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牆赤心傳教化─行天宮建築之美(五)


【Sense好感電子報】給您新觀念,一種實踐質感生活的方法!旅遊、設計、美食,展現品味生活的價值與憧憬! 【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4/30 第21期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
 
看見行天宮 紅牆赤心傳教化─行天宮建築之美(五)
玄空師父開示 存道德以敬神
好文饗宴 親職教育•人倫和諧(三)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
特別報導 上天最喜行善人—信眾見證(二)
 
紅牆赤心傳教化─行天宮建築之美(五)

在「看見行天宮」單元中,將陸續介紹行天宮的建築之美、裝飾藝術與獨特的景觀,帶您更深刻的感受行天宮、瞭解行天宮。

第20期電子報介紹了行天宮「左龍門、右虎門」。
本期介紹的,是行天宮「正殿、過水廊」。

台北本宮及行修宮(行天宮三峽分宮)正殿有五開間,外檐裝修與前殿一樣,落在前點金柱上,但不用石作,而以樸實大方的檜木「格門」替代。格心與腰板部分均鑲以透明玻璃,增強了正殿的自然採光。

正殿前的左、右蟠龍柱,蟠龍與雲紋參合交錯,呈現出翻騰於雲霧間,飄忽出沒的神祕感。
正殿是恭奉神明寶像的聖域,左梢間懸掛大鐘,右梢間懸掛大鼓。每天早晨四時,執事先敲響三鐘聲,再開啟宮門,展開一天的濟世服務。

每逢初一日、十五日及神明聖誕日,則必須司五鐘聲;而在開啟宮門之後,再於一鐘、二鼓的節奏之中,司三十六鐘、七十二鼓。此外,神明聖誕時,「上傳天庭,下達萬民」的鐘鼓聲,更是營造神聖氣氛,不可或缺的法音宣流。

正殿是誦經祈福的聖堂,執事在此為信眾補運、消災;隨時也都可以看到資深効勞生精進不懈的身影。

「過水廊」係正殿和左、右護龍間的過渡空間。前過水廊,以彎光門和正殿前檐廊相通;後過水廊,通正殿側門,是出入正殿的主要通道。前、後過水廊之間,係透天的天井,左邊置龍池,右邊置虎池。台北本宮的虎池,有許多鯉魚悠游其間,是個令小朋友流連忘返的地方。

前殿、正殿和左、右護龍所圍成的「口字形」空間,加蓋了一座木造拜亭,成為信眾敬香、收驚及聆聽宣講的場所。

更完整的「行天宮建築之美

神明聖誕

 農曆三月十五日(國曆5月3日)恭逢 保生大帝 聖誕
 農曆三月十八日(國曆5月6日)恭逢 南天將軍廖恩師、 后土皇神 聖誕
 農曆三月十九日(國曆5月7日)恭逢 日宮太陽帝君 聖誕

 農曆三月十五日(國曆5月3日)舉行「三獻禮」聯合恭祝聖壽無疆

三獻禮恭祝儀式時辰
台北本宮:晚上7:30  北投分宮:下午3:30  行 修 宮:上午8:30
                        (行天宮三峽分宮)

詳細資訊可參考 行天宮三宮聖神仙佛聖誕

 
 
 
存道德以敬神

 玄空師父在世時,因不忍信眾以種種破費、迷信的方式來拜神,所以不辭辛苦地宣講,提倡「以德禮神」的敬神宗旨,鼓勵世人存好心、做好事,積德敬神才有效驗。

 玄空師父說:「神明來世間主持公道,保護為善者,責備做惡者。若不為善,僅是求神拜佛哪有用呢?過去有人或因久病不癒,或因家庭不和,或因三餐不繼而苦的,雖然一年到頭四處求拜神明,還是得不到應驗。後來聽說本廟 關聖帝君的顯力而來敬拜,因而有機緣聽本廟講解『敬神宗旨』之後,才理解過去所為不對,所以敬神才沒有效益,於是來到 恩主公面前痛改前非,犯錯的地方逐漸改正,不久便有感得 恩主公的庇佑,災消禍解得到平安。

祈願世人都能明白「人無善心,天不從志」的道理,斷惡修善,相信神明必會歡喜鑒納,賜予福慧圓滿的人生。
─《玄空師父開示錄•第八講》 更多的【玄空師父開示

 
 
 
親職教育•人倫和諧(三)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

行天宮附設玄空圖書館中山分館的「親職課程」活動,將陶養人倫品格融入課程之中,並視為家庭教育的延伸,如「幼兒品格禮儀教育」、「幼兒輕食點心製作」等,協助初為父母者,認識自己的角色與責任,以種種活動來引導幼兒從小學習行走坐臥等禮貌,並感受親手烹製食物的用心,使待人接物的道理能夠自然內化,學習體貼與負責。

