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個場館太漂亮了!又想起了年輕時在這兒打球的時光……」走進位於成都市金牛區的城北體育館,71歲的李渝生眼神都在發光。新華社報導,7月2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開幕,城北體育館是本次成都世大運武術項目的比賽場館。
始建於1973年的城北體育館,最早是一個露天燈光球場,1980年改建為體育館,很多老成都人都在這裡打過籃球。20世紀90年代,城北體育館被改造成電器市場,空曠的籃球場上搭建起兩層樓,隔成一間間小店鋪,賣各種電器。
在成都世大運籌備期間,成都市對36座現有場館升級改造。承載著幾代老成都人「體育記憶」的城北體育館,又因世大運煥發新生。
升級後的城北體育館,建築面積約2萬平方公尺,設有比賽、熱身和訓練場地。外觀改成了「飛碟」形狀,配上橙紅色外立面,彷彿一隻展翅高飛的鳳凰。
成都世大運不僅是一場世界性賽事,賽事籌辦過程帶來的城市環境改善、惠民措施推出等,也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引擎」。
夏日時節,在成都天府新區,興隆湖中水鳥翩飛、魚翔淺底。「隨著城市生態環境改善,青頭潛鴨等城市中難得一見的野生動物陸續在成都現身,愈來愈多的市民加入到觀鳥隊伍中。」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說。
據統計,成都目前累計已建成1500多個大小公園,實施增綠項目1.1萬個,森林覆蓋率、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分別提升至40.5%、44.5%……綠色,正在繪就大運之城公園城市新形態。同時,在積極打造「世界賽事名城」過程中,成都各種新空間等得到充分擴充,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超過2.4平方公尺。
當前,逛公園已成為成都市民的一種生活方式,早上在公園跑步,午休在公園散步,周末在公園觀展、看比賽、運動、露營……身處公園城市,人人參與其中,人人享受其中。
走進成都金牛區躍進社區,高顏值的公園和有內涵的社區配套設施映入眼簾。躍進社區原名躍進村,位於成都市金牛區西華街道,20世紀50年代是四川省第一個社會主義農民新村。在公園城市建設中,躍進村的破敗老房子拆遷,公園拔地而起,居民住進了嶄新樓房。
「我是土生土長的躍進人,從紅磚房到公園社區,躍進的變化太大了。」 74歲的白如玉說。
熱愛自然、珍惜綠色的氛圍也在籌備成都世大運的過程中愈加濃厚。今年68歲的汪阿姨是麓湖公園社區「廚餘堆肥」計畫的熱心志工。每天,她和社區的幾十戶居民都會自發將廚餘垃圾進行分類,社區工作人員幫忙將這些垃圾運送到社區堆肥點「肥肥之家」。經過四川農業大學老師和學生的專業指導,送往「肥肥之家」的這些垃圾,幾個月後就會變為優等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