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民主逐漸式微,我們該如何捍衛得來不易的自由?小心!強國都在溫水煮青蛙!


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橘世代電子報】為讀者提供面對人生下半場所需七個面向的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亮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7/06 第128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新書鮮讀 當民主逐漸式微,我們該如何捍衛得來不易的自由?
不只是送信而已!你是我的眼──視力弱化的蘭嶼村民
小心!強國都在溫水煮青蛙!如何在看不見的攻擊中生存?
地獄朝鮮與湯匙階級論!每一個階段的韓國人都在競爭之中活著,甚至退休後也無法得到喘息。

新書鮮讀
當民主逐漸式微,我們該如何捍衛得來不易的自由?
圖/堡壘文化
書名:《強人時代》

內容簡介:他們以謊言偽裝野心,以民族主義為藉口,打著強人的形象,恣意地破壞法治與民主,從普丁、強生再到川普,強人領導者已從獨裁國家逐漸滲透至民主國家,成為二十一世紀最令人恐懼的存在......

自2000年以來,強人領袖已成為全球政治的核心特徵,在莫斯科、北京、德里、安卡拉、布達佩斯、華沙、馬尼拉等等,許多強人都已掌權多年。在那之前,我們還在為民主的持續崛起而歡呼振奮,但又是為何在短短二十幾年之內,全球的政治趨勢卻轉變為強人領導為主流,並且持續影響著各個國家呢?

藉由對現實案例的詳實研究、細膩觀察與無數次面對面的親身訪談,《金融時報》獲獎記者吉迪恩•拉赫曼為我們揭示了強人領袖所代表的政治文化,以及其對於民主體制、國際秩序和世界和平的嚴重威脅,更為我們展示了許多強人領袖的背景、政治理念和行動,尤其是他們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和宣傳機器來控制信息和影響公眾意見。

拉赫曼更深入探討了不同國家出現強人領袖的社會背景與原因,包括俄羅斯的普丁、土耳其的埃爾多安、中國的習近平、匈牙利的奧班、美國的川普等等。每一個案例都生動地展示了強人領袖如何利用他們的權力和影響力,進一步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

拉赫曼認為,現代強人政治的崛起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經濟問題、全球化對國家主權的挑戰、政治體系的腐敗、社會不平等、技術進步和通訊革命等因素,都是推動強人政治崛起的重要原因。這些強人聲稱要為民眾站出來反對全球主義,他們鼓勵個人崇拜,更重要的是這些領導人不僅在威權政治體系中運作,也已經開始出現在民主的中心地帶。

拉赫曼強調,現代強人政治的興起威脅著全球的民主體系,它在不斷地削弱著人民的自由和權利。然而,這種趨勢是可以被打破的。透過了解他們崛起的過程,學會辨識他們的政治軌跡,並輔以民主政治的制度改革、更有效的國際合作、公民社會的發展和對新興技術的正確引導等方面的努力,我們可以擊敗這種趨勢,保護民主體系,並為更公正、更自由、更和平的世界做出貢獻。

作者介紹:吉迪恩•拉赫曼,是《金融時報》的外交事務專欄作家。2016年榮獲歐威爾新聞獎,並被評為歐洲新聞獎的年度評論員。此前,他在《經濟學人》工作15年,曾在華盛頓、曼谷和布魯塞爾擔任駐外記者。

搶先試閱:〈《強人時代》序章-總統喜歡與獨裁統治者面對面打交道〉

《強人時代》序章(節錄)

二○一八年春天,美國白宮正籌備唐納.川普(Donald Trump)與金正恩(Kim Jong-un)的會面。鄰近白宮的艾森豪行政辦公大樓是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辦公之地,我前往拜訪時,川普幕僚難為情地笑著說:「總統喜歡與獨裁統治者面對面打交道。」

顯然連一些川普的高級幕僚都為他對獨裁者的愛好感到不自在。白宮裡的人心知肚明:川普本人讓獨裁者慣習滲入了世界最強大的民主體系核心。川普總是口出狂言而且熱愛軍隊遊行,他容忍各種利益衝突,卻不能容忍記者與法官,這些特點在在展示了政治中的「強人風格」,而成熟的西方民主體制原本與這樣的政治風格完全沾不上邊。

川普其實趕上了時代浪潮,二○○○年起強人領袖成為國際政治焦點,從俄羅斯、中國、印度、土耳其、匈牙利、波蘭、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到巴西,自封為「強人」的領袖紛紛登上各地政治舞台,而且目前全為男性。

這些領袖大多為民族主義人士和文化保守派,他們拒絕接納少數民族和異議者,也對外國人漠不關心。在國內他們自稱代表一般百姓對抗菁英分子,在國外他們號稱能夠作為自己國家的代表,而他們所到之處都會引發一波造神運動。仇恨言論讓強人政治成長茁壯,二○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時,仇恨言論不再只是紙上談兵: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開啟了一九四五年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陸戰。

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於二○○○年掌權,開啟了強人政治的篇章,未來十年的國際政治也依然會圍繞著強人議題打轉。美國政壇依然籠罩於川普的陰影之下,川普甚至可能在二○二四年再度投入總統大選。中國與印度這兩個二十一世紀的新興強國也紛紛落入強人政治的圈套中,這兩國的政治體系完全不同,但是習近平與莫迪(Narenda Modi)同樣以個人風格強烈的方式帶領國家。兩國同樣推崇民族主義與強權,並且對自由主義保持強烈的敵意。俄羅斯與土耳其是歐盟東界最重要的兩個國家,兩國同樣都由強人領袖治理,俄羅斯總統普丁與土耳其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皆已統治長達二十年。強人風潮也從匈牙利與波蘭進入歐盟,這兩國分別由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án)和波蘭總理卡臣斯基(Jaroslaw Kaczynski)治理。連英國的強生(Boris Johnson)都透露出強人的跡象,這點從他對法律、外交以及黨內異議的態度都可見一斑。巴西和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兩個國家,他們的領袖分別是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與羅培茲.歐布拉多(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簡稱Amlo)。巴西的波索納洛為極右派,墨西哥的歐布拉多則為左派民粹,但兩位統治者都符合強人形象:他們皆把自己塑造成崇拜對象,而且同樣對國家法治不屑一顧。

上述國際局勢點出了本書重點:強人政治並不專屬於威權體制。在民主政體中的民選政治人物身上,也很容易觀察到強人的跡象。像川普這樣民主體制下的強人受到法治約束,這點使他們與習近平或普丁等人不同。但令人擔憂的是,美國總統川普、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與巴西總統波索納洛的意念和威權體制下的強人領袖相去並不遠。

世界各地強人領袖的崛起徹底顛覆了國際政局,我們面對的是自一九三○年代起就嚴重打擊自由民主的嚴峻挑戰。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殘破局面後,全球的政治自由經歷了大約六十年的進步。這段路程相當顛簸,民主的定義也有許多分歧,不過大方向是一致的。在一九四五年,全球只有十二個民主國家。到了二○○二年,民主國家增加到九十二國,首次超越獨裁國家的數量。