一顆小小的種子,被仔細地放入軟泥之中,在雨露、陽光的滋養與呵護之下,長出細小的根系,向下伸展,汲取土壤中的肥沃養分;長出葉片,吸收來自太陽的充沛能量;從雲朵降下的雨露、森林過濾的清泉,也一點一滴滋養著這小小的種苗。

初生的嬰孩就像剛剛長出根苗的種子一樣,在母親、父親如同沃土、太陽般的滋養呵護下漸漸成長,父母就如同孩子「最初」的老師,對於孩子的身教,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其影響力之大,往往超出父母的想像。

孩子的一切學習,都是從「模仿」大人開始,而大人在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全會被孩子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在爾後的十年、二十年間,陪伴孩子的成長歲月,作為他們形塑品格、愛與安全感的根源。

曾經有一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詞:「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做爸爸的。」這句話反映了每位新手父母的心聲,孩子遇到長輩,怎麼都不主動打招呼?孩子常常任性地在賣場哭鬧,究竟該怎麼辦?孩子總是挑食,正餐不好好吃,糖果飲料拚命吞,怎麼勸都不聽?面對每個小孩的各種狀況,新手家長究竟要怎麼教導,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康、快樂又有禮貌、負責任的孩子呢?

行天宮附設玄空圖書館中山分館特別針對新手家長,設計一系列的親職課程,如嬰幼兒飲食與營養系列、家庭美學與養生系列等課程,希望可以協助父母獲得教養子女的知能,在家庭生活中發揮良好的言教、身教;同時增進父母對子女成長過程的認識,進而有助從小建立品格教養。

接下來我們將邀請親職課程「幼兒品格禮儀教育」的邱老師與「幼兒輕食點心製作」的張老師現身說法,與讀者一起分享親職教育的相關教養知能,希望可以引領父母與孩子踏上健康快樂、和諧圓滿的幸福之路。

本期將介紹「幼兒品格禮儀教育」。

幼兒品格禮儀教育

「幼兒品格禮儀教育」的禮儀指導專家邱老師認為,幼兒的品格禮儀教育必須從小扎根,在學齡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為孩子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家庭教育更是品格教育中重要的一環,效果也最好,若是等到上小學之後才開始由老師來教導行走坐臥等生活事項,反而要花上更多力氣導正。

「品格教育」與「幼兒禮儀」有什麼關聯呢?邱老師認為,禮儀是一種品格的深化,透過禮儀的教導可以讓孩子培養同理心,放掉自我執著,同時演練人際相處技巧,是一種學習尊重、也讓人感到受尊重的藝術。

所謂的品格教養,即是指孩子的談吐行為,就像一面鏡子般,映照出身邊成人的身教與言教。邱老師觀察到有些臺灣人的教養方式,總在事後才向孩子談規矩,往往聽到家長對幼兒說:「不行!」「不可以!」「不准亂跑!」邱老師根據兒童心理學研究指出,若是太常對小孩說否定的話語,容易形塑出懦弱、叛逆或負面思考的個性。她並以德國的教養為例,多數家長會事前跟孩子講好一套規矩,並且全家一起嚴格遵守,讓孩子有所遵循,因此形成肯定、正向的人際互動。

邱老師認為「禮儀」是一群人約定成俗的作法與規範,孩子透過學習國際禮儀,可以瞭解世界各地存在不同文化,不僅提升心胸視野的包容度,也能懂得入境隨俗,走到哪裡都受歡迎。邱老師針對食、衣、住、行等四項生活禮儀,加以說明:


中式餐桌禮儀講究「長幼有序」、「分享共食」的概念,孩子在餐桌禮儀中必須學會「尊重」,譬如餐桌的座位有尊卑之分、用菜的順序必須請長輩先用等。若是長輩夾菜給晚輩,不能馬上擺出臉色拒吃;也不能在餐盤中,只顧著挑選自己喜歡的菜色食用,因為這些行為都是過於自我、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穿衣禮儀也是一種美學的養成,教導孩子看場合穿衣服、服飾的色彩搭配,不僅增進孩子對色彩的敏銳度,也提高對環境的感知,表現對場合的尊重。邱老師說明得體的打扮相當重要,可以讓人留下彬彬有禮、充滿活力的好印象。


「家」是學習禮貌的第一個場所,有關居住的禮儀,包含規律的作息、打招呼、待客、作客等部分。邱老師指出現在許多孩子都有「起床氣」,這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展現,因為孩子必須要讓自己的作息規律,不應因為放假或訪客而有例外。一遇上假日或寒暑假,有些家長心疼孩子平常上課太辛苦,所以選擇讓孩子多睡一點,甚至晚起,連帶影響到早餐、午餐的用餐時間。有時還要爸爸、媽媽在用餐時間之外再張羅餐點,這樣就無法讓孩子養成為自己負責的好習慣。

生活中的談吐禮儀也需從小建立,尤其是家長的身教。邱老師提到:「在外常常看到有些家長一邊看手機、一邊跟孩子講話,如此身教,要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跟人說話時,必須看著對方的眼睛,以示尊重呢?

