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兩周前同標題文章的話題,本篇作為之二。先分享一個從人類學家朋友那聽聞的真人真事:
某日,一位剛到蘭嶼不久的年輕老師,正在吃泡麵當早餐。
學生聞到香味問:「老師,這是什麼?我從來沒吃過這麼香的東西!」
老師很驚訝:「這是泡麵,你真的沒吃過嗎?今天我太忙才不得已吃這個,你早餐吃什麼呢?」
小朋友低頭小聲說:「我家沒有什麼東西吃……早上只有吃爸爸抓回來的龍蝦……」
老師更驚訝了:「那你午餐吃什麼呀?」
小朋友很不好意思的說:「我家沒有米可以煮飯(蘭嶼主食是地瓜和芋頭),中午都吃爸爸抓的鮑魚……」
環遊世界那趟,我誤闖中美洲雨林的原始部落,當地原住民每天餓了就到海邊現抓活魚,並問我為何「文明世界」的人吃的都是死魚?還好他們沒因為羨慕都市生活而改吃死掉的魚啊。
他們不必了解都市人是如何花費昂貴代價才能換取現撈現採的食物,也知道自己擁有外地沒有的珍貴之物。
那麼台灣呢?是否擁有他人豔羨的珍寶卻不自知?以為別人的才是好的?對自己的優勢毫無自覺,甚至被他人誇讚優點時還極力否認?
台北市中山區有條狹窄巷弄,充滿加蓋、鐵皮圍籬和小販攤子,我每次經過時都會閃過「怎麼還不拆?」的疑問。但由於接近觀光景點,我不只一次看到鑽入小巷探險的日韓觀光客拿起手機就著鐵皮屋和窄巷自拍或合照。
起初我頗為納悶的偷偷回頭猛瞧,無法理解那條毫不起眼且侷促的陋巷究竟有什麼看頭,幾次之後才恍然大悟:日韓遊客覺得那條窄巷很有味道。
我的意思當然不是違建可取,而是解決安全問題後,不見得要對自己的一切感到自卑--小時候覺得土又俗氣的客家花布阿嬤大棉被,現在還有多少人覺得難看?二十年前被認為是台灣亂源的夜市,改善衛生問題後,現在不也成了吸引外國遊客的主打秀?
我想起馬來西亞檳城的水上人家「姓周橋」,那是十九世紀中期在海邊淺灘搭建的木造排屋,感覺有點接近改建前的老眷村或公館寶藏巖。相較於有些台灣人怕被不明就裡的觀光客問:「台北市怎麼沒有遍地都是高樓大廈?」對台北或陳年破舊或胡亂拼湊的角落感到羞愧、不好意思秀給外國人看,檳城的姓周橋則很有味道,遊客們不在意木屋底下的爛泥和零星垃圾,讓此地成為電影《初戀紅豆冰》的拍攝場景,也是檳城留給我印象深刻的景點之一。
如果不相信「台灣其實還不差」,請親自走出去看看吧!也許您會得到比我更多答案。因為這句話讓我好有共鳴呢:「台灣的好,沒來過不會知道;台灣的好,沒離開過不會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