自那之後,全球民主國家的數量一路超前獨裁國家。但如今民主體制面臨衰退,美國每年調查全球政治自由度的機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表示,二○二○年是全球自由度連續衰退的第五年。冷戰過後公民自由與政治自由有所提升,但是二○○五年起局勢出現了改變。二○○五年後,每年自由度衰退的國家數量超過自由度成長的國家。自由之家提到:「已經歷經長期衰退的民主目前情況更加惡化。」這樣的發展與強人政治崛起息息相關,因為在強人體制下,政治領袖的意念強壓在國家法治之上。

當今強人領袖所處的國際政治環境與一九三○年代的獨裁者大相徑庭。核武時代下,強權國家已不再發動戰爭,但如今連這點也出現了轉變。普丁入侵烏克蘭後,北約(NATO)的西方國家透過運送先進武器支持烏克蘭,烏克蘭戰爭迅速演化成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代理人戰爭。授權武器運送的美國與歐洲官員深知這項決策的風險:他們可能與俄羅斯發生正面衝突。

美國與習近平統治下的中國也面臨戰爭風險。二○二二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出訪臺灣這座自治島嶼,中國軍方因此在臺灣周圍發動九○年代中期以來最具威脅性的軍事演習。

倘若中國攻打臺灣,世界經濟將陷入動盪,因為全球百分之九十的高階晶片皆仰賴這座島嶼上的一間公司─台積電。強人領袖在全球化的環境中作決策,國際法的普及也讓國際領袖必須符合新的期待。然而二十一世紀的科技也使得強人領袖能夠以新的方式與大眾直接對話,同時也讓他們獲得控制社會的危險新工具,能夠以此監控公民一舉一動,這些工具將會鞏固二十一世紀的獨裁統治。

拜登執政的核心目標就是在全球各地推廣民主,然而他在強人時代下就任,民粹與獨裁統治者如今把持了世界政治的走向,他們仰賴的是捲土重來的民族主義、文化衝突和領土衝突,而拜登想要在這股強大的潮流中重興自由價值與美國領導地位,將會面臨重重挑戰。

即便在美國國內,拜登的勝選也未必完全終結了強人政治。二○二○年總統大選中川普依然獲得不少支持,也因此馬上出現他在二○二四年將再度出馬的討論。就算川普本人不再參選,未來的共和黨參選人也可能選擇複製川普模式。

中國民族主義者常將拜登描繪為一位老弱的領袖,並認為他所帶領的美國正面臨無法挽回的頹勢。同時,中國把自己形塑成再度興起的勢力,由強而有力的領袖所帶領。在未來的新世界秩序中,中國國家主席可能會開始爭奪一直以來屬於美國總統的頭銜──「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

拜登總統最大的挑戰,就是在海內外展現自由民主的生命力。倘若他失敗,拜登政府就會證實自己只是強人政治中的一段插曲。

若自由派政治人物希望在強人政治下扳回一成,就必須先了解對手。

▶▶ 閱讀更多 堡壘文化 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強人時代》

 
不只是送信而已!你是我的眼──視力弱化的蘭嶼村民
圖/寶瓶文化
書名:《蘭嶼郵差》

內容簡介:「不只是送信而已!」全台灣最火紅的蘭嶼郵差──簡偉駿,他深刻改寫郵差的意義與價值。

他拉著老人家的手簽收郵件,耐著性子等老人家找印章、寫好名字,也跟他們多說話,簡偉駿說:「因為我可能是當天唯一一個跟他們見面說話的人啊。」

2017年,一句「我也想陪妳回去」,簡偉駿隨女友回到蘭嶼。2018年,他考上台東考區榜首,自願分發到蘭嶼。他成為蘭嶼女婿,也開啟為了愛的郵差生涯。

蘭嶼郵差不僅是郵差。

從被奚落:「蘭嶼沒待一年,是摸不清送信路線的。」但簡偉駿日日加班到深夜,妻子也帶他逐戶拜訪;為畫路線圖,地圖翻到破爛,甚至為應付能將人車吹倒的凌厲東北季風,他發明「倒著送信」。

才半年,他令人刮目相看,不僅使命必達,為發送物資給需要的人,他還四處奔波找獨居長者,甚至他是村民救命藥品的快遞者,更是村民網購被詐騙的最後一道防線,簡偉駿改寫郵差的意義與價值。

排灣族的蘭嶼女婿郵差

「你怎麼這樣殺飛魚?這條飛魚不能吃了,等等拿去給豬吃。」不忍簡偉駿被岳父斥責,岳母偷偷打電話給他:「大伯給我們家三十條飛魚,我幫你藏在外面冰箱,你再練習殺。」

從生澀、陌生,但始終抱持尊重且學習的態度,無論是從砍樹製作拼板舟的魔幻精湛工藝、殺豬時終於有第一把「不太像樣的彎刀」,用手撈網抓飛魚的夢幻初體驗……這位來自台灣排灣族的蘭嶼郵差,帶給我們的是蘭嶼珍視海洋,人與人間濃得化不開的互助、分享、熱情溫暖,以及深情對待萬物的情懷,甚至若村裡有喪事,全村都停下工作,陪喪家一起悲傷,而那是身處水泥叢林的我們難以想像、早已遺落的。

在蘭嶼的傳統文化中,只要有喪禮的消息,整個村莊的勞動都會暫緩。

出海的男人們得提早返回村子;在農作的婦女,得放下工具返回居所,在修繕道路工程的外包商,也得熄火停機。

當你傷心難過,我選擇靜靜地待在屋裡或涼台上看海。當你眼眶泛濕,我寧願不在海上劃出一道道白色痕跡。當你失去至親,我也在記憶裡尋找著和他共處的身影。──摘自內文〈郵差的家──蓋自己的房子〉

作者介紹:簡偉駿(Laiyu 排灣族族名),自嘲為外來稀有物種的他,是族人嘎米婻(女性長輩稱呼,蘭嶼話)們夢寐以求的蘭嶼女婿,因戀上遠在九十五公里外的達悟姑娘,一句「我也想陪妳回去。」便帶著排灣族的氣息登入這座島嶼,展開從未想過的浪漫小島生活。

曾有創業夢想的他,在迎接第一個盛夏到來時,開設島內鮮少見到的精品咖啡攤販,時常被族人笑稱「哇!浪頭咖啡今天又客滿了呢。」實際上座位數卻只有三席。而這個夢不長久,如同蘭嶼野百合的綻放與凋落,於是選擇了先放下,待有更好的浪頭出現,又會再撿起重現屬於他的咖啡夢。

現為島上最熱情的郵務士,哪怕是與收件人一面之緣的偶遇,或是忙於農作的村民,他總是能夠將手中的郵件穩妥地交給對方。曾榮獲111年度台東郵局傑出外勤人員。

搶先試閱:〈你是我的眼──視力弱化的蘭嶼村民〉

「有人在嗎?阿戈斯(阿嬤,蘭嶼話)(註1)!」我在門口喊。

「希努嘎(你是誰)?」屋內隱約有人回應。

「伊冰固(郵局),吧都嘍岸(要印章的意思)。」我說。

「基答應(稍等一下)。」阿戈斯說。

已將信件及簽收板準備好的我,蹲坐在門口等候,有時候是兩分鐘,有時候是五分鐘。

過了一會兒,可從門縫間看見阿戈斯身體僵直,雙眼瞪大著,尋找門縫透露出來的光源。她左手拿著印章,右手摸著牆壁,一步一步地走到門前來。

「阿戈斯,小心一點,我已經蹲在妳面前了。(她根本看不到我在她面前,她雙眼的水平視線依然在我的頭上方。)把印章交給我吧,阿悠伊(謝謝)。」我說。

看她那雙眼的水平視線依舊看著我的頭上方(這時我是蹲著在蓋簽收章),當下我腦海裡還是縈繞著,剛剛阿戈斯走向我,是需要多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克服自己看不見的心裡不安。

