台積電近期改口不排除改切入先進製程。

 
面板雙虎導入AI 拚數位轉型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經濟日報
AI狂潮席捲全球,面板雙虎友達(2409)、群創也搶搭熱潮,紛紛導入AI相關應用,加速展開數位轉型作業,並優化生產線效能,在面板市況反彈之際,洞燭機先。

友達執行長暨總經理柯富仁表示,友達八年前推動智慧製造,不僅是軟硬體設備的導入,同時於友達大學設置 AI 人工智慧課程,帶領專業人才持續學習與轉換思維,已培育超過1,300位內部專家,引領製造業邁向智慧與永續發展的未來趨勢。

友達內部統計,龍潭廠先前透生產流程過全面優化,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資訊流動性,良率改寫新高,更達成了交貨無延遲的紀錄。同時也引進大數據、AI等技術,進行材料選用相關模擬,提前預測客戶喜好的顏色和材料穿透率,使設計階段效率提升83%。在面板前段製程中,建立元件標準化資料庫並結合佈局設計演算法,成功縮短50%的光罩設計時程。

同時,友達運用智慧互聯裝置(SPIIDER)、AI健檢PHM平台及MR混合實境技術,進行遠程修機,提高10%設備稼動率、減少20%非預期停機,並導入仿生協作機器人協助設備保養,實現標準化作業並大幅降低人因危害風險。在嚴謹的製程品質控管上,友達利用自動化機器學習(AutoML),早期發現影響良率的關鍵因子,並導入智能檢測修,進行全自動化瑕疵辨識、定位及修復,解決人眼檢測標準不一問題,同時減少66%人力工時。

群創總經理楊柱祥表示,群創一直致力於推動數位轉型和永續發展,並在2021年成為台灣第一家獲得WEF「燈塔工廠」認證的面板廠。去年,群創進一步擴大數位轉型的範疇和深度,強調產品設計生命週期和產品交付生命週期的優化,全面涵蓋端到端價值鏈,實現綠色設計、低碳生產和低碳物流。

 
雙率效應 外幣存款大退燒
記者廖珮君/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4月底國銀外幣存款餘額13兆7,040億元,前四月大減922億元,是12年來同期最大減額,年增率連三降到7.52%更改寫20個月來低點,外幣存款成長動能明顯大退燒。

據資料顯示,過去15年來,國銀外幣存款前四月僅四次出現衰退,2023年是第五次、前四月驟減922億元,前一次同期最大減額是2011年,當年前四月是減少952億元。

銀行主管坦言,外幣存款增減深受匯率、利率兩大因素影響,市場預期下半年美國升息將屆頂,國人湧向外幣存款熱度已略降,其次,前四月美元對台幣微升0.1%,理應推升外幣存款成長,但同期外幣存款卻反向減少0.67%,顯示剔除匯率因素,外幣存款已呈現衰退。

為何外幣存款大退燒?銀行圈認為有三大主因,一、美國去年至今已升息了20碼,推升美元定存大幅增加,光2022年外存就暴增了1.76兆元是史上最大增額,讓各銀行滿手外幣,但放款利率居高檔,壓抑企業外幣借款需求。

這使部分銀行開始減少吸收外幣存款,改善存款結構、降低資金成本,或是將滿手的美元存款,轉做換匯交易(SWAP)以彌補外幣放款動能趨緩的影響。

二、企業出口衰退,外幣周轉金需求弱化,出口廠商自國外收回的貨款規模也縮減、抑制外匯存款增幅。

若以臺銀4月美元結算匯率30.71元來看,4月底外幣存款僅4462.4億美元,較上月減少14.4億美元,換算美元計價的年增率也連三降到3.33%的今年低點,顯示外幣存款水位一路下降。

三、企業或民眾將美元定存,轉投資海外高息債券、外幣基金等其他理財商品,也讓外幣存款水位下滑。

據金管會數據顯示,前十大外幣存行中,4月單月就有四家銀行外幣存款較上月減少,前四月則是玉山銀一家出現衰退,較去年底外幣存款減少了37.89億元降到9,941.3億元。

若以年增率來看,兆豐 □銀年減10.4%是近兩年半低點,玉山銀年衰退0.38%更是睽違近兩年來首見,一銀、北富銀年增各降到3.8%和0.7%更下探近三年半低點。

 
打詐 金管會鬆綁公平待客原則
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聯合報
金融詐騙事件層出不窮,金管會上周找來國內八家民營金控董事長、總經理開會,討論如何加強防詐。針對金控業者擔心配合防詐卻惹來公平待客爭議,金管會承諾將採取兩大鬆綁措施,除了修改公平待客原則,也會詳加檢視客訴案件的性質,只要是為了防詐阻詐都會從寬認定,希望能藉此強化金融業的「阻詐戰力」。