此外家長也希望小孩不要插嘴,但自己與孩子的對話中,是否給予小孩充分的傾聽呢?」有個家長從不主動要求自己的孩子跟人打招呼,她選擇以身作則,主動跟住家附近的鄰居、管理員、服務人員、清潔人員打招呼。她認為如果對親友、鄰居、甚至提供服務的人員,表現出尊重與禮貌,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身教其實比說理更有效果。


有關行的禮儀,邱老師提醒須留意「安全」第一,再著重禮儀的部分。一般而言,與師長並肩而行時,以右側為尊,所以須走在師長的左側。若是三人並行,則以中間為大,其次是右,第三為左。座車的禮節則須注意如搭乘計程車,位於司機的右手邊的位置最小,後座三人中以右座為尊。若由親友駕車,則位於司機的右手邊位置為尊,後座的方式則同前。

下一期將介紹「幼兒輕食點心製作」,敬請期待!
(本文原載於《行天宮通訊》232期) 閱讀完整的行天宮通訊電子書

 
 
 
上天最喜行善人—信眾見證(二)

北斗星君賜福真經》:「善似光中影,應如谷�聲。」世人若能精勤奉行經書中的義理,那麼斷惡修善的效驗就好比光中的影子般顯而易見,善報就如同空谷回聲一樣迅速準確。

在「信眾感恩見證會」上,王女士代替不善言辭的父母親發言,訴說受到 恩主公疼惜的親身經歷,語氣平和堅定,絲毫聽不出一家人曾遭遇極大的苦難。
王女士的母親是 恩主公的虔誠信徒,一直在行天宮北投分宮効勞。王女士從小就跟隨母親搭早班火車到廟裡,清掃山上的落葉。父親後來也成為効勞生,假日一定到廟裡打掃與誦經。

王女士全家除了定期効勞外,每年還會到行天宮台北本宮參加「大三獻禮」,恭祝 關聖帝君聖壽無疆;春、秋兩季的「祈安大法會」也從不缺席,夫妻兩人輪流照顧小孩與誦經。在 恩主公的護佑下,一家三口過著充實平順、和樂融融的日子。

十六年前,王女士的父親在鋸樹時,不慎從兩、三層樓的高度摔落,頭部撞擊臺階。當時王女士的母親目睹先生陷入昏迷,震驚不已,送醫途中,緊抱著先生,不斷在心中默念 恩主公寶號,懇求 恩主公救救先生。醫師診斷後表示,傷患全身多處骨折、出血,傷勢嚴重,不太樂觀,建議家屬做好心理準備。

王女士的母親除了為先生祭關限「祭刀厄、血光、水火關」,並跟拜《南斗星君延壽真經》與《北斗星君賜福真經》外,更與家人、執事、効勞生共二十多人,自北投分宮山下,虔心敬意地三步一跪,來到 恩主公寶像座前,祈求 恩主公為先生化解劫難。

三十天後,由於腦中血塊形成膿包,須緊急開刀,醫師告知術後可能會失語或變成植物人。王女士的母親焦急徬徨,多次來到廟裡,虔誠跪求 恩主公說:「若我還有福分,請回轉給我的夫婿,保佑他恢復健康。」結果手術十分順利,昏迷了五十天的先生終於清醒,住院八十天後出院,身體逐漸康復。

回診時,王女士的母親感謝醫師全力醫治,醫師卻說:「這不是我的功勞,可能你們平常人這麼好,冥冥之中感動神明幫忙!」王女士表示,萬分感念 恩主公的救命之恩,賜予平安圓滿,全家人都深深感受到,只要平日待人處事遵守五倫八德的聖訓,行善積德,在危急無助時,必能得到 恩主公的慈悲護佑,逢凶化吉,轉禍為福。

關聖帝君明聖真經》:「男女遵奉聖語,遇難帝自降臨。」人生路途難免遇到各種關卡,期勉大家奉行 恩主公的教誨,相信遇到災難時, 恩主公自會降臨,為行善之人消災解厄。

口述◎効勞生 王女士  記錄◎執事 蔡宗憲
(原載於《行天宮通訊》232期) 閱讀完整的行天宮通訊電子書

 
 
     
 
 
 
 
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宗教志業  文化志業  教育志業  醫療志業  慈善志業
行天宮五大志業網 版權所有 2013 ® HTK. All Right Reserved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