若換作是我的話……算了,不可以亂想。(在蘭嶼非常忌諱這種不吉利的想法或言語。)

「阿戈斯,妳是完全看不到了嗎?」我關心地問。

只見阿戈斯用手在自己的面前左右揮著,說:「我早就看不到了。」

「這樣應該很不方便吧?」

「我早就習慣了,而且跟你說,我還可以到附近的田裡工作。」阿戈斯信誓旦旦地說。

阿戈斯說去田裡工作這一句話,我確信是真的。

我在蘭嶼各個部落裡,都看過幾個眼睛視力弱化的村民(註2),頂著大太陽或下雨天,也在田裡鋤草耕作。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我看錯了,因為之前去某位馬然(叔叔)(註3)家裡送信時,他不是說自己看不到,無法簽名嗎?怎麼這時候卻在田裡工作,難道是欺騙我的感情?

一問之下,才曉得,原來他們確實是視力弱化到僅剩一些視覺光影,當然要他們騎車、開車,是完全不可能的,他們也是請家人載他們到田裡。至於要如何在視線模糊下鋤草耕作?依賴的是當事人對這塊田地及農作物的熟悉度,否則地瓜、芋頭的葉子可能就被當作雜草砍掉。

「阿戈斯,等一下我這邊蓋完章,把信和印章拿給妳之後,妳要小心慢慢地走回房間喔。」我叮嚀。

「阿悠伊(謝謝),米估婻(再見)。」阿戈斯拿著郵件,一樣對著我的頭頂上方說謝謝。

不過當阿戈斯轉身離開後,我並沒有馬上幫她把門關上。我繼續蹲在門口,目送她安全地走到房間後,我才把門輕輕關上。

我想起剛進郵局,開始學習投遞信件與包裹時,因為不曉得島上村民的狀況,所以都會一味地要求他們拿起筆來簽名。

有少部分的村民會跟我說:「我不會寫字呢……」「我眼睛看不清楚啊……」「我可以蓋手印嗎?」

要不然就是明明我已經在簽收格上把簽名位置打勾了,但收件人卻拿著板子在眼前晃呀晃,慢慢找到底要簽在哪裡。

對當時還是菜鳥的我來講,覺得不就是寫個名字,怎麼會都寫不出來?有這麼困難嗎?我在讓他們簽收前,也已用指頭指過一遍,但要簽在哪裡,他們卻還是找不到。

光是等這些收件人走到門口都要花上兩三分鐘了,我還得繼續等他們在屋內翻找印章。一天下來,我面對數百人的簽名、騎三四小時的路程,加上處理繁瑣的行政業務,根本會拖延到自己午休與下班的時間。

我的內心非常糾結。我很想催促對方趕快、快一點,但,我還是做不到。

後來幾次觀察下來,才知道原來我之前遇到的這幾戶都是「視力正在弱化」的村民。

從此之後,當這幾位村民需要簽收信件時,我都會特別幫忙。

在漁人部落,有位嘎嘎(哥哥),當我送信給他,請他簽名,他總是把名字寫錯格子,有時還會寫在別格的名字上,不然就是與自己的名字重疊在一起。

當我知道他無法判別書寫位置時,我會將板子放在平台上,請他將一隻手指交給我,我再指引他在哪個位置下筆,然後寫出第一個姓氏。接著,他試著將指頭當成字與字之間的距離,繼續寫出後面兩個字。

從他的筆觸中,我其實很能感受得到他沒信心寫出自己的名字。

若我都不幫他一把,將來不管我再怎麼喊:「有沒有人在家?」「XXX號有包裹……」他可能都會畏懼走出家門,面對郵差、簽收郵件。

……

當我與這幾位視力弱化的村民相處下來,我們已有共同的默契。

我花了一段時間,與他們溝通,若他們真的無法寫字時,他們可以把常用的印章放在身邊,當我來到門口喊:「有掛號包裹。」他們就不需要慌張地回到房內東翻西找。

現在,有些收件人聽到我的聲音或車子的喇叭聲,就知道是郵差來了,他們會把印章準備好,再慢慢走到門前。

我的心態也不再著急、沒耐心。即使工作繁瑣,寧可花點心思等待他們翻找印章、花點心思看他們慢慢寫好自己的名字、花點心思跟他們多說一點話,因為說不定我是當天唯一一個跟他們見面說話的人啊。

註1:簡偉駿為拉近與村民的關係,總是熱情地以蘭嶼話與村民打招呼。

註2:基因問題與近親影響,加上蘭嶼四周環海,海面反射的光害很強,村民容易患白內障、視力弱化。

註3及註4:馬然,maran是叔叔的意思,蘭嶼話,音似馬然,後文皆以馬然表示。嘎米婻,kaminan是阿姨的意思,音似嘎米婻,後文皆以嘎米婻表示。另外這些是簡偉駿對蘭嶼長輩的稱呼,不過並沒有親屬關係,而是一種親暱展現。

台灣來的比較好

──郵差快捷送上救命藥品

一般來講,只要有門牌,幾乎就一定會有郵件。

再怎麼人緣不好、做人失敗、比邊緣人還更邊緣人,還是會有台電給的電費單、自來水公司給的水費單。

不過有幾戶人家,明明只有兩位老人家,卻有一堆收不完的全聯、家樂福、藥局、百貨公司……的廣告信,奇怪的是,蘭嶼並沒有這些店家呀。原來是小孩子在台灣本島工作,但戶籍仍然設在蘭嶼,所以才會有這種狀況。

另外,還有兩種「比較特別的人」。

第一種是看到郵差就隨口問:「郵差,有我家的東西嗎?」這種大多只是想找我搭個話問候,但我仍會友善地回應。另一種則是定期會問:「郵差,有看到我的郵件嗎?裡面是我的『健保卡和藥物』。」

難怪,我就覺得為什麼你的健保卡要一直寄出去又寄回來。我心裡的疑惑終於得到部分解答。

但我仍有疑惑,於是我問:「馬然,為什麼你要定期把健保卡寄回台灣呢?」

「因為我身體有問題,需要長期服用特定的藥,但是我們蘭嶼的衛生所沒有這種藥啊!所以我都把健保卡寄給在台灣工作的小孩子,請他們幫我去醫院掛號、拿藥,再一起寄回蘭嶼。孩子們也很貼心,偶爾還會幫我買一些保健食品,那種補膝蓋的啦,還有補眼睛、治療腰痠背痛的也都有。」他說。

「原來是這樣呀。但這樣不是很麻煩嗎?寄來寄去的,萬一哪天天氣不好,飛機沒飛、貨船沒來,但又碰上你剛好沒有藥的話,不是要拖很久?」

「也沒辦法啦,在蘭嶼就是這樣。我們只能禱告、祈求自己的身體不要出問題就好。」

聽完馬然一番話,我手上拿著裡頭裝著健保卡及藥物的郵件小包,內心除了感到一陣酸楚之外,更多的是,我告訴自己:「原來我不只是送信而已,有這麼幾位村民的健康狀況,掌握在我手中。」

我常想,在這一塊沒辦法滿足族人醫療需求的島嶼,若能夠像台灣本島一樣資源豐富、方便,那該有多好。

這些有特別需求的村民,就不必將健保卡寄來寄去。交寄的郵資雖然沒有多少,但長期下來也是一筆小額負擔,何況有些是沒有在工作的村民,加上蘭嶼的氣候變化不定,藥物沒有按時進來,豈不是會讓村民坐立難安、提心吊膽?