知情人士透露,金管會銀行局長莊琇媛上周出面,邀集中信金、富邦金、國泰金、台新金、玉山金、元大金、新光金、國票金等民營金控董總開會,與各金控凝聚打詐新對策。

據了解,這場會議聚焦兩大重點,首先,針對暫停帳戶使用、暫停約轉功能等打擊人頭戶或攔阻非法金流的措施,可能會「錯殺」正常戶,若民眾因此申訴,金管會是否會對銀行以「違反公平待客原則」祭出處罰?不少董總表達關切,並直言臨櫃人員壓力非常大,擔心銀行因此被記點,甚至申請新種業務遭杯葛,導致銀行不敢使用暫停帳戶的「尚方寶劍」。

此外,許多民營金控抱怨,除了金融業之外,電信公司也有共同打詐的責任。

會中有多位金控董總指出,除了金管會責成金融業阻絕人頭戶、非法金流,認為NCC也應該要管電信公司,因為詐騙簡訊都是電信業者發送,為何都沒看到NCC出來吭聲?

也有金控董總表示,數位部也應該要強制Google、FB、LINE等平台下架詐騙訊息、廣告,既然最上游的詐騙源頭都是數位部、NCC管轄,金流是最後端,「為何源頭不管,只要求金融業者承擔防詐責任」?

知情人士指出,金管會官員回應,現在已有打詐國家隊,也會和相關部會協調相關問題,至於金控業擔心為了防詐惹來公平待客爭議,金管會將採取兩大鬆綁措施,第一是修改公平待客原則,銀行業若因為防詐阻詐而拒絕客戶開戶、暫停客戶存匯,或約定、非約定轉帳的功能,就不算違反公平待客原則;第二,以往實務上金管會會把客訴爭議來函照轉銀行,後續金管會將統計客訴者是否為同一人,協助銀行檢視檢舉人是否為人頭戶嫌疑人,銀行只要查明與打詐相關回覆金管會就算結案。

據了解,金管會應會再找公股金控董總開會,由於多家民營金控存匯金額通常上限金額高、人頭戶問題相對較多,因此先找民營金控共商打詐對策。

 
外銀祭好康 搶財管客群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外銀砸重金搶財富管理客群,第3季最新活動登場。花旗銀在台消金業務與星展銀成親之日落在8月12日,花旗銀財富管理客戶將大搬風到星展銀。著眼財管客戶變動,星展銀7月起端出5%起跳高利美元定存專案,□豐銀則自7月1日起,給出財富管理新客戶金融卡高額現金回饋,國內通路最高衝5%現金回饋,展現外銀正積極黏著客戶,甚至向新財管客招手決心。

外銀業者指出,高端客戶習慣在一家以上銀行開立財管戶頭,測試每家銀行服務,銀行定時針對客戶需求,給予高回饋,黏著並招攬新客戶,觀察財管客戶發現,仍有美元高利存款需求,可以停泊資金,此外,可以連結外幣的金融卡也在顧客好評範圍內。

□豐銀7月1日起給出環球Visa金融卡優惠活動,鎖定卓越理財新客戶與運籌理財戶One能戶,給出國內消費最高衝5%現金回饋,卓越理財每月每戶回饋上限1,000元,運籌理財One能戶每月每戶最高上限300元,高於市場目前一般信用卡國內現金回饋普遍1至3%優惠。

星展銀7月推出最新高利美元定存專案,總額度開出新台幣55億元,鎖定豐盛理財以及豐盛私人客戶,定存利率全數5%起跳,給出兩種美元定存天期選擇,分別為3個月天期5.08%利率、6個月5.01%。

星展銀此波活動開出限額門檻,最低承作金額2萬美元,每人總承作限額100萬美元。

渣打銀第3季推出顧客推薦顧客活動,甚至送出華航哩程數。只要成功推薦一位親友成為全新優先理財客戶,最高可獲得百貨禮券1萬元或是3.5萬哩華航哩程,哩程數等同可以兌換短程經濟艙來回機票一張。

 
砸13億 雲品打造義大利酒店
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經濟日報

雲品(2748)昨(5)日公告,依董事會授權的金額範圍內,透過子公司Sine Qua Non S.R.L.取得義大利不動產Palazzo Vivarelli Colonna,已與佛羅倫斯市政府的「封閉式房地產投資基金」完成簽約。若是進展順利完成交割,將會是雲品在歐洲的第一個據點,未來可能朝飯店等方向進行規劃。