治療病痛對離島的村民來說,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怪不得常聽到「在離島根本沒有生病的本錢」這種話。

長期送各種郵件,我瞭解部分村民有等待藥物寄來蘭嶼的需求,因此我在區分郵件時,會特別用手摸,或搖晃幾下聽聲音,我用直覺來判定內容物,再根據地址分析收件人和我之前互動的經驗,來認定這份郵件是不是收件人很急需的。

但收件人苦苦等待的,並不一定是藥品。

有可能是申請小孩助學金的成績單,或在台灣工作的夫妻,生了小孩需要辦理生產補助的資料,又或者是家裡長輩請在本島的家人幫忙去刻新的印章,再寄回蘭嶼。(蘭嶼的老人家很多不會操作郵局ATM,所以都必須帶著存摺、印鑑章,來到郵局臨櫃領錢,偏偏像這種重要印章卻最常搞丟。)

有一位住在椰油部落的馬然,每當他將健保卡寄去台灣,讓他的孩子替他領藥時,他的孩子每次都會用「快捷郵件」,將藥品連同健保卡寄回來蘭嶼給他。可想而知,這是多麼爭取時間的行為,就是不希望讓在蘭嶼的爸爸等候太久。

而每天早上,在郵件搭第一班飛機進來蘭嶼,我從機場把郵袋接回郵局,若拆開郵袋,看見這位馬然的藥品進來了,我一定當天安排時間送給他。

有時他會提前幾天打電話到郵局,問有沒有他的藥和健保卡,我都跟他說:「如果我有看到,一定馬上幫你送過去。」

有幾次,他都還沒問,也不確定藥品寄到蘭嶼了沒,但我一早就出現在他家門口,請他出來領郵件。

他會說:「唉呀,怎麼這麼快就到了,真的很感謝你呢。」

其實,在離島蘭嶼並沒有快捷投遞區,只不過因為郵件內容物是關係到收件人的生命安全,所以無論工作多麼繁忙,我還是會犧牲休息、吃飯的時間,盡速把郵件送給收件人。

我對郵差這份職業的價值感與成就感,也漸漸在我心中建立了起來。

還有一位跟我住在同一部落的馬然,他也是固定時間一到,就會找我領藥的那種。

有幾次早上一拆開郵袋,我發現他的郵件是用快捷寄來蘭嶼,內容物上寫著「痛風藥」。

可想而知,他前幾天一定是吃了啤酒配海鮮、燒酒雞、生魚片等等這種「痛風料理」。

我在局內打電話通知他:「馬然,你的『痛風藥來了』,看你今天能不能騎車來郵局一趟領藥?」

(這位馬然很常不在家裡,所以都得用電話通知他前來郵局領藥。)

「弟弟呀,我就是因為『痛風發作』,出不了家門,更別說要騎車到郵局拿藥。你今天下班可以順路拿給我嗎?」

「喔……好啦,我下班再送去你家,你忍一下,但是酒還是要少喝啦。」

我曾經問過幾位「痛風專家的村民」:「衛生所開的痛風藥跟在台灣買的,差別在哪裡?」

「吼,你這個就不懂了。那個『台灣來的藥效比較強』,吃完後,痛風馬上就消失。這樣,我就可以再喝上好幾天……」

「上次我還分給誰誰誰幾粒痛風藥,他也說吃台灣買的痛風藥,真的比較有效耶。」

「早上原本還在家躺著,痛到不能走路,吃完藥,下午就在喝酒了。」

在離島村民眼中,台灣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因為台灣的痛風藥效比較強呀。

▶▶ 閱讀更多 寶瓶文化 簡偉駿(Laiyu 排灣族族名)《蘭嶼郵差》

 
小心!強國都在溫水煮青蛙!如何在看不見的攻擊中生存?
圖/高寶
書名:《沒有砲火的戰爭》

內容簡介:小心!強國都在溫水煮青蛙!要是看不懂對方怎麼攻擊,下一個死的就是我們!在萬事皆能武器化的年代,如何在看不見的攻擊中生存?

假性和平時代,不穩定已成為新常態。如何突破陰謀論、貿易封鎖、政治阻撓,翻身為影響力大國?

使用槍枝、炸彈和無人機進行戰鬥的傳統衝突,已經變得太昂貴而無法發動,不受歡迎,也難以管理。我們的世界正進入一個經常被忽視、從未被宣布和永無休止的長期低度衝突時代。

想對侵略者施加壓力、減輕外國影響力作戰的衝擊,就需要知道什麼時候我們正被蒙住眼睛、哄騙並操縱。要在大國博弈中夾縫求生、擴大影響力,必須掌握三種能力:

◎吸引力:我們要與哪個國家有共同點,並讓它喜歡我們

◎正當性:哪個國家有正確的價值觀,或站在歷史上正確的一方

◎議題設定:如何問出正確的問題

國際安全與俄羅斯專家馬克.伽略提提供一套全面且開創性的調查,展示了新形態戰爭如何透過虛假信息、間諜活動到犯罪以及顛覆一切達到目的,並詳細說明該如何生存、適應和利用這一新現實所帶來的機會。

作者介紹:馬克.伽略提,當今最重要的俄羅斯觀察家之一。他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斯拉夫東歐研究院名譽教授,也是智庫皇家三軍聯合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常駐倫敦。曾任歐洲安全中心負責人及紐約大學全球事務教授。伽略提專精研究傳統犯罪與俄羅斯安全事務,經常擔任各種政府、商業和執法機構的顧問。

搶先試閱:〈武器化的文藝復興〉

那是二○一四年二月二十三日清晨, 在莫斯科西方、弗拉迪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的新奧加廖沃官邸(Novo-Ogaryovo)。會議持續一整晚,討論鄰國烏克蘭剛爆發的危機:一連串示威抗議終於將親俄派前總統維克多.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拉下台。普丁對安全局長說:「我們必須開始行動,讓克里米亞回歸俄國。」

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在一九五四年之前都隸屬俄羅斯,至今依然是莫斯科黑海艦隊(Black Sea Fleet)的基地,既有情感意義也有策略價值。

在克里米亞,支持新任親歐派政府的遊行很快就槓上敵對陣營的示威。參與成員除了熱切渴望回歸莫斯科的狂熱分子,還有半游牧民族哥薩克人、惡名昭彰的摩托車幫派夜狼(Night Wolves,普丁曾與他們共騎出遊),以及殘暴的在地自衛義工隊。多數人其實是克里米亞兩大地方幫派賽勒姆(Salem)和巴斯馬基(Basmaki)的成員。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ederal Security Service,FSB)探員謹慎權衡後施以威脅利誘,想要讓這兩方仇家合作。就目前來說,雙方確實聯手了。一場精心策畫的選舉造勢大會就此展開,它放大並激化了對烏克蘭政府的憤恨,指責這個遠在天邊的政府長年忽視克里米亞這塊土地。聽命行事的名嘴發出警告,指出克里米亞人正面對來自基輔的壓迫;在有心人士的煽動下,群眾怒火沸騰。

二月二十七日,俄羅斯特種部隊占領當地政府的辦公大樓。這些「小綠人」(little green men,即秘密武裝人員)身上沒有任何代表身分的徽章,莫斯科則是否認與小綠人有任何關聯。這些花招這麼明顯,卻還是讓基輔與西方國家停下來想了想:難道他們是傭兵?還是黑海艦隊的獨立行動?這點遲疑就足以讓入侵者先發制人,困住烏克蘭駐防軍、掐住半島咽喉。同時,只要駐守半島的烏克蘭指揮官倒戈,莫斯科就會給予晉升與榮耀。俄羅斯軍事情報局格魯烏(Glavnoye Razvedyvatel'noye Upravleniye,GRU)部署一連串探員、假資訊與網路攻擊,切斷克里米亞與基輔之間的溝通管道。這些未經訓練的「志願軍」手握神秘新穎的武器,即使他們的行動沒什麼戰術價值,卻在俄羅斯軍力系統性封鎖半島時為他們的推諉裝傻提供掩護。

到了三月一日,他們扶植自己的克里米亞首相並逼迫拒絕叛逃的防衛者投降。新首相和前述的「志願軍」關係密切。俄羅斯援軍公開從海域、空域入境,鞏固地區安全。俄羅斯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就將克里米亞收為囊中物(僅五人死亡:兩個平民、兩名烏克蘭士兵及一名誤擊自己槍枝的「志願軍」)。在這場行動中,顛覆政權、犯罪活動、誤導的重要性絲毫不輸軍隊兵力。

對某些人來說,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行動、正港「混合戰爭」(hybrid war)的首次長征。即使欺騙與變節不是什麼新把戲,但一門全新產業就此誕生,其間專家、分析師、寫手,致力揭露所謂的「新型態戰爭」。在外交與治國的光譜中,這是否就是最具影響力的一端?或是與衝突本質不同的玩意兒?或者它僅僅是正常狀態?也許我們的辭彙仍不足以形容一二。

名稱有什麼名堂?

混合戰爭。灰色地帶戰術。不對稱作戰。容忍度作戰。超限戰。非線性戰爭。一票新詞彙湧現,卻無助於幫助我們理解實際情況。事實上,有人認為這是「吉拉西莫夫主義」(Gerasimov doctrine),指的是源自俄羅斯參謀總長瓦列里.吉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將軍的惡毒構想。這套主義根本沒有學說可言。我早該知道這一點,但當時的我輕率天真,發想出這個詞彙當作文章標題,完全沒有想到有人會把它奉為真理(編按:作者本人就是這個詞彙的創作者)。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要小心那些時髦吸睛的標題,因為它們的影響力最終可能遠超過內文。只是,假使「吉拉西莫夫主義」一詞不曾出現,也許還是會有其他名詞吸引評論家的注意。畢竟,人人都想要、也需要相信新事物正在崛起。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現在甚至成立歐洲混合戰爭威脅對策中心(The European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untering Hybrid Threats),即使他們對這些威脅究竟為何尚未形成真正共識。對此,莫斯科也一心相信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同樣有自己的混合戰爭,並發揮神秘的技巧煽動叛亂,對抗俄羅斯在阿拉伯世界及後蘇聯歐亞大陸的盟友。

這場戰爭的主題是其中一套混合方法。超限戰的概念起源於一九九○年代的中國,意指即使面對科技更先進、兵力更強大的敵人,只要把衝突轉向經濟、領土甚至法律領域就會有勝算。在西方,混合戰爭威脅對策中心將「混合威脅」定義為「由國家行為體或非國家行為體主導的行動,結合檯面上或下的軍事或非軍事手段,削弱或傷害目標」。混合戰爭這句術語最早由美國軍事思想家法蘭克.霍夫曼(Frank Hoffman)所創,特別用來解釋非國家武裝勢力如何得以和正規軍一較高下,比如黎巴嫩境內的真主黨(Hezbollah)激進活動和以色列軍隊。到了現在,它已衍生出更廣泛的意涵,成為一個包羅萬象的組合物:涵蓋戰地作戰、秘密反叛、假資訊、網路攻擊以及雙方可以投入的任何手段。

隨之到來的還有「武器化浪潮」(weaponisation wave),誹謗、天氣、貓咪萌圖等事物或概念通常都與衝突沾不上邊,突然間卻成為主流媒體乃至政治論述的一部分(為什麼是萌萌貓咪?這是因為惡意資訊如果結合吸睛、可分享的社群貼文,就可以傳播更廣泛)。這個原本只是半認真半自嘲當作本書標題的術語如今卻成為爆紅用詞。社會學家桂格.麥森(Greggor Mattson)發現,「武器化」這個字眼雖然已經出現幾十年,真正受到矚目卻是在二○一七年,八成和二○一六年美國總統大選與俄國介入的說法脫不了關係。也因此,它不僅模糊百姓生活和野蠻衝突的邊界,也反映出一種對失落世界的緬懷:一個百姓生活和野蠻衝突涇渭分明、卻從未存在過的世界。

突然間,一切都能成為武器,萬事在軍事隱喻下都成為延伸的兵陣(甚至軍火庫),充斥在我們四周。諷刺的是,真實戰爭的語言越來越平淡委婉(像是「投送系統」 造成「連帶傷害」),老百姓言論的戰力卻越來越強:「藥物戰爭」、「對抗疫情」,幾乎什麼事都能冠上軍事術語,英國首相鮑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甚至盛讚疫苗即將問世的消息是「科學騎兵」正「翻山越嶺而來」。某種程度來說,這可能反映出,在這個新時代,恐怖分子的炸彈或對手的制裁在任何時候都能傷害任何人,迫使我們被召喚進入一座無形的戰場。

但實質上「新型態戰爭」是一個有問題的概念。沒錯,現代世界彼此牽一髮而動全身,緊密的程度前所未有,提供各國不用出兵打仗也能開戰的戰場。沒錯,下一章將會討論,國與國之間公然地真槍實彈地打一場仗不但越來越沒用處,也越來越負擔不起。然而,打從一群山頂洞人擺好陣仗打算與另一幫山頂洞人搶住最乾燥的洞穴起,每一場戰爭都是「混合」式。只有在電玩遊戲裡,打贏戰爭的方式才是殺光每一名敵人。反之,戰爭是強制外交的一種極端形式、是一種本質為政治的行為,也是藉由降低對方抵抗能力,將自身意願強加於他人的手段。刺傷士兵、夷平城市,這些都只是達成目標的手段,同時必須配合打擊對方士氣的努力才可能奏效。