依據義大利法規,該不動產於60天內可由政府決定買回,若未發生,則此交易案成立,才能進行交割。

雲品去年董事會即授權透過子公司SQN進行取得義大利不動產Palazzo Vivarelli Colonna交易案,其中,預計取得金額為1,686萬歐元(約新台幣5.7億元)、預計建造成本為2,291萬歐元,合計3,977萬歐元(約新台幣13.48億元)。

雲品的母公司雲朗集團深耕義大利市場多年,目前在義大利已有六處據點,過去這些義大利飯店皆屬雲朗集團的投資,雲品旗下的飯店與餐飲市場皆位於國內市場,此次罕見由雲品出手,啟動歐洲市場布局,可望壯大雲品營運規模。

據悉,Palazzo Vivarelli Colonna位於佛羅倫斯市中心,是一座16世紀的建築物,後來歸佛羅倫斯市政府所有,目前空置並未使用。

雲朗集團擅長以文化與藝術打造飯店事業版圖,尤其在義大利以耗時費工、尊重歷史的嚴謹態度修復古蹟打造酒店,此次雲品在集團的支持下,若能順利打開歐洲市場,不僅有機會展開多角化的經營模式,也能開啟海外布局。

除進軍義大利不動產業務與委託經營事業,雲品今年在國內的委託經營案也陸續傳出佳音,目前已簽約11處委託經營案,已有七案在營運中,四案正緊鑼密鼓籌備中,隨著新據點陸續開出,雲品運用專業的管理財進行獲利,據點間發揮人力互相支援效益,聯合接單進行推廣銷售,進而降低經營成本,將直接對雲品的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有正面挹注。

目前雲品分別在台北、中部、花蓮、台東都有委託經營案源正在討論及議約中。

 
工研院50歲 閃耀台灣之光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經濟日報

工研院昨(5)日舉辦成立50周年院慶,蔡英文總統指出,工研院50年前在動盪的局勢中誕生,如今已成為世界級的應用科技研發機構,並幫助台灣成為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關鍵力量。期許工研院持續走在時代尖端,幫助台灣掌握先機,強化國際競爭力,讓台灣之光繼續閃耀世界。

工研院慶祝成立50周年,邀請歷任董事長、院長、院友及產業界代表上百人「回娘家」,包括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總統府資政林信義等人,會場冠蓋雲集。蔡總統並頒發榮譽獎盃給張忠謀、孫震和林信義等歷任董事長及院長。

蔡總統致詞時表示,工研院獲得許多國際榮耀,是台灣之光,也是國人驕傲,這要歸功於先進接棒努力,特別感謝工研院歷屆董事長與院長扮演產業發展總舵手,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帶領產業升級轉型發展。

昨天出席的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經濟部長王美花肯定工研院以科技創新帶領台灣產業轉型升級,為台灣經濟與產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美英日駐台代表、捷克科學院、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德國弗勞恩霍夫爾協會(Fraunhofer)等全球頂尖研發機構也派代表前來祝賀。

蔡總統昨天參觀「深耕產業 創新未來」特展,對於工研院科技創新表達支持,見到相關技術投入應用、成果豐碩,表達肯定。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工研院是國內首個產業科技研發機構,率先投入積體電路發展,後續帶動半導體、資通訊、材料與化工、機械、生醫、綠能等新興產業發展,締造輝煌成果,並為產業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科技人才擴散能量,可以說在每個不同年代的技術發展歷程中,都有工研院的投入與貢獻。

半個世紀以來,工研院累積創新成果,包括七度名列「全球百大創新機構」,連續15年榮獲50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連續七年榮獲12個「愛迪生獎」,連續六年榮獲十個CES創新獎等,這些國際榮耀顯示工研院已成為國際級的研發機構,深具國際影響力。

工研院同時舉辦「深耕產業.創新未來」特展,展出在健康樂活、智慧生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應用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

其中已技轉信力生技、進入臨床二期的讓濕式黃斑部病變患者免打針的「超分子複合技術眼藥滴劑」;還有技轉仁寶電腦、並取得上市許可的「智慧射頻熱消融系統」,展現出工研院以價值創新,為產業先行的亮麗成果。

我國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讓長者活得快樂、有尊嚴、有成就感相當關鍵。工研院「超分子複合物技術」經過多重疾病模式驗證顯示,運用這項技術與現行眼內注射的療效相當,可望取代現在的治療方式,長者不必在醫院,在家就可自行完成治療。這項技術已取得台、日、歐盟等市場專利,並進入臨床二期驗證,預計2026年上市。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