這就是己卸下士兵身分的英國理論家貝索.李德哈特(Basil Liddell Hart)在寫下這句話時想表達的概念:「在所有決定性的戰疫中,打破敵方身心平衡就是瓦解對方最重要的前奏。」或者,正如退役的美國學者外交官喬治.肯楠(George Kennan)所說的政治作戰:「國家用盡戰爭之外的一切手段達到國家目標。操作手法同時包含公開與非公開行動,範圍始自政治結盟、經濟措施……以及『白色』宣傳等檯面上活動,直到檯面下的秘密行動,諸如暗中支援『友善的』涉外分子/境外勢力、『黑色』心理戰、甚至鼓勵敵國內的地下抗爭活動。」李德哈特寫於一九五四年,肯楠寫於一九四八年。

確實,近年以來,每位軍官學員都讀過《孫子兵法》,這位中國哲學家將軍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寫下了「兵者,詭道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等格言。他的理念並無過人之處,本來就是每位將軍都該懂的道理,孫子不過是將這些言論系統性編纂成冊。維京酋長會釋出麾下的狂戰士,他們浴怒火、披熊皮,目的不只是彰顯突擊隊的身分,同時是為了嚇阻敵人。十四世紀,蒙古軍隊派出突擊隊,以馬匹拖行樹枝揚起沙塵,看起來就像是主力部隊的規模盛大。一四三五年,在法國的查理七世(Charles VII)精心策畫下,勃艮第公爵(Duke of Burgundy)倒戈,成為英法百年戰爭的轉捩點。打擊士氣、誤導、顛覆政權,例子不勝枚舉。現今世界也許已找到擾亂敵方判斷與士氣的新方法,但本質精神仍未曾改變。

超越新中世紀主義

某一國的國家情報網收到消息,宿敵打算占領一處偏遠領地,於是展開一系列行動回應。首先,它們鼓勵敵國首都內具有影響力的人士挺身表態,暗示這一場襲擊是無關痛癢的小事,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他們的遊說行動賺進豐厚報酬。

接著,八瓶密封的毒藥被秘密送往敵國,用以汙染攻擊部隊的水源,還得做到看起來像是疾病爆發而非秘密行動。甚至,與敵國有貿易往來的商人也受到慫恿,暗指那些襲擊者傻傻喝下去的水本來就不乾淨,以便強化詭計的真實性。

這項行動實際發生在一五七○年,由威尼斯共和國(Venetian Republic)強大的情報監督組織十人會所主導。消息來源是一位已被威尼斯吸收成為密探的羅馬教皇使節。十人會從他口中得知,鄂圖曼土耳其計畫奪取威尼斯在達爾馬提亞(Dalmatia)省的殖民地斯帕拉托(Spalato)。威尼斯不能直接出兵,必須保留兵力守備鄂圖曼第十一任蘇丹塞利姆二世(Selim II)虎視眈眈的賽普勒斯(Cyprus)。一切就此展開:伊斯坦堡發生一連串陰謀、在鄂圖曼轄下港口賣魚的克羅埃西亞漁民散布假資訊、公然橫行的恐怖行動;零零總總加起來做到兵力辦不到的成就,而且真的奏效:直到一七九七年,斯帕拉托一直受轄於威尼斯。如今則改名斯普利特(Split)。

回到一九七○年代,國際關係學者赫德利.布爾(Hedley Bull)提出一個概念:歷史可照見未來,我們面對的不是單一的(烏托邦或反烏托邦)世界政府,而是「新中世紀主義」(neo-medievalism),地區、國家、超國家主體的主權是局部、重疊的。在中世紀的歐洲,封建領主同時分享自己的權力給附屬的封臣及上級的教宗或神聖羅馬皇帝。布爾對此樂觀其成,個體權利與共善優先將能取代或削弱主權國家的利己特質──也許吧。

一六四八年,《西發里亞和約》(Peace of Westphalia)為三十年戰爭畫下終點,這場殘酷悲慘的宗教鬥爭橫掃整個德國,也開啟國家真正握有主權的新時代:一國在自家領土範圍內擁有絕對的權威,其他國家無權置喙。到了二十世紀,隨著跨國企業和龐大意識形態團體崛起,國際法開始出現削弱主權的聲音。

一九九一年底,蘇聯解體解除核武危機(至少是解除一段時間),但在崛起的新世界裡,國家的力量既強大又脆弱。錢財、民眾、貨物、資訊、觀點,所有一切快速淹沒這個世界遠勝於以往,每當它們穿越國境,邊界就更鬆動一分。

在未來,我們很可能將西發里亞時代視為一種異常狀態,而非一個新中世紀時期,其實在當時戰爭就是醜陋的常態。也許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會是一套更好的模式,當時城邦與公國能平等競爭與合作。當然,國與國之間真槍實彈的戰爭並未絕跡,只是在老天保佑下越來越少。那麼,在共善的名義下世界和平了嗎?國與國之間從此幸福快樂地共存嗎?才怪。以往的戰爭有正式宣戰與告終,大部分時候是在戰場上廝殺,相關法律是為了保障非戰鬥人員,並定義可被允許的武力形式。然而,我們現今對戰爭的想法已經與典型越來越脫鉤了。反之,戰爭被外包、被昇華,文化與信譽、信念與饑荒都可成為直接的軍事武力。

十四到十六世紀的文藝復興,不僅是一個傭兵軍團、短暫但激烈的軍事衝突,也是「今天的敵人成為明日的盟友(反之亦然)」的時期,銀行業務、文化、資訊是和刀劍長茅一樣有效的武器。街頭巷尾的流言動員成為政治砲彈,假新聞日益深入藝術與外交,發布來源都是一個新的跨國流動階層,滿是唯利是圖的外交官、密使、意見領袖及間諜。

文藝復興時代的文藝復興

康斯坦汀尼.迪瑟菲(Costantini de'Servi)是著名的藝術家與雕塑家,尤以園藝設計出名,從波斯到英格蘭宮廷都對他禮遇有加,雖然事後看來,他不曾真正完成過任何花園。然而,每當有重大地緣政治事件醞釀時,他都會設法到場。

他是為佛羅倫斯望族梅迪奇(Medici)家族服務的間諜,也是謊言與假新聞的造謠者。一六一一年,佛羅倫斯試圖安排一場政治聯姻,對象是凱薩琳.梅迪奇(Caterina Medici)和威爾斯親王亨利(Henry, Prince of Wales)。這位少年王子與新娘素未謀面,因而猶豫不決,這讓佛羅倫斯大使頭痛不已。就在此時,迪瑟菲呈上一幅年輕美女的素描圖,毫無根據地聲稱她就是凱薩琳。這則及時部署的「假新聞」促成的王朝聯姻不久後便因為亨利死於傷寒喊停,若非如此,這場聯姻將永遠改變當時歐洲的權力平衡。

權力取決於認知,而影響力則關乎想像力。文藝復興時期這些王公爭相邀請最優秀的藝術家、詩人、雕塑家進入宮廷,不單純是為了消遣,更是城邦間發動的政治文化戰爭的前線。資助這些藝術家是為了展示財富及一座城市或世家的文化威權。佛羅倫斯的聖母百花大教堂(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與米蘭的斯福爾扎古堡(Sforza Castle),每一塊磚頭、大理石與黃金都編寫著權力與野心的密碼。同理,中國的天問一號是首次執行探測火星任務,美國的阿提米絲(Artemis)計畫預期在二○二四年之前將一男一女送上月球的南極,這些都是探勘與科學,但同時也是領先地位、科技實力及野心的投射。

建造大教堂、委任雕刻塑像也是在炫耀財務或政治資源,畢竟兩者可以互通。當梵蒂岡向全歐洲的基督徒徵稅,好讓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Chapel)畫穹頂畫,可不僅僅是資助藝術。這是關乎權力,創造可轉移到其他計畫的資源,並讓權貴在過程中致富;擺出虔誠姿態換取他們的忠誠。權勢生財富,財富也生權勢。

如今我們身邊充斥假新聞和假資訊,一如文藝復興時期資訊戰崛起,不管是用來強化城邦或削弱對手的正當性敘事。那是一個政治與文學聯手、學術研究與宣傳手段合作的時代,好幾年間,城市裡口誅筆伐的頻率不亞於刀劍相向。佛羅倫斯人文主義學家克魯丘.薩盧塔蒂(Coluccio Salutati)和米蘭執政官安東尼奧.洛斯基(Antonio Loschi)就透過筆戰方式對決,後者就曾出版《痛斥佛羅倫斯人》(Invective Against Florentines);米蘭公爵吉安.加萊佐.維斯康堤(Gian Galeazzo Visconti)就坦承:「佛羅倫斯千軍萬馬對我的攻擊,比不上薩盧塔蒂的一封信。」這場鬥爭建立在早期的文學衝突上,如佛羅倫斯執政官李奧納多.布魯尼(Leonardo Bruni)的《佛羅倫斯禮讚》(Laudatio of Florence),以及米蘭公爵維斯康堤的秘書皮耶.坎堤多.狄山比歐(Pier Candido Decembrio)當作回擊的著作《頌揚米蘭》(Panegyricus of Milan)。這些鬥爭的目的是為了證明他們各自擁護城市的文史權威,也為了支持或破壞米蘭公爵維斯康堤一統義大利的主張。時至今日,國家打造品牌、外包軟實力、公開或私下購買的正面新聞報導及社群媒體按讚,這些敘事鬥爭都與文藝復興時期有相似之處。

在文藝復興時期,內亂、隸屬城市的叛亂、農村暴動都是日常,不同派系與國家都樂於把些這當作獲益的武器。舉例來說,大佬法蘭西斯科.貝塔佐羅(Francesco Bertazuolo)領導的幫派在威尼斯的陸上領土橫行霸道、鬧得雞犬不寧,規模甚至擴張到上百名匪徒。貝塔佐羅本人則是濫殺薩羅(Salò)一處民宅屋主後公然入住。他不僅是全職土匪,還身兼米蘭資產的角色,時不時就給威尼斯惹點麻煩。同理,一四七八年,托斯卡尼貴族帕齊(Pazzi)家族受到羅馬教廷支持,試圖殺害佛羅倫斯共和國統治者羅倫佐.德.梅迪奇(Lorenzo de'Medici),進而在佛羅倫斯建立新政權,但最後失敗;同樣得到羅馬教廷支持而且以失敗告終的行動,還有對斐迪南一世(King Ferdinand of Naples)的叛變活動。無論古今,恐怖主義和暴動都是權術的手段。

了斷一切希望?

二○一四年七月十七日,馬來西亞航空(Malaysia Airlines)的MH17班機乘載二百八十三名旅客從阿姆斯特丹出發飛往吉隆坡,途經烏克蘭東部。突然間,俄羅斯製造的山毛櫸M-1 發射器射出一枚導彈,彈片擊中機身,飛機墜落在赫萊柏夫(Hrabove)村莊附近,機上全員罹難。這項武器是莫斯科提供給代理武裝部隊對抗基輔,但沒有提供足以辨識民航機或烏克蘭戰機的訓練及雷達系統。這些反政府分子自鳴得意好一會兒,還以為自己成功擊落政府的軍用機,最後才搞懂自己幹下蠢事。莫斯科火速展開行動,放出一系列宣傳活動混淆視聽,宣稱絕非俄羅斯導彈擊落MH17班機,同時想盡辦法湮滅與自己有關的證據。

最努力揭露真相的機構不是政府或傳媒集團,而是新成立的公民調查新聞組織繫鈴貓(Bellingcat),最近才搬出創辦人公寓獨立運作。調查志工爬梳俄國社群媒體,找出相關貼文。有當地人看見從俄羅斯將沉沉的山毛櫸發射器運過來又匆匆撤離,他們拿起智慧型手機拍下照片上傳。這些照片隨即被定位,由志工研究附近地貌後精準確認方位。在這場敘事戰爭中,繫鈴貓的業餘人士和狂熱分子從網路與一般媒體下手,槓上強大、冷嘲熱諷的國家政府,而且贏得勝利。

當一位末日預言家指出,新文藝復興是迷茫又動盪的時期,而我們置身其中,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奔向混亂狀態,這個想法很誘人。「Lasciate ogni speranza」是刻在地獄之關上的文字,意思是了斷一切希望,出自義大利文學家但丁的史詩《地獄》(Inferno)。但話說回來,但丁被視為義大利語言之父,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創意活力的典範,領域橫跨藝術、建築至金融往來與治國術。 

現有關於新興衝突模式的研究或文章,大多僅鑽研一項或特定的威脅來源,比如假資訊、駭客攻擊、或是「法律戰」。許多研究抱持著悲觀的看法,特別聚焦問題本身。本書不僅力求更全面審視這個充滿非武力衝突、政治手腕毫無顧忌的新世界,也審視那些全球秩序不斷重新定義的跡象,還提供一些實用卻有違直覺的案例,進而闡述我們該如何安然度過挑戰,同時還能掌握些許優勢。

可能會有人說,不管是死在戰場或難民營,失業原因是經濟戰或空襲,都沒有差。因為無論哪種形式,總是有人會死掉、陷入貧困。但總體來說,國際間新型態的競爭並不那麼致命,而這確實可被視為一種進步。新型態的競爭可能更難達到嚇阻效果,然而,嚇阻當作冷戰時期維安思想的基礎,充其量也只是權宜之計。嚇阻不會讓你交到朋友,只能預防衝突浮出檯面,實際上很可能會更加強化雙方敵對的假設。國際關係學的術語「維安困境」(Security Dilemma)這樣解釋:即使一個國家只有防禦意圖,仍免不了陷入戰爭,特別是當我試圖嚇阻你時,我就是承認我將你視為威脅。這無疑將衝突推向新境界。

此外,衝突正在普遍化。雖然只有國家才能製造核彈或編制野戰裝甲師,但個人、企業和社區都能參與敘事戰,或是提起法律訴訟,或是抵制產品。說到底,這些手段仍可被用於正向目標,而不僅僅是用於你死我亡的國家利益。雖然這個悲觀世界的衝突永無止境,但從各方面來說,繫鈴貓或其他類似新創企業冒出頭,恰恰映射出另一套光明的版本。

你不必將此書視為預言,當作警世寓言也許是更好的做法;那些構成現代世界的基本元素是怎麼被那些特別不擇手段的國家用來對付我們?我們所有人又是怎樣被拉進這場橫跨資源、機會、地位的非軍事零和衝突?或者,就把它看作一本生存指南,以便面對即將到來的時代?無論如何,這個過程與挑戰極端複雜,本書的目的是提供快速且武斷的概論,因此有必要抄捷徑與過度簡化。然而,這本書沒有想要闡述全然無望的長篇故事。但丁寫下一萬四千多行的詩句才從地獄走到天堂。我不能保證這本書能引領讀者展開一段類似的旅程,但絕對無須了斷一切希望。

▶▶ 閱讀更多 高寶 馬克.伽略提(Mark Galeotti)《沒有砲火的戰爭》

 
地獄朝鮮與湯匙階級論!每一個階段的韓國人都在競爭之中活著,甚至退休後也無法得到喘息。
圖/時報出版
書名:《無限競爭,無限痛苦的畸型社會:韓國》

內容簡介:當社會是一口高壓鍋,被各種壓力籠罩著:升學壓力、就業壓力、工作壓力、經濟壓力……身處其中,你覺得自己的人生還有希望嗎?當努力沒有回報,你還會繼續努力嗎?當情況不曾好轉,你還能保持樂觀嗎?這一切痛苦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這個社會居高不下的是房價跟自殺率,低迷不振的是薪水跟出生率。從出生識字後直到死去,每一個階段的韓國人都在競爭之中活著:升學壓力、求職壓力、生活壓力,甚至屆齡退休後也無法得到喘息。

◆少子化危機:韓國出生率為世界最低!

◆13歲的兒童要超前學習17歲才會學到的內容!

◆韓國兒童幸福指數為OECD組織成員國中最低!

◆韓國的就業準備生每人平均擁有5.2個資格證照!

◆公務員窄門:韓國國考生70%有憂鬱或自殺傾向!

◆隨時可能失業:40%的韓國大公司員工都是非正式員工!

◆66.2%的韓國人認為「在韓國要出人頭地,只能同流合汙」!

◆占韓國整體企業0.1%的大財團,卻貢獻了一半以上的GDP!

◆韓國老年人的貧窮比率45.7%,為OECD成員國中最高!

韓國是一個超級懸殊的社會,由少數人生勝利組和其他市井小民分立兩端。在這裡,政府推動過度的新自由主義政策,讓每個世代都被迫進行無止境的競爭。在不久的將來,這可能也會蔓延到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各地。本書將完整呈現韓國處於資本主義最前線的真實面貌。

作者介紹:金敬哲,首爾出生。韓國淑明女子大學,日本上智大學文學部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東京新聞」首爾支局記者,現為獨立記者。

搶先試閱:〈地獄朝鮮與湯匙階級論〉

不得不放棄人生中各種大事,韓國的年輕人們將這樣的韓國稱作「地獄朝鮮」。意思是有如地獄(HELL)般辛苦度日的國家。不是用韓國,而是用朝鮮一詞,好比十四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期統治朝鮮半島的李氏王朝,意思包含近代以前,不合理,存在著階級與差別的國家。

除了地獄朝鮮,韓國年輕人還創造了新的「湯匙階級論」。根據「湯匙階級論」,韓國表面上沒有身分的差別,社會階級之間是能夠自由移動的,但實際上社會是近代之前,即出生的環境就決定了階級。「湯匙階級論」是從英文的慣用語衍生而來,「含著銀湯匙出生(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nth)=生在富裕家庭」。比起個人的努力或才能,階級(經濟地位)是靠父母親的財力來決定。湯匙階級論將富裕的孩子稱作「金湯匙」,位居中間的稱作「銀湯匙」,庶民是「銅湯匙」,最底層則是「土湯匙」。在看各自的條件區分,「金湯匙」是出生在資產二十億韓圜,或是年收二億以上家庭的孩子。「銀湯匙」是資產十億韓圜,或是年收八千萬韓圜以上,「銅湯匙」是資產五億韓圜,或是年收五百五十萬韓圜以上,以下的皆稱作「土湯匙」。

湯匙階級論不只年輕人,也滲透至整個韓國社會。根據二○一八年現代經濟研究院公布的「針對階層提升的國民意識調查」,高達八十三•四%的人認為「不管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提升階層」,與二○一三年的七十五•二%,二○一五年的八十一%,二○一七年的八十三•四%相比,年年上升。

IMF危機之後,韓國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貧富差距造成的社會兩極化問題。兩極化從IMF危機之前就開始,但IMF危機之後,因為中產階級的崩壞,導致貧富差距急遽擴大。IMF危機至今已經過了二十年,韓國社會不僅單純有財產上的貧富差距,在所得、居住、教育、文化、健康等各種領域的差異也持續擴大,形成「多重格差社會」。這樣的兩極化更超越世代,由上一代傳承給下一代的情況加劇,形成了不管多努力也無法提升階層的社會結構。

二○一六年的「蠟燭示威」大大撼動了韓國,可謂土湯匙階級對社會階層不流動的抗議。朴槿惠前總統的閨密崔順實被發現不當濫用權力,二○一七年三月,韓國憲法法院對朴前總統提出彈劾。彈劾的原動力就是二○一六年十月於全國各地發起的蠟燭示威,而示威的起頭是崔順實的女兒鄭維羅的不法入學事件。

崔順實的獨生女鄭維羅,二○一四年秋天於仁川舉行的亞運騎馬團體賽獲得金牌。隔年,以體保生的資格進入韓國第一的名門女子大學梨花女大。但是她得金牌是在提出入學申請之後的事情,因此被認為有不法入學的嫌疑。再者,根據梨花女大的招生資格,對象是國際大賽「個人賽」成績前三名者,而非團體賽。

更誇張的是,以這樣的方式入學的鄭維羅,某科目被當,而當掉她的教授馬上就被大學解雇。梨花女大的校規還為此加上一句「體保生只要提出課堂作業,至少就能夠拿到B」。

為了讓鄭維羅入學,名門梨花女大還為更改入學資格條件,這樣的不法被媒體踢爆,引起韓國社會的群起激憤。沒想到鄭維羅透過自己的SNS,留下「金錢也是實力」「應該恨父母沒有能力」等炫耀式留言,使國民的怒氣更上一層。

土湯匙們對於不是靠實力,而是靠父母的金錢或人脈決定人生的韓國社會,感到絕望與憤怒的情緒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導致最有權力的總統下臺。

文在寅打著「機會是平等的,過程是公正的,結果是正義的」口號當選第十九屆韓國總統。跟擁有總統父親「金湯匙」出身的朴前總統相比,北韓難民出生的文在寅,是庶民的「土湯匙」出身,受到年輕世代多數的支持。文在寅的當選,象徵了過去由金湯匙推動的韓國社會,轉由土湯匙推動。

但如同前面提到,文在寅政權執政不到二年半的時間,就因為愛將曹國的不法事件受到批評。這個事件也代表了金錢與權力的世襲,更是將韓國年輕人推入絕望的深淵。

▶▶ 閱讀更多 時報出版 金敬哲《無限競爭,無限痛苦的畸型社會:韓國》

 
絕對不能踩的主管紅線?
主管就是主管,只要是職場上的一員,就該遵守職場倫理,不會拿捏和主管相處的分寸,小疏忽也很可能不斷累積惡化,為你職場生涯帶來大災難。絕對不能踩的主管紅線有哪些?

4+1篩檢揪出癌細胞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每年有超過10,000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與口腔癌,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癌前病變,且經治療後可以降低死亡率外,還可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另外,從去年(2022年)7月開始,也提供2大族群做低劑量電腦斷層肺部篩檢補助,期望能夠及早揪出肺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